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translatability in Onomatopoeia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1
作者 邢丽 《海外英语》 2021年第3期199-200,共2页
Classical poetry is a kind of special classical literature with highly concise language,rich emotion,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certain rhythm.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related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cl... Classical poetry is a kind of special classical literature with highly concise language,rich emotion,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certain rhythm.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related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There are many opinions about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translation.The translation of meaning is relatively easy,while the rhetoric techniqu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 of expression is more difficult,which is the key to express the poet's feelings.There⁃fore,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onomatopoeia in poetry by combining with the Book of So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 TRANSLATABILITY English translation ONOMATOPOEIA the book of songs
下载PDF
《诗经》风诗叙事及其传统——《诗经》研读笔记之二
2
作者 董乃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诗经》十五国风,长短160首诗,记录着上古社会生活和周人情感活动的种种情况与风貌,它们同《诗经》中的史诗一样,贯穿着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叙(事)传统。它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恋爱家庭、农事生产、战争徭役、对统治者的美刺等几... 《诗经》十五国风,长短160首诗,记录着上古社会生活和周人情感活动的种种情况与风貌,它们同《诗经》中的史诗一样,贯穿着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叙(事)传统。它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恋爱家庭、农事生产、战争徭役、对统治者的美刺等几大方面。以往因为叙事一直受到忽视,风诗常被笼统称为抒情诗,中国文学也被说成是只有“一个抒情传统”。本文试取叙事视角,指出《诗经》风诗中不少篇章与历史记载可以互证,有的诗篇明显叙述一个故事(或个人经历),有的诗表面虽未直赋,却通过比兴、咏叹、对话、独白乃至写景抒情暗示出其背后实含一桩事情,从而切实地反映出生活的一角。这种“事在诗外”和抒叙浑融的现象是《诗经》风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运用叙事分析方法读诗,能够更全面细致地揭示抒情诗的丰富内涵,也更确切地理解中国文学从源头开始就贯穿着互惠博弈的抒叙两大传统,而绝非只有一个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风诗 叙事 事在诗外 抒叙传统
下载PDF
《诗经》婚恋诗中水畔景观的成因及美学意蕴
3
作者 徐晓元 翁宇翔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化心理的源泉,加之《诗经》独有的抒情方式,赋予其独有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畔景观 《诗经》婚恋诗 历史地理文化成因 美学意义
下载PDF
从朱熹《诗经》学到杨维桢乐府诗创作——一个走向民间的乐府诗创作趋向
4
作者 史伟 王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长期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废序解诗、还回了《诗经》尤其是《国风》之为文学的本来面目的一面。近年来,学界对朱熹《诗经》学所谓“发现了文学的最正确的真价”观点有所质疑,但对朱熹以何种方式摆脱了《诗》序,建构... 长期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废序解诗、还回了《诗经》尤其是《国风》之为文学的本来面目的一面。近年来,学界对朱熹《诗经》学所谓“发现了文学的最正确的真价”观点有所质疑,但对朱熹以何种方式摆脱了《诗》序,建构其《诗经》学的看法,仍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而由于此种认识上的不准确、不完整,也就难于对朱熹《诗经》学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总体来看,朱熹汲取了此前和同时代尤其是郑樵、吴棫的《诗经》研究,立足于其理学性情论的修养程式,以“思无邪”为理论基础和前提,统合并重新解释了《诗经》为乐歌、淫诗论及赋比兴等重要论述,建立其《诗经》学体系。朱熹《诗经》学打通了《诗经》与乐府就民歌和一般文人乐府创作的通路,这是朱熹《诗经》学与文学思想发生关联的基础。朱熹“思无邪”的诗教固然在观念上笼罩了民歌,但因“思无邪”对个人性情修养的特别强调,反而允许了民歌甚至所谓淫诗的存在。在这个几乎是悖论的逻辑之下,民歌赢得了发展的空间。而朱熹“叶韵”之学,因其证诸方言,故亦通于民歌。这种观念对元代乐府诗影响极大,其体现于杨维桢“铁崖体”乐府观念和创作尤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经》学 元代乐府诗 杨维桢
下载PDF
“李诗注我”: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的生成与演变
5
作者 林阳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同,注释意义单一;北宋初至南北宋之交是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发展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增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注释意义多元;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更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的拓展,注释意义全面,标示着南宋初至宋元之交诗歌引李诗自注进入繁盛期。三个时期在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与演变,其文化语境是唐宋诗人的游览经历、唱和活动、表达需要与接受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歌 引李白诗歌自注 “李诗注我”
下载PDF
《大武》卒章论——以宋版《春秋经传集解》及王家嘴楚简为线索
6
