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被引量:5
1
作者 熊志勇 王旋 +3 位作者 张志平 谭松巍 赵洪洋 姜晓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06,310,共4页
目的研究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载香豆素-6和罗丹明B标记的纳米颗粒(NP)和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ANP),将其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共培养,以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CECs对Ang... 目的研究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载香豆素-6和罗丹明B标记的纳米颗粒(NP)和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ANP),将其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共培养,以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CECs对Angiopep-2修饰纳米粒的摄取能力。体内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粒,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比较2种纳米粒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BCECs摄取ANP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摄取NP的荧光强度;小鼠体内脑组织摄取的ANP显著多于NP。结论经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具有比普通纳米颗粒更强的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ep-2 纳米颗粒 脑靶向 血脑屏障
下载PDF
Angiopep-2与转铁蛋白共修饰脂质体跨血脑屏障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董翔 常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构建angiopep-2与转铁蛋白共修饰脂质体,并对其跨血脑屏障能力进行评价。方法制备angiopep-2与转铁蛋白(TF)共修饰脂质体(ANG/TF-LPs),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和血清稳定性等理化特征。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考察脑内皮bEnd.3细胞对ANG... 目的构建angiopep-2与转铁蛋白共修饰脂质体,并对其跨血脑屏障能力进行评价。方法制备angiopep-2与转铁蛋白(TF)共修饰脂质体(ANG/TF-LPs),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和血清稳定性等理化特征。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考察脑内皮bEnd.3细胞对ANG/TF-LPs的摄取效率。构建血脑屏障体外模型,考察不同脂质体的跨血脑屏障能力。结果所制备的ANG/TF-LPs粒径为(93.2±13.5)nm,Zeta电位为(7.55±1.85)mV,且在24h内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bEnd.3细胞对ANG/TF-LPs的摄取效率分别是TF-LPs、ANG-LPs和LPs的2.9倍、2.4倍和4.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TF-LPs的跨血脑屏障效率分别是TF-LPs、ANG-LPs和LPs的3.1倍、2.9倍和5.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TF-LPs制备工艺简单,经过angiopep-2与转铁蛋白修饰后,脂质体的跨血脑屏障能力显著增强,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脑部靶向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ep-2 转铁蛋白 脂质体 脑靶向 血脑屏障
下载PDF
Angiopep-2修饰脂质体的构建及其脑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培育 吴成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2-15,共4页
目的构建Angiopep-2修饰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和跨血脑屏障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ngiopep-2修饰脂质体(AP-LP),研究其理化特征。原代培养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研究BCEC对AP-LP脂质体的摄取... 目的构建Angiopep-2修饰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和跨血脑屏障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ngiopep-2修饰脂质体(AP-LP),研究其理化特征。原代培养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研究BCEC对AP-LP脂质体的摄取率。复制体外模型,观察不同修饰的AP-LP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结果制备的AP-LP粒径为(125.0±15.5)nm,Zeta电位为(8.35±3.64)mV。BCEC对AP-LP脂质体的摄取率是普通脂质体的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P的透过血脑屏障能力是普通脂质体的3.6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LP制备方法简便易行,Angiopep-2修饰脂质体后,脂质体的血脑屏障穿透力增加,靶向性增加,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脑部靶向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angiopep-2 脂质体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递药系统和纳米成像系统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金莹莹 张家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3-418,共6页
脑胶质瘤由于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以及存在血脑屏障(BBB),用于胶质瘤术前、术中定位诊断的成像效果不佳,常规的手术后放、化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找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并靶向到肿瘤上的显像剂以及新的胶质瘤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发现一种多... 脑胶质瘤由于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以及存在血脑屏障(BBB),用于胶质瘤术前、术中定位诊断的成像效果不佳,常规的手术后放、化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找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并靶向到肿瘤上的显像剂以及新的胶质瘤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发现一种多肽Angiopep-2,能够通过高表达于血脑屏障和胶质瘤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介导,靶向血脑屏障和脑胶质瘤细胞,因此可以用Angiopep-2来修饰纳米递药和成像系统,以提高药物疗效和成像效果。本文综述了Angiopep-2的材料特点、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以及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递药系统和纳米成像系统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ep-2 血脑屏障 胶质瘤 纳米探针
