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IRED AUTOLOGOUS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LA-Ⅱ ANTIGENS ON MONOCYTES IN PATIENTS WITH MYELOID LEUKEMIA
1
作者 龚非力 H.Grosse Wild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20,共7页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T-cells to autolo-gous non-T-cells is referred to as the autologous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AMLR).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AMLR represents a mechanism of immune regulation i...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T-cells to autolo-gous non-T-cells is referred to as the autologous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AMLR).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AMLR represents a mechanism of immune regulation in vivo. We investigated AML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ML and CML). AMLR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P<0.001) in AML patients (n=17, cpm=532±95) and CML patients (n=13, cpm=688±99)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ir healthy HLA-identical siblings serving as controls (n=17, cpm=4152±619 and n=13 cpm=4086±421,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ellular basis of the defective AMLR in patients with AML end CML, we performed mitogen-treated T-cell cultures analysis of T-cell subsets and HLA-Ⅱ antigen detection on monocy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fect of AMLR in patients resided at the stimulator monocyte level rather than at the responder T-cell level. Enumeration of monocytes reactive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Tu22, which recognizes determinants of HLA-DQ, demonstrated that ML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91) number of circulating Tu22+ monocytes when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a deficiency of HLA-DQ+ monocytes contributes to the depression of AMLR in ML and possibly underlies the abnormalities of immune response present in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R IMPAIRED AUTOLOGOUS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LA antigenS ON MONOCYTES IN PATIENTS WITH myeloid LEUKEMIA
下载PDF
Murine models based on acute myeloid leukemia-initiating stem cells xenografting 被引量:2
2
作者 Cristina Mambet Mihaela Chivu-Economescu +4 位作者 Lilia Matei Laura Georgiana Necula Denisa Laura Dragu Coralia Bleotu Carmen Cristina Diaconu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8年第6期57-65,共9页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is an aggressive malignant disease defined by abnormal expansion of myeloid blasts.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AML pathogenesis and identifying their molecular subtypes based ...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is an aggressive malignant disease defined by abnormal expansion of myeloid blasts.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AML pathogenesis and identifying their molecular subtypes based on somatic mutations, AML is still characterized by poor outcomes, with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only 30%-40%,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dying due to AML relapse. Leukemia stem cells(LSC) are considered to be at the root of chemotherapeutic resistance and AML relapse.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tried to better characterize LSCs in terms of surface and molecular markers, a specific marker of LSC has not been found, and still the most universally accepted phenotypic signature remains the surface antigens CD34+CD38- that is shared with norm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imal models provides the mean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leukemic transformation, the intrinsic differences between secondary post-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AML and de novo AML, especially the 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inflammation and hematopoiesis. However, AML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that is difficult to engraft even in the most immunodeficient mice strains, and numerous ongoing attempts are focused to develop "humanized mice" that can support the engraftment of LSC. This present review is aiming to in-troduce the field of AML pathogenesis and the concept of LSC, to present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leukemic blasts surface markers and recent attempts to develop best AML anim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eukemia-initiating stem cells antigen markers MURINE models XENOGRAFTS
