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因素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
1
作者 徐伟 万家豪 +1 位作者 张兴惠 贾冠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198,203,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Fe^(3+)-TiO_(2)/活性炭纤维(ACF)降解氨气(NH_(3))的影响规律,采用Fe^(3+)-TiO_(2)/ACF复合材料,以NH_(3)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初始浓度、流速、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并...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Fe^(3+)-TiO_(2)/活性炭纤维(ACF)降解氨气(NH_(3))的影响规律,采用Fe^(3+)-TiO_(2)/ACF复合材料,以NH_(3)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初始浓度、流速、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NH_(3)降解率呈现略微降低的趋势,光催化过程基本符合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流速的增加,NH_(3)降解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光催化过程也基本符合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加,NH_(3)降解率表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_(2)/活性炭纤维 降解 不同因素 影响规律 NH_(3)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Lanthanide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o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for the Anticoagulation Factor of Snake Venom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清亮 徐晓龙 +2 位作者 谢波平 余华明 王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The effect of lanthanide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o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anticoagulation factor(ACF)of snake venom has been studied.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 quenching of tryptophan residue fluorescence b... The effect of lanthanide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o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anticoagulation factor(ACF)of snake venom has been studied.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 quenching of tryptophan residue fluorescence by lanthanide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is caused by the metal ion-induced conformation change of A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IDE Transition metal FLUORESCENCE anticoagulation factor
下载PDF
Effects of Rare Earth Ions on NMR Spectrum of Anticoagulation Factor from Snake Venom
3
作者 徐小龙 吴双顶 +1 位作者 刘清亮 王守业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The effects of Pr3+, Gd3+ ions on the H-1 NMR spectrum of anticoagulation factor (ACF) from snake venom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quartet peaks at delta 4.16 and the triplet peaks at delta 1.37 are g... The effects of Pr3+, Gd3+ ions on the H-1 NMR spectrum of anticoagulation factor (ACF) from snake venom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quartet peaks at delta 4.16 and the triplet peaks at delta 1.37 are gradually broad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3+ ion content, but the broadening effects of Pr3+ ion on the two single peaks at delta 1.99 and delta 2.29 were not observed obviously, and the obvious chemical shifts of all peaks induced by Pr3+ were not found. Two peaks contributed to alphaH and PH of the Ala side chain in ACF are broadened by Gd3+ ion, while two single peaks at delta 2.29 and delta 2.29 are not affected basically by Gd3+ ion. This result proves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a2+-binding site in ACF and aH or PH of the Ala side chain in ACF is shor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Ca2+-binding site in ACF and proton in Met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anticoagulation factor NMR
下载PDF
Study on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from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 by Rare Earth Ion Probes
4
作者 徐小龙 刘清亮 解永树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2-307,共6页
It was observed that rare earth ions (Nd 3+, Sm 3+, Eu 3+, Gd 3+, Tb 3+) have significant quenching effects on the fluorescence of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ACF I). The results of the fluorescence titra... It was observed that rare earth ions (Nd 3+, Sm 3+, Eu 3+, Gd 3+, Tb 3+) have significant quenching effects on the fluorescence of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ACF I). The results of the fluorescence titration of ACF I with rare earth ions demonstrate that ACF I has two RE 3+-binding sites, and the rare earth ions and Ca 2+ bind to ACF I competitively in the two similar sites.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K 1 and K 2 of ACF I with each rare earth ions (Nd 3+, Sm 3+, Eu 3+, Gd 3+, Tb 3+)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which indicates the structural similarity of the two binding sites in ACF I. Although the ionic radii of Nd 3+, Sm 3+, Eu 3+, Gd 3+ and Tb 3+ are different, both their K 1 and K 2 are similar, respectively. This reveals the conformational flexibility of the two binding sites in ACF I, which offers a possibility for Ca 2+ to take play in the inducing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ACF I and the promoting the binding of ACF I with 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 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fluorescence probe metal ion binding-site
下载PDF
皖南尖吻蝮蛇蛇毒内抗凝血因子(ACF)的二级结构和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的CD谱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余华明 徐晓龙 +3 位作者 王淳 鲁非 张祖德 刘清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8-82,共5页
