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的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1
作者 唐彦超 刘杉杉 +5 位作者 刘家诚 李浩正 周华 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3%)患者发生29例严重并发症,2例(2.2%)患者死亡。翻修组比初术组的多节段受累更多(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38)。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联合入路(OR=14.778,P=0.001)、总失血量(OR=1.004,P=0.004)、分期手术(OR=5.250,P=0.008)、既往手术史(OR=2.946,P=0.043)、肿瘤累及节段数(OR=1.607,P=0.023)和腰椎肿瘤(OR=3.509,P=0.015)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入路(OR=6.375,P=0.036)是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胸腰椎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需要联合入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胸腰椎 整块切除 前柱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庆贤 张英泽 +8 位作者 潘进社 彭阿钦 吴希瑞 王鹏程 李衡 张世强 李亚洲 刘向东 赵立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逆行拉力螺钉 内固定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三种颈前路融合术后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谭俊铭 叶晓健 +5 位作者 袁文 史建刚 何海龙 严望军 李家顺 贾连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植入物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的情况。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随机选择行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其中...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植入物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的情况。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随机选择行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6~68岁,平均57岁。病程1~36个月,平均6.2个月。按植入物类型分为自体骨(A组)、自体骨+交锁钢板内固定(B组)及Syncage~C(C组)各20例。术前,术后7d、3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2年以上)摄X线片,评估3组患者融合节段的颈椎前柱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2~7年。未保留终板的A、B组,较保留终板的C组,其融合节段的颈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丢失更明显。术后12例植骨块塌陷、3例植骨块移位和10例颈椎姿势异常,主要发生在A、B组。A、B及C组骨性融合分别为17、19及20例,功能评估示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5%、85%及90%。结论为更好维持颈椎前柱高度和生理曲度,须强调保留椎体终板、重视植骨技术、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和必要时选用颈前路交锁钢板固定和/或Syncage-C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前柱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庆贤 张英泽 +2 位作者 潘进社 李亚洲 刘向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 ,其中A为髂前上、下棘间的切迹 ,B为坐骨大切迹 ,并作AB的中垂线CD。结果 :P位于AB的中垂线上 ,P点距AB的距离为 (15 .3± 4.7)mm ,斯氏针与AB的夹角为 (90 .1± 4.7)° ,与CD的夹角为 (2 5 .3± 3 .9)° ,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 (82 .0± 7.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 15 .0mm处 ,该截面平均直径为 :(5 .2± 1.9)mm。结论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 (15 .3± 4.7)mm处 ,其进针方向与该线呈 (90 .1± 4.7)° ,与该线中垂线呈 (2 5 .3± 3 .9)° ,该拉力螺钉直径为 (5 .2± 1.9)mm ,长度为 (82 .0± 7.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先泉 张伟 +3 位作者 孙水 张进禄 王健 李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mm和(16.8±1.6)mm,螺钉长度为(84.9±4.7)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mm和(13.6±1.4)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mm;O2P2和P2Q的长度分别为(20.7±2.1)mm和(20.1±1.8)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mm。α角为(123.4±4.1)°,β角(62.2±5.8)°。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临床解剖 前柱螺钉
下载PDF
三维重建模拟经皮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华 高仕长 +1 位作者 周程鹏 史黎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的解剖参数,评估术前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的风险。方法收集155例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91例,女64例,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应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螺钉,测量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长度、进钉点,并计算虚拟...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的解剖参数,评估术前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的风险。方法收集155例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91例,女64例,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应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螺钉,测量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长度、进钉点,并计算虚拟螺钉方向。垂直髋臼前表面虚拟截骨,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上下径。计算髋臼前柱在真骨盆缘MN段的弧度。结果髋臼前柱允许置入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在男性为(7.95±0.98)mm和(124.84±6.79)mm,女性为(6.42±1.15)mm和(120.00±7.52)mm;虚拟螺钉与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在男性为(21.55±2.67)°、(42.15±2.54)°,女性为(21.85±5.10)°、(41.51±5.23)°;前柱MN段的弧度在男性为(38.29±3.28)°,女性为(43.41±3.50)°。以上数据除进钉方向外男女间均有显著差异。螺钉直径与性别、前柱弧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64。女性髋臼前柱置入直径为6.50 mm、7.00 mm螺钉的风险分别是男性的9.081倍、13.316倍。结论对于中国人,建议使用直径为6.50 mm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当女性髋臼前柱弧度大于(44.49±2.47)°时,宜行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 拉力螺钉固定 应用解剖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5
