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in Bank-Stored Blood
1
作者 胡丽华 余忠清 张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3期263-264,共2页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day, and 70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7th day. FⅧ:c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after 24 h, until the 3rd day. It lost 40 %-60 % of the activity after 36 h and was reduced to the 30 % of the original activity at the 5th da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t the 3rd day coagulation factor Ⅷ of bank stored blood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antithrombin Ⅲ, while bank stored blood in one day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storage antithrombin coagulation factor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2
作者 朱珊 王玉 胡益飞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7例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48例为对...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7例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48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45名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均P<0.05),血清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均P<0.05);而对照组血浆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3、5、7天血浆AT-Ⅲ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血清Lp-PLA2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第5天比较,治疗第7天血浆AT-Ⅲ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Lp-PLA2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01),血清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01)。结论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及神经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抗凝血酶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联合Geneva评分对肺癌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陆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联合Geneva评分对肺癌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并发PTE患者纳入PTE组,选取同期肺癌未并发...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联合Geneva评分对肺癌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并发PTE患者纳入PTE组,选取同期肺癌未并发PTE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TⅢ、FIB水平、Geneva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并发PTE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ATⅢ、FIB及Geneva评分对肺癌并发PTE的诊断价值。结果:PTE组冠心病、腺癌、TNM分期Ⅲ期、Ⅳ期、手术、化疗患者占比、D-二聚体、血红蛋白、ATⅢ、FIB及Genev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FIB、Geneva评分是肺癌并发PT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TⅢ、FIB、Geneva评分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高于ATⅢ、FIB、Geneva评分单独诊断的0.776、0.783、0.771。结论:ATⅢ、FIB、Geneva评分均能很好地预测肺癌并发PTE,三者联合时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血栓栓塞症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Geneva评分
下载PDF
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峰 何兆鹏 +1 位作者 刘鹏 张立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及不同预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治疗前后Hcy、ATⅢ、ACA,分析Hcy、ATⅢ、ACA对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的影响,探讨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Hcy、ATⅢ和ACA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cy和ACA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1)。Hcy、ATⅢ和ACA高水平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是低水平的4.652、0.414和3.588倍。治疗后,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高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ATⅢ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1)。Hcy、ATⅢ和ACA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检测(P<0.05,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升高,ATⅢ降低。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发病和临床预后相关,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 抗心磷脂抗体 预后 Logistic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孕妇血清BNP、ATⅢ、Anti-β2-GPI水平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建丽 李慧 +2 位作者 吴小妹 周玉华 马燕琳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PTS-RSA)孕妇血清脑钠肽(BNP)、抗凝血酶-Ⅲ(ATⅢ)、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PI)水平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PTS-RSA孕妇13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RSA但不伴PTS孕妇68例为对照1组,正常孕妇6...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PTS-RSA)孕妇血清脑钠肽(BNP)、抗凝血酶-Ⅲ(ATⅢ)、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PI)水平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PTS-RSA孕妇13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RSA但不伴PTS孕妇68例为对照1组,正常孕妇68例为对照2组。