下载PDF
Angiopep-2修饰的脑靶向多肽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焦秀秀 胡楚玲 +1 位作者 何美 丁雪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构建angiopep-2修饰的硫辛酸-聚精氨酸组氨酸(LHRss)多肽纳米胶束并包载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的脑胶质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LHRss-An/DOX)。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化疗药物DOX的多肽胶束LHRss-An/DOX,检测复合物的粒径、zet... 目的构建angiopep-2修饰的硫辛酸-聚精氨酸组氨酸(LHRss)多肽纳米胶束并包载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的脑胶质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LHRss-An/DOX)。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化疗药物DOX的多肽胶束LHRss-An/DOX,检测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考察;通过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考察载药胶束的跨膜转运效率,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OX胞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脑胶质瘤的靶向性。结果胶束LHRss-An/DOX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0.9±8.7)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为0.232,电位为(28.8±3.3)m V,最佳药载比为40%,载药量为15.8%,包封率为55.3%,在pH 7.4、pH 5.5和pH 5.5+10 mmol/L DL-二硫苏糖醇(DTT)环境下72 h内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3±2.6)%、(84.1±3.9)%和(96.6±2.7)%;LHRss-An/DOX的跨BBB效率分别是LHRss/DOX和游离DOX的2.04和4.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细胞U251摄取LHRss-An/DOX的荧光强度强于LHRss/DOX和游离DOX的荧光强度。结论经过angiopep-2修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跨BBB能力及脑胶质瘤的靶向性显著增强,是一种潜在高效的靶向胶质瘤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ep-2 胶束 多柔比星 血脑屏障 靶向
下载PDF
angiopep-2修饰的脑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蓉 陈秋颖 +2 位作者 刘振南 张其海 杨宜华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513,共4页
脑部疾病化学药物治疗的关键是穿透血脑屏障(BBB)。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是目前递送药物入脑应用广泛且较成熟的策略。在BBB和脑胶质瘤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高表达,angiopep-2(ANG)可与LRP-1特异性结合实现脑靶向性,... 脑部疾病化学药物治疗的关键是穿透血脑屏障(BBB)。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是目前递送药物入脑应用广泛且较成熟的策略。在BBB和脑胶质瘤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高表达,angiopep-2(ANG)可与LRP-1特异性结合实现脑靶向性,对脑肿瘤具有双级靶向效应,且靶向效率高于乳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等靶向分子。本文介绍了ANG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脑靶向制剂中的应用,为脑靶向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angiopep-2 脑靶向
下载PDF
Angiopep-2修饰的装载不同药物的纳米系统在胶质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晓梅 张丹参 《神经药理学报》 2015年第6期57-63,共7页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为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lood-CSF barrier)的存在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脑内,大大降低了有效药物浓度。此外,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处于中后期,失去了最...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为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lood-CSF barrier)的存在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脑内,大大降低了有效药物浓度。此外,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处于中后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Angiopep-2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LRP)的配体,血脑脊液屏障和胶质瘤细胞表面都高度表达LRP受体。Angiopep-2具有靶向性,将其修饰到装载化疗药物和显像剂的纳米粒子表面,可以实现靶向释药,提高胶质瘤成像效果。该文综述了以Angiopep-2修饰的装载不同药物的纳米系统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ep-2 纳米递药系统 纳米成像系统 脑胶质瘤
下载PDF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ngiopep-2 peptide modified scutellarin-loaded PEGylated PAMAM dendrimer nanoparticles on ischemic stroke by modulating the Toll-like receptors-dependent MyD88/IKK/NF-κB signaling pathway
8
作者 LIU Xin LI Yu-tao +5 位作者 LIU Wei ZHANG Feng-ming CHEN Zeng-zhen ZENG Zhi-yong XU Meng-shu SUN Xiao-ju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9-1020,共2页
