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soluble 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 MC3 被引量:13
1
作者 Feng-Tian He Rong-Fen Li Yun-Sheng Kang Yan Zhang,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Yong-Zhan Nie Bao-Jun Chen Tai-Dong Qiao Dai-Ming Fan,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58-262,共5页
AIM: To generate soluble 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 (ScFv) of monoclonal antibody MC3 recognizing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rcinomas.METHODS: mRNA was isolated from the hybridoma cell lineproducing MC3 and the DNA... AIM: To generate soluble 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 (ScFv) of monoclonal antibody MC3 recognizing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rcinomas.METHODS: mRNA was isolated from the hybridoma cell lineproducing MC3 and the DNAs encoding variable domains ofheavy and light chains(VH and VL) oftthe antibody wereamplified separately byRT-PCR and assembled into ScFvDNA with a linker DNAThe ScFv DNA was iigated into thephagemid vector pCANTAB5E and the ligated sample wastransformed into E. coil TG1. The transformed cells wereinfected with M13KO7 helper phage to yield recombinantphages. After two rounds of panning with gastric carcinomacell line AGS highly expressing MC3-binding antigen, thephage clones displaying ScFv fragments of the antibodywere selected by ELISA. 4 phage clones showing strongsignal in ELISA were used to infect E. coil HB2151 toexpress soluble ScFvs. The soluble ScFve were identified byDot blot and Western blot, and their antigen-binding activitywas assayed by ELISA. The VH and VL DNAs of the ScFvDNA derived from phage clone 19 were sequenced.RESULTS: The VH, VL and ScFv DNAs were about 340 bp,320 bp and 750 bp respectively. After two rounds of panningto the recombinant phages, 18 antigen-positive phageclones were selected from 30 preselected phage clones byELISA. All the soluble ScFvs derived from the 4 out of the 18antigen-positive phage clones were about Mr 32 000 andconcentrated in periplasmatic space under the given culturecondition. The soluble ScFvs could bind the antigen, andthey shared the same binding site with MC3. The sequencesof the VH and VL DNAs of the MC3 ScFv showed that thevariable antibody genes belonged to the IgG1 subgroup,κ-type.CONCLUSION: The soluble ScFv of MC3 is successfullyproduced,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possible novel targetingvehicle for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y on associated cancers,but also offers the anuibody a stable genetic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MC3 重组可溶性单链可变片段 表达 识别
下载PDF
抗独特型抗体在CD47单抗治疗患者抗体筛查和配血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鹏 房阔 +2 位作者 张警丹 傅炟 孙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 对接受CD47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受试组患者使用CD47抗独特型抗体(CD47 anti-idiotypic antibody, CD47 AID)中和法(方法1)与缺乏抗IgG4抗人球蛋白法(方法2)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和主侧配血,比较经此两种方法配血后的输注效果,以评估CD47... 目的 对接受CD47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受试组患者使用CD47抗独特型抗体(CD47 anti-idiotypic antibody, CD47 AID)中和法(方法1)与缺乏抗IgG4抗人球蛋白法(方法2)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和主侧配血,比较经此两种方法配血后的输注效果,以评估CD47 AID中和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接受CD47单克隆抗体治疗的18位临床受试者用药物后标本,使用方法1与方法2进行抗体筛查和主侧配血,比较输血后血红蛋白差值ΔHb(输血后Hb-输血前Hb)是否有差异;比较使用方法1进行配血的受试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微柱凝胶法配血且未使用CD47单抗)输血后ΔHb是否有差异。结果 使用方法1与使用方法2进行配血的患者输血后ΔHb比较,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40±0.71 vs 7.36±0.94,P>0.05);使用方法1进行配血的受试组患者与未使用CD47单抗的对照组患者输血后ΔHb比较,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40±0.71 vs 6.59±0.77,P>0.05)。结论 受试组患者采用方法1配血具有与方法2配血相同的输注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准确的特点,推荐使用方法1对使用CD47单抗的患者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及主侧配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7单克隆抗体 抗独特型抗体 缺乏抗IgG4抗人球蛋白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混合在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中的应用
3
作者 骆春梅 邱俊康 +1 位作者 陈慧 杜萌泽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8期121-123,共3页
