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3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ttle of Human Rights and Anti-Human Rights in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
作者 薛进文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5期424-432,共9页
The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was a battle betwee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s and abuses,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rutality, and between justice and evil. During the war, the human rights of Chinese people were complet... The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was a battle betwee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s and abuses,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rutality, and between justice and evil. During the war, the human rights of Chinese people were completely violated by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causing an unprecedented human rights catastrophe.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people vigorously resisted the aggression in order to defend the national survival right and safeguard the human peace against war. The history of human rights’ victory over human rights abuses tells us: aggressive wars are the most serious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We must protect people’s right to peace for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avoid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by war once again, we must safeguard the international postwar order and prevent the revival of fascism, whose essences are contempt for and trample on human rights. Therefore we have to respect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defend both the collective rights of every n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rights of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right to peace
下载PDF
近代重庆城市发展中沙磁地区的空间形态演变(1926-1946)
2
作者 张庆顺 刘政煜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以1926年市政组织成立至1946年抗战胜利期间重庆在行政地位、市域范围、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城市发展为线索,基于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三个阶段:城市发展探索期、城市发展突进期、城市发展调整期的背景下,以小区域人文地理的视角及方法,研究... 以1926年市政组织成立至1946年抗战胜利期间重庆在行政地位、市域范围、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城市发展为线索,基于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三个阶段:城市发展探索期、城市发展突进期、城市发展调整期的背景下,以小区域人文地理的视角及方法,研究重庆西郊沙磁地区的空间结构、区域定位、产业布局的演变与特征,指出沙磁地区在自主发展与疏散迁建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单极主导—组团发展—区域融合的空间形态演变进程。在这段特殊的城市近代化中,沙磁地区受到山水格局、战争刺激、政治权力等因素的驱动,由传统场镇迅速转化为近代重庆的主要功能区与远郊发展的过渡区域,形成了现代沙磁地区的小组团的空间格局基础,空间形态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和“小组团结构”的不均衡态势。研究以沙磁地区为典例,根据区域与城市的拓扑映射,再现近代重庆城市史中沙磁地区的空间发展进程,旨在为重庆近代小区域研究的深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补充,并为今后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重庆 抗战时期 沙磁地区 空间形态演变 1926年—1946年
下载PDF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对华报道研究--以《字林西报》与《上海泰晤士报》对抗战时期无锡的报道为案例
3
作者 薛开元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字林西报》与《上海泰晤士报》作为近代西方人在上海创办的知名英文报纸,无论发行数量还是影响力都位居同时期各类在华外文报刊的前列。本文以这两份著名英文报纸为主要史料,以抗战时期的无锡为案例,说明二者是如何报道抗战期间的无锡... 《字林西报》与《上海泰晤士报》作为近代西方人在上海创办的知名英文报纸,无论发行数量还是影响力都位居同时期各类在华外文报刊的前列。本文以这两份著名英文报纸为主要史料,以抗战时期的无锡为案例,说明二者是如何报道抗战期间的无锡的;同时对两份报纸中有关抗战期间无锡报道的内容与立场进行对比,指出《字林西报》与《上海泰晤士报》虽同为近代西方人在上海创办的英文刊物,但二者代表着不同国家的利益,这是影响两份英文报纸对华报道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林西报》 《上海泰晤士报》 抗战时期 无锡
下载PDF
我国抗战历史文献整理研究--以《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的编制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冰梅 曾妍 +1 位作者 袁佳红 王志昆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解决抗战时期历史文献资料查找难、搜集难等问题,重庆图书馆编制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编制者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法确定重点收录单位,并针对重点单位展开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其所收文献与过去掌握的数量相比,图... 为解决抗战时期历史文献资料查找难、搜集难等问题,重庆图书馆编制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编制者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法确定重点收录单位,并针对重点单位展开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其所收文献与过去掌握的数量相比,图书多出近100%、期刊多出约75%。但联合目录的编制仅依赖一个课题组的力量,存在文献普查规划估计不足、普查与审核结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抗战历史文献普查是民国文献普查工作的一部分,根据此次文献普查经验,建议将民国文献普查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建立相应的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建立全国性领导机构,统一规范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技术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献 联合目录 文献普查 整理