检测三组血清BNP、ATⅢ、Anti-β2-GPI水平,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BNP、ATⅢ、Anti-β2-GPI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S-RSA孕妇保胎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NP、ATⅢ、Anti-β2-GPI预测保胎失败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BNP、Anti-β2-GPI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TⅢ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NP、Anti-β2-GPI低于治疗前,AT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调整年龄、流产次数、饮酒史、月经情况、孕前调理后,治疗前后BNP、ATⅢ、Anti-β2-GPI水平仍与保胎失败有关(P<0.05);治疗后血清BNP、ATⅢ、Anti-β2-GPI水平联合预测保胎失败的AUC最大,为0.833。结论 BNP、ATⅢ、Anti-β2-GPI的表达与PTS-RSA的发生、转归有关,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有助于预测孕妇保胎情况,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 AT 复发性流产 血栓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Antithrombin Ⅲ injection via the portal vein suppresses liver damage 被引量:2
6
作者 Masayuki Miyazaki Masaki Kato +8 位作者 Masatake Tanaka Kosuke Tanaka Shinichiro Takao Motoyuki Kohjima Tetsuhide Ito Munechika Enjoji Makoto Nakamuta Kazuhiro Kotoh Ryoichi Takayanag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1884-1891,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tithrombin Ⅲ(AT Ⅲ) injection via the portal vein in acute liver failure.METHODS:Thirty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challeng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LPS) and D-galactosamine(GalN...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tithrombin Ⅲ(AT Ⅲ) injection via the portal vein in acute liver failure.METHODS:Thirty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challeng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LPS) and D-galactosamine(GalN)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 control group;a group injected with AT Ⅲ via the tail vein;and a group injected with AT Ⅲ via the portal vein.AT Ⅲ(50 U/kg body weight) was administrated 1 h after challenge with LPS and GalN.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hepatic fibrin deposition,and hepatic mRNA expression of hypoxiarelated genes were analyzed.RESULTS: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leukin-6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portal vein AT Ⅲ injection compared with tail vein injection,and control rats.Portal vein AT Ⅲ injection reduced liver cell destruction and decreased hepatic fibrin deposition.This treatmen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hepatic mRNA expression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heme oxygenase-1.CONCLUSION:A clinically acceptable dose of AT Ⅲ injection into the portal vein suppressed liver damage,probably through its enhanced anticoagul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抗凝血酶 肝损伤 MRNA表达水平 D-半乳糖 纤维蛋白 血红素加氧酶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Impact of antithrombin Ⅲ on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 and bowel inflammation: An in vivo analysis 被引量:1
7
作者 Sasa-Marcel Maksan Zilfi lger +1 位作者 Martha Maria Gebhard Jan Schmid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2期4997-5001,共5页
AIM: To analyze the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antithrombin Ⅲ (ATⅢ) on leuk... AIM: To analyze the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antithrombin Ⅲ (ATⅢ) on leukocyte kinetics and liver damage.METHODS: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intravital videomicroscopy. Standardized models of experimental chronic liver cirrhosis and bowel inflammation were employed.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 = 6/group): controls, animals with cirrhosis,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treated with ATⅢ.RESULTS: Cirrhosis facilitated leukocyte rolling and sticking in hepatic sinusoids (1.91±0.28 sticker/μm vs0.5±0.5 sticker/μm in controls, P<0.05). The effect enhanced in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5.4±1.65sticker/μm), but reversed agter ATⅢ application (3.97±1.04sticker/μm, P<0.05). Mucosal blood flow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cirrhotic animals and controls (5.3±0.31nL/min vs5.4±0.25 nL/min) and was attenuated in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significantly (3.49±0.6 nL/min). This effect was normaliz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5.13±0.4nL/min, P<0.05). Enzyme values rose during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 bowel inflammation, and reduced after ATⅢ application (P<0.05).CONCLUSION: Liver cirrhosis in the presence of IBD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ucosal blood flow and an increase in hepatic leukocyte adherence with consecutive liver injury, which can be prevented by administration of AT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因子 肝疾病 肠内疾病 微循环 实验性肝硬化 肠炎
下载PDF
