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证明认知目标论的反思与展望
1
作者 曹佳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6-56,共11页
司法证明的认知目标不仅决定了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具体设计,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或司法的期待与信任。关于司法证明认知目标论,我国诉讼法学界基本分为三种观点,即作为传统解释的客观真相论、作为主流见解的法律真相论,以及以意... 司法证明的认知目标不仅决定了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具体设计,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或司法的期待与信任。关于司法证明认知目标论,我国诉讼法学界基本分为三种观点,即作为传统解释的客观真相论、作为主流见解的法律真相论,以及以意见裁判主义为代表的后真相认知观。在司法证明认知目标中,“真相”仅仅占据有限地位,并且协商过程中的意见共识往往十分难得,并非总能如愿实现。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司法证明所立足的正当理由,即证成。推进司法证明认知目标从真相、共识转变为证成,既是对司法证明主体理智能力的尊重,也是顺应认知规律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证明 认知目标 真相 意见 认知证成
下载PDF
论新媒介环境中新闻报道真实的实现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保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共8页
新闻真实是新闻领域的基本问题,新闻真实的实现是新闻活动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报道真实的实现则是新闻传播中的关键问题。新兴技术造成的新的媒介生态结构、新的媒介环境,使得报道真实的实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问题。大众化... 新闻真实是新闻领域的基本问题,新闻真实的实现是新闻活动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报道真实的实现则是新闻传播中的关键问题。新兴技术造成的新的媒介生态结构、新的媒介环境,使得报道真实的实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问题。大众化、公共化多元新闻传播主体的形成,促使新闻真实实现的观念与真实实现的方式都在发生结构性的变革。本文将对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及其影响作出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真实 报道真实 真实实现 新媒介环境
下载PDF
从“替天行道”到“以情悟道”——二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被引量:4
3
作者 雷会生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0-47,共8页
《红楼梦》的作者,同样是一位"不得其位而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有命无运"是作者对甄英莲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一生的叹息。《红楼梦》的主旨是"以情悟道",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旨在借石头... 《红楼梦》的作者,同样是一位"不得其位而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有命无运"是作者对甄英莲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一生的叹息。《红楼梦》的主旨是"以情悟道",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旨在借石头的爱情与生活经历,表达自己"不得其位却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的伟大情怀"。然而,时代变了。《红楼梦》的时代与孔子的时代不同,与施耐庵的时代亦有所不同。这种改变反映到《红楼梦》中表现为作者把"怀才不遇"的愤懑变成了"无才补天"的自嘲,把"替天行道"的呐喊变成了"以情悟道"的警世。从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思潮、科举制度、文学潮流以及满清政府的文化专制——文字狱等几个方面来看,这种改变反映着时代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主旨 女娲补天 “替天行道” “以情悟道”
下载PDF
笛卡尔的悟道 被引量:2
4
作者 顺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2-17,共6页
以笛卡尔在荷兰所作"默祷"为依据,可对他的"沉思"给予新的阐释。笛卡尔哲学的真正源点不是哲学理性的单一玄思而是宗教层面的默祷体验,这就是用直观而非概念性思维的方式诠显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次第,并回... 以笛卡尔在荷兰所作"默祷"为依据,可对他的"沉思"给予新的阐释。笛卡尔哲学的真正源点不是哲学理性的单一玄思而是宗教层面的默祷体验,这就是用直观而非概念性思维的方式诠显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次第,并回应自康德以来所提出的哲学和宗教之关系的一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沉思 体验 悟道 真理 禅定
下载PDF
关于史浩词与道教关系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如安 周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4-28,共5页
史浩是南宋新“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史浩与道士有交往,道家思想还是其“真隐”人生的思想基础。史浩词是他“真隐”人生的实录,不但重视生命而把握现世的享受,而且还要追求超越而获得未来的永恒。史浩词确实受到内丹道长生理论的影响... 史浩是南宋新“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史浩与道士有交往,道家思想还是其“真隐”人生的思想基础。史浩词是他“真隐”人生的实录,不但重视生命而把握现世的享受,而且还要追求超越而获得未来的永恒。史浩词确实受到内丹道长生理论的影响,但其艳情词规避欲望的表达,与道教思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浩词 新“三教合一” 真隐 悟真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视野下的中庸之道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川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1-43,共3页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不思进取本质上不同,指出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当时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修德、为政、为学仍具有一定...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不思进取本质上不同,指出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当时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修德、为政、为学仍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中庸之道 实现方式