OBJECTIVE The greatest challenge in chemotherapy of ischemic stroke is the construction a suitable delivery system to overcome the po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ug and its low permeability across the blood brai... OBJECTIVE The greatest challenge in chemotherapy of ischemic stroke is the construction a suitable delivery system to overcome the po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ug and its low permeability across the blood brain barrier(BBB).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dendrimer,polyamidoamine(PAMAM),was synthesized as the nano-drug carriers.Angiopep-2,which has been proved excellent ability to cross the BBB,was exploited as the targeting ligand to conjugate PAMAM via bifunctional polyethylene glycol(PEG).Then scutellarin(STA)was encapsulated into the functionalized nanoparticles(NPs)to formulate Angiopep-2 modified STA-loaded PEG-PAMAM NPs.Ischemic strok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Angiopep-2-STA-PEG-PAMAM NPs.RESULTS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distribu-tion demonstrated that Angiopep-2-STA-PEG-PAMAM NP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sma concentration from 1 h to 10 h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nd improve accumulation in brain(4.7-fold)compared with STA solution.Moreover,prolonged elimination half-life(4.8-fold)and lower clearance(3.4-fold)were observed.The brain uptake study of 6-coumarin confirmed that Angiopep-2-PEG-PAMAM NPs possessed better brain targeting efficacy(3.2-fold)than PEG-PAMAM NPs.Angiopep-2-STA-PEG-PAMAM NPs obviously ameliorated infarct volume,neurological deficit,histopathological severity and neuronal apoptosis.In addition,Angiopep-2-STA-PEG-PAMAM NPs markedly inhibited the calcium content and the levels of IL-12p40,IL-13,IL-17 and IL-23.Furthermore,Angiopep-2-STA-PEG-PAMAM N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HMGB1,TLR2,TLR4,TLR5,My D88,TRIF,TRAM,IRAK-4,TRAF6,IкBα,IKKβand NF-кBp65.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ngiopep-2modified scutellarin-loaded PEG-PAMAM nanocarriers possessed remarkabl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n ischemic stroke through modulation of inflammatory cascades and HMGB1/TLRs/MyD 88-induced NF-κB activa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UTELLARIN cerebral ischemia angiopep-2 modified PEG-PAMAM nanoparticles brain targeting HMGB1/TLR/MyD 88/IKK/NF-κB pathways neuroprotec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angiopep-2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ioma
9
作者 SU Xiao-mei ZHANG Dan-she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8-468,共1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angiopep-2,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ioma. METHODS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ports of nan...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angiopep-2,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ioma. METHODS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ports of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angiopep-2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ioma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ngiopep-2 can be modified to the surface of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imaging agents or chemotherapeutic agents,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maging effect of glioma and achieve targeted drug delivery. CONCLUSION Angiopep-2 exhibits a high brain penetration capability in blood brain barrier and in glioma cells. The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angiopep-2 can delivery various imaging agents and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o glioma cells,the dual-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i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pep-2 nanoparticles delivery system nanoparticles imaging system
下载PDF
电厂粉煤灰、炉渣和污泥复合陶粒对低浓度Pb^(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毅 高敏轩 +3 位作者 陈元 赵睿 舒麒麟 刘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4,共8页
