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membrane pores wettability on CO_2 removal from CO_2/CH_4 gaseous mixture using NaOH, MEA and TEA liquid absorbents in hollow fiber membrane contactor 被引量:4
1
作者 Ali Taghvaie Nakhjiri Amir Heydarinasab +1 位作者 Omid Bakhtiari Toraj Mohammad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845-1861,共17页
The present paper renders a modeling and a 2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CO_2from CO_2/CH_4gaseous stream utilizing sodium hydroxide(NaOH),monoethanolamine(MEA)and triethanolamine(TEA)liquid absorbents in... The present paper renders a modeling and a 2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CO_2from CO_2/CH_4gaseous stream utilizing sodium hydroxide(NaOH),monoethanolamine(MEA)and triethanolamine(TEA)liquid absorbents inside the hollow fiber membrane contactor.Counter-current arrangement of absorbing agents and CO_2/CH_4gaseous mixture flow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Non-wetting and partial wetting modes of operation are considered where in the partial wetting mode,CO_2/CH_4gaseous mixture and liquid absorbents fill the membrane pores.The deteriorated removal of CO_2in the partial wetting mode of opera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 imposed by the liquid in the pores of membrane.The valid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done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of CO_2removal using Na OH and experimental data under non-wetting mode of operation.The comparison illustrates a desirable agreement with an average deviation of less than 5%.According to the results,MEA provides higher efficiency for CO_2remova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liquid absorbents.The order for CO_2removal performance is MEAN Na OHN TEA.The influence of non-wetting and partial wetting modes of operation on CO_2removal are evaluated in this article as one of the novelties.Besides,the percentage of CO_2sequestration as a function of gas velocity for various percentages of membrane pores wetting ranging from 0(non-wetting mode of operation)to 100%(complete wetting mode of operation)is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paper,which can be proposed as the other novel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e in som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module length,membrane porosity and absorbents concentration encourage the removal percentage of CO_2from CO_2/CH_4gaseous mixture while increasing in membrane tortuosity,gas velocity and initial CO_2concentration has unfavorable influence on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 混合流动 吸收剂 MEA 纤维膜 膜电流 液体 移动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O<sub>2</sub>and H<sub>2</sub>S Removal Using Methanol in Hollow Fiber Membrane Gas Absorber (HFMGA)
2
作者 Majid Mahdavian Hossein Atashi +1 位作者 Morteza Zivdar Mahmood Mousavi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2年第1期50-61,共12页
Application of methanol solvent for physical absorption of CO2 and H2S from CO2/H2S/CH4 mixture in gas–liquid hollow fiber membrane gas absorber (HFMGA) was investigated. A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CMT) model for... Application of methanol solvent for physical absorption of CO2 and H2S from CO2/H2S/CH4 mixture in gas–liquid hollow fiber membrane gas absorber (HFMGA) was investigated. A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CMT)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HFMGA in the case of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of CO2 and H2S was developed. The membrane gas absorber model explicitly calculates for the rates of mass transfer through the membrane and components concentration profiles. Due to the lack of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literature,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available individual components’ water absorption data.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liquid velocity, gas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e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methanol solvent can successfully be used for CO2 and H2S removal in membrane gas absorber. Also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CO2 and H2S in the gas phase along the fiber length obeys plug flow model whereas in the methanol absorbent deeply affected by the interface concentration, absorbent velocity and diffusivity. In addition, it is shown that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gas absorber using methanol absorbents for H2S removal and at higher flow rate is more efficient. Moreover, at operating pressures above 10 atm even at low absorbent rate, H2S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te while at 1 atm this value is about 30%. This means that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it is more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H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Mass Transfer (CMT) membrane GAS absorbER CO2 and H2S Separation Physical Absorption METHANOL