下载PDF
Myc诱导的核抗原通过调控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
3
作者 杭海芳 路伟 +2 位作者 俞夜花 庞淯阳 王海云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探讨Myc诱导的核抗原(Myc induced nuclear antigen,MINA)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对HL-60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AML数据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通过TCGA数据库下... 目的探讨Myc诱导的核抗原(Myc induced nuclear antigen,MINA)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对HL-60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AML数据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AML的临床信息和MINA的表达水平。构建MINA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MINA基因过表达的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系,通过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NA对HL-60细胞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影响。TCGA数据库分析MINA与mTOR在AML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析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MINA mRNA在AML中表达16.25±0.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0.20±0.29,MINA的表达水平与AML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相对于低表达者,高表达MINA的AML癌病人预后较差(HR=2.30,P=0.003)。成功构建稳定MINA高表达的HL-60细胞系,过表达MINA促进HL-60细胞增殖,第6天细胞数过表达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MINA可明显增加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Akt抑制剂哌立福新(Perifosine)可逆转过表达MINA导致的HL-60细胞增殖。MINA与mTOR的表达水平在AML中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6,P<0.01)。结论MINA在AML病人中高表达,高表达MINA的AML病人预后较差,MINA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促进AML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抗原 Myc诱导的核抗原 预后 增殖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 GDF15 sTREM-1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国勇 马铮 +2 位作者 张琳 江雪 郭彩霞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度心力衰竭组46例(NYHA分级为Ⅰ~Ⅲ级)、重度心力衰竭组50例(NYHA分级为Ⅳ级),另按2∶1比例选取同期本院检查健康体检者48名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125、GDF15、sTREM-1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血清CA125、GDF15、sTREM-1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GDF15、sTREM-1水平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效能。结果:研究组CA125、GDF15、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S、EF均低于对照组,LAD、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A125、GDF15、sTREM-1均与FS、EF呈负相关(r=-0.605/-0.617、-0.516/-0.512、-0.572/-0.613,P<0.05),均与LAD、LVEDD呈正相关(r=0.827/0.818、0.819/0.834、0.846/0.878,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CA125、GDF15、sTREM-1水平均高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25、GDF15、sTREM-1为重度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分析血清CA125、GDF15、sTREM-1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61、0.695、0.822,以预测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AUC为0.848,敏感度为84.0%、特异性为82.6%。结论:血清CA125、GDF15、sTREM-1在CHF患者中高表达,与心功能相关密切,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糖类抗原 生长分化因子-15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心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AR-T治疗的靶点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邵若男 辛红蕾 施小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5-969,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淋巴系肿瘤中CD19一样有效且特异的靶点,因此,尝试多种靶点,并且使用优化策略,以增强疗效、减轻毒性,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CAR-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总结了研究中提到的优化构建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进行以及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靶向CD123的CAR-T治疗AML及不良反应的控制作用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春敏 李玉 +5 位作者 袁忠涛 刘林 罗乐 李小平 王三斌 黎诗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 初步探索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效果及达沙替尼对靶向CD123的CAR-T治疗AML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收集第九二○医... 目的 初步探索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效果及达沙替尼对靶向CD123的CAR-T治疗AML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收集第九二○医院血液科2019年9月收治的1例复发AML患者资料,患者既往多线化疗后复发,入组接受靶向CD123的CA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血象变化,出现粒细胞缺乏时使用达沙替尼(40 mg口服,每8小时1次),粒细胞缺乏缓解即停用达沙替尼。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象变化、CAR-T扩增及疾病控制情况。随访时间超过1年。结果 患者骨髓流式检测微小残留病在CAR-T回输第30天转阴,输注CAR-T细胞后患者无病生存1年。患者回输靶向CD123 CAR-T细胞后观察到CAR-T细胞显著扩增的同时出现粒细胞缺乏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在使用达沙替尼后CAR-T细胞扩增受抑制并伴随血象恢复,CRS症状缓解,停止使用达沙替尼后CAR-T细胞再次扩增且血象再次下降。结论 靶向CD123的CAR-T细胞对复发AML有一定疗效,初步显示达沙替尼对CAR-T细胞的扩增和功能具有关闭作用,并可缓解靶向CD123的CAR-T治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避免严重CR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123抗原 达沙替尼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下载PDF