下载PDF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易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91,共9页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qu...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终六朝赋耳",然细析其因承袭变,加之儒道的精神契合,其辞赋在拟古的基础上实不同于六朝,在"以赋体道"方式上亦异于后世,其赋作可谓具有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内涵,同时对研究辞赋从楚辞、汉赋到律赋的演变及对经、史文化的接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以赋体道 祖骚宗汉 儒道精神
下载PDF
朱熹之“理”的价值内蕴与路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传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共15页
继轨前贤尤其是程颢与程颐,朱熹不仅丰富了"理"的内涵,而且拓展了"理"的外延。他在充分肯定"理"的形上性、本源性与价值性的同时,以"理"贯"三纲"与"理"统"五常"... 继轨前贤尤其是程颢与程颐,朱熹不仅丰富了"理"的内涵,而且拓展了"理"的外延。他在充分肯定"理"的形上性、本源性与价值性的同时,以"理"贯"三纲"与"理"统"五常"完成了"以天理明人事"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建构。他在将"天理"推衍到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的过程中试图消解"人欲",并以"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为价值呈现进路给追寻终极价值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朱熹不仅为儒家的纲常思想寻找到了形上依据,而且也为现实中的人伦规范与政治哲学找到了颇具说服力的理论基础。细绎之,其实程朱理学论域中的"存天理,灭人欲"隐存着些许的道德乌托邦情结,其现实价值与意义或许并非仅仅在于要在现实社会实然施行之,而是在于引导人们对泛滥的欲望进行节制、对自我的堕落进行反思,以及对日渐沉沦的世道人心有所警醒与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 价值本源 价值路向 价值呈现
下载PDF
试论信息的社会实现及其真理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蔡东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社会是在物质与信息双重意义上存在的,社会实践有其作为信息活动的本质规定。信息的社会实现表现为一种使人的行为成为符合人的目的、设计或操作的活动,信息的社会实现方式应该与实践方式具有一致性。真理性信息是信息能够社会实现的保... 社会是在物质与信息双重意义上存在的,社会实践有其作为信息活动的本质规定。信息的社会实现表现为一种使人的行为成为符合人的目的、设计或操作的活动,信息的社会实现方式应该与实践方式具有一致性。真理性信息是信息能够社会实现的保证或根据。基于人的和多元文明的合理的"价值"信息是真理的本质的、固有的构成要素,真理性信息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实践 实现 真理
下载PDF
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晓膺 阳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勃兴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以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地思想。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虚幻之象,...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勃兴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以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地思想。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虚幻之象,神秘而不可言说。但人可以从天中感受“道”。道教“名山大川皆为仙境”的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在隋唐五代时期确立下来,它促使宗教徒走向山林,在登山临水中修炼与悟道。因此,天地山水在道教世界里有着与世俗社会截然不同的宗教意义和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山水悟道诗 道教哲学思想 洞天福地思想
下载PDF
听觉感知测试模型的计算机实现
11
作者 廖琪梅 张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6期74-75,共2页
听觉感知测试模型是用来测试人的听觉学习能力的,通过人对语音信号的学习,测试不同学习过程下人的认知能力。介绍了听觉感知测试模型的建立和该模型的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听觉感知 学习能力 软件设计 软件实现
下载PDF
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反思——兼论实事求是与无罪推定原则
12
作者 杨帆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3-55,共3页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学者们的阐释,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实事求是"。本文试图对其含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反思,并和被称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的无罪推定原则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弊端,...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学者们的阐释,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实事求是"。本文试图对其含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反思,并和被称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的无罪推定原则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弊端,并对如何构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作出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无罪推定 个别实现 证据
下载PDF
论王阳明悟道弘道的心路历程
13
作者 王路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成圣之志,以成己成物、救心救世为己任,开始了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最终龙场悟道的机缘在于世代书香之家的平台、溺习骑射的经历、泛滥词章的积淀、出入佛老又归本儒学的思考和龙场历经苦难而创立心学。...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成圣之志,以成己成物、救心救世为己任,开始了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最终龙场悟道的机缘在于世代书香之家的平台、溺习骑射的经历、泛滥词章的积淀、出入佛老又归本儒学的思考和龙场历经苦难而创立心学。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便开始大讲心学、专攻良知的弘道。由之展现了他一生坎坷多舛而丰富多彩的悟道弘道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悟道 弘道 心路历程
