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InSAR的怀来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异常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晨 马栋 +3 位作者 屈曼 钱建国 尹海权 侯晓真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钻孔体应变仪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的主要仪器,该仪器优点是基于点的观测、观测精度高和直接观测浅层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缺点是难以获得空间连续形变信息和易受抽水等场地环境等因素干扰。PS-InSAR方法结果为空间连续形变场和时序形变量... 钻孔体应变仪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的主要仪器,该仪器优点是基于点的观测、观测精度高和直接观测浅层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缺点是难以获得空间连续形变信息和易受抽水等场地环境等因素干扰。PS-InSAR方法结果为空间连续形变场和时序形变量,累计形变量与地下水位变化具有一致性。为弥补钻孔体应变监测地表形变缺陷和准确分析其观测数据中的异常信息,以怀来地震台为例,基于Sentinel-1影像,使用PS-InSAR方法对研究区地表进行沉降分析并研究2020—2021年钻孔体应变观测数据拉张异常机理。结果表明:怀来地震台附近区域的形变中心位于义合堡村东侧抽水井处;区域沉降发生时间和钻孔体应变观测异常时间与义合堡村用于供热的抽水井供暖期抽水时间相同;怀来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数据拉张异常机理与附近用于供热的抽水井抽水引起的地表变化机制相一致。因此,怀来地震台钻孔体应变拉张异常变化是由义合堡村用于供热的抽水井抽水引起,同时诠释了在受地下水抽水较为明显地区内,PS-InSAR在地震前兆观测仪器观测异常机理研究的应用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钻孔体应变 异常 地面沉降 抽水
下载PDF
遥感方法在宁武煤田煤火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玉荣 隋刚 +2 位作者 张新军 孔嘉嫄 张和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煤火燃烧会对周围地区的环境、经济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准确识别煤田自燃引起的火区范围对于监测与治理煤火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学者分别通过提取地表热异常或地表形变信息来识别煤火范围,但由于方法及手段单一,而引起煤火发生因素众多,... 煤火燃烧会对周围地区的环境、经济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准确识别煤田自燃引起的火区范围对于监测与治理煤火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学者分别通过提取地表热异常或地表形变信息来识别煤火范围,但由于方法及手段单一,而引起煤火发生因素众多,导致试验结果不够准确。为提高煤火识别准确性,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利用融合卫星热红外技术与雷达技术的煤火识别方法,应用于山西省宁武煤田的火区识别。首先采用ASTER–TES(Temperature-Emissivity Separation)算法对ASTER夜间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同时利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技术对Sentinel-1数据进行地表沉降信息反演,然后通过阈值分割法提取研究区域中的高温异常区域和沉降异常区域,进而融合处理,获得疑似煤田火区范围,最后利用测氡的实地勘测方法所确定的煤火范围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提出的方法对宁武煤田火区范围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3.78%,较单一的温度反演方法与沉降异常方法提高43.29%和62.23%,但有部分火区未被识别,原因在于利用地表形变识别火区的阈值难以获取。结果表明:热红外技术与雷达技术协同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单一识别方法的不足,显著提高煤火范围的识别精度,为准确圈定火区的治理范围提供有力参考,今后应深入研究地表形变探测火区的方法特性,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煤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火区 多源遥感 夜间热红外遥感 温度异常 地表沉降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anomalous post-rift subsidence in the Baiyun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 被引量:14
3
作者 LIAO Jie ZHOU Di +2 位作者 ZHAO ZhongXian ZHANG YunFan XU ZiY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8期1156-1167,共12页
The Baiyun Sag is the deepest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with the maximum sediment thickness over 12.5 km above the basement including >6.5 km sediments abo... The Baiyun Sag is the deepest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with the maximum sediment thickness over 12.5 km above the basement including >6.5 km sediments above the 30 Ma breakup unconformity.