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iagnosed Anterior Cranial Fossa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ith Intracranial Hemato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bout Its Natural History
1
作者 Takashi Yamaguchi Satsuki Miyata +1 位作者 Toshihiro Mashiko Eiju Watanabe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5年第2期64-69,共6页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dAVFs) of an anterior cranial fossa are rare. Because of the high risk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relatively easy access for direct surgery, aggressive treatment has been recommended....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dAVFs) of an anterior cranial fossa are rare. Because of the high risk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relatively easy access for direct surgery, aggressive treatment has been recommended.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nterior cranial fossa dAVFs (ACF dAVFs) is unclear in spite of many reports for the natural history of general dAVFs. To treat ACF dAVFs, direct surger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performed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has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A 74-year-old man was transferred with severe consciousness disturbance and presented with devastat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on the CT sca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revealed the ACF dAVFs with a large venous pouch. The patient received direct surgery, nevertheless he became vegetative state. Later on, a smaller venous pouch was recognized on the CT scan when he had suffered from the thalamic hemorrhage sixteen months before. There are twelve cases including our case which was treated for a certain period and documented in detail. Eleven of twelve cases were asymptomatic. Three of the six cases with a venous pouch had some events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disease, though none of the six cases without a venous pouch had any events during observation. In conclusion, an ACF dAVF with a venous pouch should be treated by direct surgery or endovascular surgery even if it is incidentally found. By contrast, careful observation might be a possibl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an ACF dAVF without a venous pouch if there is mild reflux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terior cranial fossa Natural History VENOUS POUC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对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晓磊 顾倩 邵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对脑膜瘤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3)行额下入路手术,观察组(n=47)行经眶-额窦入路手术... 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对脑膜瘤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3)行额下入路手术,观察组(n=47)行经眶-额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有效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4周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及生活质量[肿瘤患者卡氏(KPS)评分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切除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51%,对照组为1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周GCS、FACT-Cog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GCS、FACT-Co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3个月KP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额下入路比较,经眶-额窦入路具有术时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肿瘤有效切除率更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整体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前窝底 脑膜瘤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底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贵孝 彭玉平 +2 位作者 原林 钟世镇 任文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深筋膜肌瓣 颅底缺损 颅脑损伤 解剖学
下载PDF
创伤性前颅底骨折的急性期手术治疗(附134例报告)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春晖 王佳良 +4 位作者 史彦芳 崔增学 方川 刘海鹏 李志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修补前颅窝底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前颅底骨折病例134例,根据骨折波及范围,将其分为3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总结其手术入路、修补方法、修复的效果。结果治愈125例,死亡9例。12例术后有轻微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 目的探讨急性期修补前颅窝底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前颅底骨折病例134例,根据骨折波及范围,将其分为3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总结其手术入路、修补方法、修复的效果。结果治愈125例,死亡9例。12例术后有轻微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脑脊液鼻漏停止。随访47例,有3例脑脊液鼻漏复发,保守治疗后脑脊液鼻漏停止。结论硬脑膜破损的修补是颅底骨折修补的关键,对于严重筛窦骨折、骨质缺损的病例最佳的修补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骨折 手术 脑脊液鼻漏
下载PDF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力 王汉东 +3 位作者 潘云曦 丁可 祝剑虹 茅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1例行经翼点或单侧额下入路前颅窝底DAVF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CT血管成像、...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1例行经翼点或单侧额下入路前颅窝底DAVF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CT血管成像、MRI、MR血管成像、DSA),其中出血患者8例,非出血患者13例。根据Cognard分型法对21例患者进行Cognard分型。DAVF位于一侧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DAVF靠近中线的患者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意识状态。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8例出血患者中,脑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均以自发性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伴意识不清为首发症状;CognardⅢ型3例,Ⅳ型5例。13例非出血患者中,1例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并以突眼为首发症状,8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3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突眼为首发症状。3例术前头部CT检查仅表现为前颅窝底占位性病变;9例术前头部MRI或MR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杂乱增粗的异常血管流空影;6例术前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硬脑膜起源的扩张静脉;17例术前DSA检查示瘘口均位于筛板处,供血动脉为眼动脉发出的筛动脉或颌内动脉的终末支,7例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参与供血,引流静脉均为皮质静脉并汇入上矢状窦。