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国和印度的金粉制造技术和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怀志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5-58,共4页
古代中国和印度采用机械法和化学法制造金粉,其金粉技术和应用都有久远的历史,但也有若干差异。印度梵文文献中记载了一种被蚂蚁采集的自然金粉。用金叶生产金粉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它产生于公元2世纪的中国和公元4世纪的印度。... 古代中国和印度采用机械法和化学法制造金粉,其金粉技术和应用都有久远的历史,但也有若干差异。印度梵文文献中记载了一种被蚂蚁采集的自然金粉。用金叶生产金粉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它产生于公元2世纪的中国和公元4世纪的印度。用汞齐技术化学法制造金粉又是金粉技术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中国它与机械法几乎同时诞生(公元2世纪),而在印度则迟至公元9世纪。在古印度,金粉主要用于医药和涂料领域;在古代中国,金粉主要用于医药、油漆和丝绸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粉 古代 中国 印度 机械法 化学法 制造技术
下载PDF
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上) 被引量:5
2
作者 邬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8,共10页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事物的全息思想;深刻的信息认识中介论思想;差异整体论和差异认识论的复杂性观念;和合论中的整体涌现论的复杂性思想;事物自然因、无目的、非决定论的复杂性观念;无常无我论、空论中的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中道论"中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神学性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哲学 信息 系统 复杂性 特质
下载PDF
印度和中国古代炼锌术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梅建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360-367,共8页
本文论述了印度和中国古代的炼锌术,并从工艺原理、技术渊源、冶炼装置、产品和技术传播等方面对两者作了比较,指出两者虽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在锌蒸气冷凝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于各自早期的工艺传统。本文还指出,印度的炼... 本文论述了印度和中国古代的炼锌术,并从工艺原理、技术渊源、冶炼装置、产品和技术传播等方面对两者作了比较,指出两者虽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在锌蒸气冷凝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于各自早期的工艺传统。本文还指出,印度的炼锌术虽早于中国,但尚无确凿的依据证明中国的土法炼锌工艺源于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国 印度 冶炼
下载PDF
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二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4-105,共22页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才将这条道路全线开通。其基本路线为从成都经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到达身毒(今印度)。当时在古道沿途大规模开凿道路,设置郡县治所和各种交通通讯设施,大量移民,屯军等措施来保证道路畅通与高效的通讯传递。当时古道上的商业活动可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境内主要在蜀地与西南夷地区之间,境外主要在蜀地与境外之间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丝绸之路 汉晋时期 中国 文化交往 商业
下载PDF
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下) 被引量:4
5
作者 邬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70,共8页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事物的全息思想;深刻的信息认识中介论思想;差异整体论和差异认识论的复杂性观念;和合论中的整体涌现论的复杂性思想;事物自然因、无目的、非决定论的复杂性观念;无常无我论、空论中的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中道论"中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神学性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哲学 系统 复杂性 特质
下载PDF
浅谈古印度的语言哲学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流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本文介绍古印度萌芽很早而且富有特色的语言哲学思想,以期引起学界对这方面的重视。文章主要涉及对语言[符号]的本质和语言理据性的解释,包括词源、词类划分及其语法形式的意义,也着重具体探讨梵语如何表示存在(本体论)以及古代学者在... 本文介绍古印度萌芽很早而且富有特色的语言哲学思想,以期引起学界对这方面的重视。文章主要涉及对语言[符号]的本质和语言理据性的解释,包括词源、词类划分及其语法形式的意义,也着重具体探讨梵语如何表示存在(本体论)以及古代学者在言说形式和事物关系上的认识论。文章提及中国僧人在保留古印度遗说方面的贡献,也联系汉语的情况表明作者提倡挖掘汉语的资源促进语言哲学本土化的积极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声明学 薄迦论 语言哲学 语言的理据 存在 认识论
下载PDF
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中的“我”的观念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卫群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6,共8页
"我"的观念是古印度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印度最早提出系统哲学思想的奥义书,就将其作为论述的中心。印度后世主要哲学派别的根本经典也对"我"提出了种种看法。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哲学的主要经典持有我论,佛教和顺世... "我"的观念是古印度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印度最早提出系统哲学思想的奥义书,就将其作为论述的中心。印度后世主要哲学派别的根本经典也对"我"提出了种种看法。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哲学的主要经典持有我论,佛教和顺世论的主要文献则基本持无我论。但无论是有我论还是无我论都有不同的表述,具体内容实际有种种差别。探讨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在总体上把握印度哲学的核心思想,认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奥义书 婆罗门教 佛教
下载PDF