利用CD谱对皖南尖吻蝮蛇蛇毒内抗凝血因子(ACF)的二级结构,即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进行了测定,利用ChenandYang的方法计算出了它们在ACF分子内的百分比.溶液的pH值对ACF的二级结构影响不大,但... 利用CD谱对皖南尖吻蝮蛇蛇毒内抗凝血因子(ACF)的二级结构,即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进行了测定,利用ChenandYang的方法计算出了它们在ACF分子内的百分比.溶液的pH值对ACF的二级结构影响不大,但当pH位于5和6时,二级结构稍稍出现了异常.这可能是由于氢离子电离引起的电荷变化带来的效应.ACF的脱钙破坏了分子内的配位结构,而使α-螺旋的百分比大大降低.尽管三价镧系离子能取代ACF中的钙离子,但是没有给ACF的二级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抗凝血因子 二级结构 CD谱 金属离子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ACF)含量和钙离子含量的定量测定及钙离子结合位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清亮 徐晓龙 +1 位作者 余华明 王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76,共6页
由紫外光谱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用ICP测定Ca含量,从而确定一个ACF分子中含一个钙离子.ACF中分子中除一个高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外,至少还有一个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只有当过量钙离子存在时,才可能在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上进一步结合钙离子.Tb^... 由紫外光谱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用ICP测定Ca含量,从而确定一个ACF分子中含一个钙离子.ACF中分子中除一个高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外,至少还有一个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只有当过量钙离子存在时,才可能在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上进一步结合钙离子.Tb^(3+)具有比Ca^(2+)离子更强的键合ACF能力,能定量结合在ACF中的两个位点上,且能全部取代ACF中Ca^(2+).文中提及的金属离子对ACF的抗凝血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因子 荧光 尖吻蝮蛇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重估——ACF模型中弹性估计改进和实证 被引量:21
7
作者 许永洪 孙梁 孙传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6,共14页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估计方法,并对我国1990-2017年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重估。研究结果表明,ACF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从全国来看,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在逐渐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且波动大。分地区来看,各地区的TFP平均水平有所回落,近年来东北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最低,2012-2017年均为负值。同时,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acf方法 时变产出弹性
下载PDF
某院就诊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邢成伟 董宁超 程国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对2021年1月至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2例心房颤动患者展开分析,随访患者的抗凝情况将其分为抗凝有效组(117例)和抗凝无效组(45例)。...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对2021年1月至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2例心房颤动患者展开分析,随访患者的抗凝情况将其分为抗凝有效组(117例)和抗凝无效组(45例)。对两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明确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比例,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降压药物、调脂药物、硝酸酯类、止血药物应用占比,心功能不全占比、射频消融术占比、持续性房颤占比,入院心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有效组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占比、肿瘤占比、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低于抗凝无效组;住院时间短于抗凝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6.206,95%CI=1.342~28.698)、持续性房颤(OR=1.737,95%CI=2.397~4.184)、D-二聚体<0.5 mg/L(OR=4.659,95%CI=1.590~13.649)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率较佳,应对高龄、持续性房颤、D-二聚体水平较低的高危患者加强监测,及时调整抗凝方案,改善抗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 相关因素 安全性
下载PDF
纳米TiO_2与ACF复合材料净化空气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申祚飞 黄翔 颜苏芊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21,共5页
对纳米TiO2与ACF相互作用增强净化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TiO2表面羟基含量、晶相组成、薄膜的晶粒尺寸、薄膜的厚度、TiO2/ACF比表面积以及环境等单一因素对TiO2/ACF吸附光催化净化空气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TiO2/acf复合材料 吸附光催化 净化空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魏梦珂 孙亚梅 +1 位作者 陈雪 张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纳入在住院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纳入在住院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出血组,根据年龄、性别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类型和剂量进行1∶2随机匹配,纳入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未出血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药物使用、化验指标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危险因素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153例,其中出血组患者51例,未出血组患者102例。出血组患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消化道出血史、消化性溃疡、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栓塞症、周围血管病比例均高于未出血组(均P<0.05)。出血组患者的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未出血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尿素氮、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出血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比值比=4.678,95%置信区间:1.600~13.677)、既往消化道出血史(比值比=9.906,95%置信区间:1.449~67.742)、慢性肾功能不全(比值比=4.893,95%置信区间:1.122~21.330)、贫血(比值比=13.487,95%置信区间:1.847~98.496)、D-二聚体(比值比=1.001,95%置信区间:1.000~1.003)是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置信区间:0.854~0.955,P<0.001)。结论冠心病、既往消化道出血史、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D-二聚体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血栓药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陶琦 冯基 +2 位作者 范丽萍 杨亚军 李剑勇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血栓形成在生理性止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减少血液流失,但病理性血栓将严重危害机体的健康。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胞质的分割断裂,其活化后具有多种功能,如黏附、释放和聚集等功能,并参与凝血反应。血栓的形成虽被众多因素影... 血栓形成在生理性止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减少血液流失,但病理性血栓将严重危害机体的健康。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胞质的分割断裂,其活化后具有多种功能,如黏附、释放和聚集等功能,并参与凝血反应。