作者 宋亚飞 陈民镇 《北方论丛》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大武》乐章的篇数、篇目、篇序等问题,历来聚讼纷纭。如关于《武》在《大武》中的次序,大抵有首章说、次章说、卒章说三种观点。部分持首章说和次章说的学者认为今本《左传》所记楚子语“其卒章”有误,今本与宋版存在出入。然验之现... 《大武》乐章的篇数、篇目、篇序等问题,历来聚讼纷纭。如关于《武》在《大武》中的次序,大抵有首章说、次章说、卒章说三种观点。部分持首章说和次章说的学者认为今本《左传》所记楚子语“其卒章”有误,今本与宋版存在出入。然验之现存宋版《春秋经传集解》,朱熹刊定《诗集传》时,当时所流传的宋版《左传》所记楚子语确作“其卒章”。新出土的王家嘴楚简《诗经》亦进一步证明,《武》当是《大武》卒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乐章 宋版《春秋经传集解》 王家嘴楚简 《诗经》
下载PDF
论“六笙诗”与古《诗》文本
7
作者 熊良智 肖娇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89,199,200,共10页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诗》、汉《熹平石经》与毛《诗》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并在《诗》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诗》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孔子之旧”就只有“三百五篇,遭秦而全”的《诗》文本,四家皆无异义。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缘由自相矛盾,反映的只是其笺《诗》所见与注《礼》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毛诗》文本。其中的“六笙诗”序,不过是其时的《毛诗》学者将《乡饮酒》《燕礼》中用乐的《小雅》的《南陔》等6篇编排到《诗》文本中的新变现象,而不能说是代表“孔子之旧”的古《诗》文本。不包括“六笙诗”,才是“孔子之旧”三百五篇古《诗》文本的实际篇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六笙诗 古《诗》文本 礼仪乐歌
下载PDF
韩愈对子夏作《毛诗序》的否定及其理论意义
8
作者 张庆利 张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中唐以前,《毛诗序》获得了学术话语的至高权威。这主要是因为前人相信子夏曾参与作《序》,使《毛诗序》获得了传授圣人之意的权威地位。而韩愈则提出三点理由否定子夏作《序》:一是《诗序》中的内容存在谬误疏陋之处;二是《毛诗序》中... 中唐以前,《毛诗序》获得了学术话语的至高权威。这主要是因为前人相信子夏曾参与作《序》,使《毛诗序》获得了传授圣人之意的权威地位。而韩愈则提出三点理由否定子夏作《序》:一是《诗序》中的内容存在谬误疏陋之处;二是《毛诗序》中记载了诸侯的丑乱之迹、帷薄之私,这既不合六经旨意,也不被《春秋》所记载;三是《序》中的讽谏内容并不避讳尚在人世的诸侯及其后代,这不符合常理。韩愈否定子夏作《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一,动摇了《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系统的权威性;其二,改变了传统的释《诗》方式;其三,开启了《诗经》宋学的新格局,有着不容忽视的转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史 韩愈 《毛诗序》 子夏
下载PDF
西方世界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嬗递
9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长江学术》 2023年第4期35-50,共16页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计和分析发现,《诗经》是爱情诗翻译的首选,唐诗成为爱情诗翻译的热门,词是雅俗共赏的译本文体。据此可以了解数十年来古代爱情诗编选在西方世界的嬗递轨迹,从独特角度捕捉诗歌海外传播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策略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爱情诗 翻译选本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 《诗经》翻译 唐诗翻译
下载PDF
“诗教”传统的当代转化
10
作者 刘利侠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精神的不合时宜之处,如“温柔敦厚”的教育目标、“宜室宜家”的女性意识等,应予以必要的反思和批判。以上观点,应充分融入到《诗经》教育中的目标确立、篇目筛选、文本解读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教 诗学 温柔敦厚 兴于诗
下载PDF
以诗注礼,以礼笺诗:郑玄对《诗》义之解析
11
作者 李申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成了郑玄注经的特色,也造成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偏差和误读。这些注解为今人观察理解先秦礼乐之制与《诗》之义解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诗经》 三礼 《诗》义 以诗注礼 以礼笺诗
下载PDF
从论“以文为诗”看钱钟书的文体观念
12
作者 任竞泽 崔德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二是《宋诗选注》所论宋人“以文为诗”。体现了钱钟书对于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瘦硬生新风格的肯定,这一宋诗风格的形成与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继承陶渊明、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创作原则和破体理论息息相关。三是“同光体”与清代“以文为诗”。涉及“同光体”与清初宋诗派及其吕留良的渊源、论“同光体”成员及其与“桐城派”的关系以及论“同光体”所谓“学人之诗”的特征及源流等。四是论“以文为诗”之“革故鼎新”和“演变之原”的发展规律。涉及钱钟书为何肯定“以文为诗”,其原因在“文体递变”的文体发展规律;《中国文学小史序论》所论“以文为诗”,可见他的文学史发展观念;称“艺术之宫是重楼复室、千门万户,绝不仅是一大间敞厅”,体现了他的文体通变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以文为诗 韩愈 宋诗选注 谈艺录 同光体
下载PDF
《诗经》中婚恋诗的情感特征
13
作者 王玉晶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0-94,共5页
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作为中国情诗的源头,情感特征鲜明而多样。文章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诗篇进行详细解读,归纳了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先民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这部古老诗集的现实魅力,汲取优... 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作为中国情诗的源头,情感特征鲜明而多样。文章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诗篇进行详细解读,归纳了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先民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这部古老诗集的现实魅力,汲取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食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情感特征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期《诗经》婚恋诗研究初探
