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古地理环境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炳元 潘保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70,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最近 5 0年青藏高原古地理演化中一些基本问题研究进展。分析了中新世~上新世青藏古地理环境 ,高原在 3 6MaBP海拔不超过 10 0 0m ,此后强烈隆升。青藏高原最近三次冰期年代分别为 72 5~ 5 81、 2 89~ 136、 82~ 10kaBP ... 本文综述了最近 5 0年青藏高原古地理演化中一些基本问题研究进展。分析了中新世~上新世青藏古地理环境 ,高原在 3 6MaBP海拔不超过 10 0 0m ,此后强烈隆升。青藏高原最近三次冰期年代分别为 72 5~ 5 81、 2 89~ 136、 82~ 10kaBP ,冰期中不存在“大冰盖”。高原晚新生代重大古地理演化阶段和事件为 :38~ 2 2MaBP行星风系控制的热带 亚热带低地、 2 2~3 6MaBP古季风出现与主夷平面发育、 3 6~ 1 7MaBP高原强烈隆升与现代季风形成和现代河谷发育、 1 1~ 0 6MaBP高原抬升进入冰冻圈与大冰期出现、 0 15MaBP以来强烈隆升与高原内部干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地理 高原隆升 古冰川 气候环境事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与河流、冰川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熊黑钢 于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依据野外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与其流域内的古绿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历史时期以来古绿洲分布规律、迁移过程与河流、冰川特点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南缘东侧的且末、若羌地区河流及冰川规模小,... 依据野外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与其流域内的古绿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历史时期以来古绿洲分布规律、迁移过程与河流、冰川特点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南缘东侧的且末、若羌地区河流及冰川规模小,数量少;其中下游形成的绿洲小,且从汉代至今都在河流出山口处分布,变化不大,而西侧的和田地区反之,河流下游的沙漠中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大规模古绿洲;汉代的古绿洲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下部的沙漠中心,中部则是以唐代古绿洲遗址为主,上部沙漠边缘多为近代和现代绿洲;古绿洲迁移最大距离可达200 km左右;河流年径流量与古绿洲在沙漠分布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古绿洲分布 河流 冰川
下载PDF
云南鹤庆盆地末次盛冰期的孢粉记录与古季风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雪中 羊向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童国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 4 .6- 9.0 m段的孢粉记录 ,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期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 4 .6- 9.0 m段的孢粉记录 ,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期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在明显差异 ,而与滇池的气候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冰期内部的气候波动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也有较好的可比性。冰期冷锋强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孢粉记录 古季风气候 云南鹤庆盆地
下载PDF
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保护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铁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99年第5期311-312,共2页
本文总结了云南省玉龙雪山以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特色,探讨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旅游观赏价值,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玉龙雪山 冰川 国家公园 旅游资源 旅游特色
下载PDF
湖泊沉积中的^(10)Be含量变化——有助于识别第四纪古冰川的有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信宝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43,共6页
20世纪50—70年代核试验产生的137Cs尘埃,在现代冰川和非冰川湖泊沉积剖面中的深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同理,大气宇宙射线成因的长半衰期10Be尘埃,在第四纪冰川和非冰川湖泊沉积剖面中的深度分布也应存在差异.第四纪冰川湖泊,冰期时流域... 20世纪50—70年代核试验产生的137Cs尘埃,在现代冰川和非冰川湖泊沉积剖面中的深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同理,大气宇宙射线成因的长半衰期10Be尘埃,在第四纪冰川和非冰川湖泊沉积剖面中的深度分布也应存在差异.第四纪冰川湖泊,冰期时流域内冰雪和10Be的累积量大于消融量,间冰期时冰雪和10Be的消融量大于累积量.因此,冰川湖泊冰期的10Be入湖通量小于间冰期.湖泊沉积剖面10Be浓度的波动,很可能表征流域内冰雪消融与累积的变化.非冰川湖泊,不存在冰川的累积与消融对10Be入湖通量的影响.开展第四纪冰川与非冰川湖泊沉积10Be含量变化的对比研究,有可能为破译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古冰川和青藏高原大冰盖的世纪之争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137CS 现代冰川 ^10BE 古冰川
