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attitudes toward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1
作者 Akihiro Shiina Tomihisa Niitsu +6 位作者 Aiko Sato Soichiro Omiya Takako Nagata Aika Tomoto Hiroyuki Watanabe Yoshito Igarashi Masaomi Iyo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7年第4期197-206,共10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individual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forensic mental health.METHODS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attitudes toward various ideas about f...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individual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forensic mental health.METHODS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attitudes toward various ideas about forensic mental health. The respondents attended a 1-h seminar regarding forensic mental health after answering the questionnaire. On completion of the seminar, the respondents answered another questionnaire containing many of the same questions as contained in the pre-seminar questionnaire.RESULTS A total of 86 individuals attended the seminar, and 78 responded to the questionnaire. Only 13(18.8%) participants were supportive of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itially,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ose who became more supportive after the seminar, with 22(33%) being supportive after the seminar(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P < 0.00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who were skeptical about forensic mental systems and those with fewer opportunities to see media reports regarding psychiatry were likely to become supportiv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fter the intervention.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nd mental health can be influenced via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nsic PSYCHIATRY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Psychiatry Law and ETHICS Public policy Education in PSYCHIATRY Anti-stigma in PSYCHIATRY
下载PDF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Italian Support to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s
2
作者 Claudia Pividor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12期737-745,共9页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刑法发展
3
作者 童德华 刚青卓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新时代背景下,刑法学价值存在从侧重自由保障到自由与安全二元价值并重的转型需要,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塑刑法的价值需求,推进自由与安全二元价值在刑法中的融合。犯罪学实践范式具有消极性、滞后性,难以承担引领刑法学研究的理论重... 新时代背景下,刑法学价值存在从侧重自由保障到自由与安全二元价值并重的转型需要,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塑刑法的价值需求,推进自由与安全二元价值在刑法中的融合。犯罪学实践范式具有消极性、滞后性,难以承担引领刑法学研究的理论重担,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重构刑法的实践范式,重视具有积极性、前瞻性的国家安全学实践范式对刑法学发展的指引作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一要调整刑事政策,坚持刑事政策发展的系统性导向;二要强化安全的刑法保障,以人民安全为理论根基促进刑事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展;三要激发刑事司法机能化,推进刑事司法在个人、社会、国家三重安全面向的机能性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刑法学发展 刑事政策 立法价值 刑事机能化
下载PDF
威慑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4
作者 吴迪 袁勤俭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162,共8页
[目的/意义]旨在帮助学术界深入理解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从而为未来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取得的... [目的/意义]旨在帮助学术界深入理解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从而为未来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内的应用成果主要集中在“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威慑理论在数字盗版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威慑理论在在线社交媒体偏差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这3个方面;研究中存在“惩罚的敏捷性视角研究不足”“缺少跨国家(地区)、跨文化和跨平台的横向比较差异研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慑理论 信息系统 惩罚 犯罪行为 信息安全策略
下载PDF
短期自由刑的适用控制与轻罪治理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光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面对轻罪时代的到来,晚近的立法活动和司法实践在治理犯罪的理念方面进行了调整。但目前针对危险驾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袭警罪等轻罪,大量适用短期自由刑的治理策略并不合适。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充分揭示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 面对轻罪时代的到来,晚近的立法活动和司法实践在治理犯罪的理念方面进行了调整。但目前针对危险驾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袭警罪等轻罪,大量适用短期自由刑的治理策略并不合适。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充分揭示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对此,需要根据刑罚的基本理念,结合犯罪发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并不依靠短期自由刑就能够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及时对轻罪的基本治理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对于大量轻罪,可以由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对于进入审判环节的案件,尽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时宣告缓刑;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单处罚金、免予刑事处罚来处理轻罪案件,从而大幅度减少对罪犯的监禁,在轻罪治理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短期自由刑 缓刑 罚金刑 刑事政策
