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冀北古缝合带的证据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仁民 倪志耀 +1 位作者 袁建平 童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7-335,共9页
近南北走向的冀北太古宙麻粒岩相古陆核北侧受到近东西走向的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交切。在陆缘沉积增生带内发现大量残存的古洋壳残片 ,包括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具鬣刺结构的苦橄岩、透闪石岩、橄长岩、异剥钙榴岩、细碧岩、退变榴辉岩、... 近南北走向的冀北太古宙麻粒岩相古陆核北侧受到近东西走向的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交切。在陆缘沉积增生带内发现大量残存的古洋壳残片 ,包括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具鬣刺结构的苦橄岩、透闪石岩、橄长岩、异剥钙榴岩、细碧岩、退变榴辉岩、基性枕状熔岩和斜长花岗岩等 ,与陆缘沉积岩一起构成古蛇绿岩混杂带。推断该蛇绿岩混杂带从古元古代开始直到新元古代末有逐步向北后退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 古缝合带 古洋壳 河北 造山带
下载PDF
河北省白石山中元古代地震遗迹的发现 被引量:23
2
作者 梁定益 宋志敏 +1 位作者 赵崇贺 聂泽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5-631,共7页
在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构造峰林游览路线上,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距今10~14亿年间)第二段地层下部,发现“震动坍塌巨角砾岩”(震积岩)。“巨角砾岩”受两条同沉积期正断层控制,是由两侧断崖上坍塌的岩块瞬时地在水下形成的。这是目前所知... 在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构造峰林游览路线上,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距今10~14亿年间)第二段地层下部,发现“震动坍塌巨角砾岩”(震积岩)。“巨角砾岩”受两条同沉积期正断层控制,是由两侧断崖上坍塌的岩块瞬时地在水下形成的。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震积岩(古地震遗迹)。根据震积岩的规模与两条正断层的断陷程度推测,白石山古地震的强度大体相当里氏6级以上,是华北中元古代地震灾变事件濒发期的具体表现。白石山距古太行山深断裂不足10km,白石山震积岩、同沉积期正断层与古太行山断裂带均呈NNE向延伸,推断当时白石山地区处在古太行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古太行山断裂 白石山 河北 地震遗迹
下载PDF
冀南地区古树名木时空分布及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士良 金红霞 +2 位作者 冯广平 张薇 赵建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60-168,共9页
通过野外考察和查阅文献,对河北南部(邢台和邯郸)的古树名木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古树73 650株,隶属于27科、44属、58种;从时间分布上看,随着树龄的减小,古树的数量出现迅速增加的特点,尤其是树龄小... 通过野外考察和查阅文献,对河北南部(邢台和邯郸)的古树名木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古树73 650株,隶属于27科、44属、58种;从时间分布上看,随着树龄的减小,古树的数量出现迅速增加的特点,尤其是树龄小于400a的古树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高龄古树是以寺庙和墓地环境分布为主,低龄古树是以村落和山间坡地分布为主.进一步探讨了冀南地区古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与历史文化的相关性,重点分析了古树分布特点与该地区古园林造景和人口迁移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南地区 古树名木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河北兴隆中元古代古海底黑烟囱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军 李江海 程素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冀东中元古代块状硫化物黑烟囱样品进行研究,首次发现了矿化微生物化石。它们为丝状体,均已黄铁矿化,经过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发现还保留少量有机质,可以与现代海底黑烟囱周围矿化微生物对比。这些化石微生物的鉴... 采用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冀东中元古代块状硫化物黑烟囱样品进行研究,首次发现了矿化微生物化石。它们为丝状体,均已黄铁矿化,经过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发现还保留少量有机质,可以与现代海底黑烟囱周围矿化微生物对比。这些化石微生物的鉴别基于大小、形状和群落聚集等物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化石 古海底黑烟囱 中元古代 河北
下载PDF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华领 莫鑫 杨辉 《规划师》 2004年第12期80-83,共4页
河北省井陉县石头村保护面临着困境。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采取政府主导、专家规划的做法,遵循可持续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小规模开发、区域联合开发等原则。
关键词 井陉县 河北省 策略研究 石头 古村落 保护 文化旅游资源 可持续利用 旅游开发 政府主导 规模开发 联合开发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科 屈小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5-89,共5页
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河北省古村落旅游资源无论是现实保护程度还是研究关注度都略显滞后。河北省古村落有特色民居型、独特格局型、特色文化型、红色革命型四... 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河北省古村落旅游资源无论是现实保护程度还是研究关注度都略显滞后。河北省古村落有特色民居型、独特格局型、特色文化型、红色革命型四种村落类型,文化体验"原生态"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发模式、文化创意型"村落产业"发展模式和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开发模式可针对村落类型及开发现状进一步实现河北太行古村落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 古村落类型 开发模式
下载PDF
河北省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封丽娟 李雪山 姚鹏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3-78,共6页
传统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乡村文化遗产相关研究的薄弱,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信息不清,保护整治措施盲目,保护观念意识偏差,导致了不少古村落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建设性、开发性和... 传统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乡村文化遗产相关研究的薄弱,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信息不清,保护整治措施盲目,保护观念意识偏差,导致了不少古村落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建设性、开发性和旅游性破坏.因此,如何在文化旅游加速发展和古村落深入开发、改造的背景下,保护好古村落及古村落文化,成为当今古村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河北省古村落开发中,为了较好地保护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和民俗民风特色,坚持保持古村落"原生态"的原则,对河北省古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河北省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一系列策略,塑造河北省独特的古村落文化风韵和艺术价值,对河北省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古村落 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村
下载PDF
燕赵文化解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海林 李广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21,共8页
