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吴建国 张春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共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内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同一款假体,均行TKA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膝关节线,计算膝关节线的变化程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共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内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同一款假体,均行TKA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膝关节线,计算膝关节线的变化程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进行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分析TKA后膝关节线改变对膝前痛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患者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90.7±3.3)、(77.8±3.9)、(26.9±3.5)分,高于术前的(57.7±4.6)、(47.2±4.0)、(10.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术后膝关节线水平改变-5.0~10.0(2.09±4.0)mm,膝关节线升高58膝,下降22膝,其中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者有21膝,膝前痛有8膝;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者有8膝,膝前痛2膝。术前,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57.3±4.8)、(47.9±3.6)、(10.5±2.5)分,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57.5±5.0)、(45.6±4.0)、(10.5±1.9)分;术后1年,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90.5±3.3)、(77.5±3.9)、(24.7±4.8)分,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90.0±3.9)、(77.3±4.1)、(24.6±3.0)分。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和>4 mm患者术前、术后1年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髌骨Feller评分与膝关节线改变水平呈负相关(r=-0.744,P=0.000<0.05)。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髌骨Feller评分与膝关节线改变水平没有相关性(r=-0.442,P=0.273>0.05)。结论TKA术后膝关节线升高比降低更为常见。膝前痛与TKA后膝关节线的改变密切相关,膝关节线抬高>4 mm是导致膝前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线 膝前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关性
下载PDF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后前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先启 余正友 林四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均得到良好复位,移位均小于2 mm。X射线显示,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100分,平均(89.8±8.2)分;术后踝关节功能优17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5.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参考PVSL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术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 前后入路 后前入路
下载PDF
基于EOS双平面成像分析Blumensaat线的空间倾斜度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剑 王渭君 +2 位作者 孙明辉 蒋青 翁文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29-335,共7页
目的:采用EOS双平面成像系统测量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Blumensaat线与股骨机械轴间的夹角(angle composed by femoral mechanical axis and Blumensaat line,FMBL角),与侧位X线片上Blumensaat线... 目的:采用EOS双平面成像系统测量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Blumensaat线与股骨机械轴间的夹角(angle composed by femoral mechanical axis and Blumensaat line,FMBL角),与侧位X线片上Blumensaat线与股骨远端轴线的夹角(α角)进行比较,评估其与ACL损伤的相关性,预测非接触性ACL损伤易发人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8例(176膝)单侧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的双下肢骨骼全长EOS影像资料,男53例,女35例;年龄18~45(30.3±6.2)岁;左侧48例,右侧40例。根据ACL损伤组患者ACL损伤的肢体侧别将测量角度参数分为ACL患侧组和ACL健侧组。并在EOS数据库中选取51例(51膝)非ACL损伤者的完全健康侧肢体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0~44(31.6±5.5)岁;左膝26例,右膝25例。将3组下肢骨骼全长EOS影像3D建模,并测量FMBL角与α角。采用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角度对ACL状态(正常或撕裂)的影响,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结果:ACL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和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患侧组FMBL角(32.8±2.3)。与ACL健侧组(32.5±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7.0±2.0)°(P<0.001)。ACL患侧组、ACL健侧组、正常对照组间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BL角是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危险因素[OR=0.433,95%CI(0.330,0.569),P<0.001]。FMBL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61,0.958),P<0.001],最佳诊断界点值为33.7°,敏感度70.5%,特异度98.0%。结论:Blumensaat线与股骨机械轴形成的FMBL角是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当角度≤33.7°时发生非接触性ACL损伤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Blumensaat线 α角 危险因素 EOS双平面成像
下载PDF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6
4
