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NE-EYE STONES Cash Used in Ancient Tibet
1
《China's Tibet》 2002年第3期32-32,共1页
The Nine-Eye Stone was used as currency inTibet some 4,000 years ago.Although it comesof varied sizes,It assumed one of two shapes-bars and balls.Each has holes which Tibetans call eyesto tie threads.
关键词 NINE-EYE STONES Cash Used in ancient tibet In
下载PDF
ART ON SEALS IN ANCIENT TIBET
2
作者 ZHOU XICHENG 《China's Tibet》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Tibetan archaic seals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element of Tibetan art and civilization for over 2000 years, embodying the rich, historic Tibetan culture.
关键词 ART ON SEALS IN ancient tibet
下载PDF
丝路故地吐火罗与吐蕃间早期佛教文化交流
3
作者 加央平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文章运用藏汉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梳理史料中记载的佛教传入吐火罗地区与吐蕃的历史,以及佛教经过吐火罗地区初传吐蕃的过程,探讨了吐火罗故地与吐蕃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史。从中发现,由于吐火罗处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吐火罗故地... 文章运用藏汉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梳理史料中记载的佛教传入吐火罗地区与吐蕃的历史,以及佛教经过吐火罗地区初传吐蕃的过程,探讨了吐火罗故地与吐蕃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史。从中发现,由于吐火罗处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吐火罗故地与佛教在中原汉地和吐蕃的初传直接相关,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形成的早期历史有重要影响。这对研究佛教文化经由丝绸之路分别传入中原汉地与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溯源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火罗故地 吐蕃 佛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基于微动探测的四川德达古滑坡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4
作者 邱振东 郭长宝 +5 位作者 杨志华 吴瑞安 闫怡秋 张怡颖 靳峰 陈文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6-920,共15页
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位于该区金沙江流域等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古滑坡具有发育密度大、空间结构复杂等特点,由古滑坡蠕滑变形及复活引起的灾害危害性强。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受查龙-... 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位于该区金沙江流域等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古滑坡具有发育密度大、空间结构复杂等特点,由古滑坡蠕滑变形及复活引起的灾害危害性强。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受查龙-然布断裂活动影响,德达古滑坡空间结构特征复杂,滑坡前缘呈现局部复活变形。文章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微动探测和工程地质钻探等工作手段,查明了德达古滑坡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德达古滑坡在平面上分为德达I号滑坡体(I)、德达II号滑坡体(II)和德达古滑坡后壁(Ⅲ)3个部分。通过微动探测结合钻探验证,提出了浅层滑带和深层滑带的微动横波速度划分方案,方案对滑带深度识别相对误差一般为2.6%~4.8%。研究揭示德达I号滑坡体发育2层滑带,浅层滑带S1-1埋深为18.7~20.1 m,深层滑带S1-2埋深为36.2~49.9 m,滑体体积约8.7×10^(6)~12.0×10^(6)m^(3);德达Ⅱ号滑坡体发育1层滑带S2,滑带埋深为25.2~38.6 m,滑体体积约6.3×10^(6)~9.6×10^(6)m^(3)。综合分析认为,德达古滑坡是在断裂活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的滑体结构及其成因是滑坡体处于蠕滑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文章研究方法和取得的认识可以为青藏高原东部大型古滑坡空间结构判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古滑坡 微动探测 滑带 空间结构 地质灾害
下载PDF
藏南佩枯错地堑西缘岗彭庆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工程效应
5
作者 李蒙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岗彭庆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佩枯错—措勤裂谷西南侧,是马拉山东侧的控制性活动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调查、物理勘探及槽探等方法,查明了岗彭庆断裂带的准确位置、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组合... 岗彭庆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佩枯错—措勤裂谷西南侧,是马拉山东侧的控制性活动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调查、物理勘探及槽探等方法,查明了岗彭庆断裂带的准确位置、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组合、断裂深部结构等断层要素。结合断裂地貌实地测量及阶地、探槽古地震年代学测试分析,确定了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强弱、活动周期和活动速率。岗彭庆断裂带中北段表现为3条次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为F_(1)、F_(2)、F_(3),其中,F_(1)、F_(2)活动时间较早,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F_(3)活动时间较晚,为全新世活动断裂。F 3断层垂直滑动速率中等,晚更新世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28 mm/a,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0.10~0.60 mm/a,断层活动周期为6000~8000 a,最新活动时间约为7000 a.BP。岗彭庆断裂带具有长期、分段和多期活动的显著特征,断层不同段落的地貌特征、空间展布形态和深部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工程效应存在较大不同。藏南裂谷区该类型活动断裂普遍发育,研究成果可为藏南线性交通工程穿越该类型活动断裂的方案选择、工程设置及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断层活动性 古地震 线性工程 岗彭庆断裂带 藏南
下载PDF
西藏古代的射箭与礼仪教育 被引量:7
6
作者 丁玲辉 卞利强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8,共6页
西藏射箭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与西藏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伦理思想、传统哲学及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内涵。射箭运动自史前至清朝的演变,经历了与中原地区的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汇积,藏民族在对弓箭的崇拜中形成了... 西藏射箭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与西藏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伦理思想、传统哲学及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内涵。射箭运动自史前至清朝的演变,经历了与中原地区的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汇积,藏民族在对弓箭的崇拜中形成了显著的藏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发展成涵养品德的礼仪和娱乐身心的体育竞技活动。清朝时期在孜康学校教育中将射箭作为俗官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实行礼仪教育,为社会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 射箭 礼仪教育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发现的古青稞(HordeumvulgareL.var.nudum)炭化粒(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傅大雄 徐廷文 冯宗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昌果沟遗址发现的距今 35 0 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青稞炭化粒 ,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 古青稞 炭化粒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
