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的印度渊源 被引量:5
1
作者 屠友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5,共9页
索绪尔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符号处在关系之中,符号的存在,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否定性、差异性关系导致的,符号和外在世界没有关系。这点,与古印度的符号思想尤其是遣他(apoha)观念有直接的关联。另外,古印度思想认为世上万物(包括语言符... 索绪尔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符号处在关系之中,符号的存在,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否定性、差异性关系导致的,符号和外在世界没有关系。这点,与古印度的符号思想尤其是遣他(apoha)观念有直接的关联。另外,古印度思想认为世上万物(包括语言符号)都是诸元素因缘和合而成,其自身不具自性,是空无的,一切诸法都处在相对相待的关系中,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实体存在,唯有差异而已,或者说,唯有差异的缘起和生成而已。索绪尔同样认为无物存在,至少(在语言学领域)绝对地无物存在。……无物被天然地限定或给定,无物直接确凿地存在着,可以断定,这明显不是西方固有的思想,而是具有确切的东方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性 差异性 空无性 遣他 表达要素
下载PDF
从现象学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诠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梁康 《逻辑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03-119,共17页
笔者在此提出并尝试论证以下三个命题:其一,应当区分佛教因明中与为他比量相关的"遮诠"方法以及可以运用在整个量论领域的"遮遣"方法。具体地说,"遮诠"只是"遮遣"的一种,即专指运用于概念语言... 笔者在此提出并尝试论证以下三个命题:其一,应当区分佛教因明中与为他比量相关的"遮诠"方法以及可以运用在整个量论领域的"遮遣"方法。具体地说,"遮诠"只是"遮遣"的一种,即专指运用于概念语言领域的遮遣方法。其二,现象学本质直观思想的提出,消解了量论中现量与比量的严格区分,并可以导致对感知、思维、判断、推理、自相、共相、概念、语词等范畴的重新理解。其三,表诠-遮诠方法、连同整个因明,在中国佛教史上乃至在整个佛教史上始终发展不兴,很大原因在于它们被人为地限定在语言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诠 因明 现象学
下载PDF
鸠摩罗什论“空观”的遮诠双谴方式对王维诗文的影响——以《维摩诘所说经》为主要分析对象 被引量:1
3
作者 屈玉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16,共12页
遮诠双谴说理方式在大乘佛典中被广泛运用,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所译经典完美地将这一行文特征表现出来。尤其是《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维摩诘所说经》等佛经中以遮诠双谴手法阐释"空观"的经文内容和行文方... 遮诠双谴说理方式在大乘佛典中被广泛运用,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所译经典完美地将这一行文特征表现出来。尤其是《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维摩诘所说经》等佛经中以遮诠双谴手法阐释"空观"的经文内容和行文方式,深刻影响了以王维为代表的中原文人。透过王维作品中以遮诠双谴手法所阐释的空观,可以体会罗什译经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诠双谴 鸠摩罗什 空观 王维
下载PDF
遮诠与表诠研究——以《因明大疏》为中心
4
作者 周湘雁翔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6,共6页
印度佛教因明学上,陈那提出了极富特色的"遮诠"说,遮余诠此,即通过对其相反事物的遮遣来表显一个事物。汉传佛教慈恩宗承接印度佛教因明思想,窥基在《因明大疏》中沿用了陈那的这一说法,但仅仅是只遮而不表,别无所显。此外又... 印度佛教因明学上,陈那提出了极富特色的"遮诠"说,遮余诠此,即通过对其相反事物的遮遣来表显一个事物。汉传佛教慈恩宗承接印度佛教因明思想,窥基在《因明大疏》中沿用了陈那的这一说法,但仅仅是只遮而不表,别无所显。此外又提出了"表诠"说,近似于陈那的遮诠义。慧沼在《因明大疏》的续写部分,将遮诠与表诠合用,构建"遮表"说。三者的表述,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在各自展开后形成差异。就此理论,格鲁派量论关于"非遮"和"无遮"的区分中有着更为相似的详尽论证。此外,窥基对比认为,因明与中道大乘关于共相的遮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大疏 遮诠 表诠
下载PDF
论重玄学对佛教否定思维方式的吸收和转换
5
作者 黄家庭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佛教否定思维方式源于古印度独特的思想背景,运用了否定性强烈的语词,侧重于逻辑推理;老子"玄之又玄"所蕴含的否定意味充溢着浓浓的感性成分,偏向于感性直观。由"玄之又玄"到"重玄双遣"的形上探求过程中... 佛教否定思维方式源于古印度独特的思想背景,运用了否定性强烈的语词,侧重于逻辑推理;老子"玄之又玄"所蕴含的否定意味充溢着浓浓的感性成分,偏向于感性直观。由"玄之又玄"到"重玄双遣"的形上探求过程中,可以窥出其中否定思维形态的感性成分不断减少、逻辑推理成分不断增强的内在替变。而这一变化,是随佛法东渐而传入的否定思维方式所激发的结果,也是重玄学对佛教否定思维方式的吸收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玄学 遮诠 否定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