作者 侯迎晨 贺建业 +1 位作者 周京安 李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video-assistedbreastsurgery,VABS)切除乳腺纤维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30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情况,按照病人意愿行经腋前线VABS或经乳晕切口常规手术,比... 目的探讨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video-assistedbreastsurgery,VABS)切除乳腺纤维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30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情况,按照病人意愿行经腋前线VABS或经乳晕切口常规手术,比较手术相关参数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30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腔镜组17例,常规组13例,2组年龄、病灶大小等差异无显著性。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腔镜组切口至病灶远端距离明显长于常规组[(8.7±2.7)cmVS.(1.4±1.1)cm,t=9.234,P=0.000]。腔镜组中切口到病灶距离≤8.0cm者(n=8)手术时间明显短于〉8.0cm者(n=9)[中位数22(13~38)min VS.45(11~58)min,Z=2.215,P=0.027]。结论经腋前线VABS在乳腺纤维瘤的病灶切除中有与常规手术相似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更适合乳房外侧象限病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前线 腔镜辅助乳腺手术 乳腺纤维瘤
下载PDF
听眦线与前后联合间线关系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崇阳 张捷 +5 位作者 吴勇 付锴 王伟 赵时雨 杨振宇 张继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听眦线(OML)作为脑立体定向手术颅内靶点定位体表扫描基线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5 T高清MRI图像测量105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患者前后联合连线(AC-PC)与OML、大脑长轴、丘脑长轴的夹角,分析OML与AC-PC、大脑长轴、丘脑长轴的关... 目的探讨听眦线(OML)作为脑立体定向手术颅内靶点定位体表扫描基线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5 T高清MRI图像测量105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患者前后联合连线(AC-PC)与OML、大脑长轴、丘脑长轴的夹角,分析OML与AC-PC、大脑长轴、丘脑长轴的关系及其他体表参考线基线与AC-PC的关系。结果 AC-PC与OML成向下(10.17±1.46)°夹角,大脑长轴与OML成向下(9.77±1.57)°夹角,丘脑长轴与OML成向下(9.84±1.64)°夹角,大脑长轴、丘脑长轴与AC-PC基本平行。结论 OML为较理想的功能神经外科定位用体表参考线,具有标志明确、操作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听眦线 前后联合直线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ERP探讨头针不同区域治疗脑卒中瘫痪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永刚 魏燕芳 +2 位作者 戴双燕 吕子山 郭勇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9期1-4,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设计与运动相关的任务事件,在事件相关电位(ERP)中提取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s),从而观察头针顶颞前斜线中2/5与额旁一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无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B组各30例,其中A组进... 目的:通过设计与运动相关的任务事件,在事件相关电位(ERP)中提取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s),从而观察头针顶颞前斜线中2/5与额旁一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无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B组各30例,其中A组进行瘫痪对侧的顶颞前斜线中2/5的头皮针刺,B组进行瘫痪对侧的额旁一线的头皮针刺,分别在其头针干预前,头针干预10 min后进行ERP检测,全部实验完成后从ERP中提取与运动相关的MRCPs波,主要观察偏瘫对侧大脑运动电位N2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选取25例健康人采集其MRCPs波作为参照。结果:头针干预前,两组患者N2波幅、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波幅较健康人均升高(P<0.05),其潜伏期均长于健康人(P<0.05)。头针干预后,A组患者N2波幅较前降低(P<0.05),并且低于B组头针后(P<0.05),潜伏期较前缩短(P<0.05),而B组N2波幅较前无明显差异(P>0.05),潜伏期较前缩短(P<0.05)。结论:针刺顶颞前斜线中2/5可以即刻提高对侧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缩短其运动准备时间;额旁一线仅能即刻缩短其运动的准备时间。头针同一神经支配的不同区域却体现不同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直接刺激其相应的皮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颞前斜线 额旁一线 脑卒中 头针 事件相关电位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
下载PDF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振宇 冯云 +1 位作者 张振 曹效忠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1期14-15,18,共3页
目的对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常规手术与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该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份收治7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实验组进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 目的对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常规手术与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该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份收治7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实验组进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手术,对实验和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术后的情况比较来看,实验组患者其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至病灶远端距离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手术,其安全性更高、操作性更合理。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显著提高,并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 乳腺纤维瘤手术 常规手术
下载PDF
