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CD40 and CD40L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冬先 江文 +2 位作者 陈兴平 陈映玲 杨东亮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6年第3期378-379,共2页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CD40/CD40L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in patients with eondyloma aeuminatum (CA), flow eytometry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CD40 and CD40L on PMBC in 3...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CD40/CD40L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in patients with eondyloma aeuminatum (CA), flow eytometry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CD40 and CD40L on PMBC in 36 patients with CA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level of CD40 expression in CA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6.58 %±2.74 % vs 14.81 %±6.12 %, t=5. 703, P〈0.05); the average level of CD40L in CA patient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0.73 % ±0.54 % vs 2.67 %±2.43 %, t=3. 532, P〈0.05). Our resutls suggest that the reduced costimulatory interaction of CD40 and CD40L in CA patients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low cellular i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yloma acuminatum antigens cd40 cd40 ligand
下载PDF
CD 40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DCs对CI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新静 黄建安 +2 位作者 穆传勇 陈成 张学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研究CD40激发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s和CIK细胞,采用... 目的:研究CD40激发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s和CIK细胞,采用凋亡肿瘤细胞负载DCs,并用或不用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CD40mAb)激活DCs成熟;成熟DCs与同源的CIK细胞共育5d,分别获得DC40Ag-CIK细胞及DCAg-CIK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凋亡肿瘤细胞负载激发可使DCs上调表达CD1a、CD80、CD86、CD83、HLR-DR,联合CD40mAb激发可进一步促进DCs成熟;培养至第14天时,DC40Ag-CIK细胞、DCAg-CIK细胞、CIK细胞分别扩增(18.2±1.7)倍、(15.0±1.2)倍、(9.3±1.8)倍;DC40Ag-CIK细胞中的CD3+CD56+比例较DCAg-CIK细胞和CIK细胞明显上调(P<0.05);DC40Ag-CIK细胞、DCAg-CIK细胞对A549杀伤活性强于CIK细胞(P<0.05),并且DC40Ag-CIK细胞强于DCAg-CIK细胞(P<0.05);CIK细胞、DCAg-CIK细胞、DC40Ag-CI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递增,分别为(1494.7±246.3)pg/mL、(2706.3±197.0)pg/mL、(3676.3±335.0)pg/mL。结论:与单独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相比,CD40激发的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可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肿瘤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细胞凋亡 抗原 cd40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CD_(134)(OX_(40))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燕斌 叶任高 +4 位作者 谢灿茂 许韩师 关伟明 阳晓 杨念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 (LN)肾组织中CD13 4 (OX40 )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0例LN患者肾组织CD13 4 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其与LN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 (LN)肾组织中CD13 4 (OX40 )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0例LN患者肾组织CD13 4 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其与LN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N患者肾组织中 ,CD13 4 表达显著上调 ,尤其以WHOⅣ型LN更为明显。除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远曲小管CD13 4 表达明显增强外 ,肾间质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亦有CD13 4 表达阳性的浸润细胞。LN肾组织CD13 4 表达与LN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和肾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 :LN患者确实存在CD13 4 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肾组织 cdl34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分析
下载PDF
CD40/CD40L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毓婧 刘亚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7-95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炎性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参与斑块内炎症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提高促凝活性,促进动脉粥样...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炎性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参与斑块内炎症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提高促凝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斑块易损性.干预CD40/CD40L信号系统可能成为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0 cd40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antigens cd40