为优化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和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比例,将不同比例混合的抗体制备成胱抑素C(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对试剂盒的灵敏度进行测定,从而筛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与进口抗体和市面上较为认可的试剂盒进行应用比... 为优化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和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比例,将不同比例混合的抗体制备成胱抑素C(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对试剂盒的灵敏度进行测定,从而筛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与进口抗体和市面上较为认可的试剂盒进行应用比较。结果表明,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和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最适的混合比例为70%:30%;将国产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进口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与最适混合比例的抗体相同质量投量料同时包被成试剂,分别命名为试剂1、试剂2、试剂3,三种试剂校准后同时进行临床样本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线性实验及抗原过剩测定,数据显示,试剂3与试剂1及试剂3与试剂2之间均具有很强的临床相关性,线性实验和抗原过剩测定数据无明显差异,都可以满足应用要求;将试剂3与市场上口碑较好的的胱抑素C试剂盒进行临床样本测定比对,实验数据显示,两者在临床应用上无明显差异;通过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混合,减少了交叉反应的可能性,实现了较好的批间和批内一致性,具备更广泛的识别范围,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识别和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 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混合 胶乳免疫比浊法 临床相关性 线性实验 抗原过剩
下载PDF
Fusion protein of single-chain variable domain fragments for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4
作者 Fangfang Li Fanping Meng +4 位作者 Quanxin Jin Changyuan Sun Yingxin Li Honghua Li Songzhu J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851-856,共6页
Single-chain variable domain fragment (scFv) 637 is an antigen-specific scFv of myasthenia gravis. In this study, scFv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genes were conjugated and the fusion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Pichia pa... Single-chain variable domain fragment (scFv) 637 is an antigen-specific scFv of myasthenia gravis. In this study, scFv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genes were conjugated and the fusion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The afifnity of scFv-human serum albumin fusion protein to bind to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t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of human intercostal muscles was detected by immunolfuorescence staining. The ability of the fusion protein to block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 sera binding to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nd its stability in healthy serum were measured by competitive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was 2.0-77.4%, and the stability of fusion protein in static healthy sera was about 3 days. This approach suggests the scFv-human serum albumin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speciifc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of myasthenia grav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myasthenia gravis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single-chain variable domain fragment human serum albumin fusion protein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utoimmune disease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用p[Tj(a-)]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抗-PP1P^(k)杂交瘤细胞株
5
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2 位作者 向东 赵俸涌 杨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建立分泌抗-PP1P^(k)(又称抗-Tj^(a))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p[Tj(a-)]血型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E... 目的建立分泌抗-PP1P^(k)(又称抗-Tj^(a))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p[Tj(a-)]血型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形成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克隆。用菠萝酶处理的正常AB型和O型红细胞以及p[Tj(a-)]红细胞筛选培养上清,通过显微吸引分离技术获得分泌特异性抗-PP1P^(k)的LCL,与SHM-D33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异源杂交瘤细胞经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胸腺嘧啶(T)-脱氧胞嘧啶核苷(D)-毒毛旋花苷(O)即HOTD培养基选择性培养、抗体筛选以及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结果从O型p[Tj(a-)]献血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EBV转化细胞培养上清中,初筛得到与正常红细胞全部凝集,与p[Tj(a-)]红细胞不凝集的单个淋巴母细胞样克隆5E1-E5,初步鉴定培养上清具有抗-PP1P^(k)特异性。随后利用杂交瘤技术,将5E1-E5细胞与SHM-D33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持续稳定分泌IgM抗-PP1P^(k)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结论本研究通过EBV转化和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PP1P^(k)的人单克隆细胞株,这项工作使大规模筛选稀有p[Tj(a-)]血型成为可能,对我国稀有血型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j(a-)] 抗-PP1P^(k) 抗-Tj^(a) 杂交瘤技术 人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骨保护的影响