癌-睾丸抗原CT63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孔汝心 周亚群 +1 位作者 魏婷宜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7-1358,共12页
目的·研究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CT63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瘤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髓系白血病患者的CT63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CT63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瘤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髓系白血病患者的CT63表达差异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构建CT63敲降的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确定CT63的敲降效果;通过细胞实时成像和CCK-8实验评估CT63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探究CT63在体内环境下对慢性髓系白血病肿瘤发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佛波酯诱导的K562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实验,探究CT63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检测敲降CT63后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T63差异表达与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敲降CT63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成瘤;敲降CT63促进K562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分化;敲降CT63抑制K562细胞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的活性,并导致包括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丙酮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A(SDHA)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线粒体相关标志物表达下降,影响K562细胞的线粒体代谢活性。结论·CT63的表达水平与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相关;CT63通过维持线粒体的代谢活性,促进K562细胞的增殖和体内成瘤;CT63是维持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重要分子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睾丸抗原63 慢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线粒体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型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8
作者 宋倩倩 杨爽 +1 位作者 郝芊萌 张玉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究2名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且疑似O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型变化,及其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血型鉴定使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吸收放散试验对患者ABO血型做血型血清学分析;微流控芯片法检测ABO的血型基因分型,采用PCR法扩增... 目的探究2名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且疑似O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型变化,及其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血型鉴定使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吸收放散试验对患者ABO血型做血型血清学分析;微流控芯片法检测ABO的血型基因分型,采用PCR法扩增ABO基因外显子E2~E7,扩增产物用Sanger法进行基因测序。结果2例的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正定O型,反定A型,正反不符,吸收放散试验结果均有A抗原检出;2例的ABO基因表型均为A型;基因分型结果分别为A_(102)/A_(102);A_(102)/O_(0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ABO血型基因SNP位点分别为:467T/T;261G/delG、467C/T。其中1例,随着治疗的有效进展,与抗-A凝集反应强度出现明显地由弱到强的变化。结论在临床中遇到正反定型不符且疑似O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标本,我们应重视反定型结果的参考价值,须做吸收放散试验,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血型判断,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输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定型不符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效果 ABO血型抗原减弱 基因测序
下载PDF
靶向CD74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研究
9
作者 刘一鸣 谢乐灵 +3 位作者 邢海燕 唐克晶 王敏 饶青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3期501-505,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疗法目前已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前期研究发现CD74在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干细胞中高表达,为了探索其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CD74 CAR表达载体的构建、慢病毒载体的包装及...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疗法目前已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前期研究发现CD74在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干细胞中高表达,为了探索其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CD74 CAR表达载体的构建、慢病毒载体的包装及T细胞的感染,制备CD74 CAR-T细胞。利用体外杀伤实验及细胞因子的释放检测确定CAR-T细胞对CD74^(+)的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显示,CD74 CAR-T分别与CD74^(+)的THP-1及CD74^(-)的K562白血病细胞共培养时,THP-1细胞可被清除,而对CD74^(-)的K562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CD74 CAR-T细胞可被CD74^(+)的THP-1细胞有效激活,通过细胞因子释放途径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研究成功构建了靶向CD74^(+)的白血病细胞的CAR-T细胞,为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免疫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 CD74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下载PDF