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models for the rifted basins,the post-rift subsidence is driven solely by the thermal contraction and can be calculated as the function of the lithospheric stretching factor.A method combining the forward modeling and reverse backstripping was designed to estimate lithospheric stretching factor.Using the 2D forward modeling based on the flexural cantilever model,we simulated the multi-rifting process of the Baiyun Sag with constrain of the backstripped profiles.By doing this the lithospheric stretching factor was obtained,and then the theoretical post-rift subsidence was calculated.The calculated theoretical subsidence was much smaller than the observed subsidence given by backstripping.Along the 1530 line in the Baiyun Sag,the anomalous post-rift subsidence is over 2 km in the sag center,and varies slightly to the north and south edges of the sag.This suggests that the anomalous post-rift subsidence continues beyond the sag both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to the north and in the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south.The sensitivity tests in the forward modeling process indicate that only the use of low-angle faults (≤13°) can we simulate the shape of the backstripped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ous post-rift subsidence 2D backstripping 2D forward modeling Baiyun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原文传递
开采沉陷中GPS高程拟合代替四等水准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东 《山西煤炭》 2023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根据《煤矿测量规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高程观测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GPS代替四等水准主要存在高程异常拟合和高程观测精度低两个问题。针X对高程异常拟合问题,本文在分析山区观测线上高程异常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形拐点的高... 根据《煤矿测量规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高程观测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GPS代替四等水准主要存在高程异常拟合和高程观测精度低两个问题。针X对高程异常拟合问题,本文在分析山区观测线上高程异常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形拐点的高程异常拟合方法,通过对比三次样条和多项式拟合方式,确定三次样条方法更适合山区观测线上高程异常拟合;针对单点观测数据少、高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下沉曲线的下沉剖面函数-EMD的GPS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比探讨其与EMD、小波变换方法的处理精度,结果表明,采用下沉剖面函数-EMD法中误差仅为8 mm,达到了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上述方法可为类似山区开采沉陷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异常 小波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下沉剖面函数
下载PDF
融合GNSS及改进核函数的地面沉降监测精度分析
5
作者 马家驹 杨瑜 《测绘标准化》 2023年第2期34-39,共6页
为了解决地面沉降监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融合GNSS及改进核函数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GNSS高程系统,确定高程异常是影响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改进核函数方法,通过迭代获取未知点高程异常值,实现测量过... 为了解决地面沉降监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融合GNSS及改进核函数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GNSS高程系统,确定高程异常是影响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改进核函数方法,通过迭代获取未知点高程异常值,实现测量过程中高程系统间的精准转换;同时,利用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Saastamoinen来提升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地面沉降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可明显提升地面沉降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监测 GNSS 高程转换 改进核函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研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付洁 黎明碧 +2 位作者 唐勇 邱文弦 王辉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共15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许多盆地都发现了裂后沉降异常,位于深水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盆模软件Temis Suite 2007对穿过白云凹陷的3条地震剖面进行回剥分析,观测其不同时间基底的垂向运动特征,并将其与MCKENZIE经典拉...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许多盆地都发现了裂后沉降异常,位于深水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盆模软件Temis Suite 2007对穿过白云凹陷的3条地震剖面进行回剥分析,观测其不同时间基底的垂向运动特征,并将其与MCKENZIE经典拉张模型计算的理论裂后沉降值进行对比,发现白云主凹中心的裂后异常沉降量最大超过2.6km,白云南凹最大异常沉降量接近2km,高于白云凹陷北部边缘的异常沉降。凹陷东部的裂后沉降作用强于凹陷西部。对沉降曲线的研究发现,白云凹陷在中中新世(16.5~10.5Ma)期间有一段沉降明显加速的过程,白云南凹尤为明显,可能与南海扩张停止事件有关。白云凹陷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并且呈韧性伸展状态,本文认为下地壳流可能是导致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裂后异常沉降 盆地反演模拟 沉降分析 南海