原文传递
激发型抗CD_(40)单克隆抗体对CD_(40)^+B细胞恶性肿瘤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照华 施勤 +2 位作者 王江方 潘建忠 张学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7-239,共3页
目的 研究CD40 抗原在恶性B淋巴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CD40 抗原激发所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激发型CD40 单克隆抗体 (单抗 ) 5C11加入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 ,采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分析单抗 5C11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 目的 研究CD40 抗原在恶性B淋巴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CD40 抗原激发所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激发型CD40 单克隆抗体 (单抗 ) 5C11加入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 ,采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分析单抗 5C11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作用。结果  5C11能引起CD40 表达强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XG2发生同型聚集 ,抑制其生长并介导细胞凋亡 ;5C11可引起CD40+ 的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Daudi发生同型聚集 ,抑制其生长并使细胞发生G2 M期阻滞 ,但并不介导细胞凋亡。结论 激发型CD40 单抗通过诱导恶性B淋巴瘤细胞的凋亡或使G2 M期细胞阻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抗原 单克隆抗体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Effects of“Moxibustion Serum”on Proliferation and Phenotypes of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云飞 赵粹英 +3 位作者 陈汉平 秦慧莲 方舫 王友京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 were cultured with “moxibustion serum”(MS), and the results were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S could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TIL,accelerate it to...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 were cultured with “moxibustion serum”(MS), and the results were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S could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TIL,accelerate it to reach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and assist recombinant interleukin 2 (rIL-2) to enhance successively the percentage of CD3^+ positive cells, maintain the number of CD4^+ positive T cells, promote greatly the percentage of CD8^+ positive T cells among TILs, and reverse the CD4^+/CD8^+ ratio. Such cooperative effects rely on relativ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MS is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f TIL both in the aspects of proliferation and pheno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Moxibustion Animals antigens cd3 blood cd4-cd8 Ratio Cell Division Culture Media Conditioned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INTERLEUKIN-2 Lymphocytes Tumor-Infiltrating MICE Mice Inbred C57bl Phenotype Recombinant Proteins Thymus Neoplasms Tumor Cells Cultured
下载PDF
CD_(40)激发对恶性B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时宏珍 戚春建 +4 位作者 庄羽美 顾宗江 于葛华 赵文宝 张学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20-424,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可溶性CD4 0 配体 (rhsCD4 0 L)及CD4 0 L基因转染细胞 (CD4 0 L TC)对恶性B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rhsCD4 0 L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rhsCD4 0 L和CD4 0 L TC ,分别与... 目的 观察重组人可溶性CD4 0 配体 (rhsCD4 0 L)及CD4 0 L基因转染细胞 (CD4 0 L TC)对恶性B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rhsCD4 0 L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rhsCD4 0 L和CD4 0 L TC ,分别与恶性B淋巴细胞株XG2、XG7、U2 6 6、82 2 6、Raji及Daudi共同作用 ,分析了CD4 0 激发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锥虫蓝计数法 )、细胞周期 (碘化丙锭掺入法 )、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免疫荧光标记法 )以及细胞凋亡 (Annexin Ⅴ FITC法 )的效应。