下载PDF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历史记忆与21世纪的东亚学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4-166,共3页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以及民族和国家之间正常、健康、和好、互惠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严家炎探讨了抗战时期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个“救亡”的高潮时期,文学中的”启蒙”仍与”抗日”结伴而行,并没有停止。“启蒙”任务后来被取消,真正的原因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封建思想侵袭革命队伍的结果。王富仁一方面分析了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战争文学应当是作家从战争记忆中做出的一种人性的反思;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外战争文学的差异,认为理想的战争文学应当充盈可贵的人类意识和人性意识。黄修己对战争文学做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歌颂正义战争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性层面上批判战争。战争文学最主要的不是战争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提升人性。吴福辉提出了“大抗战文学”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五种类型的“战争体验”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将战时特殊的体验延伸到对民族性的自省,凝结为战争文学的最好的结晶。刘增杰深入论述了抗战反思文学思潮,认为在这种反思文学中,一类偏重于对现实政治层面弊端进行揭露与鞭挞;另一类则站在人类的立场,从精神层面对民族惰性进行剖析。指出:反思文学是抗战文学结出的最成熟的果实,抗战反思文学中保留着永具活力民族记忆。秦弓将眼光投向了已经淡出人们历史记忆的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认为表现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关于抗战的珍贵的民族记忆。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全面启动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研究,借以填补现代文学史不应有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 启蒙与救亡 文学与战争的关系 抗战反思文学思潮 正面战场 人类意识 人性意识
下载PDF
抗战时期重庆民众对日军轰炸的意识演变——以1938-1943年《国民公报》等报刊为主体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克亮 刘琼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0-185,共6页
1938年2月日机开始对重庆实施轰炸之初,虽然引起了重庆民众的惶恐不安,但由于盲目迷信观念和侥幸心理作祟,在对待政府所倡导消极防空最善之法——疏散人口上,市民遵从政府的劝导者不多,而徘徊观望者众。经过1939年5月至1941年9月间的狂... 1938年2月日机开始对重庆实施轰炸之初,虽然引起了重庆民众的惶恐不安,但由于盲目迷信观念和侥幸心理作祟,在对待政府所倡导消极防空最善之法——疏散人口上,市民遵从政府的劝导者不多,而徘徊观望者众。经过1939年5月至1941年9月间的狂轰滥炸后,民众的反应仍然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为镇静有序、遵命而行;一为听天由命、罔顾政令。至1941年10月后,随着日机对重庆轰炸次数的逐渐减少,重庆民众对于轰炸之惨状,似乎也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重新回到关心自己当下的、琐碎的、现实利益的生活轨道,对防空等战时公共事务不再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民众 大轰炸 意识 抗战
下载PDF
Imag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eflection of Values in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 Review of Recent Anti-Japanese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n China
7
作者 GAI Qi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The cosmopolitan cultural behaviors employed by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re worthy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However, in present-day China, the quantity of Anti... The cosmopolitan cultural behaviors employed by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re worthy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However, in present-day China, the quantity of Anti-Japanese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is abnormally high, and their values deeply enmeshed in a radical nationalism. The result is a general trend towards a "carnival of vengeful images." Given the potential harms implicit in this situation, the question of just what kind of war narratives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contemporary circumstances of globalization should receive serious attention and reconsideration from society at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traumatic memories anti-japanese war films and teleplays carnival of vengeful images war narratives
原文传递
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一项战时交通社会史的考察(1937-1945) 被引量:3
8
作者 汪效驷 李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0-678,共9页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遗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遗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了严密的谋划和安排,使数万名热血青年的朝圣之旅得以成行,安抵终点。中共对到达延安的知识青年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其不仅停留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而且在延安得到了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中共 抗战 延安 交通社会史