针对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等特点,通过以电厂废物(粉煤灰、炉渣)和脱水污泥为原料制备一种高效且价廉的陶粒吸附剂,采用吸附影响因素实验、解吸再生实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以及陶粒表征分析,探究陶粒对Pb^(2+... 针对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等特点,通过以电厂废物(粉煤灰、炉渣)和脱水污泥为原料制备一种高效且价廉的陶粒吸附剂,采用吸附影响因素实验、解吸再生实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以及陶粒表征分析,探究陶粒对Pb^(2+)的吸附特性,同时为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陶粒去除Pb^(2+)的较佳吸附条件为粒径4 mm、pH 4.5~5.0、吸附时间360 min、吸附温度25℃.陶粒再生所用较佳解吸剂为0.5 mol/L的HCl溶液,较佳解吸时间和次数分别为120 min和5次,解吸5次后陶粒对Pb^(2+)的去除率为92.67%.此吸附过程更好地遵循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陶粒上的O-H、Si-O和金属氧化键在吸附Pb^(2+)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陶粒吸附Pb^(2+)后,出现了新的物相Pb_(2)Cl_(3)OH和PbO,陶粒与Pb^(2+)之间发生化学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陶粒处理实际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3.70%,Pb^(2+)浓度由3.74 mg/L降至0.24 mg/L.研究显示,电厂粉煤灰、炉渣和污泥复合陶粒对Pb^(2+)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可为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制备的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应用中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废物 污泥 陶粒 Pb^(2+) 表征分析 吸附特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谷君 夏楠 +5 位作者 许峥嵘 史丽 邓文娟 张秋子 左丽娟 任卫东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myon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yonectin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6例T2DM患者,根据体...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myon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yonectin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6例T2DM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糖尿病正常体重组(60例)、糖尿病超重组(65例)和糖尿病肥胖组(61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且BMI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各组血清myonec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BMI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血清myonectin水平,并分析血清myonec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正常体重组、糖尿病超重组和糖尿病肥胖组的血清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正常体重组比较,糖尿病超重组和糖尿病肥胖组的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超重组比较,糖尿病肥胖组的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T2DM患者BMI的主要因素为myonectin、HOMA-IR、LDL-C、HDL-C、HbA1c。影响HOMA-IR的主要因素为myonectin、BMI、HbA1c、HDL-C。结论 血清myonectin水平在T2DM合并肥胖患者中显著降低,myonectin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与糖脂代谢共同参与了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超重 肌联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纳米SiO_(2)强化CO_(2)地质封存页岩盖层封堵能力机制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颖 李茂茂 +4 位作者 李海涛 周军平 LEONHARD Ganzer 罗红文 康夫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页岩为CO_(2)盐水层地质封存常见盖层岩石类型,强化盖层封堵能力有利于提高CO_(2)地质埋存量和安全性。为探究随CO_(2)混注纳米SiO_(2)(SNPs)强化盖层封堵能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CO_(2)地质封存页岩盖层样品开展原地条件下的超临界CO_... 页岩为CO_(2)盐水层地质封存常见盖层岩石类型,强化盖层封堵能力有利于提高CO_(2)地质埋存量和安全性。为探究随CO_(2)混注纳米SiO_(2)(SNPs)强化盖层封堵能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CO_(2)地质封存页岩盖层样品开展原地条件下的超临界CO_(2)酸蚀反应试验,基础组为页岩样品-地层水、对照组为页岩样品-地层水+超临界CO_(2)、优化组为页岩样品-地层水+SNPs+超临界CO_(2),并采用核磁共振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可视化观测、X射线衍射测试和岩石力学试验,探究CO_(2)酸蚀反应前后的页岩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矿物成分及力学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优化组的大孔孔隙分量及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幅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优化组黏土矿物与碳酸盐岩矿物相对含量损失少,表明随CO_(2)混注SNPs可使岩样内部酸蚀作用减弱;SNPs在岩石端面吸附聚集或进入岩心孔喉,可使优化组页岩样品力学性能损伤程度降低;随CO_(2)混注SNPs有利于强化CO_(2)盐水层地质封存盖层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纳米二氧化硅 超临界CO_(2) 盖层封堵能力
下载PDF
CeO_(2)-Ps-LaCoO_(3)/Al_(2)O_(3)的制备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臭氧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开金 冯中营 +2 位作者 韩强 谭俊华 吴佳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5,151,共7页