下载PDF
试析禅宗语境中的严羽诗学
14
作者 程小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禅悟深刻地影响了严羽诗学。禅悟不止在形式上对严羽诗学产生过影响,而且在精神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禅悟以其"平常心是道"的生命体"悟"激活诗人被理学禁锢的现实生活体验,使诗人能够恢复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从... 禅悟深刻地影响了严羽诗学。禅悟不止在形式上对严羽诗学产生过影响,而且在精神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禅悟以其"平常心是道"的生命体"悟"激活诗人被理学禁锢的现实生活体验,使诗人能够恢复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诗歌创作充满鲜活的诗意。这对严羽诗学的精神实质产生了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禅喻诗 禅悟 诗悟 诗学
下载PDF
说“一藏之数”
15
作者 杜贵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1-73,共3页
《西游记》于唐僧所取回“有字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本身不甚措意,而反复强调其合于“一藏之数”,体现了更重“无字真经”,推崇禅宗顿门“顿悟顿修”、“见性成佛”之旨的倾向。而“五千零四十八卷”是唐宋以降“一代时教”即世... 《西游记》于唐僧所取回“有字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本身不甚措意,而反复强调其合于“一藏之数”,体现了更重“无字真经”,推崇禅宗顿门“顿悟顿修”、“见性成佛”之旨的倾向。而“五千零四十八卷”是唐宋以降“一代时教”即世俗佛学的代称。《西游记》惟重“一藏之数”,是对世俗诵经学佛的否定。总之,《西游记》以“修心”为要,乃“一成佛之书”。其于佛之诸宗,偏重在禅;于禅之诸派,则抑“渐”而扬“顿”,推尊“顿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藏之数 一代时教 修心 顿悟
下载PDF
禅宗的“顿悟成佛”对唐宋之际寺僧经商的影响
16
作者 薛志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唐宋之际,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其影响遍布大江南北。当时寺院僧尼的经商行为也较之前代更普遍,形式更多样,更加堂而皇之而不顾及原始佛教教义的约束。究其因,主要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禅宗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及... 唐宋之际,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其影响遍布大江南北。当时寺院僧尼的经商行为也较之前代更普遍,形式更多样,更加堂而皇之而不顾及原始佛教教义的约束。究其因,主要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禅宗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及其成佛主张则更为有力地促进了寺僧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寺僧 经商 禅宗 顿悟成佛 影响
下载PDF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士满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4-80,共7页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 ,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 ;道的大境界 ,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 ,三位一体 ,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 ,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情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 ,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 ,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 ;道的大境界 ,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 ,三位一体 ,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 ,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情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 ,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 ,道之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 《周易》 载道 致道 书法
下载PDF
从禅宗“妙悟”发展轨迹看“意境”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巧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从佛教中国化的轨迹中展现其内涵演变对“意境”说的影响,而这一进程推动下的禅宗,更是从思维形式中实践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的审美活动的影响以及推动,从中揭示了佛家之“妙悟”如何抛离宗教的神秘气息,而所倡之境进... 从佛教中国化的轨迹中展现其内涵演变对“意境”说的影响,而这一进程推动下的禅宗,更是从思维形式中实践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的审美活动的影响以及推动,从中揭示了佛家之“妙悟”如何抛离宗教的神秘气息,而所倡之境进入美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 中观 心性论 妙悟
下载PDF
试论禅宗的超越思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衣永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0-13,共4页
禅宗———一朵绽放于大唐盛世的佛学奇葩 ,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它的形成和兴盛 ,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 ,作为佛教的一支 ,它自有许多独到之处 ,然而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思维的超越性。文章对禅宗超越思... 禅宗———一朵绽放于大唐盛世的佛学奇葩 ,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它的形成和兴盛 ,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 ,作为佛教的一支 ,它自有许多独到之处 ,然而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思维的超越性。文章对禅宗超越思维的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自性 顿悟
下载PDF
禅宗与张彦远的“妙悟”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光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意在通过对慧能的南宗禅在唐代意识形态中的社会性影响的追溯,及其教义的分析,来揭示南宗禅对张彦远的“妙悟”说的启发关系。
关键词 顿悟 妙悟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