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植酸复合肥多层深施对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磊 王平 +4 位作者 孙志梅 王艳群 敦惠宁 张丽光 薛世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无机复混肥常规浅施基追结合的施用方法作对照,研究了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分层一次性施用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分...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无机复混肥常规浅施基追结合的施用方法作对照,研究了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分层一次性施用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分层一次性施用能使10~90cm土层内土壤的含水量平均提高7.16%,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19.3%、14.0%,表征叶绿素含量的SPAD值分别提高了24.5%、18.5%,增加了玉米各部位的鲜干重,降低了株高,增加了茎粗,且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穗部特征得到明显改善,最终显著提高玉米产量16.06%,达到11 88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复合肥 多层深施 土壤含水量 玉米 生长
下载PDF
玉米秸秆混合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邹文秀 韩晓增 +4 位作者 陆欣春 陈旭 郝翔翔 严君 尤梦阳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35 cm(D35S)和0~50 cm(D50S),秸秆还田量均为10 00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导致不同处理秸秆在土壤中的含量(SC)在1.68~6.06 g·kg^(-1)之间,随着秸秆混入土层深度的增加SC值逐渐减小;秸秆混合还田增加了相应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D15S处理相比,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降低了27.3%,48.4%和67.8%,但是秸秆的有机质转化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与D15S、D20S和D50S相比分别增加了28.6%,32.6%和17.5%,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总量表现为D35S>D50S>D15S>D20S,土壤轻组有机碳总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没有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全量养分的含量,但是显著增加了速效养分含量(P<0.05),与初始值相比,D15S、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7.17%~20.6%、9.16%~38.2%和12.6%~43.7%,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说明秸秆深混还田能够促进养分在土壤深层的积累,增加全层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因此,建议研究区域秸秆混合还田的深度为0~35 cm,提高秸秆混合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实现黑土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混合还田 还田深度 土壤有机质 养分 肥沃耕层
下载PDF
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技术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雪 王艳群 +3 位作者 薛世川 敦惠宁 刘磊 沙晓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1,共5页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以腐殖酸玉米专用肥和无机复混肥的实用技术作对比,研究了玉米腐殖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施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动态积累、养分动态吸收、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以腐殖酸玉米专用肥和无机复混肥的实用技术作对比,研究了玉米腐殖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施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动态积累、养分动态吸收、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逐渐增加,直到成熟。在成熟期,与无机复混肥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技术的玉米根条数增加8.1条/株,叶面积指数增加了20.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2 354.25 kg/hm2;植株体内积累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43、18.87、24.70 kg/hm2;获得12 147.35 kg/hm2的籽粒产量,纯收入增加4 934.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腐植酸专用肥 分层异位同播技术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迟凤琴 蔡姗姗 +2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周宝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6,共7页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施肥提升土壤的松结态及稳结态腐殖质含量、土壤松/紧比值;降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稳比值。单施化肥只能改善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土层肥力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最大程度改善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活化土壤腐殖质,在两个土层中影响保持稳定。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而对0-20 cm土层结合态腐殖质影响则小于20-4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腐殖质结合形态 有机无机复合度 不同土层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土不同层次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玉军 黄绍敏 +4 位作者 李斌 龙潜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5,共6页
为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选取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4个典型施肥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 为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选取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4个典型施肥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处理间差异随土层深度缩小。施肥处理相对不施肥对照(CK)均明显提升了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以NPKM处理最高,达到13.91~33.55 g/kg。各处理以非活性和低活性有机质为主,且其比例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其中CK处理比例最高,分别为35.6%~56.6%和17.7%~50.7%。施肥处理对土壤CMI均有提高,在0-40 cm土层,NPKS的高活性CMI最高,分别为149.54,147.01,237.65;而在40-60 cm土层,以NPKM处理的高、中活性CMI最高,达到237.65,537.67。综上所述,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处理间差异随土层深度缩小;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提升总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处理效果最佳。在上层土层(0-40 cm)氮磷钾配施秸秆有助于提升高、中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而在下层土层(40-60 cm)则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最优。整体来看,NPK配施有机肥(NPKM)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效果最好,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不同土层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Ⅳ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_3^- —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 被引量:26
6
作者 胡田田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74-82,共9页
对作物吸氮量直接贡献较大的起始NO^-_3—N,旱区位于30~60cm土层,灌区位于60~100cm土层。播种前0~60cm和0~100cm的起始NO^-_3—N分别是旱区和灌区土壤对冬小麦供氮的可靠指标。不仅如此,一定深度土壤的起始NO^-_3—N还决定了作物吸... 对作物吸氮量直接贡献较大的起始NO^-_3—N,旱区位于30~60cm土层,灌区位于60~100cm土层。播种前0~60cm和0~100cm的起始NO^-_3—N分别是旱区和灌区土壤对冬小麦供氮的可靠指标。不仅如此,一定深度土壤的起始NO^-_3—N还决定了作物吸收氮素的多少。而各种方法测定的可矿化氮反映了土壤潜在的供氮水平。依据一定深度的起始NO^-_3—N划分的土壤氮肥力等级,与两地生产水平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00cm各层 起始NO3--N 供氮指标 土壤氮肥力等级 吸氮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