血清AT-Ⅲ、G6PD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明娟 冯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7例为败血症组,确诊的细菌...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7例为败血症组,确诊的细菌感染非败血症患儿50例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AT-Ⅲ的表达水平,简易比色法检测血清中G6PD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被试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记录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NCIS评分)。比较败血症组、感染组、对照组以及败血症患儿生存组与病死组患儿血清中AT-Ⅲ、G6PD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及病死的诊断价值,确定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败血症组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败血症组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T-Ⅲ、G6PD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95%CI:0.748~0.874)、0.847(95%CI:0.788~0.905)。与生存组相比,病死组新生儿血清中PCT、WBC水平均显著升高,NCIS评分、血清中AT-Ⅲ及G6P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AT-Ⅲ、G6PD水平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的AUC分别为0.791(95%CI:0.671~0.911)、0.800(95%CI:0.678~0.9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T-Ⅲ、G6PD表达水平的降低是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T-Ⅲ和G6PD表达水平升高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及其不良预后联系密切,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鉴别及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抗凝血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闫彬 翟素平 +4 位作者 胡天喜 芦翼飞 王雅 范春晖 杜伟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3期1817-18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确诊的163例DVT患者(其中125例为初诊DVT患者,38例为取静脉滤器患...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确诊的163例DVT患者(其中125例为初诊DVT患者,38例为取静脉滤器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137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DVT组中男性78例,女性85例,年龄(56.56±13.49)岁;对照组中男性92例,女性45例,年龄(42.31±10.32)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TⅢ等计量资料在不同人群或DVT亚组中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等计数资料。对DVT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ATⅢ活性降低在DVT事件中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VT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DVT组的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89.79±11.08)%比(96.52±8.28)%,t=37.895,P<0.001]。ATⅢ减低组(ATⅢ≤80%)患者合并手术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比例高于ATⅢ正常组[71.43%(20/28)比47.42%(46/97),71.43%(20/28)比48.45%(47/97),χ2=5.024、4.612,均P<0.05]。Fisher判别函数评估ATⅢ水平联合传统凝血指标在甄别DVT中的应用:健康对照组Y1=0.114×年龄+1.742×凝血酶原时间-0.17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479×凝血酶时间+7.798×纤维蛋白原-0.378×D-二聚体+0.021×血小板计数+1.035×ATⅢ-132.585;DVT组Y2=0.203×年龄+1.949×凝血酶原时间-0.16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246×凝血酶时间+8.158×纤维蛋白原+0.105×D-二聚体+0.018×血小板计数+0.937×ATⅢ-127.587,总符合率为85.11%(223/262)。ATⅢ判断DVT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截断值为8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77%和91.24%。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ATⅢ<86.5%是发生DVT事件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460,95%可信区间为4.676~23.400)。结论DVT患者的ATⅢ水平显著降低,ATⅢ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有助于甄别DVT事件。ATⅢ<86.5%是发生DVT事件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应警惕ATⅢ水平降低人群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抗凝血酶 凝血检测 血栓风险
下载PDF
血清抗凝血酶-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杨卿青 秦继武 +1 位作者 张超 古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7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62例AP患者,参考病情严重程度分... 目的研究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62例AP患者,参考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19)、中度组(n=23)和重度组(n=20);同时参考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5)与死亡组(n=7)。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血清AT-Ⅲ水平与MCTSI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T-Ⅲ联合MCTSI诊断重度AP及预测AP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重度组患者血清AT-Ⅲ水平为(131.54±36.19)mg/L,明显低于轻、中度组[(255.91±61.36)、(186.75±43.28)mg/L],MCTSI评分为(7.18±1.52)分,明显高于轻、中度组[(3.71±0.68)、(5.11±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AT-Ⅲ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MCTSI评分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AT-Ⅲ水平为(100.96±32.43)mg/L,明显低于存活组[(194.05±72.97)mg/L],MCTSI评分为(8.02±1.24)分,明显高于存活组[(4.81±1.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重度AP诊断中血清AT-Ⅲ水平联合MCTSI评分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T-Ⅲ水平联合MCTSI评分预测AP患者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AUC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T-Ⅲ联合MCTSI在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清抗凝血酶- 改良CT严重指数 预后 严重程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小板计数、抗凝血酶-Ⅲ对激活凝固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淑霞 齐晓勇 +1 位作者 谷剑 杜荣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分别于PCI术前、术中应用肝素10000 U后5分钟、术后4小时鞘管内抽动脉血,测定AT-Ⅲ活性、ACT值,分析PLT、AT-Ⅲ活性对ACT的影响。结果①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T-Ⅲ活性较低PLT组低,分别为(77.5±8.6)%vs(99.7±9.8)%,P<0.05;(68.0±8.8)%vs(89.2±8.0)%,P<0.05和(73.2±8.1)%vs(81.6±5.0)%,P<0.05。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CT较低PLT组低,分别为(125.6±17.4)svs(161.0±11.1)s,P<0.05;(469.1±51.6)svs(568.1±51.6)s,P<0.05和(189.1±16.6)svs(204.8±19.4)s,P<0.05。②应用肝素后5分钟ACT与术前AT-Ⅲ活性正相关,r=0.9012,P<0.05,与术前PLT呈负相关,r=-0.4735,P<0.05。结论PLT偏高、AT-Ⅲ活性差的PCI患者肝素的抗凝效果差,出现肝素抵抗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抗凝血酶- 肝素 全血凝固时间
