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ERIOR SPINAL FUSION WITH TSRH INSTRUMENTATION FOR SCOLIOSIS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建雄 赵宏 +5 位作者 邱贵兴 金今 叶启彬 林进 王以朋 翁习生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TSRH), and to investigate its early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s of 15 patients with thoraco...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TSRH), and to investigate its early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s of 15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or lumbar scoliosis treated by anterior spinal fusion with TSRH instrumentation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Fourteen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1 as neuromuscular scoliosis.Results. Preoperatively, the Cobb's angle on the coronal plane was 55. 8° (range 35° - 78°), and 14° postoperatively,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of 74. 8 %. The average unfused thoracical curve was 35. 9 ° preoperatively (range 26° - 51°) and 21. 8° (10°-42° ) postoperatively, with 40% correction. The sagittal curve of lumbar was kept physiologically, preoperative 27. 9° and postoperative 25. 7° respectively. The trunk shift was 13.4 mm (5 - 28mm) preoperatively and 3. 5 mm (0-7 mm)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d apic vertebra derivation was 47. 8 mm (21 - 69 mm) before operation and 10. 8 mm (3-20 mm) after operation. The distance of C7 to center sacrum vertical line (CSVL) was 19. 5 mm(16 - 42)preoperatively and 11. 3 mm (0-32 mm) postoperatively. The apical vertebra rotation was 3 degree in 15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and were improved to normal in 10 patients, 1 degree in 4 patients, and 2 degree in 1 patients postoperatively. None had neurological injury and infection. Only 1 patient complained a cool feeling in the low extremity of concave side, and the symptom vanished at 3-month followed up.Conclusion. If used appropriately, TSRH anterior spinal system is a good treatment for low thoracic or thoracic lumbar scoli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LIOSIS anterior spinal fusion TSRH instrumentation
下载PDF
Adult Congenital Lumbar Kyphosis Requiring Antero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usion: A Case Report with 32-Year Follow-Up
2
作者 Akihito Wada Kazumasa Nakamura +2 位作者 Keiji Hasegawa Katsunori Fukutake Hiroshi Takahash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9期397-404,共8页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due to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segmentation is a relatively rare entity,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infrequent compared to that for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formation [1] [2]. There are v...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due to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segmentation is a relatively rare entity,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infrequent compared to that for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formation [1] [2]. There are very few reports of long-term follow-up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and all the reported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failure of formation and had an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of less than 18 years. It is important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to follow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of rare cases over 30 years. Here, we present a surgically treated case with ultra-long term follow-up of a 50-year-old patient with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of the lumbar spine.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showed six vertebrae and an unsegmented bar at L3-4 causing a pure kyphosis of 54°. The wedge-shaped block vertebra had 4 pedicles with the neural foramen between the pedicles without concomitant disc space, with compensatory thoracic hypokyphosis and lower lumbar hyperlordosis. One-stage correction and fusion surgery using anterior opening and posterior closing osteotom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Both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were excellent and have been maintained for over 30 years postoperatively. The basic principl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dult spinal deformity is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a good global sagittal balance over time. This case reaffirms the importance of spinopelvic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Congenital Kyphosis anterior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Segmentation Long-Term Follow-Up Spinopelvic Harmony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选择策略及发展趋势
3
作者 程志坚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6-749,共4页