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后5世纪印度的单壶泄水漏壶——基于《虎耳譬喻经》以及相关文献记载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利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虎耳譬喻经》(ārdūlakarn āvadāna,简称《虎耳经》)是一部包含着星宿占卜内容的佛经,拥有诸如《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摩登伽经》在内的梵藏汉多种文本存世。与中国的漏刻法相比,《虎耳经》中所记载的印度漏刻法,是有漏无... 《虎耳譬喻经》(ārdūlakarn āvadāna,简称《虎耳经》)是一部包含着星宿占卜内容的佛经,拥有诸如《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摩登伽经》在内的梵藏汉多种文本存世。与中国的漏刻法相比,《虎耳经》中所记载的印度漏刻法,是有漏无刻的模型。较之后期成熟的受水型漏壶,《虎耳经》中所体现的漏壶,是现存中印两国文献中记载较少的泄水型漏壶,反映了印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后5世纪的时间计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刻法 单壶泄水漏壶 古代印度 《虎耳譬喻经》
下载PDF
印度古代与佛教中龙的传说、形象与描述 被引量:6
9
作者 湛如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根据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与印度古代最著名的法典《摩奴法典》的记载,印度古代传说中的"龙"住在地狱里,其形象是人面、蛇尾、蛇长颈的半神,地位低于摩奴、大神、大仙等,并没被特殊尊崇。但是,佛教出现之后,将... 根据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与印度古代最著名的法典《摩奴法典》的记载,印度古代传说中的"龙"住在地狱里,其形象是人面、蛇尾、蛇长颈的半神,地位低于摩奴、大神、大仙等,并没被特殊尊崇。但是,佛教出现之后,将古代印度传说中的"天"、"龙"等都吸收进来,编为"天龙八部",成为佛教的重要护法。随着佛教的兴盛,印度"龙"的特征与传说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九龙吐水、龙象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印度"龙"的艺术具象。其中,佛经中佛陀诞生的故事最初只有摩尼宝珠的譬喻,而无九龙吐水的情节。但是据一些佛教经典记载,摩尼宝珠仅为龙王所拥有,并且伴随着龙王一起出现。以此,九龙吐水的情节可能在较晚时期被添加到佛陀诞生故事中。此外,龙象并不是大象,而是龙,是指犹如大象一般力大无穷的龙。龙象这一概念也是在佛教兴起后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佛教 龙象 九龙吐水
下载PDF
佛经中的古代印度地震占卜体系——以《虎耳譬喻经》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利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5-435,共11页
佛教入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桩大事,带来的不仅仅是佛教义理,还有整个印度文化。星占、医学这些掌握在印度婆罗门家族的专学,通过佛口向古代中国的人们宣说。《虎耳譬喻经》是最早入华的星占类佛经,包含了古代印度种类繁多的星宿占卜信... 佛教入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桩大事,带来的不仅仅是佛教义理,还有整个印度文化。星占、医学这些掌握在印度婆罗门家族的专学,通过佛口向古代中国的人们宣说。《虎耳譬喻经》是最早入华的星占类佛经,包含了古代印度种类繁多的星宿占卜信息,反映了古代印度地震理论体系的成因、分类、按星宿日按时辰的地震占卜等。印度以凯拉什山中心宇宙模型影响下的雷、水、风、火四大引起地震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阴阳失序引起地震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在印度古代占卜类文献如《广集》、《阿闼婆吠陀注》中也有类似记载。地震占卜记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灾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占卜 古代印度 《虎耳譬喻经》 《广集》
下载PDF
新“天竺取经”──印度古代建筑的理念与形式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单军 《世界建筑》 1999年第8期20-27,共8页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印度古代建筑的成就,包括佛教的率堵坡、印度教的神庙、岩凿建筑、水池和水井,以及印度的伊斯兰建筑类型与形式,并剖析了这些形式申蕴涵的丰富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这些形式与理念不?度建筑师创作的灵感之源,对于...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印度古代建筑的成就,包括佛教的率堵坡、印度教的神庙、岩凿建筑、水池和水井,以及印度的伊斯兰建筑类型与形式,并剖析了这些形式申蕴涵的丰富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这些形式与理念不?度建筑师创作的灵感之源,对于当今中国的建筑实践也是顺具启发的。作者认为,由于中印两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以及印度伟大的古代文明和当代建筑师的杰出成就,在今天,提出"天竺取经",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古代建筑理念 形式 多元
下载PDF
《摩奴法典》与古印度婚姻制度法律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岳武 赵鉴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是奴隶制确立巩固时期,社会各种主客观因素与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促使《摩奴法典》的颁布。它虽是宗教性法典,却已经具备了一般法典的基本特征,它是古印度社会宗教教义与世俗民风的融合体。正是该部法典才使古印度原本无...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是奴隶制确立巩固时期,社会各种主客观因素与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促使《摩奴法典》的颁布。它虽是宗教性法典,却已经具备了一般法典的基本特征,它是古印度社会宗教教义与世俗民风的融合体。正是该部法典才使古印度原本无序的婚姻状况开始走上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法典以法的形式所作出的规定,对深化婚姻制度,规范婚姻各方的行为起着重大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奴法典 婚姻制度 古印度 法律化
下载PDF
印度古代文学的世界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郁龙余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1-76,共6页
印度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宏富,曾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传播的原因和形式多种多样,各国人民的回应也各不相同。只有当各国人民出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将其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 印度 古代文学 世界 影响
下载PDF
试析摩奴法典中的婚姻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山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3-76,共4页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一部集大成的经典,法典中具体阐释了种姓婚姻制度。全书中种姓等级思想贯穿整部法典,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条文,都没有逾越这一种姓婚姻的界定。由此而引发产生的“寡妇不得再嫁制度”和“童婚”导致了在婚姻价...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一部集大成的经典,法典中具体阐释了种姓婚姻制度。全书中种姓等级思想贯穿整部法典,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条文,都没有逾越这一种姓婚姻的界定。由此而引发产生的“寡妇不得再嫁制度”和“童婚”导致了在婚姻价值观上极端倾向性。在夫妻关系中,法典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正面的法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奴法典 种姓婚姻制度 古印度 奴隶社会 婚姻价值观