下载PDF
冻伤大鼠血浆中抗凝血酶Ⅲ含量与活性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凤芝 刘友梅 +1 位作者 颜培华 张是敬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用免疫火箭电泳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不同程度冻伤大鼠在冻后不同时间的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与活性的改变进行观察。实验表明,冻后各冻伤组大鼠血浆中ATⅢ的含量与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改变程度与冻伤程... 本文用免疫火箭电泳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不同程度冻伤大鼠在冻后不同时间的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与活性的改变进行观察。实验表明,冻后各冻伤组大鼠血浆中ATⅢ的含量与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改变程度与冻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冻伤愈重,其含量与活性降低愈明显,恢复亦愈慢。结果提示,冻伤引起血液抗凝机制减弱,促进或引起血凝机制亢进而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造成冻伤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发生组织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抗凝血酶 血浆 活性 病理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血小板检测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3
作者 黄彩芝 莫丽亚 +2 位作者 邓永超 李爱国 杨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间三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患儿中严重脓毒症组、DIC组和死亡组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IC组三项指标同时异常的发生率为70.37%。结论儿童脓毒症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检测有助于儿童脓毒症时DIC的早期诊断,并且对患儿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儿科杂志,2013,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血小板 儿童
下载PDF
一种分离抗凝血酶Ⅲ的高效亲和色谱填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莹歆 上官棣华 +1 位作者 赵睿 刘国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 ( PGMA)为基质 ,利用还原氨化方法将肝素键合在其表面上 ,得到一种以肝素为配基的高效亲和色谱填料 ,该填料对抗凝血酶 的亲和容量为 1 .2 mg/g,对抗凝血酶 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 96.9%和 94 .4 ... 以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 ( PGMA)为基质 ,利用还原氨化方法将肝素键合在其表面上 ,得到一种以肝素为配基的高效亲和色谱填料 ,该填料对抗凝血酶 的亲和容量为 1 .2 mg/g,对抗凝血酶 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 96.9%和 94 .4 % .利用前沿色谱法测定了肝素与抗凝血酶 之间的表观解离常数为 1 .96× 1 0 - 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亲和色谱 肝素 抗凝血酶 填料 分离 制备 表征 纯化 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
下载PDF
心脏手术病人血小板、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尹述洲 邓硕曾 +1 位作者 卢光奎 赵耿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的血小板 (Plt)、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术前Plt水平将 6 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高Plt组 (Plt>2 5 0× 10 9/L) ,B组为低Plt组 (Plt <15 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的血小板 (Plt)、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术前Plt水平将 6 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高Plt组 (Plt>2 5 0× 10 9/L) ,B组为低Plt组 (Plt <15 0× 10 9/L ) ,每组 30例。麻醉诱导后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T Ⅲ活性、全血活化凝固时间 (ACT)基础值及肝素化后ACT值。结果 A组AT Ⅲ活性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肝素相对耐药患者多于B组 ,尤其以AT Ⅲ活性 <70 %的患者肝素相对耐药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Plt计数偏高与AT Ⅲ活性低有一定相关性 ,Plt计数高者AT Ⅲ活性下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小板 抗凝血酶 肝素 耐药性 中心静脉
下载PDF
外科脓毒症患者抗凝血酶Ⅲ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欧亚 王媛媛 +3 位作者 苏美仙 黄青青 万林骏 万晓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探讨其与外科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01—2015—01收住本院重症医学科外科术后脓毒症患者2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同期非脓毒症患者208例。脓毒症患者依据诊断标... 目的通过监测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探讨其与外科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01—2015—01收住本院重症医学科外科术后脓毒症患者2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同期非脓毒症患者208例。