6
作者 葛洪亮 柳毓文 胡建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4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骨保护的影响,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更多、更积极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骨保护的影响,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更多、更积极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安慰剂(淀粉)+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10 mg/d;观察组为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10 mg/d,对比疗效、关节肿胀、关节压痛、骨密度、骨钙素等成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T值、骨钙素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个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及DAS28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及稳定剂量泼尼松≤10 mg/d基础上,采用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还有助于改善骨保护、骨密度指标,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 单克隆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骨保护
下载PDF
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葛洪亮 谢洁 +1 位作者 柳毓文 胡建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R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源...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R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机体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骨钙素(OC)、骨密度,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harp评分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3、6个月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6个月的OC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3、6个月O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6个月的Sharp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3、6个月的Shar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降低RA患者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缓解其疼痛,升高OC,降低Sharp评分,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骨代谢
下载PDF
传统抗蛇毒血清的改进及新型抗蛇毒抗体的展望
8
作者 王磊 杨廷潺 范泉水 《蛇志》 2023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毒蛇咬伤病情急、危害大,需及时治疗,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唯一特效药。传统的抗蛇毒血清是从动物超免血浆中提取的单蛇毒特异性或多蛇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其外源蛋白的本质属性在临床应用时可引起过敏性反应。... 毒蛇咬伤病情急、危害大,需及时治疗,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唯一特效药。传统的抗蛇毒血清是从动物超免血浆中提取的单蛇毒特异性或多蛇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其外源蛋白的本质属性在临床应用时可引起过敏性反应。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提供了毒蛇咬伤治疗用人源化和高亲和力抗体的制造手段,是抗蛇毒血清的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传统抗蛇毒血清改进优化的方法,以及新型抗蛇毒抗体开发现状及展望,以期为提升抗蛇毒血清质量和升级换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毒血清 单克隆抗体 单链可变区片段 人源化抗体
下载PDF
人源中和性抗汉滩病毒单克隆抗体Fab段基因的获得和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米芳 李德新 +5 位作者 杭长寿 吴兴安 朱公文 薛颍 李川 宋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7-308,共12页
运用噬菌体表面表达(Phagedisplay)技术,获得人源中和性抗汉滩病毒汉滩型G1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单抗)Fab段基因及其表达,并同时获得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的Fab抗体。从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恢复期病人抗凝... 运用噬菌体表面表达(Phagedisplay)技术,获得人源中和性抗汉滩病毒汉滩型G1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单抗)Fab段基因及其表达,并同时获得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的Fab抗体。从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恢复期病人抗凝血中分离到的外周淋巴细胞中,提取了总细胞RNA。通过RT-PCR方法,用一组人IgGFab基因特异性引物,从合成的cDNA中经PCR扩增了一组轻链和重链Fab段基因,将轻链和重链先后插入噬菌体载体pComb3,成功地建立了抗汉滩病毒抗体基因库,并用纯化的汉滩病毒颗粒及抗汉滩病毒糖蛋白鼠单抗捕捉糖蛋白抗体原的方法,对此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在短期内成功地获得了抗汉滩病毒核蛋白和糖蛋白G1的人源单抗Fab段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所获得的基因为人源IgGFab基因。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沉淀(IP)、IFAT和ELISA以及空斑减少中和试验鉴定表明,表达的人Fab抗体能识别汉滩病毒结构蛋白,其中抗G1人Fab抗体具有体外中和活性。