基因介导的精准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进展
10
作者 赵鹏博 朱滢 +1 位作者 尹莉芳 辛晓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而导致大量异常分化的髓系细胞在骨髓内聚集而产生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治愈AM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而导致大量异常分化的髓系细胞在骨髓内聚集而产生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治愈AM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的成功应用预示着血液肿瘤的治疗进入精准免疫疗法新阶段。然而CAR-T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治疗周期长、价格高昂、产生脱靶效应、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因此,需要扩展嵌合抗原受体的应用或提出改进措施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AR免疫细胞基因工程化改造新策略、原位编辑产生CAR-T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同时对体内递送基因药物的新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扩展和改进精准免疫疗法在AML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编辑 嵌合抗原受体 原位编辑 精准免疫疗法
下载PDF
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MDSCs百分比、肝组织白细胞介素-35和血清CD3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1
作者 徐秋萍 黄彬 +1 位作者 陈敏 余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MDSCs)百分比、肝组织白介素-35(IL-35)表达和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的变化。方法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 目的分析应用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MDSCs)百分比、肝组织白介素-35(IL-35)表达和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的变化。方法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和观察组28例,给予醋酸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均连续治疗6~36个月。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和IgM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38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DSCs细胞百分比,取肝活检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IL-35表达,半定量表示。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4.6±7.1)U/L和(50.7±6.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7±11.9)U/L和(79.7±12.9)U/L,P<0.05】;观察组血清IgG、IgM、C3和C4水平分别为(11.8±1.8)g/L、(2.4±0.8)g/L、(0.5±0.2)g/L和(0.2±0.1)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8±3.0)g/L、(3.2±0.9)g/L、(0.7±0.3)g/L和(0.3±0.1)g/L,P<0.05】;观察组外周血MDSCs和血清CD38水平分别为(0.6±0.2)%和(8.6±2.5)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9±0.3)%和(11.5±3.8)pg/mL,P<0.05】,观察组肝组织IL-35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0.4±0.2)对(0.6±0.1),P<0.05】。结论应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AIH患者可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减弱肝组织IL-35表达,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泼尼松 硫唑嘌呤 髓样抑制细胞 白细胞分化抗原38 治疗
下载PDF
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能刚 陈小梅 +3 位作者 朱焕玲 钟凌 曾婷婷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05-1409,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根据免疫标记和FAB亚型将交叉表达髓系和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分组,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分析的淋... 本研究探讨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根据免疫标记和FAB亚型将交叉表达髓系和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分组,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分析的淋系抗原标志物包括CD2、CD7、CD19、CD56以及其他多个同时表达的淋系抗原,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所分析的髓系抗原标志物包括CD13及同时表达的CD13/CD33。以同期无交叉抗原表达的AML和ALL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有无差别。结果表明:161例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91例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分为仅伴CD7表达的AML即CD7(+)AML24例,仅伴CD19表达的AML即CD19(+)AML14例,伴CD2表达的AML即CD2(+)AML(包括CD2与CD19共表达病例)8例,伴CD56表达的AML即CD56(+)AML(包括CD56与CD2或CD19共表达病例)10例,表达2个及2个以上淋系相关抗原的AML即Ly≥2(+)AML16例,仅伴CD13表达的ALL即CD13(+)ALL9例,伴CD13、CD33同时表达的ALL即CD13/CD33(+)ALL10例。无淋系抗原表达的AML即Ly(-)AML和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即My(-)ALL分别为41例、29例。与Ly(-)AML相比,Ly≥2(+)AMLCR率、RFS均明显偏低;CD56(+)AML的RFS较低,但CR率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与Ly(-)AML相比CR率、RFS均无明显差别。CD13(+)ALL组、CD13/CD33(+)ALL组与My(-)ALL组相比CR率、RFS亦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白血病中各抗原标志物的交叉表达对预后的意义应区别对待。AML伴CD56表达或多个抗原交叉表达时预后较差,而其他交叉表达的髓系或淋系抗原标志物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交叉表达 淋系抗原 髓系抗原
下载PDF