为有效降解高浓度造纸废水有机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分别在磷酸盐中性缓冲溶液和纯水中制得CeO_(2)-Ps-LaCoO_(3)/Al_(2)O_(3)和CeO_(2)-LaCoO_(3)/Al_(2)O_(3)。通过对CeO_(2)-Ps-LaCoO_(3)/Al_(2)O_(3)、CeO_(2)-LaCoO_(3)/Al_(2)O_(3... 为有效降解高浓度造纸废水有机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分别在磷酸盐中性缓冲溶液和纯水中制得CeO_(2)-Ps-LaCoO_(3)/Al_(2)O_(3)和CeO_(2)-LaCoO_(3)/Al_(2)O_(3)。通过对CeO_(2)-Ps-LaCoO_(3)/Al_(2)O_(3)、CeO_(2)-LaCoO_(3)/Al_(2)O_(3)以及LaCoO_(3)/Al_(2)O_(3)进行XRD、SEM、析氧过电位和电阻抗等物性表征发现,CeO_(2)-Ps-LaCoO_(3)/Al_(2)O_(3)具有更强催化氧化性及稳定性。对高浓度造纸废水臭氧催化氧化降解3 h后,CeO_(2)-Ps-LaCoO_(3)/Al_(2)O_(3)对废水COD的降解率为76.5%,而相同条件下CeO_(2)-LaCoO_(3)/Al_(2)O_(3)和LaCoO_(3)/Al2O_(3)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分别为68.5%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Ps-LaCoO_(3)/Al_(2)O_(3) CeO_(2)辅助催化 磷酸盐缓冲溶液 电化学制取 臭氧催化氧化
下载PDF
WNK2通过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鑫 张敬坡 +2 位作者 陈虎 王威 闫丙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NK2对肝细胞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SHP2抑制剂PHPS1进行处理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单克隆增殖实验和CCK-8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增大(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减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WNK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体外实验当中,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相对于sh-NC+PHPS1组,sh-RNA WNK2+PHPS1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则被逆转并且与sh-NC+PHPS1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1);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克隆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而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NK2可以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ERK1/2/AKT信号通路,延缓HC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WNK2 ERK1/2/ROS/SHP2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姜酮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OGD/R后氧化应激损伤对HT2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玮琛 张桂美 张舒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姜酮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设置不同OGD/R时间梯度,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1μmol·L^(-1)姜酮组... 目的:探讨姜酮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设置不同OGD/R时间梯度,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1μmol·L^(-1)姜酮组、OGD/R+10μmol·L^(-1)姜酮、OGD/R+100μmol·L^(-1)姜酮组和OGD/R+0.2%二甲亚枫(DMSO)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确定姜酮最适药物浓度。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姜酮组和OGD/R+姜酮+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OGD/R+姜酮组细胞经姜酮给药处理4 h后予以OGD 8 h和复糖复氧8 h处理,OGD/R+姜酮+ML385组细胞在姜酮给药前予以10μmol·L^(-1)ML385预处理6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T22细胞经OGD 8 h和复糖复糖8 h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低于50%,以OGD 8 h和复糖复糖8 h建立HT22细胞OGD/R模型。与OGD/R组比较,OGD/R+不同剂量姜酮组细胞存活率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OGD/R+100μmol·L^(-1)姜酮组细胞存活率升高最明显(P<0.01),故选用100μmol·L^(-1)姜酮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Nrf2、HO-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GD/R组比较,OGD/R+姜酮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Nrf2、HO-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GD/R+姜酮组比较,OGD/R+姜酮+ML385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Nrf2、HO-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姜酮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OGD/R后氧化应激损伤对HT2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酮 糖氧剥夺 HT22神经元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海洋CO_(2)地质封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金洲 郑建超 +2 位作者 任岚 林然 周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存示范项目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在井筒流动、相变与传热、CO_(2)流体运移与储层物性参数展布规律、海洋地质封存机制及封存潜力、地质封存盖层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识到中国目前对海底地质结构中CO_(2)注入过程的多相态转化、溶解、捕获传质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认识尚浅,对海洋封存机制及不同封存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未来应开展海洋CO_(2)动态地质封存空间重构机制研究,解决地质封存相态转化及流体动态迁移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海洋CO_(2)地质封存机制的相互作用机理,形成适用于中国海洋地质封存CO_(2)高效注入和增效封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海洋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双碳 碳中和
下载PDF