7
作者 祖罡 毕大卫 +5 位作者 郑琦 王辉 陈亿民 魏威 韩雷 廖胜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9-652,共4页
目的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 目的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经皮逆行螺钉位置。统计分析测量结果,并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入钉点在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出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其连线即为髋臼前柱纵轴。该线与弓状线接近平行,其进针方向与出钉点-髂前下棘连线为(42.84±2.61)°,与出钉点-髂结节连线为(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8)mm。结论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很多缺点,便于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制定临床手术方案。经皮逆行髋臼螺钉技术可用于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计算机辅助测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测量 被引量:6
8
作者 郑琦 廖胜辉 +3 位作者 石仕元 费骏 魏威 汪翼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迭代修改螺钉两个端点位置,达到最佳位置,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15.72±2.71) mm处;其进针方向与入钉点-髂前下棘连线呈(42.84±2.61)°,与入钉点-髂结节连线呈(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mm。结论: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计算机辅助测量 最优化方法 解剖学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常希会 尹维刚 +1 位作者 史增元 袁辉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3,267,共5页
目的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置入拉力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0侧(男32,女18)成人髋骨标本,观测前柱纵轴走向,将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进钉点。用直径3.5 mm导针经进钉点沿纵轴置入,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 目的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置入拉力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0侧(男32,女18)成人髋骨标本,观测前柱纵轴走向,将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进钉点。用直径3.5 mm导针经进钉点沿纵轴置入,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夹角α及与冠状面夹角β,纵轴长度,导针易穿出骨皮质的薄弱区及穿出点与耻骨结节的距离,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处理。(2)34侧尸体标本解剖,观测进针点毗邻,模拟置钉,经X线、CT扫描验证结果。结果进钉点位于髂结节和坐骨结节连线与髂前上棘和坐骨大切迹顶点连线的交点,出钉点于耻骨结节下方,男(6.62±2.79)mm,女(11.71±1.66)mm,α(50.62±3.55)°,β男(22.32±3.66)°,女(19.57±2.07)°;纵轴长,男(108.64±5.49)mm,女(100.92±6.25)mm。以上数据除角α外男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验证结果及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髋臼前、后柱均骨折时,在后入路复位固定后柱的同时,经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前柱安全、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石成弟 郭晓山 +2 位作者 黄俊武 水小龙 周海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于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以逆行法沿前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点,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坐骨大切迹顶点,B为髂前...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于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以逆行法沿前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点,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坐骨大切迹顶点,B为髂前上、下棘切迹,由P点向AB作垂线,与AB相交于D点,与髋臼上缘相交于E点。然后测量以下数值:①AB,AD,PD,PE的距离;②骨盆俯卧位时前柱克氏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与矢状面的夹角β;③测量髋臼前柱截面的半径;④测量髋臼前柱克氏针在骨皮质内的长度。结果:PD是AB的中垂线。PD的距离男性为(1.59±0.25)cm,女性为(1.49±0.20)cm;PE的距离男性为(3.67±0.40)cm,女性为(3.28±0.12)cm;夹角α男性为(25.0±2.6)°,女性为(23.9±3.5)°;夹角β男性为(37.5±2.5)°,女性为(37.4±2.2)°;前柱截面的半径男性为(6.45±0.27)mm,女性为(6.34±0.34)mm;前柱克氏针的长度男性为(11.5±0.4)cm,女性为(11.2±0.5)cm。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福龙 宋旆文 +5 位作者 葛鹏 章仁杰 申才良 杨庆国 张建湘 江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以此来评估骨折复位及脊柱前-中柱的重建及维持情况。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以及医源性神经损害发生,亦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合并腰背部皮肤挫伤的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分别为33.6、57.9、56.2、54.8 mm;后凸Cobb角分别为20.1°、4.3°、4.6°、5.1°。患者术后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前-中柱重建
下载PDF