4例初期仅完善头部CT检查并误诊,2例误诊为前颅窝底肿瘤,2例误诊为动脉瘤,均在DSA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复查DSA均未发现异常的瘘口及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8例出血患者术后(11±3)d GCS评分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7±2)、(9±1)分,t=-4.646,P<0.05],其中4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3例非出血患者中5例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结论前颅窝底DAVF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特殊的血管构建形式。显微手术是治疗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出血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显微外科手术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郭剑峰 王占祥 +7 位作者 谭国伟 方耀春 姜月明 朱宏伟 薛伟明 叶永造 陈四方 沈上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前额底脑挫裂伤并施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入院即行手术(含24h内)14例为A组;初期保守治疗,24h后手术24例为B组。入院时GCS:A组平均6.5分,B组平均13分。... 目的探讨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前额底脑挫裂伤并施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入院即行手术(含24h内)14例为A组;初期保守治疗,24h后手术24例为B组。入院时GCS:A组平均6.5分,B组平均13分。随访半年并根据GOS判定:A组康复良好8例(57.1%),中度残废3例(24.1%),重度残废2例(14.3%),死亡1例(7.1%);B组康复良好8例(33.3%),中度残废5例(20.8%),重度残废7例(29.2%),死亡4例(16.7%)。入院时A组GCS普遍低于B组,GOS结果A组良好率高于B组,A组重残率、死亡率低于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额底脑挫裂伤早期(24h以内)明确手术指征,筛选出可能恶化的病例并及时手术对改善前额叶底脑挫裂伤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前额底 手术时机 手术指征
下载PDF
经扩大的前颅底入路切除鼻、蝶、斜坡肿瘤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建康 胡秉诚 +1 位作者 李国文 赵卫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 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鼻、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例,巨细胞瘤1例,鳞癌1例。肿瘤侵入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例、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除者7例,近全切除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入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视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手术 经前颅底入路 前颅窝 前颅底重建
下载PDF
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 被引量:9
8
作者 甘武 詹升全 +4 位作者 郭文龙 林晓风 周东 唐凯 周德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583-585,58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的48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19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14例。结果 肿...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的48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19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14例。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36例,次全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额外侧入路可较好暴露并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前颅窝 鞍区 显微手术 额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烈美 徐天启 +4 位作者 高卫真 贾锋 殷玉华 王宇 张晓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总结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6例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0~67岁,中位年龄54.5岁,均采用经眶-额... 目的总结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6例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0~67岁,中位年龄54.5岁,均采用经眶-额窦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中5例肿瘤位于前颅底嗅沟区,其中1例累及筛窦;1例肿瘤位于鞍结节、鞍隔。6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均在4 cm内。4例肿瘤获Simpson Ⅱ级切除,2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5 d后患者脑脊液鼻漏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可,未出现发热及感染征象。结论经眶-额窦入路是一种便捷、有效而且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手术入路,因其可早期处理前颅底硬脑膜来源的血供,尤其适用于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前颅底 手术入路 前颅底修补 脑脊液鼻漏 眶-额窦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 被引量:8
10
作者 章翔 蒋晓帆 +8 位作者 费舟 刘卫平 张剑宁 付洛安 王彦刚 李兵 宋少军 高大宽 王西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内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前中颅窝底 沟通瘤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经不同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鹏 张鸿祺 +3 位作者 支兴龙 李萌 宋庆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 治疗性 颅窝 Onyx18
下载PDF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磊 张海红 +3 位作者 张威 衡立君 孙树凯 贾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680-682,6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经眶上锁孔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4例(锁孔组);同期采用传统额下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5例(传统组)。结果锁孔组与传统组性...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经眶上锁孔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4例(锁孔组);同期采用传统额下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5例(传统组)。结果锁孔组与传统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术中输血率、肿瘤全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锁孔组手术时间(指切皮开始到缝合皮肤结束为止)、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1)。锁孔组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组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均无死亡病人。结论与传统额下入路手术相比,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效果满意,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窝底脑膜瘤 显微手术 眶上锁孔入路 额下入路 效果
下载PDF
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秋航 冯燕军 +2 位作者 孔锋 陈革 郭宏川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大范围骨性缺损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切除;其未行骨性重建(观察组)30例,行骨性重建加软组织重建(对照组)15例。并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大范围骨性缺损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切除;其未行骨性重建(观察组)30例,行骨性重建加软组织重建(对照组)15例。并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其中观察组脑脊液鼻漏1例,脑脊液鼻漏合并脑膜炎及脑积水2例;对照组钛网从鼻腔脱出1例,移植钛网产生排斥反应1例,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随访6~99个月,肿瘤复发5例,其中死亡4例,带瘤生存1例;两组均无迟发性脑脊液鼻漏、脑组织下沉、脑膜脑膨出、空蝶鞍综合征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没有必要一定重建其骨性结构,仅行软组织重建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底重建 颅窝
下载PDF
内镜经鼻前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孔锋 张秋航 严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43-445,共3页