下载PDF
行贿罪从重情节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二)》的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晓白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为响应“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反腐败政策方针,理论上出现了“行贿与受贿并重”的惩治主张,与司法实践中“重受贿轻行贿”的传统立场存在激烈争论。行贿与受贿尽管具有对合性,但各自的不法与责任程度是独立的,政策上强调要加大惩处力度... 为响应“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反腐败政策方针,理论上出现了“行贿与受贿并重”的惩治主张,与司法实践中“重受贿轻行贿”的传统立场存在激烈争论。行贿与受贿尽管具有对合性,但各自的不法与责任程度是独立的,政策上强调要加大惩处力度,并不意味着必须全面依照受贿罪的处罚作为参考坐标轴进行调整,行贿行为的刑事可罚性有其需要独立判断的内容。《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处罚规定的三处修改,贯彻和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其中,新增设的七种从重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可能面临多种复杂情形,为了减少实务上的争议,必须准确把握立法修改的精神,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解释与适用。充分运用本次立法修改为分层次处罚建构的“弹性”空间,推动行贿罪的量刑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犯罪 从重处罚情节 刑事政策 刑法解释
下载PDF
论中国式治理语境下刑事政策现代化——以刑法观融合为路径
7
作者 罗恒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在中国式治理语境下,刑事政策现代化应当以风险主义刑法观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刑法、市民刑法观为两翼,继承“德本刑用”理念合理成分,促进刑事政策、刑法体系中的人道性与科学性,实现刑事政治向现代刑事政策转变。应保持刑事立法活性化态... 在中国式治理语境下,刑事政策现代化应当以风险主义刑法观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刑法、市民刑法观为两翼,继承“德本刑用”理念合理成分,促进刑事政策、刑法体系中的人道性与科学性,实现刑事政治向现代刑事政策转变。应保持刑事立法活性化态势,逐步构建刑法典、领域化的附属刑法与单行刑法犯罪应对的规范群,并做好应急刑事立法储备。在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指导上,做到立法入罪化与司法适当出罪化的有机结合。以社会化行刑、企业合规等为抓手提升刑事政策实施社会化水平。改变以刑罚为中心的刑事政策模式,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基本刑事政策、具体刑事政策、应急刑事政策等政策体系,加强刑事政策全民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法 治理 现代化 路径
下载PDF
合规的刑事政策起源论之否定——以中美刑事政策差异为切入
8
作者 刘子良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合规学者绕开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借助灵活的刑事政策搭建合规的理论基底,将宽严相济解读为轻轻重重,并将轻轻重重解读为合规的前提,主张刑事政策是合规的泉源。这不仅是对中美刑事政策的误解,也是对合规起源的误读。我国的宽严相... 合规学者绕开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借助灵活的刑事政策搭建合规的理论基底,将宽严相济解读为轻轻重重,并将轻轻重重解读为合规的前提,主张刑事政策是合规的泉源。这不仅是对中美刑事政策的误解,也是对合规起源的误读。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美国的轻轻重重刑事政策在社会背景和内在逻辑上差异显著,轻轻重重刑事政策也并非是合规的理论起点,故采用曲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重刑主义的路径并不能论证起源论的合理性,合规并不起源于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 刑事合规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下载PDF
环境犯罪治理的刑事政策转型与施行路径
9
作者 张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环境刑法受到“轻缓化”刑事政策影响,过度保持谦抑性,致使刑法在环境保护中只能起到次要作用。对此需要构建贯通模式的环境犯罪治理体系,将环境犯罪治理刑事政策作为最高指引,通过确立环境犯罪刑法的相对独立地位、加强单位环境犯罪的... 环境刑法受到“轻缓化”刑事政策影响,过度保持谦抑性,致使刑法在环境保护中只能起到次要作用。对此需要构建贯通模式的环境犯罪治理体系,将环境犯罪治理刑事政策作为最高指引,通过确立环境犯罪刑法的相对独立地位、加强单位环境犯罪的惩治、制定严厉的环境犯罪量刑标准等,实施“从严打击”的环境治理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法体系 环境法益 恢复性司法 贯通模式
下载PDF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周洁 谭浩乾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2,共9页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之提出,契合多元综合社会治理理念,体现强化公民人权保障、理性防控犯罪、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司法治理逻辑。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在实践层面还存在取保候审适用范围不明确,保证金形式...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之提出,契合多元综合社会治理理念,体现强化公民人权保障、理性防控犯罪、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司法治理逻辑。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在实践层面还存在取保候审适用范围不明确,保证金形式单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最长期限过长,罪犯漏罪或新罪将使其原减刑裁定失效,相对不起诉适用范围过小,出罪免刑机制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制度层面逐步扩大取保候审适用范围和明确其判断位序,增加其他财产类保证金形式,分阶段平均缩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最长期限,特定条件下维持罪犯原减刑裁定效力,扩张相对不起诉适用范围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拓宽出罪免刑机制等,以充分释放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捕慎诉慎押 刑事司法政策 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相对不起诉 出罪免刑
下载PDF
中国犯罪参与理论的本土构建与刑事实践——以有组织犯罪为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莫洪宪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3,共11页