22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跨系抗原表达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方芳 朱平 +7 位作者 张英 吕旭珍 董玉君 孙玉华 王莉红 卜定方 岑溪南 王茫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0-99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跨系抗原表达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意义,以便对此类患者进行预后分层,为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227例初发AML患者(M3除外)进行免疫分型,以CD7^-CD56^-CD19^-的AML为对照,比较CD7^+组...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跨系抗原表达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意义,以便对此类患者进行预后分层,为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227例初发AML患者(M3除外)进行免疫分型,以CD7^-CD56^-CD19^-的AML为对照,比较CD7^+组、CD56^+组、CD19^+组及对照组间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CD56^+AML、CD7^+AML和CD19^+AML检出率分别为15.9%、25.1%和11.0%。3个组的发病年龄,原始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MDS继发的AML分布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CD56^+AML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和累积CR率均低于对照组(20.0%vs 58.1%,P=0.0099;73.3%vs 87.5%,P=0.04),取得CR的中位时间长于对照组(118 d vs 46 d,P=0.04),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低于对照组(245 d vs 580 d,P=0.037;494 dvs 809 d,P=0.04)。CD19^+AML首次化疗后CR率、累积CR率均高于对照组(75.0%vs 58.1%,P=0.46;100%vs 87.5%,P=0.02),取得CR的中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8 d vs 46 d,P=0.02),PFS及OS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P=0.13;P=0.07),至末次随访中位PFS及OS尚未达到。CD7^+AML首次化疗后CR率、累积CR率、取得CR中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未取得统计学差异(53.1%vs 58.1%,P=0.67;87.1%vs 87.5%,P=0.44;50 d vs 46 d,P=0.44),PFS和OS与对照组比也无差异。结论:CD56^+AML患者治疗反应差,诱导缓解后易复发,总体生存期短,应在治疗之初选择更强的化疗方案或联合多种治疗手段,并缩短该类患者的MRD检测周期,以期早期发现残留白血病细胞并早期干预。CD19^+AML患者治疗反应好,不易复发,总体生存期长,对此类患者应避免过度治疗。异常表达CD7抗原不是AML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跨系抗原表达 生存分析
下载PDF
CD7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君霞 武永强 +4 位作者 唐广 栾春来 张晓南 陈杰甫 王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08-510,514,共4页
目的探讨CD7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点、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L患者154例,对CD7阳性AML与CD7阴性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染色体分析及治... 目的探讨CD7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点、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L患者154例,对CD7阳性AML与CD7阴性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染色体分析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54例患者中,CD7阴性表达123例(CD7-组),CD7阳性表达31例(CD7+组)。CD7+组与CD7-组患者性别、年龄、肝脾大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13、CD33、髓过氧化物酶、CD117及CD38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7+组患者CD34、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D7-组(P<0.05)。CD7+组多对应预后中等及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CD7-组与CD7+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分别为68.3%和40.9%;CD7+组治疗缓解率显著低于CD7-组(P<0.05)。结论 CD7阳性AML常伴CD34及HLADR等早期抗原高表达,相对应的染色体核型为预后中等或差者,临床治疗缓解率低;CD7抗原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抗原 急性髓系白血病 遗传学 预后
下载PDF
髓系抗原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蔡月 孙晓非 +3 位作者 严苏丽 甄子俊 夏奕 凌家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7-342,共6页
背景与目的: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recursor Tlym phob lasticlymp hom a,T-LBL)是一类高侵袭型恶性淋巴系统肿瘤,部分患者合并有髓系抗原表达,其临床意义值得探索。本文通过分析T-LBL患者合并髓系抗原表达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近期疗... 背景与目的: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recursor Tlym phob lasticlymp hom a,T-LBL)是一类高侵袭型恶性淋巴系统肿瘤,部分患者合并有髓系抗原表达,其临床意义值得探索。本文通过分析T-LBL患者合并髓系抗原表达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收治的45例初治的T-LBL患者资料,患者年龄5.5-66岁,中位年龄14岁,根据患者骨髓或胸水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组]和阴性表达[My(-)组]两组。观察和分析髓系抗原的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2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45例T-LBL患者中My(+)组18例(40.0%),My(-)组27例(60.0%)。全组髓系抗原表达与患者初治的LDH水平呈负相关,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My(+)组诱导期完全缓解(completere mission,CR)率为38.8%,My(-)组诱导期CR率为7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My(+)组2年总生存为51.9%,My(-)组2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7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不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LB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近期疗效和2年总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成人LB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组在近期疗效和2年总生存均低于阴性组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髓系抗原表达是T-LBL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成人T-LBL较阴性表达者近期CR率低,2年总生存率较低;而对儿童青少年T-LBL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髓系抗原表达 流式细胞术 疗效及预后
下载PDF