下载PDF
地震重力异常与地面沉降重力异常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桂金 叶东华 +3 位作者 邓志辉 李翀 唐国英 胡伟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5-908,共14页
2015年9月24日陆丰M_(L)4.3地震发生前后,广东汕头流动重力测网中的陆丰、博美、南塘、甲子、溪西等测点出现重力异常,2a累积重力变化大于3倍观测值中误差,出现中期下滑与反向转折上升的陆丰重力异常区。同时,陈店、和平测点也出现重力... 2015年9月24日陆丰M_(L)4.3地震发生前后,广东汕头流动重力测网中的陆丰、博美、南塘、甲子、溪西等测点出现重力异常,2a累积重力变化大于3倍观测值中误差,出现中期下滑与反向转折上升的陆丰重力异常区。同时,陈店、和平测点也出现重力异常区,且陈店出现继承性单调上升的重力异常区,2个重力异常区相邻,但其异常性质可能不同,可能存在地震重力异常和地面沉降重力异常。为分析震后地震发展趋势,需确定其重力异常的性质,采用数据分析与实地核查的方法区分各重力异常区的重力变化性质。结果表明:陆丰重力异常区为地震重力异常,陈店重力异常区为地面沉降重力异常。开展地震重力异常与地面沉降重力异常的特征分析,有利于认识地震重力场演化与地震孕育的相关性、捕捉地震重力变化前兆信息,并为地震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M_(L)4.3地震 流动重力测量 地震重力异常 地面沉降重力异常
下载PDF
2015阿拉善左旗Ms5.8地震区布格重力异常及归一化总梯度的构造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桂桔 申重阳 +1 位作者 谈红波 杨光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6-940,共5页
分析阿拉善左旗Ms5.8地震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与断裂带的展布关系,并重点利用苏海图-平罗-鄂托克旗实测剖面,计算得到较为精细的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简称GH)图像。剖面结果分析表明:1)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均对应GH... 分析阿拉善左旗Ms5.8地震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与断裂带的展布关系,并重点利用苏海图-平罗-鄂托克旗实测剖面,计算得到较为精细的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简称GH)图像。剖面结果分析表明:1)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均对应GH等值线的条带或切分局部区,这些部位一般显示强变形特征,如巴彦乌拉山山前断裂(F1)或阿拉善块体东南边界与约10km宽、延伸约30km深的西倾高GH变化带一致;2)阿拉善左旗Ms5.8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磴口-本井断裂(F3),但受F3控制;3)银川-平罗断裂(F6)为平罗8.0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深度约1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重力异常 归一化总梯度 阿拉善地块 鄂尔多斯西缘 银川-贺兰山隆起-吉兰泰活动断陷带
下载PDF
西影井水位特异动态的成因初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景北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西影井水位自1974—1978年三次井溢后,1989年9月以来又出现了一次大起大落的特异变化。很多学者都十分关注这罕见的现象,并认为是区域应力增强所致的。经过多年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地裂并由此导致地... 西影井水位自1974—1978年三次井溢后,1989年9月以来又出现了一次大起大落的特异变化。很多学者都十分关注这罕见的现象,并认为是区域应力增强所致的。经过多年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地裂并由此导致地下岩层的层间错动与井管变形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西影井 地下水位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山西昔阳县高业底村东山体滑坡、沉陷宏观异常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学文 扈桂让 +5 位作者 杨瑞生 张保明 程建明 宋乃军 宋志英 李素华 《山西地震》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2013年10月24日,山西省昔阳县高业底村东山体出现大规模的滑坡、沉陷,山西省地震局工程勘察研究院、昔阳县地震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考察。考察报告对滑坡、沉陷区的地貌、地质概况作简要介绍,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山... 2013年10月24日,山西省昔阳县高业底村东山体出现大规模的滑坡、沉陷,山西省地震局工程勘察研究院、昔阳县地震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考察。考察报告对滑坡、沉陷区的地貌、地质概况作简要介绍,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山体滑坡、沉陷为山体人工堆积向松溪河谷失稳滑动或地下空区塌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异常 山体滑坡 沉陷 调查报告
下载PDF
Kelvin模型应用于福建水口库区斜溪形变场地沉浮分析
11
作者 钟继茂 林志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9-572,595,共5页
沿斜溪场地乡村公路布设4个水准测点,其中2个点高差在1997~2015年趋势下降,之后趋势上升。研究斜溪断裂性质认为,断层上盘在2015年前后由下沉转为上浮,经异常核实为机砖厂影响所致。为解释场地沉浮现象,采用粘弹性介质模型,利用跨断层... 沿斜溪场地乡村公路布设4个水准测点,其中2个点高差在1997~2015年趋势下降,之后趋势上升。研究斜溪断裂性质认为,断层上盘在2015年前后由下沉转为上浮,经异常核实为机砖厂影响所致。为解释场地沉浮现象,采用粘弹性介质模型,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和最小二乘方法计算介质的延滞时间为3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溪场地 异常核实 KELVIN模型 沉浮分析
下载PDF
基坑沉降监测小样本数据非等间距灰色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松 尹晓星 +1 位作者 李福平 刘贤俊 《工程勘察》 2022年第3期67-71,共5页