下载PDF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小荣 吉仁静 +2 位作者 杨欢 王尔珍 苏高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重点研究CO_(2)捕集技术和材料以降低该环节的成本。在3种CO_(2)捕集技术中,与燃烧前捕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相比,燃烧后捕集技术因技术成熟、对设备改造要求低而被广泛应用。重点综述了燃烧后CO_(2)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液体吸收剂(有机胺、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固体吸附剂(生物炭、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以及膜材料,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干水因其独特的“固包液”结构可作为一种固液复合CO_(2)捕集材料,有望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提高CO_(2)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液体吸收剂 固体吸附剂 膜分离 干水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58S生物玻璃复合膜引导骨再生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外成骨分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帆 单显峰 +1 位作者 熊秀利 王学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3984-3991,共8页
背景: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能力,含有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组织修复。将天然生物聚合物应用于探索新的可吸收膜有着巨大潜力。目的:将58S生物玻璃引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合体系中,制备出新的可吸收膜,初步研究... 背景: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能力,含有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组织修复。将天然生物聚合物应用于探索新的可吸收膜有着巨大潜力。目的:将58S生物玻璃引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合体系中,制备出新的可吸收膜,初步研究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活性,探讨其作为引导骨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依照0,5,7.5和10 g/L的58S生物玻璃浓度梯度,制备出海藻酸钠/壳聚糖/58S生物玻璃复合膜,分别记为0BG、0.5BG、0.75BG和1BG复合膜。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各组复合膜进行形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溶胀比检测对各组复合膜进行物理化学表征,通过体外降解实验、蛋白质吸附实验、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测试比较各组复合膜的生物性能差异。结果与结论:①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示,各组样品都具有水凝胶典型多孔结构,并且生物玻璃颗粒嵌入到了复合膜的孔隙中,所有复合膜孔隙率均大于90%,孔隙率大小顺序为:0BG>0.5BG>0.75BG>1BG;②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中,可观察到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形成聚合物的特征峰,也观察到生物玻璃存在于聚合物中的证据;58S物玻璃加入后,复合膜在溶胀比、体外降解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均展现一定的优势,且该优势随生物玻璃含量的升高而更加明显,其中0.75BG和1BG复合膜可以在较长时间上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成骨分化;③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当58S生物玻璃的质量浓度为7.5,10 g/L时,以海藻酸钠/壳聚糖/58S生物玻璃为基础构建出的复合膜可以实现较为优异的生物活性,将其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研究中是具有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可吸收膜 天然聚合物 海藻酸钠 壳聚糖 生物玻璃
下载PDF
膜吸收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璐蕊 叶舣 +1 位作者 密建国 赵兴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9,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膜、陶瓷膜、非多孔膜和有机胺溶液、新型吸收剂对膜吸收CO_(2)捕集技术的影响,探讨了膜材料、吸收剂的优点和不足,展望了膜吸收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膜吸收 膜润湿 膜材料 吸收剂 CO_(2)捕集
下载PDF
室内老化对应力吸收层高粘高弹沥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来羽 石学文 +3 位作者 李想 杨延召 林振华 磨炼同 《建材世界》 2023年第4期7-10,共4页
为了分析应力吸收层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在短期和长期老化条件下的性能变化,通过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试验(PAV)进行室内老化模拟,进行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对比试验,同时开展沥青老化后的动态剪切流变试... 为了分析应力吸收层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在短期和长期老化条件下的性能变化,通过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试验(PAV)进行室内老化模拟,进行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对比试验,同时开展沥青老化后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和长期老化对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性能有重大影响,沥青分级应按不低于PG76-28进行控制。现场沥青应按短期老化后软化点不低于80℃,5℃延度不低于40 cm,且老化后延度残留率不小于80%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吸收层 高粘高弹改性沥青 沥青老化 性能分级
下载PDF
可吸收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淑萍 殷卫红 +3 位作者 宋铁砾 陈志远 袁鼎翔 刘静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32例。缺损部位为唇部、舌、颊部、腭部、前庭沟及口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非劣效性实验。实...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32例。缺损部位为唇部、舌、颊部、腭部、前庭沟及口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非劣效性实验。实验组采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对照组采用脱细胞基质类口腔修复膜。分别在术后7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瘢痕形成率以及有无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口腔修复膜在术后都发生吸收降解,创面不断缩小。术后3个月创面愈合完全,留有少量瘢痕。