血栓的形成虽被众多因素影响,但其形成过程基本分为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反应两步,其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目前,多种上市的抗血栓药物经相关受体、信号通路等各种途径抑制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但近年的研究与应用发现,多种抗血栓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近年来,随着宠物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中老年伴侣动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然而现阶段研究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一般是用于人类,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宠物专用的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上市。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宠物专用预防血栓药物显得越发重要。本文总结现有抗血栓药的类型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宠物专用预防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血小板 凝血因子 凝血反应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血药物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监测及抗凝管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靳珂珂 丁惠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发PVT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VT者(47.33%对19.63%,P<0.001)[2]。当肝移植患者并发血栓延伸至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时,术后病死率增加[3]。PVT形成会影响肝脏血流,增加门静脉压力,进而可能增加EVB、腹水、肠缺血坏死等临床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关于肝硬化并发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肝病进展和病死率的影响仍未完全阐明,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风险监测及抗凝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纳米TiO_2/ACF复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学佳 傅海洪 季涛 《产业用纺织品》 2014年第2期43-45,共3页
研究纳米TiO2/ACF复合物制备中影响制得率的各个因素,探索纳米TiO2/ACF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控制合适的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涂层次数等工艺参数,可获得较高制得率的纳米TiO2/ACF复合物。
关键词 纳米TIO2 活性碳纤维( acf) 复合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14
作者 Dalei Ch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7期303-309,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complicated b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Methods:260 patients with AMI complicated by GIB wh...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complicated b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Methods:260 patients with AMI complicated by GIB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27 patients who 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ere design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233 patients who surviv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Baseline data and clin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complicated by GIB.Result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group had higher proportions of patients with Killip classification III to IV on admission,new arrhythmias,and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as well as higher heart rates,white blood cell counts,urea nitrogen,and creatinine levels.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ansfusion therap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as also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rsely,the control group had lower systolic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ates compar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ew-onset arrhythmia(OR=2.724,95%CI 1.289-5.759),heart rate>100 beats/min(OR=3.824,95%CI 1.472-9.927),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50%(OR=1.884,95%CI 0.893-3.968),BUN level(OR=1.029,95%CI 1.007-1.052),and blood transfusion(OR=3.774,95%CI 1.124-6.345)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complicated by GIB.Conclusions:New arrhythmia,heart rate>100 beats/min,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50%,elevated BUN levels,and blood transfusion ar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complicated by G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DEATH Risk factors anticoagulation Preventive strategies
下载PDF
两种抗凝管对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的影响
15
作者 王晓方 于明磊 +2 位作者 宋蕾 林晓琳 林成成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为分析探讨不同抗凝管对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结果的影响,文章分别对两个厂家生产的抗凝管的管帽、管体和抗凝剂进行PTT试验。与空白或阴性对照组相比,2种抗凝管的管帽均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抗凝管A的管体对PTT无显著影响(P&... 为分析探讨不同抗凝管对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结果的影响,文章分别对两个厂家生产的抗凝管的管帽、管体和抗凝剂进行PTT试验。与空白或阴性对照组相比,2种抗凝管的管帽均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抗凝管A的管体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但抗凝管B的管体的PTT显著低于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抗凝管中的抗凝剂均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PTT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知,影响抗凝管PTT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抗凝管的管体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管 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研究
16
作者 王志谦 孟祥旭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6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依据其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n=101)和未抗凝...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6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依据其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n=101)和未抗凝组(n=95),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未抗凝组患者的年龄高于抗凝组,大学及以下教育水平占比、血管疾病占比、贫血占比、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分≥40分占比、血红蛋白<110g/L占比、左心房内径<40mm占比、长期就诊医院距离≥5km占比、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占比、使用地高辛占比均高于抗凝组,慢性心力衰竭史占比、血栓栓塞史占比、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占比均低于抗凝组,病史短于抗凝组,TG水平低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未抗凝治疗为应变量,赋值1=未抗凝治疗,0=抗凝治疗。各因素均来源于表1内P<0.05的指标,取所有样本的中位值为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无慢性心力衰竭史、无血栓栓塞史、MLHFQ评分<40分、抗血小板治疗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未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P<0.05)。未抗凝组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MLHFQ评分水平高于抗凝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6-MWT)水平低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率相对较低,应当对存在影响抗凝治疗相关因素的患者加强管理及相关教育,提升抗凝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抗凝 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系统构建