三条颅外参考线与大脑AC-PC线的关系(附30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捷 徐淑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外体表参考线与大脑前、后联合 (AC- PC线 )之间的关系 ,为脑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颅内靶点定位提供可靠、准确的体表参考线。方法 采用 MRI薄层扫描技术、结合数字减影 X线摄片 ,对 30例患者的头颅体表参考线、AC- PC间距、... 目的 探讨颅外体表参考线与大脑前、后联合 (AC- PC线 )之间的关系 ,为脑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颅内靶点定位提供可靠、准确的体表参考线。方法 采用 MRI薄层扫描技术、结合数字减影 X线摄片 ,对 30例患者的头颅体表参考线、AC- PC间距、AC- PC线与眉间与枕外隆凸边线 (GI线 )、与外眦与外耳门中点连线 (CM)上成 10°角线、姚氏线之间的夹角进行标记测量。结果  AC- PC间距为 19.8~ 2 6 .3m m,AC- PC线与姚氏线夹角为0°~ 6 .5°,AC- PC线与 GI线夹角为 1°~ 11°,AC- PC线与 CM上成 10°角线夹角为 0°~ 8°。经统计分析 ,姚氏线与AC- PC线的夹角和另两条线与 AC- PC线的夹角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在三条颅外体表参考线(姚氏线、GI线、CM上成 10°角线 )中 ,姚氏线与 AC- PC线最接近 ,立体定向手术靶点 CT或 MRI定位可以姚氏线为扫描基线 ,增加靶点定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立体定向 颅外参考线 大脑 AC-PC线 MRI 薄层扫描技术 数字减影X线摄片
下载PDF
对比分析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与常规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许菊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145-14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手术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出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乳腺纤维瘤患者100例,其中接受常规手术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手术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出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乳腺纤维瘤患者100例,其中接受常规手术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病灶距离(8.7±2.7)cm则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4±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切口-病灶距离患者除手术时间外其他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切口距离短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病灶-切口距离长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统计结果分别为96.00%和9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手段临床治疗乳腺纤维不仅仅能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更能满足女性患者对于美观的要求,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肿瘤 腋前线单切口 腔镜辅助
下载PDF
颧下眶下连线在圆孔前入路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冬雷 何玉泉 +2 位作者 唐小荣 陈勇军 王翔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颧下眶下连线在圆孔前入路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于面部标记颧下眶下连线,按照标记的参考线穿刺,先进入翼腭... 目的探讨颧下眶下连线在圆孔前入路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于面部标记颧下眶下连线,按照标记的参考线穿刺,先进入翼腭窝靠近圆孔,再调整方向进入圆孔。B组:面部没有参考线,穿刺沿着上颌骨后外侧壁滑入翼腭窝,X线下逐步调整方向,进入圆孔。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首次准确率、术中穿刺并发症和术后有效率,以及术后上唇、腭部麻木率。评价A组患者颧下眶下连线作为参考线与穿刺针方向是否一致。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完成前入路圆孔穿刺,无重大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术后有效率、上唇、腭部麻木率均达到了100%。B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面部血肿,A组无面部血肿者。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首次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颧下眶下连线与穿刺针方向基本一致,平均角度为(0.63±2.82)°。结论经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有效、可行的。圆孔前入路穿刺中颧下眶下连线给术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及穿刺次数,提高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圆孔 前入路 弯头穿刺针 参考线
下载PDF
线状与开罐式晶状体前囊截囊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国民 艾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了解线状晶状体前囊截囊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中,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32例168眼白内障用线状截囊法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对130例156眼开罐式截囊作为对照。结果线状组术后早期矫正视... 目的了解线状晶状体前囊截囊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中,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32例168眼白内障用线状截囊法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对130例156眼开罐式截囊作为对照。结果线状组术后早期矫正视力0.5以上者132眼(78.9%)。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56眼(33.3%),房水混浊116眼(69.0%),葡萄膜色素脱落36眼(21.4%)。结论线状组与开罐式组比较,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快,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房水混浊及葡萄膜色素脱落发生率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 开罐式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12