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非等温氧化转化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芳 况怡婷 +3 位作者 张立麒 米铁 辛善志 刘晓烨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煤中常见含铁矿物黄铁矿在富氧燃烧典型气氛下转化特性,通过同步热分析结合烟气分析研究了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的转化行为.结果发现,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主要经历5个失重阶段且均为吸热过程,首先是黄铁矿颗粒表面硫脱除的起始热解... 针对煤中常见含铁矿物黄铁矿在富氧燃烧典型气氛下转化特性,通过同步热分析结合烟气分析研究了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的转化行为.结果发现,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主要经历5个失重阶段且均为吸热过程,首先是黄铁矿颗粒表面硫脱除的起始热解段(相界面反应,n=1/2),活化能低于其在N_(2)气氛下近30 kJ/mol,为220.27 kJ/mol,随后裂解成磁黄铁矿(三维扩散,n=1/2)活化能与其在N_(2)(177.27 kJ/mol)下接近为178.1 kJ/mol;温度高于690℃,随着升温磁黄铁矿缓慢失硫,CO_(2)逐渐参与磁黄铁矿转化且释放SO_(2)和CO;820~1150℃经历双峰失重峰阶段,820~1020℃,氧化气体产物SO_(2)大量生成且在约1000℃达到体积浓度峰值;最后1020~1150℃,坩埚中残留物大量与CO_(2)持续氧化反应失重形成SO_(2)和CO,坩埚中形成复杂物相体系,铁硫化物和铁氧化物共存(或共融).CO_(2)参与黄铁矿产物转化失重阶段活化能分别为180.94 kJ/mol、229.69 kJ/mol和243.46 kJ/mol,动力学机制均为成核与生长(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非等温 CO_(2) 氧化转化 动力学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天津分离株的鉴定及其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志民 李秀丽 +10 位作者 杨春蕾 杨丽景 田向学 王利丽 池晶晶 张莉 孟乐 张万江 祝瑶 张东超 鄢明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5,共8页
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 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其生长曲线、并按照文献方法进行溶血性试验、黏附/侵入试验和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分析该SS2分离株特性。结果显示,TJS75菌株经TSB培养6 h~15 h可达对数生长期,对绵羊血红细胞(RBC)具有崩解效果,可黏附并侵入PK-15细胞(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5.16%和7.90%),且感染TJS75株的BALB/c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和神经症状等,经测定其LD50为2.15×107cfu/mL。进一步采用高通量测序,并预测其毒力基因,分析该菌株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TJS75菌株基因组全长2368195 bp,GC含量40.88%,含有2299个编码基因,其中有1822、1830和1077个基因分别注释于GO、COG和KEGG数据库,携带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的SS强毒株98HAH33和05ZYH33的亲缘性较近,毒力基因的预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499种毒力相关基因(编码173种毒力相关因子),依据功能分类,这些毒力基因参与SS2的黏附和侵袭、溶血、促进铁转运、自溶酶的合成、降解胶原酶、唾液酸的合成等。本研究首次分离到携带MRP毒力因子的ST25型SS2,为深入开展SS2 TJS75株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分离鉴定 致病力 遗传特征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凯 汪麟 +3 位作者 胡广全 范婷婷 何非 程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后确诊AMI合并T2DM患者180例,根据入院...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后确诊AMI合并T2DM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后降糖方案分为对照组(79例,给予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和观察组(101例,给予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小于对照组[(7.4±1.6)×10^(9)/L比(8.7±1.6)×10^(9)/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优于对照组[(-0.527±1.462)mm比(1.359±2.111)mm](均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2/37)比25.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SGLT-2i较其他降糖药物12个月内能改善AMI合并T2DM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且能减轻该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辨证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智慧 周毅 +3 位作者 李炜弘 汤朝晖 郭强 陈日高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8-918,共11页
目的为适应互联网+智能医疗的时代需求,纳入舌诊仪图像数据及问诊结构化数据,采用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等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辨证模型,为中医智能化辨证提供实验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25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邀请3位专家分别... 目的为适应互联网+智能医疗的时代需求,纳入舌诊仪图像数据及问诊结构化数据,采用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等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辨证模型,为中医智能化辨证提供实验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25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邀请3位专家分别进行证素辨证标记。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U2-Net与ResNet34等网络构建基于舌图数据、症候数据的症候辨证模型(S-Model)、舌图辨证模型(T-Model),并采用多模态融合技术构建以二者为共同输入的多模态融合辨证模型(TS-Model)。通过F1值、精确率、召回率等对比不同模型预测性能。结果T-Model对十四类证素的预测F1值波动于0.000%-86.726%,S-Model的预测F1值波动于0.000%-97.826%,TS-Mode的预测F1值波动于55.556%-99.065%。与T-Model、S-Model对比,TS-Model整体F1值较高且稳定。结论基于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技术构建中医证素智能辨证模型性能较好。多模态融合技术适用于中医证素辨证模型优化,为下一步建立四诊信息全客观化的高度智能证素辨证模型提供方法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辨证 2型糖尿病 深度学习 多模态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