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言》“散,杀也”疏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洪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方言》卷三记载古齐方言"散,杀也",但是前人研究中只找到两个文献用例,且不甚妥当,不免使人生疑。文章指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之语"何所不散"、东周齐国兵器铭文"散戈"等中的"散"... 《方言》卷三记载古齐方言"散,杀也",但是前人研究中只找到两个文献用例,且不甚妥当,不免使人生疑。文章指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之语"何所不散"、东周齐国兵器铭文"散戈"等中的"散"都是杀伐义,齐国兵器铭文所记当然是齐方言,韩信是淮阴人(今江苏淮安),地近东齐,应该也会说东齐方言,证明训杀伐之"散"确实是古齐方言。根据出土先秦文献的用字习惯,文章又研究"散"之语源,指出训杀伐之"散"应语源于当翦灭讲的"刬"。"散"表杀义,不是一般地杀,而是全部地彻底地击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齐方言 出土文献
下载PDF
论冯契的中国古代逻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8,183,共11页
冯契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对中国古代逻辑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论证了中国古代有逻辑;援引逻辑思维的基本矛盾证成了逻辑多元论;认为中国古代较早发展了朴素的辩证逻辑而长期冷落形式逻辑;通过对"三物"论说... 冯契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对中国古代逻辑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论证了中国古代有逻辑;援引逻辑思维的基本矛盾证成了逻辑多元论;认为中国古代较早发展了朴素的辩证逻辑而长期冷落形式逻辑;通过对"三物"论说的创造性诠释提出了以"类"、"故"、"理"为骨架的逻辑范畴体系;对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系统反思。冯契的这些理论创获与方法论自觉对于深化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中国古代逻辑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下载PDF
今齐方言中的古语词论析
3
作者 钱慧真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55-60,共6页
今齐方言中有大量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层层积淀的结果。从历时角度而言,今齐方言中的古语词基本上可以分为上古、近古、中古三个历史层次l从共时的角度而盲,它们存在于共时平面的形、音、义,又与历史上的古语表现... 今齐方言中有大量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层层积淀的结果。从历时角度而言,今齐方言中的古语词基本上可以分为上古、近古、中古三个历史层次l从共时的角度而盲,它们存在于共时平面的形、音、义,又与历史上的古语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方言 古语词 乡村土语
下载PDF
思史互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思想历程 被引量:1
4
作者 鲍文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8-75,共8页
冯契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有两个重要版本,一是1978—1980年同名课程的授课笔记整理稿(“打印稿”),二是1983—1985年陆续出版的“定稿”。在完成“打印稿”后,冯契讲授了《逻辑思维的辩证法》,方才着手把“打印稿”修改为... 冯契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有两个重要版本,一是1978—1980年同名课程的授课笔记整理稿(“打印稿”),二是1983—1985年陆续出版的“定稿”。在完成“打印稿”后,冯契讲授了《逻辑思维的辩证法》,方才着手把“打印稿”修改为“定稿”。正是《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给予了冯契提出“广义认识论”的直接灵感,进而促成了“定稿”中《绪论·第二节》的写作,从而使得以认识史为中心的哲学史写作得以在很大程度上容纳中国哲学传统中注重“人道”问题的特点。但是,三对范畴(“感性-理性”“绝对和相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矛盾运动的认识史框架和“广义认识论”中四个认识论问题(“感性”“知性”“理性”和“德性”)的设置之间,在如何协调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理论困难。由此产生的张力可能是冯契思想晚年发展的动力之一。冯契的哲学史写作以“力求按历史的本来面目来理解”为目标,而所谓“本来面目”,在其真理学说中指“本然界”或“自在之物”,是一个用以表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辩证统一的概念。可以看到,出于认识论上的自觉,冯契在勾画中国哲学史逻辑发展的“圆圈”时,理论上的魄力是与对自身写作有限性的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逻辑思维的辩证法》 广义认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