腰椎融合术已经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畸形、腰椎骨折或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维持疗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脊柱外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腰椎融合术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侧入路、经侧方入路、后侧入路及椎... 腰椎融合术已经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畸形、腰椎骨折或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维持疗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脊柱外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腰椎融合术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侧入路、经侧方入路、后侧入路及椎间孔入路等;微创手术包括关节镜辅助、脊柱内窥镜等手术方式;根据不同植骨融合位置又分为椎体外植骨融合和椎体间植骨融合[1]。临床上腰椎融合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尚无完全定论。本文回顾、分析不同腰椎融合术的优缺点,结合脊柱微创融合技术等发展趋势展开评论,旨在为临床腰椎融合术的合理实施提供参考,期待未来深入探索、优化手术方法、提高融合效率,降低并发症的新策略,为腰椎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前路腰椎融合 后路腰椎融合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对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常跃文 朱文俊 +1 位作者 顾伟 冯俊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评估量表(SF-36)评分、椎管最狭窄处椎管面积与脊髓前后径、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医师协会评分(JOA)颈椎病评分及颈部障碍指数(NDI)]及并发症风险。结果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41.85±18.35)min、平均住院时间(10.18±1.58)d短于常规组的(159.46±21.42)min、(12.03±1.82)d,显微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0.65±7.28)mL少于常规组的(103.52±1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2.82±0.53)分、SF-36评分(79.56±5.68)分优于常规组的(3.51±0.60)、(72.3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上比较[(138.24±24.32)mm^(2)与(123.62±18.74)mm^(2),(5.42±0.46)mm与(4.7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上比较[(25.21±3.37)°与(28.6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常规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JOA、NDI评分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型OPLL患者实施ACDF治疗过程中借助显微镜提供清晰视野,并对骨化灶采用磨钻磨除、打薄处理,能更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近期疼痛和关节功能状况,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显微镜 椎管面积 脊髓前后径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龙 王业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72-74,78,共4页
目的对比两种入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 目的对比两种入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研究组以后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分数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VAS分数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时选择后路作为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融合术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balance and profile in adult spinal reconstruction
6
作者 Marco GA Tel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5期413-415,共3页
Long before its current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balance was common among spine surgeons dealing with deformities, but it was a hard one to transf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anks to the pioneering work of Duval-Be... Long before its current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balance was common among spine surgeons dealing with deformities, but it was a hard one to transf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anks to the pioneering work of Duval-Beaupere and followers, the idea of balancing the sagittal contour of the spine has gained scientific status and is now in the armamentarium of the skilled surgeon 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tool to achieve superior clinical results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ITTAL BALANCE SAGITTAL PROFILE ADULT spinal DEFORMITY anterior fusion Posterior fusion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Meta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伟时 海涌 +2 位作者 韩渤 孙端 尹鹏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脊柱融合术(anterior spinal fusion,ASF)和后路脊柱融合术(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差异。方法在PubMed、Embase、... 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脊柱融合术(anterior spinal fusion,ASF)和后路脊柱融合术(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差异。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四个文献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检索。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ASF与PSF治疗后胸腰/腰弯、胸弯的矫正度数及其他重要影像学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505例ASF病人和467例PSF病人。PSF组的术后胸弯代偿性矫正度数明显大于A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数据未见明显差异(P>0.05)。ASF与PSF组在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腰/腰弯矫正度数、末次随访时的躯干偏移距离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SF组比较,ASF组的融合节段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期随访过程中,ASF具有与PSF相似的冠状位弯曲和平衡的矫正效果,且融合节段较少。医生应根据病人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手术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Lenke 5型 前路脊柱融合术 后路脊柱融合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Risser征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术后远期胸椎后凸重建
8