人源抗汉滩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获得,为今后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单克隆抗体 FAB段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源性天然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刚 王琰 +2 位作者 化冰 刘晓琳 乔媛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构建较大容量的人源性天然抗体库。方法 以未经铭疫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基因来源,扩增多样性的K轻链基因和 IgG/IgM重链Fd段基因,分别构建铡库和重链库,然后组合为Fab段面展示的噬菌体抗体库。通过多次重... 目的 构建较大容量的人源性天然抗体库。方法 以未经铭疫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基因来源,扩增多样性的K轻链基因和 IgG/IgM重链Fd段基因,分别构建铡库和重链库,然后组合为Fab段面展示的噬菌体抗体库。通过多次重组积累达到理想的库容,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经过5次轻、重链基因的重组和转化,获得了库容为1×10~9的人源性天然抗体库。该抗体库性能良好,用3种抗原进行“亲和吸附-洗脱-扩增”淘筛,获得针对其中两种抗原的7株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结论天然抗体库为用于不经免疫制备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库 噬菌体展示技术 人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癌抗生素C1027与单克隆抗体Fab片段偶联物的抗肝癌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军智 江敏 +1 位作者 薛玉川 甄永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0-265,共6页
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单抗)3A_5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得到Fab片段。单抗3A_5和Fab片段分别与抗癌抗生素C1027偶联,偶联物经克隆生成法测定对肝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C1027,Fab-C1027和3;3A_5-C1027的IC_(50)分别为6.5×10^(16),8.6... 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单抗)3A_5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得到Fab片段。单抗3A_5和Fab片段分别与抗癌抗生素C1027偶联,偶联物经克隆生成法测定对肝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C1027,Fab-C1027和3;3A_5-C1027的IC_(50)分别为6.5×10^(16),8.6×10^(15)和4.2×10^(15)mol·L^(-1);Fab-C1027偶联物对非靶细胞(KB)的IC_(50)值为1.4×10^(-13)mol·L^(-1),与靶细胞(BEL-7402)的IC_(50)值相比,两者相差160倍。说明Fab-C1027的杀伤活性强于3A_5-C1027,并对靶细胞呈选择性杀伤作用。给皮下移植人肝癌的裸鼠iv剂量0.1 mg·kg^(-1),结果C1027和Fab-C1027的抑瘤率分别为59和85%,说明Fab片段与C1027偶联物比游离C1027的疗效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癌抗生素 肝肿瘤
下载PDF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性质的鉴定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晓波 蔡美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265,共4页
构建人肝癌特异的免疫毫微粒 ,探讨免疫毫微粒体外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特性及杀伤活性。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人肝癌单抗HAb18与载米托蒽醌的白蛋白毫微粒化学偶联 ,构建人肝癌特异的免疫毫微粒 ;采用玻片凝集试验 ,免疫... 构建人肝癌特异的免疫毫微粒 ,探讨免疫毫微粒体外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特性及杀伤活性。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人肝癌单抗HAb18与载米托蒽醌的白蛋白毫微粒化学偶联 ,构建人肝癌特异的免疫毫微粒 ;采用玻片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法及荧光染色阻断法 ,花环形成实验及花环形成阻断实验 ,扫描电镜 ,3H TdR掺入试验证明抗体与载药毫微粒偶联及免疫毫微粒能特异性结合并杀伤靶细胞SMMC 772 1人肝癌株。结果 :HAb18抗体已偶联到载药毫微粒上 ;免疫毫微粒能良好地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 ,对靶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选择性杀伤作用。结论 :SPDP偶联方法能用于构建免疫毫微粒 ;人肝癌特异免疫毫微粒体外能特异性结合并杀伤人肝癌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毫微粒 单克隆抗体 米托蒽醌 肝肿瘤
下载PDF
单抗F(ab′)_2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杀伤癌细胞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云春 蔡美英 +2 位作者 王仲琼 刘晓波 梁正路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14,共5页
目的 制备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HAb18的 F(ab′) 2 片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 (ADR)白蛋白(HSA)免疫毫微球 (HAb18F(ab′) 2 - ADR- HSA- NP) ,并研究其体外靶向肝癌细胞和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阿霉素白蛋... 目的 制备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HAb18的 F(ab′) 2 片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 (ADR)白蛋白(HSA)免疫毫微球 (HAb18F(ab′) 2 - ADR- HSA- NP) ,并研究其体外靶向肝癌细胞和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毫微球 (ADR- HSA- NP)后 ,应用改进的 N-琥珀酰亚胺基 - 3- (2 -吡啶二硫 )丙酸酯 (SPDP)法制备 HAb18F(ab′) 2 - ADR- HSA- NP。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体外 HAb18F(ab′) 2 - ADR- HSA- NP和 ADR- HSA- NP与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的结合特性 ,并用 3H- Td R法测定两种微球体外杀伤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作用。结果 在荧光染色后 ,HAb18F(ab′) 2 - ADR- HSA - NP表面发出明亮黄绿色荧光 ,而 ADR-HSA- NP未见荧光。 HAb18F(ab′) 2 - ADR- HSA- NP能结合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且能呈剂量依赖地有效杀伤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而 ADR- HSA- NP不能结合和明显杀伤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两种微球均不能结合和杀伤人大肠癌细胞株 SW1116。结论  HAb18F(ab′) 2 - ADR- HS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片段 免疫毫微球 肝癌细胞 杀伤活性 单克隆抗体 阿霉素