C形臂X线透视导航下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治疗髋臼前柱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司庆华 丁珮 +7 位作者 胡磊 樊喻波 张立海 彭晔 袁新成 董天祥 娄昕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导航下使用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应用C形臂X线透视导航,用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治疗髋臼...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导航下使用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应用C形臂X线透视导航,用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按Nakatani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例。受伤致手术时间为2~7 d。结果 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9~69岁,共置入10枚髋臼前柱经皮螺钉,其中2例为双侧髋臼前柱骨折,其余6例为单侧髋臼前柱骨折,各置入1枚螺钉。术后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8例全部骨性愈合,1例遗留轻度移位,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C型臂X线机透视导航下使用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可提高螺钉的精确度,有利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 髋臼骨折 微创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照华 王大平 熊建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切面解剖特点,为安全放置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国人骨盆标本15具,以骨盆界线及相关骨性标志为参考予髋臼前柱切片,结合解剖标志对各切面进行观测。结果:前柱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横切面为变...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切面解剖特点,为安全放置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国人骨盆标本15具,以骨盆界线及相关骨性标志为参考予髋臼前柱切片,结合解剖标志对各切面进行观测。结果:前柱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横切面为变化的近似三角形,此段距界线10mm点到髋臼的切线与前柱上面的夹角由(72.6±4.8)°变小为(44.6±4.7)°,再增大为(82.4±3.2)°,髂耻隆起处切线角度最小。结论: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髋臼前柱应分段处理,对切面按变化的三角形处理,可帮助判断安全钉道的角度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 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先泉 张进禄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4年 5月 - 2 0 0 3年12月共收治髋臼前柱骨折和前壁骨折 (A3型 ) 31例 ,其中A3 1型 5例 ,A3 2型 9例 ,A3 3型 17例。其中 1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18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4年 5月 - 2 0 0 3年12月共收治髋臼前柱骨折和前壁骨折 (A3型 ) 31例 ,其中A3 1型 5例 ,A3 2型 9例 ,A3 3型 17例。其中 1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18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13例 ,髂股入路 5例。结果 :随访1~ 4年 ,平均 2年。结果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17例 ,可 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10例 ,可 2例 ,差 1例。结论 :骨折块较大、移位比较严重且伴有髋关节前脱位的髋臼前壁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高位型前柱骨折多数需要行手术治疗。低位型前柱骨折多数行非手术治疗 ,少数移位非常严重的骨折需要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髋臼 非手术治疗 诊断和治疗 关节功能 入路 高位 平均 表现 目的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模型下模拟髋臼前柱2种经皮置钉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利杰 王鑫贵 +4 位作者 郑占乐 陈晓俊 贾会扬 孙常胜 侯志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对比CT三维重建模型下模拟髋臼前柱2种经皮置钉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55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构建三维模型,共110侧髋臼前柱,调整模型透明度使其类似常规X线片,分别用2种置钉方法进行置钉,A组利用出口闭孔位和入口髂骨位引导置钉,B... 目的对比CT三维重建模型下模拟髋臼前柱2种经皮置钉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55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构建三维模型,共110侧髋臼前柱,调整模型透明度使其类似常规X线片,分别用2种置钉方法进行置钉,A组利用出口闭孔位和入口髂骨位引导置钉,B组利用髋臼前柱轴位引导置钉,置钉完成后恢复图像为不透明状态,记录螺钉是否进入髋关节及与耻骨支的位置关系。结果55例110侧髋臼,4侧未能找到髋臼前柱轴位影像予以剔除,106侧髋臼前柱纳入研究。2组模型均无螺钉进入髋臼。A组螺钉置入优秀、良好、尚可率分别为59.4%、17.0%、23.6%,B组分别为59.4%、22.6%、17.9%,2组总体置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A组女性骨盆置钉优秀、良好、尚可率分别为7.1%、21.4%、71.4%,B组分别为28.6%、21.4%、50.0%,B组置钉质量显著高于A组(Z=-3.000,P=0.003)。A组男性骨盆置钉优秀率78.2%,良好率15.4%,尚可率6.4%,B组分别为70.5%、23.1%、6.4%,2组差异无显著性(Z=-0.969,P=0.333)。结论髋臼前柱轴位可以作为引导置钉的一种手段,尤其适用于女性患者,对于男性患者,2种方法均可实现较好的置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影像学 前柱螺钉
下载PDF
单一K-L切口配合前柱钛板螺钉复位技术治疗严重髋臼双柱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观明 刘少华 +2 位作者 陈希聪 杨匡洋 卢绍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技巧以及术中如何尽可能减少手术对软组织的再次损伤。方法:2005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对24例24髋被确诊为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全部采用单一的K-L入路并应用钛板螺钉复位技... 目的:探讨严重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技巧以及术中如何尽可能减少手术对软组织的再次损伤。方法:2005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对24例24髋被确诊为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全部采用单一的K-L入路并应用钛板螺钉复位技术对前柱进行复位固定,术后进行36个月以上的随访并分别在第3、6、12、18、24、36个月记录Harris评分和拍摄X线片。结果:本组24例24髋平均手术时间为82 min,平均出血量480 ml,术后所有患髋皆获得了良好头臼匹配,第3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1分。