我国犯罪参与层面刑法理论的本土构建集中体现在有组织犯罪领域。在概念上,通过《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界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政策上,从“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彰显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成熟,其内容具有广泛... 我国犯罪参与层面刑法理论的本土构建集中体现在有组织犯罪领域。在概念上,通过《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界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政策上,从“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彰显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成熟,其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质性、协同性和衔接性的特点。在刑事立法上,我国围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规定了专门规则,并在特别累犯、限制减刑假释、洗钱罪上游犯罪范畴规定了该类犯罪的特别规则。在有组织犯罪网络化上,我国围绕网络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网络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融合的层面分别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概念构建 刑事政策 刑事立法 网络时代
下载PDF
个别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条款的适用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小琴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3年第4期109-123,共15页
表达主义强调刑事立法明确特定保护法益的重要性从而具有引导个人行为选择和刑事司法实务导向的回应性功能,这解释了《刑法》第17条第3款立法过程的科学性,并反映了对实施了严重暴力涉罪行为低龄未成年人的特殊预防必要性。不过,由于专... 表达主义强调刑事立法明确特定保护法益的重要性从而具有引导个人行为选择和刑事司法实务导向的回应性功能,这解释了《刑法》第17条第3款立法过程的科学性,并反映了对实施了严重暴力涉罪行为低龄未成年人的特殊预防必要性。不过,由于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处于更新发展的初始阶段,《刑法》第17条第3款应采取功能性扩张适用路径。该路径以特殊预防必要性的规范目的为指引,在概括性实体条件要素解释和核准追诉标准把握等方面依法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导向。关于该路径的具体把握,应坚持“最严重的罪行”“最严格的证明标准”和“最谨慎的核准追诉程序”的总体要求,并遵循四步骤逐项检验的操作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下调 刑事政策导向 表达主义 特殊预防必要性 功能性扩张
下载PDF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若干重点问题的理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荣功 《中国应用法学》 2023年第6期73-87,共15页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此前会议纪要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和完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打击重点,注重打击效果。代购毒品的认定要处理好其与贩卖毒品的关系,既要避免贩卖毒...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此前会议纪要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和完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打击重点,注重打击效果。代购毒品的认定要处理好其与贩卖毒品的关系,既要避免贩卖毒品罪的不当扩大化认定,又要防止犯罪分子以代购毒品逃避惩罚。要注意科学区分麻精药品、药品和毒品的界限,确保行为准确定性。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要重视区别行为人特点、行为性质和情节等,严格审慎地决定适用。纪要否定犯意引诱的合法性,注意准确认定“本无犯意的人”的含义。未成年人不应构成毒品犯罪的再犯。要科学、全面地理解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含义,确保纪要的妥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昆明会议纪要》 刑事政策 刑法适用
下载PDF
惩治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论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新 《中国应用法学》 2023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惩治金融犯罪的基本立场。这一方面表现为当严则严,即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顶层设计下,充分发挥罪刑法定的法益保护机能,践行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从属性;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当宽则宽,即为了...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惩治金融犯罪的基本立场。这一方面表现为当严则严,即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顶层设计下,充分发挥罪刑法定的法益保护机能,践行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从属性;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当宽则宽,即为了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和优化营商环境,以法益对构成要件的解释规制机能来限制不当入罪,以“但书”及其涵摄罪量要素保留合理的出罪空间。在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基于立法严密与司法限缩相结合的实践进路,应当在严密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同时,着力完善司法解释与指导性案例,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司法适用架构,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犯罪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金融安全
下载PDF
“受贿行贿一起查”视野下行贿罪的立法完善——《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对贿赂犯罪的修改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兆松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3-63,共11页
十八大以来,贪污贿赂犯罪已作二次重大修改。《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仍沿袭加重行贿罪刑罚的立法思路,这种立法思路虽然克服了对行贿罪量刑偏轻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力的问题。立法机关要实现“受贿行贿一起... 十八大以来,贪污贿赂犯罪已作二次重大修改。《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仍沿袭加重行贿罪刑罚的立法思路,这种立法思路虽然克服了对行贿罪量刑偏轻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力的问题。立法机关要实现“受贿行贿一起查”刑事政策,必须转变立法思路,从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转向行贿犯罪构成要件的修改上来,即废除所有行贿犯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主观要件,同时废除行贿罪中的特殊减免处罚情节,并进一步完善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行贿一起查 刑事政策 刑法修正