作者 陈小龙 康晓莉 +5 位作者 郑颖 寇明清 杨晓 高芳 黄明刚 朱永刚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6期1599-1602,161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儿童肘部创伤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40例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中:21例肱骨髁上骨折(52.5%),7例肱骨外髁骨折(17.5%),6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5%),4例尺骨上... 目的:探讨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儿童肘部创伤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40例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中:21例肱骨髁上骨折(52.5%),7例肱骨外髁骨折(17.5%),6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5%),4例尺骨上端骨折伴桡骨近端向外移位,1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肱骨前线是发现这类骨折的最好方法。脂肪垫征阳性与骨折及骨骺分离、骨质损伤高度相关。桡骨肱骨小头线用于判断桡骨头骨折、肘脱位,以及外髁移位性骨折。肱骨远端泪滴影的改变可有助于诊断儿童肱骨隐匿型或无移位性髁上骨折。目前DR检查仍是儿童肘关节损伤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MSCT和MRI对诊断隐匿性骨折,骨骺、骺板及软组织损伤比D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对DR成像不足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 肱骨前线 脂肪垫征 桡骨肱骨小头线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对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恩鸿 邹国耀 +1 位作者 刘瑞端 李靳杨 《微创医学》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自体腘绳肌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经胫骨定位股骨隧道组(TT组)和经前内侧定位股骨隧道组(AM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股骨... 目的比较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自体腘绳肌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经胫骨定位股骨隧道组(TT组)和经前内侧定位股骨隧道组(AM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股骨隧道的长度,测量并计算术后X线上股骨隧道在冠状位、矢状位的角度和股骨止点距Blumensaat线的相对位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T组股骨隧道长度为(47. 13±6. 78) mm,明显长于AM组的(42. 10±4. 65) mm(P <0. 05)。TT组和AM组股骨隧道在冠状位角度分别为(53. 33±6. 68)°、(45. 25±4. 93)°,在矢状位的角度分别为(44. 45±8. 59)°、(37. 13±6. 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T组和AM组股骨止点的相对位置分别为(61. 22±6. 09)%、(65. 01±4. 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TT技术相比,AM技术建立的股骨隧道更短,角度更小,更容易定位于前交叉韧带的解剖足迹上,实现韧带的等长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股骨隧道 定位方法 Blumensaat线
下载PDF
正常儿童肘关节X线侧位片上肱骨前线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迪 黄泽青 +4 位作者 郑晓辉 金志超 莫颖杰 吴文正 欧阳崇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肱骨前线(AHL)与肱骨小头在正常儿童肘关节中的位置关系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中医临床骨科医师应用肱骨前线判断儿童肘关节损伤、评估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及分析其预后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97例正常儿童肘... 【目的】探讨肱骨前线(AHL)与肱骨小头在正常儿童肘关节中的位置关系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中医临床骨科医师应用肱骨前线判断儿童肘关节损伤、评估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及分析其预后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97例正常儿童肘关节的X线侧位片,测算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方位进行比较。【结果】(1)排除未出现肱骨小头骨化核12例,肱骨小头骨化核与其他骨骺融合13例,看不清影像信息12例,既往风湿病史2例,最后共收集到有效资料958例。(2)骨科医生所测结果与非骨科医生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而Kappa=0.44>0.4,说明两者测量结果一致性尚可。(3)82%的AHL经过肱骨小头中间1/3区域,其位置关系与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和方位无关(P>0.05)。【结论】在大多数正常儿童的生理结构中,AHL穿过肱骨小头的中间1/3区域,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前线 肱骨小头骨骺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损伤
下载PDF
成人腹前正中线上几个数据的观测
15
作者 钟震亚 李泰华 陈克功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5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测量200名(男女各100名)成人的腹前正中线上的各径。腹前壁均无瘢痕和未作过手术的。其结果为:脐胸长:男性18.74±0.3cm、女性18.80±0.26cm。脐耻长;男性14.25±0.13cm、女性14.12±0.12cm。脐口各径:纵径:男性1.5... 本文测量200名(男女各100名)成人的腹前正中线上的各径。腹前壁均无瘢痕和未作过手术的。其结果为:脐胸长:男性18.74±0.3cm、女性18.80±0.26cm。脐耻长;男性14.25±0.13cm、女性14.12±0.12cm。脐口各径:纵径:男性1.56±0.06cm、女性1.57±0.05cm;横径:男性1.24±0.05cm、女性1.26±0.06cm。脐窝深度(男性1.10±0.03cm、女性1.25±0.27cm。脐窝容量:男性1.12±0.06ml、女性1.32±0.08ml。脐口形状:竖卵圆形150人(男72、女78);横卵圆形41人(男24、女17);圆形9人(男4、女5)。此线全长:男性34.55cm、女性34.4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前正中线 脐胸长 脐耻长
下载PDF