结论:运用单一的K-L入路并应用钛板螺钉复位技术对前柱进行复位固定治疗严重髋臼双柱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前柱复位固定容易的优点,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双柱骨折 K-L入路 前柱钛板螺钉复位技术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聪林 刘志斌 +1 位作者 屈小鹏 陈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方法在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部分髋臼骨折按照L etourne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另一组为微创手术治疗,对其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随访结果按照M atta标准进行分级,临床...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方法在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部分髋臼骨折按照L etourne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另一组为微创手术治疗,对其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随访结果按照M atta标准进行分级,临床结果评价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 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发现,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在出血量及操作时间上明显小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且有感染低、异位骨化轻、血管神经损伤少及恢复快等优点。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在髋臼前柱骨折具有可行性,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安全系数高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 骨折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弛 刘松 +2 位作者 梁笃 王钊 王簕 《微创医学》 2017年第3期340-342,358,共4页
目的探讨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骨盆前后环损伤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目的探讨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骨盆前后环损伤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Matts骨盆复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盆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d和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用于骨盆前后环损伤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后环 骶髂螺钉 前柱螺钉 微创
下载PDF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柱损伤模型中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海昊 汤涛 +2 位作者 庞清江 袁欣华 周春光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和3种传统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3柱损伤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采集6具人颈椎标本并测定各原始标本(原始标本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制成三柱损伤模型,模拟钛网植...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和3种传统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3柱损伤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采集6具人颈椎标本并测定各原始标本(原始标本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制成三柱损伤模型,模拟钛网植骨后依次行ATPS、前路钢板固定(AP)、前路钢板+侧块螺钉固定(AP+LMS)、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TPS),测量4种内固定技术下的三维运动范围,将结果标准化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ATPS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分别为(77.17±4.75)%、(82.00±2.61)%、(83.17±2.23)%,均明显小于原始标本组的100%、100%、100%(P<0.05)。AP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分别为(119.67±7.42)%、(116.33±7.53)%、(112.67±5.99)%,均明显大于原始标本组(P<0.05)。AP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均明显大于ATPS组(P<0.05)。PTPS组屈伸、侧弯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与ATP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为(86.83±2.48)%,明显大于ATPS组(P=0.009)。AP+LMS组屈伸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为(68.50±2.43)%,小于ATPS组(P=0.003);其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与ATP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S可在下颈椎三柱损伤模型中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其在生物力学性能方面优于AP、PTPS,和AP+LMS相近,适用于无需后路切开减压复位的下颈椎三柱损伤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前路椎弓根螺钉 三柱损伤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华明 王福琴 +8 位作者 陈劲 钟华 肖刚 梁波 李德强 李志丹 麦伟 郑荣 岑怡彪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了解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髋臼骨折21例,其中11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入路治疗,1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 目的了解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髋臼骨折21例,其中11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入路治疗,1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14.5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骨折复位的术后影像学评分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无腹壁疝、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1例股神经麻痹。结论治疗涉及高位前柱的髋臼骨折及前柱骨折合并前壁或低位后柱的髋臼骨折,腹直肌旁入路明显优于改良Stoppa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前柱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