下载PDF
刑事政策视域下反恐怖法律体系的完善
16
作者 孟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8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系统的反恐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视角审视我国反恐怖法律体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凸显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国际合作的原则,落实源头治理的刑事政策目的,体现综合施策的刑事政策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系统的反恐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视角审视我国反恐怖法律体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凸显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国际合作的原则,落实源头治理的刑事政策目的,体现综合施策的刑事政策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先发制敌、保持主动在刑事立法中过分解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法治化发展不均衡,系统治理的法治化观念不强。反恐怖法律体系的完善,应当进一步转变理念,推进程序立法,强化人权保障;明确概念,强化实施,重视反恐怖主义的地方立法;优化体系,加强衔接,发挥法治反恐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刑事政策 法治化 人权保障 系统治理
下载PDF
风险社会背景下反恐刑事政策要素分析
17
作者 孟璐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恐怖主义是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现实风险。鉴于风险社会中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和复杂性,为维护安全和秩序,现代刑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恐怖主义是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现实风险。鉴于风险社会中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和复杂性,为维护安全和秩序,现代刑事政策的发展应突出风险治理理念的预防性和前瞻性;注重风险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强化风险治理措施手段的多样性。在恐怖主义犯罪治理中,刑事政策应以国家主导、公众参与为主体;以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为对象;以源头治理为目的;以综合施策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治理 刑事政策 公众参与 源头治理 综合施策
下载PDF
法定犯证成路径之研析:以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关系嬗变为切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9,共8页
社会发展升级以及风险性增强导致法定犯类型激增,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在犯罪论体系转型的背景下,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正经历着从“李斯特鸿沟”到“罗克辛贯通”结构性嬗变。法定犯的解释适用则深受二者... 社会发展升级以及风险性增强导致法定犯类型激增,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在犯罪论体系转型的背景下,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正经历着从“李斯特鸿沟”到“罗克辛贯通”结构性嬗变。法定犯的解释适用则深受二者关系变化的影响,但是罪刑衔接机制不稳定、实质不法判断审查机制的缺失及工具主义的立法色彩,阻碍了刑事政策进入到法定犯的评价机制之中。基于此,有必要以实质解释、价值判断、目的解释作为“罗克辛贯通”转型的方法论指引,从而才能明确法定犯证成之路径,即应当控制法定犯价值判断的边界,构建法定犯实用主义的立法轨道,最终实现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刑事政策 法定犯 证成路径
下载PDF
轻罪治理的中国面向:内涵廓清、实践检视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7
19
作者 戚永福 曹瑞璇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5期14-27,共14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轻罪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通过考察域外犯罪分层实践和我国刑法学界对轻罪内涵的理论争议,现阶段以最高法定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作为轻罪界定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当前,我国轻罪治...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轻罪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通过考察域外犯罪分层实践和我国刑法学界对轻罪内涵的理论争议,现阶段以最高法定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作为轻罪界定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当前,我国轻罪治理面临犯罪结构显著变化、司法理念亟待转变、理论冲突有待选择与平衡以及司法实践面临诸多挑战等现实困境。在科学构建我国轻罪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在准确把握轻罪治理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检察机关主导责任之间关系基础上,探索以统一轻罪标准、建立科学刑罚体系、建立前科消灭制度、扩大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为核心的轻罪治理实体制度,完善以贯彻繁简分流改革目标、适度扩大相对不起诉适用范围、健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非羁押配套制度为重点的轻罪治理程序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刑事政策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现代化
下载PDF
能动司法与刑法的功能解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涛 《中国应用法学》 2023年第6期29-42,共14页
立法与司法之间存在一种功能秩序,司法并不是对立法“照本宣科式”的适用,而是有一定的能动空间。能动司法旨在矫正法条主义的危机,是新时代刑事司法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有利于形成立法与司法之间的功能秩序。能动司法与刑法立法的科学性... 立法与司法之间存在一种功能秩序,司法并不是对立法“照本宣科式”的适用,而是有一定的能动空间。能动司法旨在矫正法条主义的危机,是新时代刑事司法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有利于形成立法与司法之间的功能秩序。能动司法与刑法立法的科学性之间并不矛盾,遵循科学立法原则并不意味着对能动司法的否定,两者完全可以同时运行。能动司法需要提倡与发展刑法的功能解释,避免出现“合法但不合理”的解释结论,这不仅需要重视个罪之保护法益的出罪功能,强调因保护法益的欠缺或法益恢复而出罪,而且需要把刑事政策作为刑法解释之价值判断的来源,强化对刑法解释的后果考察,为法律议论开辟制度空间。同时,受制于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功能解释需要确立“只能在出罪、罪轻意义上可以突破刑法文义的射程,在入罪、重罪意义上不能僭越刑法文义的射程”的解释规则,对扩大解释与类推适用进行合理区分,并强化对司法解释的合理性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刑事政策 刑法的功能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