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较高,瘢痕形成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论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能够促进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更快地修复,并且在修复过程中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修复后的瘢痕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口腔修复膜 软组织浅层缺损 口腔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膜致剖宫产术后结膜充血四例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郭哲 李春钰 +1 位作者 马超 唐乔乔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后并发结膜充血发生的原因,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可吸收止血膜的关联性。方法对2021年8月1日~8月21日期间我院4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结膜充血患者和同时间段另外13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文献检索相关病例报...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后并发结膜充血发生的原因,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可吸收止血膜的关联性。方法对2021年8月1日~8月21日期间我院4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结膜充血患者和同时间段另外13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文献检索相关病例报告进行对比。结果院内感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药品使用导致术后患者出现结膜充血的可能性被排除,根据关联性评价标准,考虑可能是医疗耗材可吸收止血膜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4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并发结膜充血的不良反应事件为可吸收止血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可吸收止血膜 结膜充血 不良事件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V-absorbing PVDF Membranes via Pre-irradiation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被引量:3
9
作者 Li Dong Xiang-Dong Liu +3 位作者 Zheng-Rong Xiong De-Kun Sheng Yan Zhou Yu-Ming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93-499,共7页
Herein, excellent UV-absorb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the pre-irradiation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PVDF chains irradiated with ^(60)Co γ-ray were modified wi... Herein, excellent UV-absorb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the pre-irradiation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PVDF chains irradiated with ^(60)Co γ-ray were modified with the polymerizable UV absorber 2-[2-hydroxy-5-[2-(methacryloyloxy)ethyl]phenyl]-2 H-benzotriazole(RUVA-93). The influences of irradiation dose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on the prepared PVDF-g-PRUVA-93 membran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 was eventually obtained.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films were studied by ~1H-NMR, FTIR, and XRD. UV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DSC test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UV-absorbing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property of the PVDF film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PRUVA-93 side chains wer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VDF main chains and the obtained PVDF-g-PRUVA-93 films possessed remarkable UV-absorbing property. The modified membrane made under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 condition could completely block the UV light in the range of 200-387 nm. Additionally,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PVDF-g-PRUVA-93 film could be reduced to0.04% in 280-320 nm, where the light irradiation could damage polymer materials most ser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membrane Modification Irradiation GRAFTING UV-absorbing
原文传递
游离龈移植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中的应用对比
10
作者 李宏 杨卓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s,FGG)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预行后牙种植术的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患者,于种植二期术前对...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s,FGG)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预行后牙种植术的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患者,于种植二期术前对患者行可吸收膜诱导再生术,术后4周测量种植位点仅生成部分角化龈,再行FGG,并将其以不同术式结果分为可吸收膜诱导术组和FGG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角化龈厚度和宽度、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I)、改良出血指数(Modif ied bleeding index,m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3d、7 d,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同时间段FGG组VAS评分均低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术后8周,FGG组角化龈厚度和宽度均高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FGG组mPI、mBI、PD水平均低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PD水平均低于术后8周,可吸收膜诱导术组mBI水平低于术后8周,且FGG组均高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FGG组软组织美学评分高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结论:FGG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均能增量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患者角化龈,且FGG对患者疼痛程度更低,角化龈增量效果更显著,能更有利于维持患者口腔卫生和软组织水平,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缺失 角化龈缺失 游离龈移植 可吸收膜 根向复位术
下载PDF
膜吸收法脱除二氧化硫 被引量:34
11
作者 金美芳 曹义鸣 +3 位作者 邢丹敏 李晖 孙晓珊 杨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4-46,共3页
采用膜吸收器可以脱除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以质量分数为2%的NaOH水溶液作为吸收液,聚丙烯中空纤维膜(PP膜)组件为膜吸收器,考察了不同的吸收液、吸收液浓度、压力、进料气浓度和速率等因素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分析... 采用膜吸收器可以脱除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以质量分数为2%的NaOH水溶液作为吸收液,聚丙烯中空纤维膜(PP膜)组件为膜吸收器,考察了不同的吸收液、吸收液浓度、压力、进料气浓度和速率等因素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各种影响二氧化硫吸收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中空纤维膜 膜吸收器 工业尾气 脱硫