17
作者 王琴 江希 +1 位作者 徐艳玲 闫伶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8例)和验证...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8例)和验证集(94例),根据围术期抗凝出血情况,将训练集病人分为出血组(42例)和未出血组(14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依据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得分,建立危险分层系统,并在不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中验证该危险分层系统。结果: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血栓发生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静脉壁损伤、抗凝中断、凝血指标是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危险分层系统区分度良好。结论: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静脉壁损伤、抗凝中断、凝血指标是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系统对病人出血发生率可以进行一定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抗凝出血 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系统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8
作者 史金平 梁凯云 +5 位作者 张琰 唐亚娟 白娟 洪术霞 路小寒 王立珍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 研究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华法林抗凝质量预测模型,甄别低/中水平华法林抗凝质量人群,提高其抗凝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至某院就诊的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以治疗范围内时间百分比为指标... 目的 研究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华法林抗凝质量预测模型,甄别低/中水平华法林抗凝质量人群,提高其抗凝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至某院就诊的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以治疗范围内时间百分比为指标,评价华法林的抗凝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236例患者,其中高抗凝质量组60例,低/中抗凝质量组17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病史[Exp(B)=0.14,95%CI:0.02~0.87,P=0.04]、焦虑/抑郁状态[Exp(B)=0.06,95%CI:0.08~0.89,P=0.01]是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高抗凝质量的危险因素;高白蛋白水平[Exp(B)=1.13,95%CI:1.02~1.26,P=0.02]、高INR监测频率[Exp(B)=10.92,95%CI:5.11~23.32,P<0.01]是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高抗凝质量的保护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 指数为0.940。结论 构建的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甄别低/中水平华法林抗凝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药学监护,提高患者抗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华法林 抗凝质量 治疗范围内时间百分比 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浆AT-Ⅲ、蛋白C、蛋白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黄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9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8月于...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8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调查8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将成功分娩患者纳入妊娠结局良好组(n=26),剩余患者纳入妊娠结局不良组(n=54),对比两组血浆AT-Ⅲ、PC、PS活性水平,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浆AT-Ⅲ、PC、PS预测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浆AT-Ⅲ、PC、PS水平显著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T-Ⅲ预测URS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20,敏感度为78.75%、特异度为75.71%;PC预测URS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92,敏感度为88.75%、特异度为77.14%;PS预测URS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38,敏感度为77.50%、特异度为78.57%。结论:URSA后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血浆AT-Ⅲ、PC、PS活性水平较低,表明机体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通过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活性水平,及时进行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不明原因 妊娠结局 血浆抗凝血因子 蛋白C 蛋白S 活性 预测
下载PDF
房颤抗凝治疗后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分析
20
作者 周丽程 杨娟 +3 位作者 谢家和 苏强 周世菊 李弯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80-785,共6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抗凝治疗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测患者出血事件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NVAF患者158例的临床...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抗凝治疗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测患者出血事件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NVAF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抗栓治疗策略及院内出血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抗凝出血组和抗凝非出血组,对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8例患者均应用抗凝药,其中出血组28例(17.72%),非出血组130例,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在持续性房颤(P=0.005)、他汀类药物服用史(P=0.042)、β受体阻断剂服用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14)、冠心病病史(P=0.009)、低分子肝素(P=0.005)、华法林(P=0.001)、达比加群酯(P=0.017)、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P<0.001)、肌酐(Creatinine,CRE)(P<0.001)、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P<0.001)、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P<0.001)、HAS-BLED评分(P=0.006)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P=0.049)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RE(P<0.001)、持续性房颤(P=0.005)、β受体阻断剂服用史(P=0.035)是影响NVAF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行预测诊断价值分析提示,肌酐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 0.836~0.947),对抗凝后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性。结论:肌酐、持续性房颤、β受体阻断剂应用是影响NVAF患者抗凝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肌酐增高对抗凝后出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影响因素 出血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