下载PDF
抗人DR5单抗与阿霉素联合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协同杀伤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军 马远方 +2 位作者 刘广超 李淑莲 卢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mDRA-6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致凋亡作用,及阿霉素与mDRA-6联合协同杀伤效应与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SMMC-7721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探讨mDRA-6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致凋亡作用,及阿霉素与mDRA-6联合协同杀伤效应与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SMMC-7721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凋亡细胞率。结果:(1)mDRA-6能够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在1.89μg/m l浓度下可杀伤36%的细胞,增加mDRA-6浓度,凋亡作用无明显增加;(2)SMMC-7721细胞对阿霉素敏感,存在浓度依赖性;(3)阿霉素与mDRA-6联合对SMMC-7721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2μg/m l的mDRA-6与40 ng/m l的阿霉素联合杀伤60%SMMC-7721,Hoechst 33258染色和Annexin V/PI染色证实杀伤作用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结论:mDRA-6能够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阿霉素与mDRA-6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 阿霉素 协同杀伤作用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基因工程抗体Fab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红 梁洁 +5 位作者 张慧林 唐奇 苏亦平 Brian Cao 朱进 管晓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01-1107,共7页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特异性Fab抗体片段.抗体库经细胞筛选和固相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的阳性克隆.阳性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后,构建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呈现28ku...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特异性Fab抗体片段.抗体库经细胞筛选和固相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的阳性克隆.阳性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后,构建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呈现28ku和32ku大小的两条蛋白质条带.Fab分子经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Fab能够与BxPc3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NIH3T3细胞不结合.免疫共沉淀与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Fab分子能够与Trop-2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可结合胰腺癌细胞膜蛋白,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Fab,能够抑制BxPc3细胞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该抗体有望成为胰腺癌临床影像诊断或治疗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胰腺癌 人源抗Trop-2抗体
下载PDF
抗体F(ab′)_2片段靶向的载多柔比星免疫毫微粒的构建及其抗肝癌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霞 刘晓波 +2 位作者 蔡美英 黎光 魏大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 构建抗体F(ab′) 2 片段靶向的载药免疫毫微粒 ;评价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对肿瘤的特异结合性及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 3 (2 吡啶二硫 )丙酸酯 (SPDP)将抗人肝癌单抗HAb18或对照抗体 4E3的F(ab... 目的 构建抗体F(ab′) 2 片段靶向的载药免疫毫微粒 ;评价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对肿瘤的特异结合性及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 3 (2 吡啶二硫 )丙酸酯 (SPDP)将抗人肝癌单抗HAb18或对照抗体 4E3的F(ab′) 2 片段与多柔比星 (ADR)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粒 (ADR HAS NP)共价交联构建抗体F (ab′) 2 片段靶向的载药免疫毫微粒 (HAb18F(ab′) 2 ADR HSA NP ,4E3F (ab′) 2 ADR HSA NP) ;采用玻片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确定F(ab′) 2 片段是否结合在毫微粒表面 ;采用花环形成实验 ,花环形成阻断实验 ,扫描电镜分别从光镜、电镜水平观察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是否同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特异性结合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采用皮下荷人肝癌裸鼠模型 ,经瘤体注射观察免疫毫微粒的抗人肝癌作用。结果 F (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圆球状 ,粒径1 2 μm左右 ,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而ADR HSA NP为阴性 ,提示F (ab′) 2 片段已偶联到ADR HSA NP表面 ;HAb18F(ab′) 2 ADR HSA NP能有效结合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该结合能被HAb18抗体的F(ab′) 2片段阻断 ,未见该免疫毫微粒与对照细胞 (SW 1116)有效结合 ,这些结果提示 ,HAb18F(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F(ab')2片段 多柔比星 ADR 白蛋白毫微粒 肝癌 载体
下载PDF