下载PDF
课本也抗战--《国防教科书》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石鸥 宿丽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4,共6页
抗战时期教科书也是爱国救亡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在民族危机的非常时刻,它在唤起民族觉醒方面功不可没。仅仅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防教科书》,是抗战时期一种特殊的突显时代特色的教科书,是最典型的抗战教科书之一。《国防教科书... 抗战时期教科书也是爱国救亡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在民族危机的非常时刻,它在唤起民族觉醒方面功不可没。仅仅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防教科书》,是抗战时期一种特殊的突显时代特色的教科书,是最典型的抗战教科书之一。《国防教科书》是教科书发展史上罕见的不是以学科命名而是以国家在非常时期的特定形势来命名的教科书。在各种《国防教科书》中,又以共产党胶东根据地的《国防教科书》为最突出之代表。它特别强调为什么要抗战、从哪些方面抗战、谁来抗战以及抗战将会有什么结局等内容。尽管《国防教科书》质量高下不匀,纸质低劣,印刷粗糙,字迹模糊,但它们以浓厚的抗战特色异峰突起,小小的课本为中国伟大的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防教科书》 胶东根据地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战前铁路战备述论(1931-1937)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从兵 岳鹏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9-35,共7页
从1931年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日本的侵略以及国防的需要实施了铁路战备措施。"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就开始蕴育铁路战备意识,并以国防设计委员会为依托制定了铁路战备决策。1935年国民党... 从1931年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日本的侵略以及国防的需要实施了铁路战备措施。"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就开始蕴育铁路战备意识,并以国防设计委员会为依托制定了铁路战备决策。1935年国民党"五大"的召开实现了其策略由对内"剿共"到对外抗日的转变。此后,南京国民政府以铁道部为铁路战备的领导核心,积极主动实行了一系列举措,如线路规划、铁路建设筹款、修筑战备铁路以及铁路员工的军事训练等,来推动铁路战备措施的落实,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南京国民政府所做的战前铁路战备努力,着眼于战备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运输能力的增强和提升,更具战略意义,为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军事抵抗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同时也有一些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 铁路战备
下载PDF
“哀鸣四野痛灾黎”:1942-1943年河南旱灾述论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江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5,共12页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厂、减免征实征粮等各项措施,但成效有限,河南旱灾持续扩大并形成灾荒,迫使大批灾民逃向陕西等地,灾民死亡约200余万人。既往对河南旱灾事件的研究因史料限制并不充分,关于灾荒真实状况、国民政府救灾行动、灾民死亡人数以及中外舆论界的灾情报道等,均有可以再探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1943年河南旱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李培基 白修德
下载PDF
抗战前江苏省植树造林研究(1927-1937)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红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生态环境失衡以及时人环境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为了开辟富源、防止水旱灾害以及为各省造林事业树立典范,抗战前江苏省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通过统一林业行政和分区造林、颁布政策法规、厉行森林保护、扩大造林宣传以及加强与科学团体、... 在生态环境失衡以及时人环境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为了开辟富源、防止水旱灾害以及为各省造林事业树立典范,抗战前江苏省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通过统一林业行政和分区造林、颁布政策法规、厉行森林保护、扩大造林宣传以及加强与科学团体、民众教育馆等社会力量的合作,抗战前江苏省植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民众造林积极性有所提高,科学造林思想逐步在乡村传播。此次植树造林活动展现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 江苏省 植树造林 科学团体
下载PDF
政治宣传与民俗需求:中共对传统年画的利用和改造(1937-1949)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军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宣传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治宣传和民俗需求的双重考量,中共将传统年画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通过改造使其成为政治动员的有效宣传工具。这种政治考量使得改造后的年画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又具有较强... 宣传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治宣传和民俗需求的双重考量,中共将传统年画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通过改造使其成为政治动员的有效宣传工具。这种政治考量使得改造后的年画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又具有较强的民俗性,最终保证了政治宣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年画
下载PDF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I0003,共7页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业与文化思考。在搁置政治争端和民族情感后,如能将以往被排斥于“中国电影”之外的沦陷区电影纳入该时期电影的整体考察,找寻存于历史发展中的产业与影人主体性连接,弥合“黑洞”,中国电影史也将更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历史性
下载PDF