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5月18例肿瘤侵犯前颅底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单独采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4例采用颅鼻联合入路进行了治疗。病理类型包括: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视神经鞘瘤1例... 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5月18例肿瘤侵犯前颅底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单独采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4例采用颅鼻联合入路进行了治疗。病理类型包括: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视神经鞘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脊索肉瘤1例,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结果经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7例肿瘤被全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经鼻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且大多数病例无需处理硬脑膜及进行颅底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外科 颅窝 肿瘤
下载PDF
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新如 吴震 +7 位作者 张力伟 贾桂军 汤劼 耿素民 刘巍 任同 王永刚 张俊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29-532,共4页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后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对颅底小缺损(<1.0cm×1.5cm),行颞肌筋膜修补7例;对颅骨大缺损(≥1.0cm×1.5cm),采用"四步法"行颅...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后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对颅底小缺损(<1.0cm×1.5cm),行颞肌筋膜修补7例;对颅骨大缺损(≥1.0cm×1.5cm),采用"四步法"行颅底重建:第一步取自体脂肪填塞肿瘤切除后的残腔;第二步用带血管蒂骨膜瓣覆盖颅底骨缺损,边缘严密缝合于周围硬脑膜;第三步用自体骨或钛板等颅骨修补材料修补骨缺损;第四步取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本组14例。结果颅底缺损修补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腰穿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缓解。无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四步法"重建颅底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窝 颅底重建 脑脊液漏
下载PDF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经动脉入路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晖 马钊 赵振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例有症状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技术和结果。结果 6例经动脉入路插入导管用Onyx-18胶栓塞。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都能接近瘘口处并...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例有症状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技术和结果。结果 6例经动脉入路插入导管用Onyx-18胶栓塞。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都能接近瘘口处并栓塞动静脉分流区域。最后血管造影显示DAVF完全闭塞。治疗后没有观察到相关后遗症,6例均进行临床随访,GOS评分均为5。6例获脑血管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s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底 栓塞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静 李小霞 +1 位作者 郭蕾 杨智容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总结对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经验。方法:根据38例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疾病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性制定个体化舒适护理计划并实施,调查其满意率。结果:接受舒适护理的手术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获得满足... 目的:总结对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经验。方法:根据38例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疾病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性制定个体化舒适护理计划并实施,调查其满意率。结果:接受舒适护理的手术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前颅底 沟通性肿瘤
下载PDF
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明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蝶腭动脉栓塞的7例前颅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5~64岁,平均(60.4... 目的初步探讨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蝶腭动脉栓塞的7例前颅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5~64岁,平均(60.4±3.6)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额叶血肿1例,非特异症状6例。分析经蝶腭动脉栓塞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术中以栓塞剂闭塞近段引流静脉作为栓塞成功的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选择蝶腭动脉作为首选治疗途径5例,在其他治疗途径栓塞失败后,应用蝶腭动脉途径再次栓塞2例。经蝶腭动脉成功闭塞病变5例,其中包括蝶腭动脉作为首选治疗途径4例、蝶腭动脉作为其他动脉途径失败后的补救栓塞途径1例。经蝶腭动脉未能成功闭塞病变2例,其中1例术中经其他供血动脉栓塞成功,另外1例术后造影提示病变近全闭塞。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2)术后6个月患者均得到临床随访,无视物模糊及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无新发颅内出血,无鼻腔症状。其中2例入院行造影随访,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闭塞,术后6个月DSA显示病变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近全闭塞,术后4个月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结论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DAVF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是其他动脉路径不良或其他动脉途径栓塞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动静脉瘘 前颅底 栓塞 治疗性 蝶腭动脉
下载PDF
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强 许奕 +4 位作者 张琪 洪波 黄清海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54-359,共6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Ⅲ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 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Ⅲ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 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液态栓塞剂NBCA栓塞2例,Onyx-18栓塞5例。对2例合并供血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者,均首先栓塞动脉瘤。结果 7例中,经单支供血动脉栓塞即获完全栓塞者5例,其中2例用球囊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部分栓塞2例,分别在1周及1个月后造影,见瘘口再开放,再次进行多支供血动脉栓塞,直至瘘口基本不显影。1例因NBCA胶过度弥散发生对侧眼动脉阻塞,术后出现视力下降。7例均获临床随访(6~10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级5例,2级1例,3级1例。4例获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术中应严格控制栓塞剂返流及过度弥散,防止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颅窝 栓塞 治疗性 筛动脉
下载PDF
影像学后处理在鼻内镜下前颅窝底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瑾瑜 谢民强 万良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分析前颅窝底神经上皮囊肿病例的诊治,探讨无导航鼻内镜手术切除前颅窝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术前影像学处理及手术技巧。方法右前颅窝囊性病变患者行鼻内镜下颅底囊肿切除加一期原位修复术,术中证实为囊肿,完整切除。术中用软件Osiri ... 目的分析前颅窝底神经上皮囊肿病例的诊治,探讨无导航鼻内镜手术切除前颅窝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术前影像学处理及手术技巧。方法右前颅窝囊性病变患者行鼻内镜下颅底囊肿切除加一期原位修复术,术中证实为囊肿,完整切除。术中用软件Osiri X即时观察影像学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头痛消失,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为神经上皮囊肿。结论鼻内镜下前颅窝底囊肿切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术式,恰当的影像学后处理有助于手术风险和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窝底 囊肿 鼻内镜 影像后处理 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