阴茎冠状沟前缘、后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施问国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观察阴茎冠状沟的解剖特征并进行宽度测量,探讨其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9例男性阴茎冠状沟宽度进行观察,本组年龄19~66岁,平均28岁。其中包皮过长137例,包茎11例,包皮环切术后31例(其中系包皮过长者30例,包茎者1例)... 目的:观察阴茎冠状沟的解剖特征并进行宽度测量,探讨其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9例男性阴茎冠状沟宽度进行观察,本组年龄19~66岁,平均28岁。其中包皮过长137例,包茎11例,包皮环切术后31例(其中系包皮过长者30例,包茎者1例),包皮正常90例。在绷紧冠状沟黏膜状态下以游标卡尺测量冠状沟12点钟位处即背侧正中的宽度。比较冠状沟宽度在包茎、包皮过长和正常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冠状沟黏膜相对平坦、光整、活动度小。冠状沟前缘多较模糊,冠状沟后缘一般较清晰、容易识别。冠状沟宽度值包皮过长组(4.32±3.44)mm,包茎组(4.06±2.68)mm,包皮正常组(4.22±3.06)mm,3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茎冠状沟的宽度在临床上应该得到重视;包皮环切术时宜以冠状沟后缘为标志进行内板切口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沟 阴茎 宽度 前缘 后缘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头针顶颞前斜线下2/5治疗Bells面瘫9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静 杨翼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头针顶颞前斜线的下2/5与Bells面瘫临床疗效之间的治愈率和时效性关系。方法:把96例Bells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头针针刺顶颞前斜线下2/5加体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采用... 目的:探讨头针顶颞前斜线的下2/5与Bells面瘫临床疗效之间的治愈率和时效性关系。方法:把96例Bells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头针针刺顶颞前斜线下2/5加体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系统进行评价,其中每组又根据发病时间分为发展期、静止期和恢复期,其疗效标准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显愈率为79.2﹪,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三期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发展期显愈率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1)。结论:头针顶颞前斜线下2/5治疗Bells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S面瘫 头针 顶颞前斜线 时效性
下载PDF
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波 郭媛 +1 位作者 刘峰 王丽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1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榆林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腋前线组及肋下缘组各37例,分别行腋前线TAPB和肋下缘TAPB。...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榆林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腋前线组及肋下缘组各37例,分别行腋前线TAPB和肋下缘TAPB。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12、24及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躁动-镇静评分(RASS),麻药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VAS及RA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5.16±6.72)min和(16.08±6.1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前线与肋下缘两种入路TAP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麻醉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前线入路 肋下缘入路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股沟疝修补术 镇痛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K线倾斜角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青松 陈骞 +5 位作者 冯俊飞 杨洋 刘凯鑫 冉汉清 赵强 何江涛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K线倾斜角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因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38例。测量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T1倾斜角(T1s)、C 2-C 7 Cobb角、C 2-C 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K线倾斜角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因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38例。测量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T1倾斜角(T1s)、C 2-C 7 Cobb角、C 2-C 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 2-C 7 SVA)和K线倾斜角。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价临床预后。分析矢状位参数之间以及与N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在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中,K线倾斜角与C 2-C 7 SVA(r=0.405,P=0.000)、T1倾斜角(r=0.723,P=0.000)呈正相关;C 2-C 7 Cobb角与C 2-C 7 SVA(r=-0.216,P=0.041)和T1倾斜角(r=-0.220,P=0.037)呈负相关;C 2-C 7 SVA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r=0.211,P=0.045)。术前与术后K线倾斜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ND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术前NDI评分与术前C 2-C 7 SVA(r=0.517,P=0.000)、K线倾斜角(r=0.482,P=0.000)呈正相关;随访NDI评分与术后T1倾斜角(r=0.253,P=0.016)、C 2-C 7 SVA(r=0.316,P=0.002)、K线倾斜角(r=0.480,P=0.000)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当随访K线倾斜角>19.18°时,随访NDI评分>25(R 2=0.230,P=0.000)。结论K线倾斜角是评价颈椎矢状面平衡、预测单节段ACDF临床预后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当K线倾斜角>19.18°时,患者的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K线倾斜角 颈椎矢状位参数 NDI
下载PDF
股骨髁间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梦全 郭乃铭 +4 位作者 彭俊 廖春来 徐海涛 李裕标 罗筱玮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骨...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骨髁间角(femoral intercondylar 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 tibial plateau 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 tibial plateau 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的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的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髁间角 胫骨平台 Blumensaat线 MRI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