作者 田振 李劼 +5 位作者 刘昌伟 徐辉 胡宗杉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Risser征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前路矫形术后远期胸椎后凸角(TK)变化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接受前路矫形术治疗的40例Lenke 1型AIS病人的临... 目的探讨不同Risser征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前路矫形术后远期胸椎后凸角(TK)变化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接受前路矫形术治疗的40例Lenke 1型AI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年龄为(14.1±1.7)岁,其中男3例,女37例。根据病人Risser征评分将其分为三组:A组(Risser 0)、B组(Risser 1~3)和C组(Risser 4~5)。分别测量每例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2年随访及末次随访时的正侧位X线片上的以下参数:胸主弯和代偿腰弯的冠状面Cobb角、TK(T_(5)~T_(12))、前椎体高度(VBHa)、后椎体高度(VBHp)、椎弓根高度(PH)以及椎弓根间高度(IPH),并计算T_(5)~T_(12)的前椎体高度总和(SVBHa)、后椎体高度总和(SVBHp)、椎弓根高度总和(SPH)、椎弓根间高度总和(SIPH)、SVBHp/SVBHa和(SIPH+SPH)/SVBHa。结果术后对三组病人进行了长达5~13年(平均6.5年)的随访。相较于术后即刻测量的TK,末次随访时A组的TK平均值显著增加(增加13.7°),但B组和C组两次随访时的平均TK值未见明显增大。40例病人中有11例(27.5%)末次随访时的TK值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大,其中6例(85.7%)来自A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B组(21.4%)和C组(10.5%)。末次随访时,40例病人的平均SVBHp、SPH+SIPH、SVBHp/SVBHa以及(SIPH+SPH)/SVBHa均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平均SVBHp/SVBHa、(SIPH+SPH)/SVBHa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Lenke 1型AIS前路选择性融合术后远期有27.5%的病人发生了显著的胸椎后凸重建,这可能与低Risser征病人脊柱后份持续生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前路手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帅 吴林波 +2 位作者 崔宏刚 杨森 张秋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缩小Cobb角,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伤椎前缘高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白索综合征1例
11
作者 周文明 南伟 张海鸿 《中国医药》 2023年第5期750-752,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CDF)是颈椎病最为经典的传统术式之一。但ACDF除了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等优点外亦有许多相关并发症,如血肿形成压迫、术中直接损伤脊髓等,最为凶险的... 脊髓型颈椎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CDF)是颈椎病最为经典的传统术式之一。但ACDF除了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等优点外亦有许多相关并发症,如血肿形成压迫、术中直接损伤脊髓等,最为凶险的当属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白索综合征(WCS)是SCIRI影像学上的特殊表现,特点为手术颈椎相应节段的脊髓出现呈白色索状的大面积水肿。本研究报道1例ACDF术后发生瘫痪,在排除血肿压迫和术中直接损伤脊髓后证实发生了WCS,经积极行后入路扩大减压术后患者瘫痪症状明显减轻,结果表明对于ACDF术后发生WCS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非常必要,可以最大限度地挽回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白索综合征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在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12
作者 于欢欢 曾诚 +1 位作者 张印恩 高文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9期103-109,共7页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述了Zero-P在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Zero-P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提升Zero-P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 颈椎退行性病变 脊髓型颈椎病 ACDF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佳学 柯添耀 何秋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于手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总有效率,于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颈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相比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功能,减轻颈椎疼痛感,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
下载PDF
单纯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李程 效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一期单纯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选择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3年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纳入... 目的 :对比分析一期单纯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选择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3年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共纳入117例,其中前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为前路组(45例);后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为后路组(72例)。对比两组间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影像学指标(植骨融合时间、后凸Cobb角、矫正率)及临床疗效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207.9±30.9min)、术中出血量(409.5±107.9ml)、住院时间(11.5±1.2d)均低于后路组(287.5±30.7min、835.7±161.9ml、19.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前路组为15.56%(7/45),后路组为13.89%(10/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融合时间前路组为7.6±1.2个月、后路组为7.5±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前路组为12.37°±1.58°,较术前(27.66°±6.83°)明显改善,改善率为(55.28±5.45)%;后路组为7.91°±1.34°,较术前(28.84°±8.32°)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2.57±3.17)%,后路组在改善后凸畸形方面优于前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路组和后路组ODI分别为(10.10±1.38)%和(7.90±1.84)%,改善率分别为(72.11±2.12)%和(78.55±1.5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分别为1.21±0.67分和2.31±0.83分,改善率分别为(85.98±5.45)%和(72.57±5.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入路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缩短,且不破坏正常的后路韧带复合体(PLC),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前路融合术 结核 腰椎
下载PDF