14
作者 郝鑫淼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诗经》婚恋诗研究在二十世纪初期独特的社会背景下再次掀起了波澜,这既是受到追求个性解放与婚恋自由的时代潮流影响,也是《诗经》研究在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时期关于《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既推动了《诗经》研究由... 《诗经》婚恋诗研究在二十世纪初期独特的社会背景下再次掀起了波澜,这既是受到追求个性解放与婚恋自由的时代潮流影响,也是《诗经》研究在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时期关于《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既推动了《诗经》研究由经学向文学的转变,也存在以今释古和功利性较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初 《诗经》 婚恋诗 女性解放
下载PDF
钱钟书《宋诗选注》注释体例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明涛 宋凤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在对《宋诗选注》的注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钱钟书先生有关诗歌注释的相关论述,分别从明出处、校对、注音、注义、注典、注史事、串讲语意、注诗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宋诗选注》的注诗体例,意在探寻钱先生的诗学主张... 本文在对《宋诗选注》的注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钱钟书先生有关诗歌注释的相关论述,分别从明出处、校对、注音、注义、注典、注史事、串讲语意、注诗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宋诗选注》的注诗体例,意在探寻钱先生的诗学主张和审美兴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选注》 注释体例 诗学主张 审美兴味 钱钟书 校对 典故 语音 语义 史事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重诂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银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9,共6页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政由方伯,公卿列士献诗讽谏制度荡然不存,讽谏劝正之辞不再被陈于王廷并因此走向衰亡;讽谏之诗衰亡了,以微言立大旨、寓损贬之义于其中的《春秋》于是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亡然后《春秋》作 孟子 《诗经》 《春秋》 采诗制度 意义 "诗"字
下载PDF
先秦农事诗的社会及技术信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新建 罗丽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先秦农事诗主要见于《诗经》和古逸诗,反映了西周及春秋时期多姿多彩的农事生活。内容涉及远古时期繁多的粮食品种及其他经济作物;青铜器及铁器制作的农具;耦耕及休耕制等耕作技术;田园施肥灌溉和灭虫;蚕桑、漆园和果园的劳动情景等,为... 先秦农事诗主要见于《诗经》和古逸诗,反映了西周及春秋时期多姿多彩的农事生活。内容涉及远古时期繁多的粮食品种及其他经济作物;青铜器及铁器制作的农具;耦耕及休耕制等耕作技术;田园施肥灌溉和灭虫;蚕桑、漆园和果园的劳动情景等,为研究先秦农业和社会生活留下了丰富而详实的参考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古逸诗 农事诗
下载PDF
《毛诗》美、刺与唐代谏诤精神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长华 赵棚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2,共7页
美、刺思想是《毛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序》在确立这一对概念的同时,强调以《诗》"谲"谏,郑玄完整地继承了这一观点。但在唐代,孔颖达则极力突出"直"谏的价值。这一变化既是唐代政治现实的反映,又对唐代的谏诤... 美、刺思想是《毛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序》在确立这一对概念的同时,强调以《诗》"谲"谏,郑玄完整地继承了这一观点。但在唐代,孔颖达则极力突出"直"谏的价值。这一变化既是唐代政治现实的反映,又对唐代的谏诤精神产生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贞观群臣乐以直谏议政,太宗亦颇能接受,他们将《诗序》、《郑笺》所倡导的谲谏转变为直谏,这一精神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仍有广泛影响。《毛诗》的美、刺以及由此衍生的直谏思想,是整个唐代文化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 美刺 唐代 谏诤
下载PDF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考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新芳 孙微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0,共6页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是清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该书吸收了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取得的笺释成果,进一步对杜诗艺术技法及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阐释,并在朱鹤龄的基础上,对全部杜文进行了解评,受到后代...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是清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该书吸收了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取得的笺释成果,进一步对杜诗艺术技法及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阐释,并在朱鹤龄的基础上,对全部杜文进行了解评,受到后代注家的广泛征引。该本还是清代杜诗全集笺注本中有着重要海外影响的本子,为杜诗的海外传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溍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 杜文注解 杜诗学
下载PDF
军社之祀与《诗经》军征之诗的生成语境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胜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祭祀社稷山川;同时烹庖于宗庙,以祭祀先公先祖。《诗经》中诸多军征之诗,当为军社祭祀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社 《诗经》 军征诗 生成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