人源抗Trop-2抗体Fab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小英 林红 +8 位作者 张慧林 仇金荣 丁贵鹏 唐小军 陈汐敏 唐甜 刘琼琼 冯振卿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源抗Trop-2抗体片段Fab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优化蛋白表达及纯化的条件。方法 :将含有抗Trop-2 Fab抗体基因的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 TOP10F′大肠杆菌,比较诱导前培养液更换对抗Trop-2 Fab片段表达量的影响;比较不同诱... 目的 :探讨人源抗Trop-2抗体片段Fab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优化蛋白表达及纯化的条件。方法 :将含有抗Trop-2 Fab抗体基因的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 TOP10F′大肠杆菌,比较诱导前培养液更换对抗Trop-2 Fab片段表达量的影响;比较不同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及诱导前加入葡萄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大量表达的抗Trop-2 Fab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学特性。结果:在培养液中加入5 g/L的葡萄糖,人源抗Trop-2抗体Fab片段的表达产量明显增加;16℃的诱导温度比其它温度能表达更多的Fab分子;加诱导剂12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至峰值。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在原核系统中大量制备抗Trop-2抗体片段及后续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抗Trop-2抗体片段 原核表达 免疫学检测
下载PDF
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卫珠 侯盛 +4 位作者 李博华 杨扬 王晓芸 王荣福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建立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方法。方法利用HER2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系BT474建立抗HER2单抗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对上海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制备的抗HER2人源化单抗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 目的建立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方法。方法利用HER2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系BT474建立抗HER2单抗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对上海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制备的抗HER2人源化单抗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对BT474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及荷瘤裸鼠瘤体组织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rh HER2mAb的分布与Herceptin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建立了完整的该人源化单抗的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制备的抗HER2人源化单抗在体外有效抑制BT474细胞增殖,与Herceptin体外生物学活性相似,EC50分别为148.3和145.9ng/ml;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BT474细胞,与Herceptin的EC50值一致,分别为185.0和183.9ng/ml;抑制BT474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肿瘤的生长,与无关抗体治疗组或PBS治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与Herceptin抑制能力接近,4mg/kg剂量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抗体集中分布于肿瘤组织。结论建立的评价方法可对抗HER2单抗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国内研制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进口同种抗体相比具有相同的体内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乳腺肿瘤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NF和IL-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晓星 王鲁群 +5 位作者 徐军 杨道理 迟翠芳 孔凡盛 罗南萍 孙文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探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T)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AA患者McAb-T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其中10例周... 为探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T)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AA患者McAb-T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其中10例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诱生TNF和IL-2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效组治疗前血清TNF和PBMNC诱生的TNF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P<0.01,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血清和PBMNC诱生的TNF和IL-2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PBMNC诱生的TNF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A患者存在造血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McAb-T对TNF和IL-2等造血调控因子发挥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克隆抗体抗T淋巴细胞 TNF IL-2
下载PDF
抗人IgG-抗HRP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青 汪厚平 +1 位作者 巫山 邓伟吾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5-227,238,共4页
目的制备人 Ig G检测用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方法用人 Ig G免疫 BAL B/c小鼠脾细胞与抗HRPMc Ab杂交瘤细胞 HAT敏感株进行第 2次融合。结果获得 5株能稳定分泌抗人 Ig-抗 HRP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杂交瘤细胞 ,分泌的抗... 目的制备人 Ig G检测用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方法用人 Ig G免疫 BAL B/c小鼠脾细胞与抗HRPMc Ab杂交瘤细胞 HAT敏感株进行第 2次融合。结果获得 5株能稳定分泌抗人 Ig-抗 HRP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杂交瘤细胞 ,分泌的抗体亚类其中 1株为 Ig G2 a/Ig G1,余为 Ig G1 /Ig G1 。培养上清与腹水效价分别为 2 - 7,10 - 5以上 ,经 HRP亲和层析有 2个蛋白吸收峰 ,Bs Mc Ab存在于第 2峰。用 EL ISA法及免疫印迹试验证明 :Bs Mc Ab只与人 Ig G有特异性反应。杂交 -杂交瘤细胞连续 3月培养和反复冻存 ,复苏后仍能稳定保持分泌 Bs Mc Ab的能力。结论该方法制备简单 ,灵敏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 抗人IgG-抗HRP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