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食子酸(异)丙酯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敏谊 陈琳 伍焜贤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3-315,298,共4页
没食子酸丙酯 ( PG)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进行合成 ,并革除带水剂 ,最佳合成条件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 0 .0 82 5∶ 0 .934∶ 0 .0 0 52 4 ,反应温度 1 2 0℃ ,反应时间 2 h,收率 94.2 %。采用干燥氯化氢作催化剂合成没食子酸异丙... 没食子酸丙酯 ( PG)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进行合成 ,并革除带水剂 ,最佳合成条件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 0 .0 82 5∶ 0 .934∶ 0 .0 0 52 4 ,反应温度 1 2 0℃ ,反应时间 2 h,收率 94.2 %。采用干燥氯化氢作催化剂合成没食子酸异丙酯 ( i PG) ,酸与异丙醇的摩尔比为 0 .1 47∶ 1 .37,加热回流 8h,收率 88.1 %。研究了 i PG和 PG在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 ,其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区别。二者对血小板聚集有对抗作用 ,PG的药理活性大于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抗氧化活性 花生油 抗血小板聚集 没食子酸(异)丙酸 油酯 抗氧剂 心脑血管药物
下载PDF
两种冷榨花生油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于淼 周玥彤 +4 位作者 马佳慧 石太渊 鲁明 付欣 张良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43,共6页
以黑花生和白沙1016为试验原料,通过低温冷榨工艺制备花生油,对2种花生油的感官特性、脂肪酸、酸价、过氧化值以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花生与白沙1016的冷榨油均为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且具有花生油脂固有的滋味和气味;... 以黑花生和白沙1016为试验原料,通过低温冷榨工艺制备花生油,对2种花生油的感官特性、脂肪酸、酸价、过氧化值以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花生与白沙1016的冷榨油均为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且具有花生油脂固有的滋味和气味;黑花生冷榨油的酸价略高,碘值略低。脂肪酸检测表明:黑花生冷榨油的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山嵛酸含量略低,亚麻酸含量略高,硬脂酸含量远远高于白沙1016,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白沙1016。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黑花生与白沙1016冷榨油的抗氧化性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未经过脱皮步骤的冷榨黑花生油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花生油 感官特性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花生壳多酚对食用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丽 吴克刚 +2 位作者 柴向华 于泓鹏 段雪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2,共4页
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生壳多酚,以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猪油为底物,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研究花生壳多酚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性能,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壳多酚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纯... 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生壳多酚,以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猪油为底物,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研究花生壳多酚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性能,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壳多酚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纯化后可得到多酚含量为769.3mg/g的花生壳多酚。花生壳多酚对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与同剂量的茶多酚相当,对猪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茶多酚。食用油脂在添加了花生壳多酚后,油脂的氧化速度明显降低,货架期明显延长,花生油在添加了0.02%花生壳多酚后,货架期由128d延长到160d,葵花籽油由128d延长到192d,猪油则由160d延长到256d。花生壳多酚具有一定的油脂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多酚 纯化 抗氧化 食用油
下载PDF
花生与芝麻混合压榨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克刚 尤腾琦 柴向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1,共5页
试验采取原料先混合后压榨的方法制备混合压榨油并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并通过化学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多酚和木酚素类物质的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等,初步分析了其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花生芝麻混合压榨油的抗氧化能力优于传... 试验采取原料先混合后压榨的方法制备混合压榨油并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并通过化学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多酚和木酚素类物质的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等,初步分析了其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花生芝麻混合压榨油的抗氧化能力优于传统调和油,芝麻中多酚类物质对混合压榨油的氧化稳定性起关键作用,其中白芝麻的效果优于黑芝麻;芝麻中结合多酚的含量约为自由多酚的5倍,自由多酚的DPPH·清除能力约为结合多酚的2倍,白芝麻花生混合压榨油的木酚素类物质比黑芝麻花生的略多20%,较传统压榨油多出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芝麻 压榨油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多功能食品添加剂棓酸烷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伍焜贤 陈琳 李敏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木立口 酸丙酯 (PG)、异丙酯 (iPG)、丁酯 (BG)、异丁酯 (iBG)及十二烷醇酯 (DG)均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 ,以梯度升温法合成。PG的合成还革除了带水剂。最佳合成条件 ,PG :n(酸 )∶n(醇 )∶n(催化剂 ) =0 .0 82 5∶0 .934∶0 .0 0 5 2... 木立口 酸丙酯 (PG)、异丙酯 (iPG)、丁酯 (BG)、异丁酯 (iBG)及十二烷醇酯 (DG)均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 ,以梯度升温法合成。PG的合成还革除了带水剂。最佳合成条件 ,PG :n(酸 )∶n(醇 )∶n(催化剂 ) =0 .0 82 5∶0 .934∶0 .0 0 5 2 4,反应温度 12 0℃ ,反应时间 2h ,收率 94.2 % ;BG和iBG :n(酸 )∶n(醇 )∶n(催化剂 ) =0 .0 5 2 2∶0 .874∶0 .0 0 394,反应温度 115~ 12 0℃ ,反应时间 5h ,收率分别为 86 .8%和 83.9% ;DG :以 1,4 二氧六环作溶剂 ,4A分子筛作吸水剂 ,n(酸 )∶n(醇 )∶n(催化剂 ) =0 .0 75∶0 .0 91∶0 .0 12 ,反应温度 12 4℃ ,反应时间 14h ,收率 93.7% ;iPG :采用干燥氯化氢作催化剂 ,n(酸 )∶n(异丙醇 ) =0 .147∶1.34,加热回流 8h ,收率 88.1%。研究了木立口 酸烷醇酯(AG)在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 ,其抗氧化活性顺序为DG >BG >PG ,直链烷醇酯与支链烷醇酯的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区别。AG对血小板聚集有对抗作用 ,药理活性与其抗氧化活性呈平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羧基苯甲酸酯 合成 食品添加剂 Bang酸烷醇酯
下载PDF