下载PDF
台湾野柳微地貌成因分析
6
作者 赵松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为扩大对中国东部存在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认识,作者参加了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于2015年9月2日到达台北。地质旅行的第一天参观了野柳地区的微地貌。经实地考察,作者确认野柳微地貌属于低海拔冰川成因。成群的圆形洼坑,就是大... 为扩大对中国东部存在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认识,作者参加了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于2015年9月2日到达台北。地质旅行的第一天参观了野柳地区的微地貌。经实地考察,作者确认野柳微地貌属于低海拔冰川成因。成群的圆形洼坑,就是大陆上常见的冰臼。野柳冰臼群的发现,表明中国台湾北部和中国大陆一样,最后冰期时期,曾发育低海拔冰川,留下了广为分布的古冰川活动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流 黑潮 野柳 古冰川 中国台湾
下载PDF
一条Rodinia山脉——震旦纪的喜马拉雅山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晓辉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4期238-243,共6页
笔者首次将海拔高度的概念及现代冰川理论 ,并结合古地磁资料 ,提出罗圈冰期时古天山 -秦岭山脉是一条大约位于赤道 -北回归线之间、由众多高山组成的 ,且许多山峰至少在 4 0 0 0m以上 ,已形成冰川、或许局部地区存在冰原的山脉 ,总的... 笔者首次将海拔高度的概念及现代冰川理论 ,并结合古地磁资料 ,提出罗圈冰期时古天山 -秦岭山脉是一条大约位于赤道 -北回归线之间、由众多高山组成的 ,且许多山峰至少在 4 0 0 0m以上 ,已形成冰川、或许局部地区存在冰原的山脉 ,总的地理特征类似于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华北地块和库鲁克塔格地块是高原或平原 ,此二地块的南边是海域。古秦岭的南坡是现代秦岭的北坡。冰川融化时冰水携带的冰碛物向南流入海 ,所以华北地块上无冰碛物存在大地构造上 ,晋宁期以前 ,上述各地块相互独立。震旦纪时它们开始发生作用 ,秦岭地块和阿克苏—乌什地块分别向华北地块与库鲁克塔格地块汇聚 ,引起后者上升 ,逐渐发展成为山脉。至震旦纪末期 ,山脉上升到 4 0 0 0m以上 ,形成冰川。此后 ,山脉被剥蚀夷平 ,至寒武纪初 ,华北、库鲁克塔格两地块又降到海平面之下接受沉积 ,该山脉消亡。由此我们恢复了新元古代超大陆一条造山带 ,并推测新元古宙末期华北、华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圈冰期 古天山-秦岭造山带 板块汇聚 冰碛物 超大陆造山带 构造环境 冰川
下载PDF
点苍山大理冰期研究回顾、讨论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全 万晔 曾洪云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大理冰期作为第四纪末次冰盛期,在了解历史环境变化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多年来中国学者用各种传统研究方法对大理冰期的起源地——点苍山的末次冰期进行了研究,并获取了大量科学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进程,重点对航空遥感、地质地貌结... 大理冰期作为第四纪末次冰盛期,在了解历史环境变化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多年来中国学者用各种传统研究方法对大理冰期的起源地——点苍山的末次冰期进行了研究,并获取了大量科学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进程,重点对航空遥感、地质地貌结构、冰川地貌特征、区域尺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些存疑,分析了运用3S技术进行冰川研究和古冰川模型重建的基础问题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大理冰期 古冰川重建
下载PDF
对洛塔岩溶地貌及第四系发育史的一些不同看法
9
作者 黄谷灿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29期216-218,245,共4页
通过对洛塔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对《洛塔岩溶及其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一书有关岩溶地貌发育史及第四系堆积物的部分探讨与论述提出不同看法,以地层14C同位素年龄测试数据及洛塔地区钟乳石铀系年龄测定结果为依据,将洛塔地区的亚... 通过对洛塔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对《洛塔岩溶及其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一书有关岩溶地貌发育史及第四系堆积物的部分探讨与论述提出不同看法,以地层14C同位素年龄测试数据及洛塔地区钟乳石铀系年龄测定结果为依据,将洛塔地区的亚不寺岩溶台面期及此后的河谷各亚期形成时间后推,同时指出洛塔宽谷并非书中认为的冰川成因,有关冰碛物实为古滑坡堆积物,亦是其堵塞河道造成古车水坪湖沼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第四系冰川 古滑坡 发育史
下载PDF
螺髻山古冰川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对策
10
作者 张华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文章阐述该遗迹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分析其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遗迹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螺髻山 古冰川地质遗迹 保护现状 保护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