采用非等间距灰色GM(1,1)模型模拟和揭示基坑沉降动态特征和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非等间距GM(1,1)模型不能识别处理突变数据的缺点,结合数据异常值检验的格拉布斯准则(Grubbs criterion)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采用非等间距灰色GM(1,1)模型模拟和揭示基坑沉降动态特征和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非等间距GM(1,1)模型不能识别处理突变数据的缺点,结合数据异常值检验的格拉布斯准则(Grubbs criterion)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非等间距灰色GM(1,1)预报算法。利用改进前后的模型分别对某一建筑物基坑沉降监测点的16期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对比采用Grubbs异常值检验法前后模型的预报结果表明,采用Grubbs检验法剔除异常值后,非等间距灰色GM(1,1)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17,验证了改进后模型对描述小样本沉降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沉降监测 非等间距GM(1 1) Grubbs准则
下载PDF
Lithosphere structures dynamics in the central High Atlas(Morocco)by seismic tomography and gravimetric data
13
作者 Y.Timoulali M.Bouiflane +2 位作者 G.Bouskri R.Azguet Y.El Fellah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3期241-255,共15页
We investigate sedimentological and tectonic processes a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functioning and to build a geodynamic model that placed the area in its current geological frame.The analy... We investigate sedimentological and tectonic processes a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functioning and to build a geodynamic model that placed the area in its current geological frame.The analysis used here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enhancement of a Landsat image where the main goal is to map surface sedimentary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in order to delimit the large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central High Atlas indicates that this one is a large tectonic subsiding basin, where the ongoing tectonic events and the geodynamical evolution remain to be explained by other prospecting techniques.3-D structure velocities obtained by local seismic tomography and enhancement techniques of gravimetric anomalies are used to explore and define deep structure beneath the central High Atlas. 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the evolution of the deep structure related to the geodynamical processes. Modest crustal thickness variation beneath the central High Atlas(~20-~40 km) define by local tomography and gravimetric anomalies, confirms that, a major part of the lower crust is detached into the lithosphere by delamination. Gravimetric anomaly, local seismic tomography and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throughou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suggest that the lower crust detached is related to the broken slab of remain northward subduction beneath High and Middle Atlas. Meanwhile, extrusions of heated Asthenosphere materials induce the rifting stage concomitant to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iding BASIN SEISMIC TOMOGRAPHY Gravimetric anomaly RIFTING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Gauss-Markov模型与广义EIV模型的矿区高程拟合方法研究
14
作者 潘乐荀 唐敏惠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论文以矿区沉降观测的高程异常拟合为案例,分别基于非线性Gauss-Markov(GM)模型和广义EIV(error-in-variables,EIV)模型详细推导了煤矿开采沉陷区高程异常拟合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表明:在实测实验中,由于是等权的方式,广义EIV... 论文以矿区沉降观测的高程异常拟合为案例,分别基于非线性Gauss-Markov(GM)模型和广义EIV(error-in-variables,EIV)模型详细推导了煤矿开采沉陷区高程异常拟合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表明:在实测实验中,由于是等权的方式,广义EIV模型与非线性GM模型的估计结果一致且精度相当,与文献[8]的结论一致,表明了论文方法的正确性;在仿真实验中,广义EIV模型的参数与外推检核点的高程异常估值的均方根均小于非线性GM模型的结果。这也表明在加权条件下,广义EIV模型处理精度要优于最小二乘法的仿真数据处理精度。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矿区高程异常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高程异常拟合 非线性Gauss-Markov模型 广义EIV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