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峥嵘 孙慧 张秋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髓系抗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法检测B ALL各分化阶段上CXCR4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表明 :92 .9%的B ...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髓系抗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法检测B ALL各分化阶段上CXCR4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表明 :92 .9%的B ALL表达CXCR4。在B ALL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 ,CD10、CD34抗原的表达率不同 ,由低到高分化阶段的免疫表型依次为 :①CD10 -/CD34+ ;②CD10 + /CD34+ ;③CD10 + /CD34-;④CD10 -/CD34-。CXCR4在各免疫表型的表达率分别为 (2 7.6 0± 15 .2 5 ) % ,(30 .95± 15 .5 0 ) % ,(5 5 .6 2± 18 37) %和 (77.2 5± 10 .86 ) % ,其MFI分别为 4 6 .6 9± 15 .0 6 ,4 7.4 3± 12 .39,79.2 8± 2 4 .71和 132 .92± 88.0 9。CXCR4在较早期阶段的CD10 -/CD34+ 和CD10 + /CD34+ B ALL细胞上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均低于CD10 + /CD34-和CD10 -/CD34-的B ALL细胞上的表达 ,在较成熟的CD10 -/CD34-B ALL细胞上表达最高。CXCR4在伴髓系抗原CD13和 (或 )CD33表达的B ALL(my+ B ALL)细胞的表达率为 (12 .5 6± 3.88) % ,MFI为 39.82± 11.5 8,不伴髓系抗原表达组 (my-B ALL)的表达率为 (37.5 7± 11.5 8) % ,MFI为 5 0 .72± 13.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XCR4在B ALL细胞上的表达与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B-ALL 髓系抗原 CD10 CD34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108例免疫表型特征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瑞霞 叶芳 +7 位作者 李国霞 任方刚 王宏伟 魏百合 何玉梅 甄祯 周文峰 乔振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免疫分型在判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8例初发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①AM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率以CD33(96.3%)、CD13(88.0%)、髓过氧化物酶(MPO)(88.0%)最常见,造血祖/干细胞抗... 目的评价免疫分型在判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8例初发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①AM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率以CD33(96.3%)、CD13(88.0%)、髓过氧化物酶(MPO)(88.0%)最常见,造血祖/干细胞抗原表达以CD38最常见,为95.4%;②有52.8%(57/108)AML患者同时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主要为CD19、CD7、CD4,表达率分别为23.1%、21.3%、17.6%;③高、中、低危3组AML患者淋巴系抗原表达率进行比较,发现CD4、CD7低危组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均<0.01),而CD19的表达率则相反,低危组高于中、高危组(P均<0.05)。结论免疫分型在诊断AML及判断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预后 抗原分化 免疫分型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湘涛 陆晔 +1 位作者 李建勇 夏学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 对 15 3例ALL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 15 3例ALL中T淋巴细胞性ALL(T ALL) 2 2 .9%、B淋巴细胞性ALL(B ALL) 6 6 .7% ;ALL 1型 (L1) 37.9% ,ALL 2型 (L2...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 对 15 3例ALL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 15 3例ALL中T淋巴细胞性ALL(T ALL) 2 2 .9%、B淋巴细胞性ALL(B ALL) 6 6 .7% ;ALL 1型 (L1) 37.9% ,ALL 2型 (L2 ) 5 6 .9%和ALL 3型 (L3 ) 5 .2 %。②ALL中髓系白血病细胞抗原 (My)阳性率33.98% ,表达单一抗原的最多为 5 9.6 % ,CD13阳性率最多为 2 3.5 % ,CD33为 2 0 .9%和CD14为 3.9% ;B ALL中My阳性率 38.6 % ,明显高于T ALL的 14 .3% ,P <0 .0 1;L2 中My阳性率为 4 2 .5 % ,明显高于L1的 2 5 .7% ,P <0 .0 1。③CD34阳性率 :B ALL中为 5 8.3% ,明显高于T ALL中的 4 0 % ,P <0 .0 5 ;但My阳性ALL和My阴性ALL中阳性率分别是 6 5 .4 %和 4 9.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LL中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白血病形态学分型 (FAB亚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髓系抗原 CD34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玲 王蕊 +8 位作者 钟笛 温丙昭 迪丽娜孜·阿不来提 蔺志强 贾明 郝建萍 陈瑢 郭新红 王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12-814,共3页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32%,明显低于CD34-组的61%;除淋系抗原CD7在CD34+组表达明显增高外,其它淋系抗原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有CD34+表达的AML患者预后差、CR率低,检测CD34表达对判断AML疗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4抗原 白血病预后
下载PDF
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髓系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杰 张秋堂 +5 位作者 刘林湘 孙慧 李涛 刘延方 陈绍倩 孙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髓系抗原(MyA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成人T-AL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MyAg+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①49.2%的成人T-ALL患者表达MyAg...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髓系抗原(MyA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成人T-AL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MyAg+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①49.2%的成人T-ALL患者表达MyAg,以CD13(33.3%)和CD33(25.4%)为主,CD117和CD64阳性率分别为12.7%和3.2%,未检测到CD14表达。②MyAg+T-ALL患者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和肝脾浸润发生率及CD2的表达均低于MyAg-T-ALL患者(χ2分别为6.232,5.769和4.872,P均<0.05),2组诱导死亡率(3/22vs3/29)及完全缓解率(14/19vs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6,1.640,P均>0.05)。MyAg单一表达或联合表达对成人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结论:MyAg的表达在成人T-ALL中并不少见;MyAg表达与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浸润、CD2表达有关,与诱导治疗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髓系抗原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