结果 ①恶性B淋巴细胞株CD4 0 表达呈异质性 ,XG2高表达CD4 0 ,82 6 6、Raji和Daudi中度表达 ,而XG7和U2 6 6不表达CD4 0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rhsCD4 0 L(5 μg ml)可引起XG2或Daudi细胞的同型聚集 ,该效应在作用 6~ 8h后即可出现 ;与CD4 0 L TC细胞共育后 (肿瘤细胞 :CD4 0 L TC =5∶1) ,XG2 ,Raji和Daudi细胞可粘附于CD4 0 L TC表面 ;②rhsCD4 0 L和CD4 0 L TC均可显著抑制XG2、Raji和Daudi细胞的体外增殖 ,导致XG2细胞呈现G1 期阻滞 ,而Raji和Daudi细胞阻滞于G2 期。并诱导XG2、Raji、Daudi细胞的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XG2细胞 2 3 3%和 18.8% ,Raji细胞 11.6 %和 8.9% ,Daudi 14 .2 %和 15 .9% ;③表型分析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恶性B淋巴细胞瘤 生物治疗 体外生物学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细胞表面CD_(40)分子配基化促进IL-6和Flt3配体的释放及其作用
8
作者 傅晋翔 刘艳 张学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85-587,共3页
目的 分析人骨髓基质细胞 (BMSC)CD40 分子及其配体 (CD40 L)的表达 ,观察BMSC经CD40 激发型单抗 (5C11)激发后 ,其培养上清中IL 3、IL 6、Flt3配体 (FL)和干细胞因子 (SCF)含量变化及对纯化脐血CD3 4 + 细胞的作用。方法 新鲜分离人... 目的 分析人骨髓基质细胞 (BMSC)CD40 分子及其配体 (CD40 L)的表达 ,观察BMSC经CD40 激发型单抗 (5C11)激发后 ,其培养上清中IL 3、IL 6、Flt3配体 (FL)和干细胞因子 (SCF)含量变化及对纯化脐血CD3 4 + 细胞的作用。方法 新鲜分离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体外培养获得BMSC。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40 和CD40 L的表达 ,并与 5C11(2 0 μg/ml)共同孵育 ,分别于 2 4 ,4 8和 72h取上清液 ,ELISA法测定IL 3、IL 6、FL和SCF含量 ;在与 5C11共同培养 2 4h后 ,收取培养上清 ,与纯化的脐血CD3 4 + 细胞共同孵育 ,1周后进行细胞计数、细胞集落培养 ,并用钙磷脂结合蛋白 (An nexinⅤ )标记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发现BMSC表达CD40 分子 ,经 5C11激发后 ,BMSCIL 6和FL分泌增加 ,而对IL 3及SCF含量无影响 ;BMSC经 5C11激发培养后支持脐血CD3 4 + 细胞的增殖 ,培养 7d后其细胞数和集落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且细胞凋亡率低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BMSCCD40 分子配基化可促进IL 6和FL的分泌 ,并支持CD3 4 + 细胞的增殖 ,CD40 /CD40 L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造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cd40分子 配基化 IL-6 FLT3配体 释放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造血调控
原文传递
散发型高IgM综合征CD_(40)配体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钱娟 孙健 +3 位作者 张眉 林梓 王耀平 应大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揭示1例散发型高IgM综合征(HIM)患儿发病机制及其遗传类型,从而为其今后可能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能力;用单克隆抗体染色检测CD... 目的揭示1例散发型高IgM综合征(HIM)患儿发病机制及其遗传类型,从而为其今后可能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能力;用单克隆抗体染色检测CD40配体(CD40L)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患儿CD40L开放阅读框架基因突变。结果此例HIM患儿B细胞体外刺激可产生IgG,T细胞表面CD40L染色阴性,序列分析发现654657位碱基缺失。结论患儿B细胞可能具有正常Ig分泌功能,Ig同种型转换障碍是由于其T细胞CD40L基因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配体 基因突变 高IGM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再生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彭园园 刘通 +2 位作者 陈玉佩 邹德辉 张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各组18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4d、7d、14d3个亚组,共1...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各组18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4d、7d、14d3个亚组,共12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制备多裂肌损伤模型。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大鼠分别予以电针"委中""肾俞"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各个亚组分别治疗4d、7d、14d;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进行捆绑固定。观察不同时间点多裂肌HE、Masson染色的形态学变化,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多裂肌形态学改变显著,损伤后第14天仍未完全恢复,电针委中组与电针肾俞组从形态学上优于模型组。第7天时,电针委中组多裂肌肌纤维CSA大于模型组(P<0.05);第14天时,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第4、7天模型组多裂肌IGF-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第4天电针委中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委中组高于电针肾俞组(P<0.05),电针肾俞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第14天,电针肾俞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与电针委中组(P<0.01)。第4天时,MyoD的表达两电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电针委中组高于电针肾俞组(P<0.01)。结论:电针"委中"和电针"肾俞"均能促进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再生,电针"委中"在多裂肌损伤后再生的早期阶段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GF-1和MyoD的表达并提前完成成肌细胞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多裂肌损伤 布比卡因 委中 IGF-1 MY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