下载PDF
古代印度土地所有制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治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古代印度的土地制度是村社或国家所有,实质是王有而不是奴隶主个人私有。古代印度的农村公社,同样经历了共同耕作到各个家庭长期使用的发展阶段。古代印度属亚细亚生产方式。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土地所有制 劳动者 个人私有制 共同私有制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下载PDF
春秋列国与古印度列国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文山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4-59,共6页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渊源深厚,特别是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使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而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可谓是社会急剧变...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渊源深厚,特别是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使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而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可谓是社会急剧变化、政治错综复杂、战争连绵不断、学术文化异彩纷呈。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同样是古印度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东移,城市和国家再度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文章将二者时代特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诸方面作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列国 古印度列国 时代特征 思想文化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的古代印缅关系——兼论印度文明对缅甸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健锋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年第2期67-75,110,共9页
印度和缅甸在史前时期便有了往来。在19世纪英国吞并缅甸并把它纳为印度的一个省之前,印缅文化交往密切,贸易、移民活动时有发生。两国间的交往使印度文明对缅甸宗教、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成为推动古代印缅关系发... 印度和缅甸在史前时期便有了往来。在19世纪英国吞并缅甸并把它纳为印度的一个省之前,印缅文化交往密切,贸易、移民活动时有发生。两国间的交往使印度文明对缅甸宗教、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成为推动古代印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印度文明是贯穿古代印缅关系的一条主线,是推动古代印缅交往的思想发动器,并为这种交往提供介质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缅甸 古代 关系
下载PDF
古印度佛教的四姓平等观及多元倾向的思想体系
18
作者 姚卫群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2,共6页
佛教理论特色的形成与古印度的种姓制有着重要的关系。佛教在产生时的主要创立者及最初的信众通常对于古印度社会中影响极大的种姓制具有抵触态度,对于种姓制下形成的社会不平等明确表示反对。这对于佛教在理论上提出缘起观、五蕴说、... 佛教理论特色的形成与古印度的种姓制有着重要的关系。佛教在产生时的主要创立者及最初的信众通常对于古印度社会中影响极大的种姓制具有抵触态度,对于种姓制下形成的社会不平等明确表示反对。这对于佛教在理论上提出缘起观、五蕴说、无我说与无常观等具多元倾向的思想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在传入印度外的许多国家后,佛教仍然强调众生平等和许多与之相应的理论。因此,要明了佛教的一些重要教义或理论提出的原因时,就必须要考察此教产生时的古印度的社会发展形态或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佛教 种姓 平等
下载PDF
古印度和古希腊哲学中的本原论比较研究
19
作者 姚卫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本原问题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各自哲学观念形成之初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思想。两者的此类理论中既有认为单一实体为本原的思想,也有认为多种实体为本原的思想;有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思想的情况,也有分别提出特色理论的... 本原问题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各自哲学观念形成之初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思想。两者的此类理论中既有认为单一实体为本原的思想,也有认为多种实体为本原的思想;有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思想的情况,也有分别提出特色理论的情形。在两地提出的相同或类似观点中,不能排除二者有相互交流的可能。本原概念对于印度和欧洲哲学在后世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两地本原论在古代的差别,对后世两地哲学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本原思想展现了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为世界哲学在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前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古希腊 本原 世界哲学 东西方哲学比较
下载PDF
试论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
20
作者 彭松乔 《鄱阳湖学刊》 200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梵我同一"的生态整体觉识、"业报轮回"的生态链环感悟、"达磨正法"的生态平衡智慧、"因缘和合"的生态和谐体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生态审美精神千百... 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梵我同一"的生态整体觉识、"业报轮回"的生态链环感悟、"达磨正法"的生态平衡智慧、"因缘和合"的生态和谐体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生态审美精神千百年来浸润了印度人的情感生活,规范了印度人的行为方式,也为我们今天建构生态审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印度 生态审美 基本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