下载PDF
利用膜吸收技术分离沼气中CO_2 被引量:17
12
作者 晏水平 陈竞翱 +2 位作者 艾平 王媛媛 张衍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了综合沼气CO2化学吸收法和膜分离法技术的优点,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反应器,以净化气中CH4体积分数、系统CO2传质速率和能耗因子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常压下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和三乙醇胺(TEA)吸收剂对模拟沼气... 为了综合沼气CO2化学吸收法和膜分离法技术的优点,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反应器,以净化气中CH4体积分数、系统CO2传质速率和能耗因子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常压下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和三乙醇胺(TEA)吸收剂对模拟沼气的CO2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膜CO2吸收技术可应用于沼气CO2分离,当采用MEA作为吸收剂,且沼气流量为120L/h时,净化气中CH4体积分数可达97.8%,而沼气流量为300L/h时,系统CO2传质速率达到最高,为18.03mol/(m2·h),且吸收剂的CO2分离性能排序为:MEA>DEA>TEA>H2O。能耗因子分析结果表明,0.175~0.20mol/mol为较优的MEA贫液CO2负荷,DEA的气液比可选择16.7L/L。膜CO2吸收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膜吸收系统具有较低的CO2分离成本,且当沼气工程规模由1000m3/d增加到12000m3/d时,膜CO2吸收系统的单位沼气CO2分离成本将下降78.6%,达到0.50元/m3。该文研究结果可对沼气的高效提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提纯 经济性分析 吸收剂 CO2 中空纤维膜
下载PDF
覆盖和保水剂对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倩 刘景辉 +3 位作者 张磊 刘超 闫雅非 陈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82,共6页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研究覆盖及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形态特征、质膜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单株鲜重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加,淀粉积累期对照及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的株高较高,行间覆膜及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研究覆盖及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形态特征、质膜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单株鲜重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加,淀粉积累期对照及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的株高较高,行间覆膜及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的单株鲜重最高,行上覆膜及加施保水剂的株高和单株鲜重相对较低。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的株高是行上覆膜的143.00%,是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的170.97%;行间覆膜单株鲜重是行上覆膜的184.31%,是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的191.32%。质膜透性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降后升趋势,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且行上覆膜及加施保水剂处理的丙二醛含量较高。秸秆覆盖及加施保水剂处理产量最高,行上覆膜及加施保水剂处理产量最低;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比行上覆膜增加232.46%,比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增产287.39%。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产量比行上覆膜增加169.65%,比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增产214.20%。总体而言,秸秆覆盖和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较利于旱作马铃薯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盖 保水剂 质膜透性 产量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膜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8
14
作者 单中书 沈晓钟 +2 位作者 黎娜 李志 马建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对脊柱后路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脊柱后路切开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患者94例(其中腰椎骨折33例、胸椎骨折21例、腰椎管狭窄40例)。按交替入组依次分为2组:观察组,创面应用...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对脊柱后路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脊柱后路切开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患者94例(其中腰椎骨折33例、胸椎骨折21例、腰椎管狭窄40例)。按交替入组依次分为2组:观察组,创面应用可吸收止血膜止血;对照组,减压创面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止血;术毕两组均留置负压引流管,比较术后负压管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例数、术后24 h的生命体征(T、R、P、BP)、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负压引流量和术后负压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参数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应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不会影响全身凝血机制的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止血 可吸收止血膜
下载PDF
几丁糖胶原可吸收膜的体内埋植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新木 董研 +1 位作者 张存宝 刘宝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膜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方法:在家兔背部肌肉内埋植几丁糖风干膜、几丁糖冻干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混合膜及冻干膜。埋植术后1、2周、1、2、4、5月时取材,观察组织相容性;秤取膜材料植入前干重,术后1、2、3、4、5...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膜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方法:在家兔背部肌肉内埋植几丁糖风干膜、几丁糖冻干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混合膜及冻干膜。埋植术后1、2周、1、2、4、5月时取材,观察组织相容性;秤取膜材料植入前干重,术后1、2、3、4、5、6月时取出膜,计算膜的埋植降解率。结果:家兔背部植入区肌肉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膜材料在体内3个月时吸收率小于20%;植入后6个月,吸收达50%以上,膜基本破碎。结论:几丁糖胶原膜材料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在体内可保持完整3个月以上,其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能适宜作为引导骨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糖 胶原 可吸收膜 组织相容性 生物降解