脓毒症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分为一般脓毒症组(S1)、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组(S2),根据入ICU基础AT-Ⅲ水平分为AT-Ⅲ≥80%组(A1)、40%≤AT—Ⅲ〈80%组(A2)、AT—Ⅲ〈40%组(A3),依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依据第3天AT—Ⅲ较入院时是否下降分组,了解AT-Ⅲ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外科脓毒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住ICU病死率及28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AT-Ⅲ明显低于非脓毒症患者;严重脓毒症组(S2)AT-Ⅲ下降程度要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S1),死亡组AT-Ⅲ下降程度要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AT-Ⅲ呈逐渐回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ICU基础AT-Ⅲ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A1组、A2组、A3组三组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住ICU及28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ICU基础AT-Ⅲ与SOFA评分具有相关性,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性,但A3组AT-Ⅲ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值=-0.683,P值=0.045);AT-Ⅲ持续下降组住ICU及28d病死率明显高于未下降组(45% vs.10%,54%VS.7%);入ICU基础AT-Ⅲ的ROC曲线下面积0.739(P〈0.01),对预后有中等预测能力。结论外科脓毒症患者AT-Ⅲ水平降低,且降低程度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人ICU基础AT—Ⅲ及动态变化可用于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脓毒症 抗凝血酶(AT-)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2 位作者 孙菲 李宁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浆ATⅢ、FIB、DD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组和5~19分组,分析ATⅢ、FIB、DD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FIB的水平为(3.1±0.9)g/L,DD为0.15(中位数)mg/L,高于对照组的(2.6±0.6)g/L和0.07mg/L;ATⅢ的水平为(101±11)%,低于对照组的(10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12h组与脑梗死≥12h比较,FIB、DD、AT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脑梗死组中,NIHSS<5分者的FIB、DD水平低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Ⅲ水平高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105±11)%比(98±1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489×103,95%CI:91.587~78.67×104)、FIB(OR=2.736,95%CI:1.446~5.176)水平升高、ATⅢ(OR=0.929,95%CI:0.877~0.984)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FIB、DD、ATⅢ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明显变化。3者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TⅢ可能是影响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急性期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的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旭红 魏丹丹 +7 位作者 王慧超 徐静 王见涛 白春洋 王亚强 赵耀亭 李倩一 任学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46-1552,共7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并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一般生化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并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一般生化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免疫法(EIA)测定患者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及表型,并与正常组55例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ELISA法分析免疫复合物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后TNF-α和IL-6分泌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TNF-α和IL-6对人脑血管内皮细胞AT-Ⅲ表达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同时,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伴随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多(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患者外周血CD14+CD16+和CD14+CD32+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D14+CD64+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经免疫复合物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6分泌明显升高(P<0.01),而TNF-α或IL-6与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均可下调其AT-Ⅲ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明显降低,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是免疫复合物通过CD14+CD64+单核细胞介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升高AT-Ⅲ活性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抗凝血酶 免疫复合物 细胞因子类 单核细胞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覃乃辉 周达利 +1 位作者 秦立 黄慧嫔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下载PDF
VWF、D-D、ATⅢ联合测定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春新 黄先国 +4 位作者 夏红灯 黄颖 吴庆 赵燕 卢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几种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 33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血浆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GOSTA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D二聚体 (D D)、抗凝血酶Ⅲ (ATⅢ )含量。结果  33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几种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 33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血浆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GOSTA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D二聚体 (D D)、抗凝血酶Ⅲ (ATⅢ )含量。结果  334例患者VWF的平均含量在16 9 35 % ,明显高于参考值上限范围结果 (5 0 %~ 16 0 % ,平均 10 5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D D平均值达 710 μg/L也高于本室上限 (0~ 5 0 0 μg/L ,平均 2 5 0 μ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ATⅢ虽然离散度较大 (最低 2 2 % ,最高 16 6 % ,平均 10 2 2 7% ) ,与本室的 80 %~ 12 0 %参考范围大致相似 ,但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VWF及D D测定对冠心病的病情观察意义较大 ,而ATⅢ测定对冠心病病情观察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WF D—D AT 联合测定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