下载PDF
论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文化交融及其发展途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丽萍 秦树才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滇藏茶马古道维系了历史上滇藏川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促进了不同历史时期滇藏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文章以历史上茶马古道上各族文化交流基本情况的梳理为基础,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马古道文化交融的特点、方式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初... 滇藏茶马古道维系了历史上滇藏川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促进了不同历史时期滇藏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文章以历史上茶马古道上各族文化交流基本情况的梳理为基础,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马古道文化交融的特点、方式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当下保护和利用茶马古道文化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古道沿线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茶马古道 民族文化 文化交融 途径
下载PDF
从“唐蕃古道”到“茶马古道”:论西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立云 保罗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共7页
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古代西藏处于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陆路丝绸之路之间,既有北方丝绸之路西藏境内主道及其分道,又分别在南亚、东南亚诸国境内与北方丝绸之路、南方陆路丝绸之路接轨。西... 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古代西藏处于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陆路丝绸之路之间,既有北方丝绸之路西藏境内主道及其分道,又分别在南亚、东南亚诸国境内与北方丝绸之路、南方陆路丝绸之路接轨。西藏是丝绸之路的受益者也是拓展者,在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西藏为联接西部跨域交通发展、繁荣西部跨域物资流通、沟通西部跨域文化交流、助推各民族的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此,鉴于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特殊性和互联性",追溯考释西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其意义,以史为鉴,为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发展给以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唐蕃古道 茶马古道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玲辉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文章就史前与部落时期、吐蕃至清朝时期的射箭运动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的弓箭最早是原始人类防身自卫、狩猎生产的重要工具,被先民刻画在岩石上;后来随着西藏文化的发展以及寺院在西藏各地的大量修建,人们又把射箭绘制在寺院壁画上。... 文章就史前与部落时期、吐蕃至清朝时期的射箭运动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的弓箭最早是原始人类防身自卫、狩猎生产的重要工具,被先民刻画在岩石上;后来随着西藏文化的发展以及寺院在西藏各地的大量修建,人们又把射箭绘制在寺院壁画上。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不仅是练武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起到愉悦身心、娱乐的作用,是藏民族民风民俗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 射箭 岩画 壁画
下载PDF
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相互融合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毕卫忠 丁玲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大多记载在藏史文献,描绘在寺院壁画中,是当时藏族人民的主要娱乐文化活动,对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相互融合的研究,对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古代的娱乐活动以杂技... 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大多记载在藏史文献,描绘在寺院壁画中,是当时藏族人民的主要娱乐文化活动,对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相互融合的研究,对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古代的娱乐活动以杂技、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是以身体运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具有游戏娱乐性特点。杂技和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藏古代杂技与传统体育主要活跃于寺院、宫廷和民间,是在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建议加强对濒临消亡的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研究,使这一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 杂技 藏族传统体育 相互融合
下载PDF
应力波技术在古建筑木构件腐朽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段新芳 王平 +1 位作者 周冠武 高超英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2,22,共4页
采用应力波测定仪对西藏古建筑上的腐朽与虫蛀木构件进行无损检测和目测腐朽观察,并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准确的判定木构件的内部腐朽与虫蛀;表层腐朽分级与无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古建筑维护中,可在... 采用应力波测定仪对西藏古建筑上的腐朽与虫蛀木构件进行无损检测和目测腐朽观察,并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准确的判定木构件的内部腐朽与虫蛀;表层腐朽分级与无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古建筑维护中,可在目测基础上,再采用应力波技术检测确认,为准确更换木构件提供定量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技术 应力波测试仪(FAKOPP) 古建筑 木构件 西藏 腐朽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迁移与气候变化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建林 熊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82,共9页
根据西藏地区50 KaBP以来18处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资料,整理西藏旧石器中期以来石陶文化的特征,提出了一个“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三次迁移”假说,即五万年以来西藏古文化发生过三次迁移与融合:第一次,50KaBP^10KaBP,居住在藏南定日苏热... 根据西藏地区50 KaBP以来18处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资料,整理西藏旧石器中期以来石陶文化的特征,提出了一个“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三次迁移”假说,即五万年以来西藏古文化发生过三次迁移与融合:第一次,50KaBP^10KaBP,居住在藏南定日苏热一带的旧石器古人类向藏北迁移与扩展,形成了藏北旧石器与中石器文化区;第二次,6 KaBP^3.6 KaBP,居住在藏北申扎、双湖一带的中石器古人类沿唐古拉山南麓向东迁移,形成了新石器早期著名的昌都卡若文化,而生活于普兰霍尔的中石器古人类则沿雅鲁藏布江流域向东迁移,形成了林芝文化;第三次,3 KaBP^2.2 KaBP,居住于昌都和林芝的古人类向拉萨和山南一带迁移,促进了藏南新石器晚期文化的繁荣和以雅隆为主的藏文明的兴起,气候变化是这三次文化变迁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迁移 气候变化 晚更新世 西藏