下载PDF
Ni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电磁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美 刘建华 +1 位作者 李松梅 魏静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氧化铝模板的孔洞为模型利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Ni纳米线.采用SEM,XRD,TEM对Ni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Ni纳米线为单晶结构,沿[111]方向择优取向.把所制备的Ni纳米线和石蜡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利用同轴法测量其... 以氧化铝模板的孔洞为模型利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Ni纳米线.采用SEM,XRD,TEM对Ni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Ni纳米线为单晶结构,沿[111]方向择优取向.把所制备的Ni纳米线和石蜡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利用同轴法测量其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同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厚度下的反射率曲线.研究发现,该纳米线/石蜡复合材料是一种介电损耗材料,在约9.5 GHz处介电损耗可达0.55,具有一定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3 mm时,在6.5GHz处反射率可达-18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纳米线 氧化铝模板 电沉积 徽波吸收 电磁性能
下载PDF
牙种植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研 徐董 王新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5-769,共5页
引导骨再生技术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已有20多年,其中生物膜经历了从早期不可吸收到目前可吸收膜的变化。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可吸收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献显示,胶原复合膜材料或结合有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 引导骨再生技术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已有20多年,其中生物膜经历了从早期不可吸收到目前可吸收膜的变化。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可吸收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献显示,胶原复合膜材料或结合有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因子的生物复合膜,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膜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可吸收医用生物膜修复硬腭裂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万山 魏世成 +3 位作者 郑谦 张小君 宁秋 熊成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医用膜修复硬腭裂隙的可行性及评价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6 8例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34例患者在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的同时剖开硬腭裂隙 ,植入可吸收医用膜修复 ;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腭裂修复...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医用膜修复硬腭裂隙的可行性及评价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6 8例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34例患者在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的同时剖开硬腭裂隙 ,植入可吸收医用膜修复 ;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腭裂修复术。结果 实验组所有患者其软腭及悬雍垂创口愈合良好 ,无穿孔与裂开 ;硬腭部创口一期愈合 30例 ,二期愈合 3例 ,1例遗留永久性的口鼻瘘 ,3例存在口腔前庭瘘。与对照组相比较 ,其出血量及口腔前庭瘘发生率减少 ,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 ,术后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术后体温多波动在37 5℃以下 ,且逐渐降低 ,7d后复查血常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异常。结论 可吸收医用膜用于硬腭裂隙修复 ,临床效果肯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可行 ,同时因避免了常规腭裂修复术时在硬腭部掀起粘骨膜瓣的缺点 ,可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医用生物膜 硬腭裂隙 膜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聚-DL-乳酸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复合吸收剂-膜吸收分离CO_2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建刚 郑有飞 +1 位作者 连平 陈敏东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479,共5页
建立了传质微分方程-传质阻力方程相结合的膜吸收数学模型,对氨基乙酸钾-哌嗪复合吸收剂的膜吸收过程进行模拟,讨论了吸收剂液速、膜孔湿润率和温度等因素对膜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收剂的性能明显优于单一吸收剂的性能,... 建立了传质微分方程-传质阻力方程相结合的膜吸收数学模型,对氨基乙酸钾-哌嗪复合吸收剂的膜吸收过程进行模拟,讨论了吸收剂液速、膜孔湿润率和温度等因素对膜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收剂的性能明显优于单一吸收剂的性能,复合吸收剂能提供高驱动力,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与单一吸收剂相比,采用复合吸收剂,气体出口CO2的摩尔分数降低了20%~25%;气速和液速的变化对膜吸收的影响较小,而膜孔湿润率和温度对膜吸收的影响较大;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膜吸收数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复合吸收剂的膜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收 氨基乙酸钾-哌嗪 复合吸收剂 二氧化碳 模型 模拟
下载PDF
循环絮凝对水中SUVA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捷 程志杨 +2 位作者 贾辉 张宏伟 黄亚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3-1449,共7页
将循环接触絮凝与膜过滤相结合组成循环接触絮凝-膜过滤(CF-MF)工艺,以传统混凝-膜过滤(C-MF)工艺为对照,考察两种工艺在延缓膜污染方面的差异。采用比紫外吸光度(SUVA)作为有机物亲/疏水特性的评价指标,分析工艺变化对SUVA的影响以及S... 将循环接触絮凝与膜过滤相结合组成循环接触絮凝-膜过滤(CF-MF)工艺,以传统混凝-膜过滤(C-MF)工艺为对照,考察两种工艺在延缓膜污染方面的差异。采用比紫外吸光度(SUVA)作为有机物亲/疏水特性的评价指标,分析工艺变化对SUVA的影响以及SUVA和综合膜污染指数(UMFI)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膜出水SUVA与膜污染呈很好的相关性,出水SUVA越高,膜污染越严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F-MF出水和混凝上清液SUVA分别达到了1.74 L·mg-1·m-1和1.18 L·mg-1·m-1,去除率与C-MF工艺相比分别提高17%和29%,说明CF-MF工艺对水中疏水性物质的去除效果比C-MF更好,能够有效控制疏水性物质对膜形成的污染;与C-MF相比,CF-MF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当混凝剂氯化铁投加量为6 mg·L-1、回流絮体浓度为10 mg·L-1时,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75%和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絮凝 混凝 过滤 膜污染 SUVA UMF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