燕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这种文化以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主曲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燕赵人。燕文化是一种苦寒文化,有一种坚韧的追求;赵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高扬着进取的旗帜。二者虽有不同,但互为补充,相得... 燕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这种文化以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主曲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燕赵人。燕文化是一种苦寒文化,有一种坚韧的追求;赵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高扬着进取的旗帜。二者虽有不同,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燕赵文化的迁延发展,如今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展现出了不同时代的风采。特别是在今天燕赵大地上建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河北人民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解析燕赵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文化 赵文化 燕赵文化
下载PDF
北方传统书院的一个缩影:河北邢台古代的书院教育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洪成 刘长宽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0-181,共12页
自元朝开始,河北邢台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邢台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邢台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7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邢台书院相继出现。书院广泛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多元化筹资方式,使... 自元朝开始,河北邢台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邢台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邢台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7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邢台书院相继出现。书院广泛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多元化筹资方式,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邢台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邢台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书院 河北邢台 教育
下载PDF
化皮背斜中新元古界油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永强 张虎权 +1 位作者 刘利勤 王海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生、储、盖组合的分析,以及对该区化皮背斜的野外观察,认为由洪水庄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构成的地层组合是研究区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化皮背斜油气藏形成于三叠纪时期,背斜顶部铁岭组上段及以上大部分地层已... 对冀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生、储、盖组合的分析,以及对该区化皮背斜的野外观察,认为由洪水庄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构成的地层组合是研究区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化皮背斜油气藏形成于三叠纪时期,背斜顶部铁岭组上段及以上大部分地层已遭受剥蚀,其实际是一个遭受破坏后残留的背斜古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化皮背斜 古油藏 冀北地区
下载PDF
河北古代文学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长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81,共6页
从先秦到清末,古代河北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单纯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而言,唐及唐前河北文学的辉煌成就不用说是黄河文化孕育的结果。宋以后河北文学的发展,除去其各自的时代与社会因素外,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共同面对着的... 从先秦到清末,古代河北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单纯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而言,唐及唐前河北文学的辉煌成就不用说是黄河文化孕育的结果。宋以后河北文学的发展,除去其各自的时代与社会因素外,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共同面对着的是三大文化转型,这就是,黄河文化的衰落与长江文化的崛起;传统的燕赵文化向近世的京畿文化转型;唐宋文化的转型。在此三大文化转型的作用下,宋及宋以后河北文学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展示出更加丰厚的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古代文学 变迁
下载PDF
3.50Ma BP以来河北衡水地区古植被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淑贤 刘海坤 +6 位作者 徐建明 郑宏瑞 赵华 毕志伟 杨振京 林防 张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1,共7页
依据河北衡水南张庄600m深HS1钻孔中529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结合古地磁、光释光测试建立的年代地层格架,初步建立了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地区3.50Ma BP以来孢粉组合的更迭序列。在3.50~2.58Ma BP期间,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主要是... 依据河北衡水南张庄600m深HS1钻孔中529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结合古地磁、光释光测试建立的年代地层格架,初步建立了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地区3.50Ma BP以来孢粉组合的更迭序列。在3.50~2.58Ma BP期间,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主要是极浅水泛滥平原与浅湖相沉积,孢粉不丰富,孢粉组合结构简单,反映降水、气温等变化幅度小,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渐过渡到冷干;2.58~0.78Ma BP期间,植被出现频繁波动,我国东部古季风气候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表现出气候频繁变化的不稳定性,具有早期温和偏干、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凉偏干的气候演化特征;780~15ka BP期间,孢粉带组成成分较为丰富且复杂,在不同时期乔木植物与草本-灌木植物互为消长、相互更迭,反映气候变化幅度大、频率高的特点;15ka BP至今,气候总体表现为干,其波动频率较快,植被属森林和草原兼而有之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气候 环境演变 河北衡水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月丛 胡金华 许清海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该文通过考古及古环境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特点、古环境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认为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制约是主要的,环境不仅影响遗址的数量及分布位置,而且影响文化的性质及存续时间。在气候温暖... 该文通过考古及古环境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特点、古环境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认为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制约是主要的,环境不仅影响遗址的数量及分布位置,而且影响文化的性质及存续时间。在气候温暖期,河北省南部地区较多受中原文化及山东文化区系的影响,而在气候变冷或变干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或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大。