香茅精油对花生油储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娜 李竹生 马宇翔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1,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然后将精油加入花生油中,在65℃的条件下进行加速储藏试验,探究其对花生油储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茅精油0.08%(以花生油质量计)的花生油样品在储藏30 d后,其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然后将精油加入花生油中,在65℃的条件下进行加速储藏试验,探究其对花生油储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茅精油0.08%(以花生油质量计)的花生油样品在储藏30 d后,其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共轭二烯值和共轭三烯值相较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0.50 mg KOH/g、78.4 mmol O_(2)/kg、12.2、0.91 mg/kg、11.06和9.78,表明香茅精油在花生油储藏过程中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为香茅精油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精油 抗氧化活性 花生油 储藏
下载PDF
刺玫籽油与2种可食用植物油的品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晓瑾 刘采艳 +3 位作者 张萌 王硕 袁旭 韩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刺玫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与可食用的红松仁油、花生油的差异性。方法:从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刺玫籽油与花生油、红松仁油的差异性。结果:相比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具有较低的过氧化值... 目的:比较分析刺玫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与可食用的红松仁油、花生油的差异性。方法:从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刺玫籽油与花生油、红松仁油的差异性。结果:相比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具有较低的过氧化值、高碘值,而酸值与皂化值无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的α-亚麻酸及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而低于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含有多酚及生育酚的量均显著高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但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发现,刺玫籽油清除ABTS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且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清除超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强于花生油,弱于红松仁油,但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的还原力均强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更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优势,可为刺玫籽油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玫籽油 花生油 红松仁油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屋梁 李凯 +2 位作者 杨晓宇 曹培让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5,28,共6页
以花生仁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60℃)、热榨法(150℃)和水酶法3种制油工艺对花生油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活性成分(生育酚、多酚及角鲨烯)、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 以花生仁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60℃)、热榨法(150℃)和水酶法3种制油工艺对花生油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活性成分(生育酚、多酚及角鲨烯)、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花生油色泽(Y19. 5R1)最浅,酸价(KOH)((0. 66±0. 05) mg/g)最高,过氧化值((2. 05±0. 00) mmol/kg)最低,氧化稳定指数((3. 95±0. 11) h)最高,油酸含量最高((50. 73±0. 43)%);热榨花生油中α-生育酚、总生育酚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4. 57±0. 03) mg/kg、(206. 61±3. 24) mg/kg、(44. 27±2. 60)mgGAE/kg;冷榨花生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为(477. 20±10. 31) mg/kg;热榨花生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抗氧化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花生油 微量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菜籽油和花生油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恩花 杨礼寿 +1 位作者 逯凤肖 郁建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本研究以过氧化值(POV)和丙二醛含量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二氢杨梅素(DMY)及其增效剂对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DMY对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强,添加剂量为0.04%时表现出与TBHQ相接近的抗氧化活... 本研究以过氧化值(POV)和丙二醛含量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二氢杨梅素(DMY)及其增效剂对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DMY对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强,添加剂量为0.04%时表现出与TBHQ相接近的抗氧化活性,确定此添加量为最低有效添加剂量。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坏血酸(Vc)、无水亚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EDTA)、多聚磷酸钠以及柠檬酸与DMY复配,在菜籽油中,到第14 d Vc处理组和空白组POV分别为4.39 mmol/L、5.72 mmol/L,第14 d丙二醛吸光值分别为0.236、0.292;在花生油中,到第13天Vc处理组和空白组POV分别为4.15 mmol/L、5.04 mmol/L,第11 d丙二醛吸光值分别为0.184、0.215。结果为:并不是上述增效剂对DMY都有增效作用,其中Vc处理组取得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Vc处理组POV及丙二醛吸光值明显低于空白组。上述增效剂协同增效效果为:Vc>无水亚硫酸钠>EDTA≈柠檬酸≈多聚磷酸钠>TBHQ。因此,DMY在菜籽油和花生油中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以添加量为0.02%Vc作为增效剂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抗氧化活性 菜籽油 花生油 增效剂
下载PDF
L-精氨酸-D-核糖的美拉德产物对花生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银良 黄天琪 +4 位作者 郭浩彬 赵宇 程梦梦 张丽 黄圆圆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花生油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花生油产生自由基的总量和种类不断增多。通过测定花生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2-硫代巴比妥酸值,得出TBHQ、BHA、茶多酚和MRP... 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花生油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花生油产生自由基的总量和种类不断增多。通过测定花生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2-硫代巴比妥酸值,得出TBHQ、BHA、茶多酚和MRPs对花生油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MRPs对花生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添加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MRPS 抗氧化活性 花生油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