抗日战争背景下的上海市井文人——以30-40年代《永安月刊》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成 邓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4-90,共7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文人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知识阶层进一步分化。《永安月刊》是由永安公司创办,该杂志主要负责人与供稿人均为市井文人。为了生存,市井文人进退维谷,只能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但他们并没有为生存而完全放弃家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文人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知识阶层进一步分化。《永安月刊》是由永安公司创办,该杂志主要负责人与供稿人均为市井文人。为了生存,市井文人进退维谷,只能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但他们并没有为生存而完全放弃家国理想,文学与言语之间透露出国家与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永安月刊》 市井文人 生存状态
下载PDF
试析1937-1941年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抗战时期,中苏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苏联对华政策在双边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当苏联战略需要与中国利益一致时,苏联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战事业,两国关系就能... 抗战时期,中苏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苏联对华政策在双边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当苏联战略需要与中国利益一致时,苏联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战事业,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发展。而当苏联的战略需要背离中国利益时,苏联外交的大国主义作法则越发明显,甚至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而牺牲中国利益。因此,在时局发生剧变之时,中苏对外战略重心的转移使得两国关系不可避免地趋于冷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苏关系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下载PDF
徽州女童的战争日记——1937-1938年的《腾正日记》抄本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振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腾[誊]正日记》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徽州女童撰写的日记,后经汪翠珠女士誊抄得以遗存迄今。日记的时间从1937年11月8日到翌年的5月6日(其间有中断),生动地反映了日军侵华对皖南民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剧烈冲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腾[誊]正日记》 徽州文书 抗日战争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掌理沦陷区工作:战地党政委员会研究(1939.3-1943.2)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效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3,共13页
战地党政委员会是抗战时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掌理沦陷区工作的党政军联合机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抗衡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协调战地国共两党两军的关系。战地党政委员会于1939年3月正式成立,到1940年上半年,各战区及边区均设立分会... 战地党政委员会是抗战时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掌理沦陷区工作的党政军联合机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抗衡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协调战地国共两党两军的关系。战地党政委员会于1939年3月正式成立,到1940年上半年,各战区及边区均设立分会。战地党政委员还会同各职能部门组建了一些临时机构。战地党政委员会为了加强对沦陷区的政治控制,致力于基层政权的建设和党务政务的统一,加大文教、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对民众的组织与训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抗战形势的变化及工作成效不彰使战地党政委员会草草收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战地党政委员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国防诗歌的拥趸与抗日战争的歌者(1936-1942)——客籍诗人蒲风诗歌创作论(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红旗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53-58,共6页
1936-1942年间,火热的爱国热情和强劲的抗日情绪促使蒲风响应"国防诗歌"的号召,相继创作并出版了《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等多部鼓吹抗日斗争的诗集,这些诗集抒写了诗人自我和民众的爱国热情,批判了日帝的凶残无耻,揭露... 1936-1942年间,火热的爱国热情和强劲的抗日情绪促使蒲风响应"国防诗歌"的号召,相继创作并出版了《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等多部鼓吹抗日斗争的诗集,这些诗集抒写了诗人自我和民众的爱国热情,批判了日帝的凶残无耻,揭露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歌颂了抗日战士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蒲风的诗歌也存在艺术上较为粗糙等不足之处,但其助推中国左翼诗歌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功绩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风 客籍诗人 国防诗歌 抗日战争 诗歌大众化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河南沦陷区教育(1937-1945)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万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0-85,共6页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片土地,河南境内的豫北、豫东等地区相继沦亡。随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沦陷区建立了伪教育主管部门、伪河南省教育厅、日伪新民会及民间其它伪教育团体等奴化教育机构。侵略者依托这些奴化组织,制定奴化教...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片土地,河南境内的豫北、豫东等地区相继沦亡。随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沦陷区建立了伪教育主管部门、伪河南省教育厅、日伪新民会及民间其它伪教育团体等奴化教育机构。侵略者依托这些奴化组织,制定奴化教育方针,强化奴化教育内容,以掠夺中原文化、服务其侵略战争,使河南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这都体现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河南 沦陷区 奴化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