但人类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变化,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局部地区的原始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使得先民们不得不频繁迁移,因此在河北省南部,多数遗址文化层较薄且少有叠压现象。太行山区植被的破坏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人地关系 新石器时代 文化序列 河北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科 马秀峰 屈小爽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农村改造的冲击,近年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合理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是各界关注的问题.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对河北太行古村落分布及村落类型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农村改造的冲击,近年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合理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是各界关注的问题.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对河北太行古村落分布及村落类型进行分析,提出河北省太行古村落具有文化包容性、自然原生性、文化吸引渊薮等特点,在旅游开发中要坚持古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开发,注重物质景观意象塑造及文态景观要素的活化,强化古村落文化生态整体旅游发展观等开发策略,实现古村落生态环境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太行山区 古村落 文化生态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河北辽塔设计艺术特色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蕴忠 杨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4-87,共4页
从河北辽塔建造年代和分布特点入手,初步探讨了其建筑风格、艺术魅力及设计艺术特色。河北辽塔不仅承启与沿用了唐代建筑遗风和东北辽塔建筑设计艺术特征,而且在建筑技艺和设计风格上还受到宋塔的影响。
关键词 河北辽塔 设计 特色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古村落的历史演进与在地复兴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庆 张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基于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历史演进机理分析,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资源开发协同、古村落景观维护与原生价值重塑和传统风貌要素激活与资源转化并重等层面提出京津冀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创新思路,并从思想观念、制度保障... 基于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历史演进机理分析,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资源开发协同、古村落景观维护与原生价值重塑和传统风貌要素激活与资源转化并重等层面提出京津冀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创新思路,并从思想观念、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和实践操作提出发展策略,为京津冀三地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协同推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 古村落 活化传承 在地复兴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千年古县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曾丽 赵蕾霞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第7期32-35,共4页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千年古县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和目标,并根据建设需求提出了建设框架。文章重点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北千年古县特色数...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千年古县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和目标,并根据建设需求提出了建设框架。文章重点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北千年古县特色数据库具有保存与传承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建设,展现县域经济特色,推动旅游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数据库 千年古县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冀东北古代书院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洪成 刘平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2-83,共12页
冀东北(包括唐山,秦皇岛)古代的书院较之河北其他地区,是相对滞后的。在明代产生书院直至清末书院退出历史舞台近400年的演变过程中,该地区仍然出现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书院,形成书院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及办学方式,并对当地教育和人才培养... 冀东北(包括唐山,秦皇岛)古代的书院较之河北其他地区,是相对滞后的。在明代产生书院直至清末书院退出历史舞台近400年的演变过程中,该地区仍然出现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书院,形成书院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及办学方式,并对当地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沿至清末"新政"书院近代改制时期,冀东北古代书院改为新式学堂,并融入近代教育体制中继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北 古代 书院 教育改制 书院改制
下载PDF
河北古代科技文化的主要物质成果概述
19
作者 贾建梅 王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15,27,共3页
科技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古代中国曾经形成比同时期西方发达的科技文明,河北的古代科技成果就十分显著,涌现出一大批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扁鹊、祖冲之、郭守敬;《水经注》、赵州桥、《授时历》等等。梳理河北古代科技成果,可为进... 科技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古代中国曾经形成比同时期西方发达的科技文明,河北的古代科技成果就十分显著,涌现出一大批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扁鹊、祖冲之、郭守敬;《水经注》、赵州桥、《授时历》等等。梳理河北古代科技成果,可为进一步剖析河北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做铺垫,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可以为推动今天的科技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河北古代科技文化 主要物质成果
下载PDF
古代河北沧州书院初探
20
作者 吴洪成 王蓉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书院自唐朝产生至清末消亡,在其存在的1000多年里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沧州书院教育始于元朝,在清朝数量达到顶峰,居于河北省前列。在500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毛公书院、董子书院、沧曲书院、桂岩书院等一批著名书院... 书院自唐朝产生至清末消亡,在其存在的1000多年里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沧州书院教育始于元朝,在清朝数量达到顶峰,居于河北省前列。在500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毛公书院、董子书院、沧曲书院、桂岩书院等一批著名书院。沧州书院在与河北书院保持一致的同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师资和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又独具特色。清末受社会变动、自身积弊、西学冲击等影响,沧州书院转变为新式学堂,书院完成其历史使命,促进了沧州教育的现代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河北沧州 书院 教育 书院近代改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