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焦文仓 任先军 周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 :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 ,用自身对照 ,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 (实验组 )和不保留终板 (对照组 )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 ,比较术后 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 ... 目的 :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 ,用自身对照 ,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 (实验组 )和不保留终板 (对照组 )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 ,比较术后 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 ;用未手术之腰椎间隙制成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植骨模型 ,比较其抗压性能。结果 :(1)抗压实验 :引起保留终板间隙出现 1mm位移的应力显著 >对照组 (P <0 .0 5 )。 (2 )抗扭转实验 :4周时实验组抗扭转强度 <对照组 ;8周时两组趋于相等 ;12周时两组完全一致。结论 :(1)保留终板椎间融合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不保留终板者。 (2 )保留终板椎间植骨融合早期的骨愈合强度 <未保留终板者 ,但手术稍后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脊柱前路融合 植骨愈合 生物力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前路椎体撑开后颈椎三维活动度测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黎明 贾连顺 +3 位作者 蔡宣松 俞光荣 梅炯 钟世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54-556,共3页
目的 :旨在研究颈椎前路椎体撑开椎管扩大后对颈椎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以求为新的术式设计提供实验参数。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标本 8具 ,于C5椎体正中部分切除开骨槽 10mm ,撑开骨槽达 15mm后植入楔形骨块维持 ,AO前路带锁钢板固定C4~C6... 目的 :旨在研究颈椎前路椎体撑开椎管扩大后对颈椎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以求为新的术式设计提供实验参数。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标本 8具 ,于C5椎体正中部分切除开骨槽 10mm ,撑开骨槽达 15mm后植入楔形骨块维持 ,AO前路带锁钢板固定C4~C6节段 ,分别对正常、撑开植骨及AO前路带锁钢板固定 3种状态进行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与稳定性分析。结果 :颈椎椎体撑开后 ,与正常组相比 ,除后伸运动范围稍增大外 ,其余运动范围均减小 ;前路钢板固定后三维运动范围均显著减小。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撑开椎管扩大后 ,相应椎节活动度减小 ,稳定性增加 ,即刻恢复稳定应行前路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融合术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两种前路减压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小东 方诗元 +2 位作者 王叙进 孙建皖 徐磊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3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B组,15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略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1年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的标准。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AccF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在维持融合节段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脊柱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除术
下载PDF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18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3 位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周雪峰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23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岁。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5例...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23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岁。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5例,外伤后脊柱后凸畸形4例。后凸Cobb角平均76°。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松解或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后凸平均矫正47°(矫正率61.8%)。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植骨节段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2个月。随访中82.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一期前路手术可有效地矫正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同时能行椎管减压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前路减压 内同定
下载PDF
同种异体髂骨结合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清义 吴雪晖 +1 位作者 周强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患者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定期X线片等资料,并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患者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定期X线片等资料,并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的32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比较,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较后者显著减少(P<0.05),随访1年,两组均成功实现椎体间骨融合,但前者融合时间较后者显著延长(P<0.05),两组无1例发生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植骨可顺利融合,是颈椎前路手术较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髂骨块植骨 颈椎前路钢板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恩良 王楠 全仁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4.6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CDF治疗组(A组,17例)和ACCF治疗组(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分别为(106.3±22.6)min、(52.2±26.4)ml,B组分别为(115.6±16.8)min、(61.7±20.7)ml,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曲度和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A组分别为(11.28±1.40)°、(17.56±1.90)°、(16.64±1.80)°和(4.93±4.20)°、(9.44±2.60)°、(9.25±2.80)°,B组分别为(10.59±1.20)°、(16.26±2.10)°、(15.76±2.50)°和(4.75±3.90)°、(7.98±2.10)°、(7.79±3.00)°。两组患者术后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JOA评分A组分别为9.46±1.70、11.56±1.40、14.86±1.20,B组分别为9.11±1.50、11.40±1.30、15.12±1.60。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出现吞咽梗阻感2例,cage移位1例,未发生钛板螺钉松动;B组出现吞咽梗阻感4例,钛网沉降2例,钛板螺钉松动1例。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减压,改善病椎Cobb角及颈椎生理曲度。ACDF术式可直接去除椎间水平的致压物,椎体破坏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ACCF术式椎体次全切除,操作空间大,易于去除椎体后缘骨赘及钙化的后纵韧带。长期随访显示,ACDF与ACCF术式效果良好,技术成熟,疗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