下载PDF
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丽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8,共5页
滇藏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纵贯西南边疆的民间商贸通道,对西南边疆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角色和功能,急需全面分析古道所面临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以... 滇藏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纵贯西南边疆的民间商贸通道,对西南边疆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角色和功能,急需全面分析古道所面临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以阐明重新认识滇藏茶马古道价值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茶马古道全新价值观,即古道在遗产价值、维护生态安全、遗产游憩廊道、爱国主义教育和寻求共同地方认同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表现。以古道新价值为依据,指出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是发挥和利用古道完整价值的适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茶马古道 遗产廊道 价值认识
下载PDF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木结构防腐防虫技术(一)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平 马星霞 +1 位作者 吕慧梅 蒋明亮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建文物修缮工程。其中的防腐防虫工程是基本环节,包括三大文物建筑的木结构虫蛀腐朽勘测、腐朽虫蛀木构件的修缮和更换、木材树种选择和性能测试、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虫防腐处理等内容。...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建文物修缮工程。其中的防腐防虫工程是基本环节,包括三大文物建筑的木结构虫蛀腐朽勘测、腐朽虫蛀木构件的修缮和更换、木材树种选择和性能测试、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虫防腐处理等内容。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木结构防腐防虫技术的总结,将为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和保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木结构 文物修缮 西藏 防腐防虫
下载PDF
西藏古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乡旺 毛品一 +1 位作者 尹秉高 宋立鑫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西藏古树主要分布在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地。分属于16个科47个种(变种),其中多特有种及稀有种。研究表明,西藏古树多高大粗壮,与佛教文化联系较多。本文通过调查还讨论了在西藏古树研究中牵连到的有关问题,例如,森林覆盖率下降,... 西藏古树主要分布在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地。分属于16个科47个种(变种),其中多特有种及稀有种。研究表明,西藏古树多高大粗壮,与佛教文化联系较多。本文通过调查还讨论了在西藏古树研究中牵连到的有关问题,例如,森林覆盖率下降,人工选林已有1380~1500年历史;西藏是核桃、石榴原产地之一;不存在“左旋柳”这一变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西藏 保护
下载PDF
《格萨尔王传》所见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形态和习俗 被引量:1
17
作者 郎润芳 贾海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是藏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婚姻习俗的真实写照,也是藏族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王传 古代藏族社会 婚姻习俗 妇女地位
下载PDF
西藏古代兵器的制作与武艺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佘静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西藏古代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制作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兵器是由远古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成的,它经历了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漫长发展过程,到吐蕃至清朝时期用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各...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西藏古代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制作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兵器是由远古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成的,它经历了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漫长发展过程,到吐蕃至清朝时期用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各种兵器,使西藏古代"兵器"制作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兵器的广泛使用与相应的制作技术的提高,使西藏古代武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 兵器制作 武艺
下载PDF
西藏古代传统健身法的健身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海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83-87,共5页
文章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西藏古代传统健身法在健身强体中的作用,认为古代藏族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动静结合、藏密与藏密瑜伽术等传统健身法,具有养生延年之功效和健身价值。
关键词 西藏古代 传统健身法 健身价值
下载PDF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藏经济外向发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毛阳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即将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共同推进的跨洲区域合作。西藏从唐代起就通过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古商道、驿道或贡道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北向、东... 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即将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共同推进的跨洲区域合作。西藏从唐代起就通过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古商道、驿道或贡道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北向、东向发展步伐加快,通过青藏经济一体化,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可以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通过阐述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试图说明西藏加入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及可能性,并对西藏借助该经济带促进自身外向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唐蕃古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 外向发展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