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能何以提升?——基于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丽丽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8-17,共10页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已有平台载体的效能发挥不充分。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已有平台载体的效能发挥不充分。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增强既有平台载体的效能入手: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创意性嵌入农村公共空间,以生活实用载体和产品形式嵌入农民日常生活,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善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宣教,以持续性活动焕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力,以涵化力量助力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常生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和美乡村
下载PDF
日剧《重启人生》中的色彩美学
2
作者 孙瑶瑶 《色彩》 2023年第12期50-52,共3页
日剧《重启人生》是以主角近藤麻美几次的人生重启为主线,在重新开始的人生里不断纠正一些事件的发展走向,弥补一些遗憾,进而达到“积累功德”投胎成人类的目的。总的来讲,《重启人生》在情感基调上多围绕家庭,友谊等话题展开,营造了较... 日剧《重启人生》是以主角近藤麻美几次的人生重启为主线,在重新开始的人生里不断纠正一些事件的发展走向,弥补一些遗憾,进而达到“积累功德”投胎成人类的目的。总的来讲,《重启人生》在情感基调上多围绕家庭,友谊等话题展开,营造了较为温馨的氛围。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运用不同色彩组合进而区分不同的人生状态、工作性质、情感基调等,正是由于这些色调的调和使得该作品的情感传达更为准确与和谐,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常常给人一种恰当、呼应情节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启人生》 色彩运用 审美
下载PDF
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盖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8,共6页
生态审美凸显生命的体验性、过程性及关系性,其支撑点是生命有机性存在。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的主要层面包括:生态智慧的构建张力,拓展了生态审美观的哲学视野及思维品质;生态世界观作为践行原则,促成生态审美的现实的美学实践和艺... 生态审美凸显生命的体验性、过程性及关系性,其支撑点是生命有机性存在。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的主要层面包括:生态智慧的构建张力,拓展了生态审美观的哲学视野及思维品质;生态世界观作为践行原则,促成生态审美的现实的美学实践和艺术实践;生态伦理作为运行轨迹,通过生态审美化的生命体验,促发人们深度感受生命的机能及生命活动的意义;生态价值的意义指向,推进并致力于实现生态审美那种充蕴、活化生命价值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生态哲学 生命体验 生态关系
下载PDF
孔子乐以成德的人生修养与审美境界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3,共5页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政治理想,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乐以成德" 人生修养 审美境界 人生境界 个人道德 美学 政治理想
下载PDF
中国菊花文化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仁娜 李艳 +4 位作者 杨群力 闫会玲 赵宁 王宏 吴永朋 《绿色科技》 2018年第7期18-21,共4页
为推动菊花花卉文化的传播,促进菊花产业的发展,收集了菊花文化各个方面的资料,归纳了菊花的文化意义:菊花文化不仅体现在食用、药用、观赏等物质生活中,也体现在诗词、绘画、民俗、影视等艺术作品中,还在传说中有丰富的记载。综合菊花... 为推动菊花花卉文化的传播,促进菊花产业的发展,收集了菊花文化各个方面的资料,归纳了菊花的文化意义:菊花文化不仅体现在食用、药用、观赏等物质生活中,也体现在诗词、绘画、民俗、影视等艺术作品中,还在传说中有丰富的记载。综合菊花文化的各种形式,指出了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强暴、傲然不屈而又恬然自处,淡泊清华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生活 文学 艺术 传说 品名鉴赏
下载PDF
宏观文艺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陆贵山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31-37,共7页
宏观文艺学和各式各样的微观文艺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前者不是着眼于某一局部 ,而是从理论总体的高度以鸟瞰式的俯视全景的大视野来完整地考察文艺的系统存在和系统本质 ,这就必然使宏观文艺学具有母元性、综合性和主导性的特征。文章... 宏观文艺学和各式各样的微观文艺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前者不是着眼于某一局部 ,而是从理论总体的高度以鸟瞰式的俯视全景的大视野来完整地考察文艺的系统存在和系统本质 ,这就必然使宏观文艺学具有母元性、综合性和主导性的特征。文章结合当代中西方文艺学发展的现状对宏观文艺学的三大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从而初步描述了具有当代形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宏观文艺学的总体格局和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文艺学 母元性 综合性 主导性 马克思主义宏观文艺学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艺术品与艺术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民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5,共7页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中,艺术品的形式和艺术家的身份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在艺术创作中淡化技艺观念至上的追求致使艺术与非艺术的概念和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身份模糊难辨;没有技艺支撑的艺术品是单薄和缺乏审美价值的,仅仅依靠...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中,艺术品的形式和艺术家的身份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在艺术创作中淡化技艺观念至上的追求致使艺术与非艺术的概念和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身份模糊难辨;没有技艺支撑的艺术品是单薄和缺乏审美价值的,仅仅依靠观念支撑的艺术品很难体现出艺术的独特语言;艺术家是集技艺与思想为一身的创造者。由此,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中,不应该是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消弭,艺术家与非艺术家身份的模糊,而应该追求艺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艺术品与艺术家之间相互印证,使两者之间共同构成清晰明了的规定性和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审美 艺术品 艺术家 现成品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大历史形态 被引量:4
8
作者 薛富兴 《美育学刊》 2015年第6期26-38,共13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只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独特景观,而是贯穿人类美学史始终,普遍、持久的审美追求之一。它以美善相融之核心理念处理美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日常生活材料、方式和语境体现审美价值,美化生活。在美学史上,&q... "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只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独特景观,而是贯穿人类美学史始终,普遍、持久的审美追求之一。它以美善相融之核心理念处理美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日常生活材料、方式和语境体现审美价值,美化生活。在美学史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表现为三种历史形态:早期审美之工艺化、古典审美之精致化与现代审美之大众化,每一历史阶段"日常生活审美化"均有其独特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工艺美 工艺化 精致化 大众化
下载PDF
“气”之审美视域——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寸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由于"气"范畴的产生和发展,才形成中国美学和艺术特有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才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美学精神的途径,也是建构适合我们今天时代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气韵生动 审美驱动力
下载PDF
《悦容编》与《红楼梦》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一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晚明笔记小品《悦容编》记载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生活模式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有不少地方与《红楼梦》相合,可以从中窥见《红楼梦》的某些文化渊源。曹寅《楝亭书目》收有《悦容编》的改编本,曹雪芹... 晚明笔记小品《悦容编》记载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生活模式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有不少地方与《红楼梦》相合,可以从中窥见《红楼梦》的某些文化渊源。曹寅《楝亭书目》收有《悦容编》的改编本,曹雪芹很可能读过此书,而在创作《红楼梦》时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悦容编》色隐 养脂粉 闺房生活
下载PDF
论“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归来”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生翠 蒋艳丽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审美的话题愈来愈多,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作为一种审美现象重出江湖,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当今学科领域扩容越界,寻求生活中真美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也不能视之为... 审美的话题愈来愈多,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作为一种审美现象重出江湖,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当今学科领域扩容越界,寻求生活中真美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也不能视之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或许才能寻求到真正意义的属于劳苦大众的生活中的美,以及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日常生活 归来:离去
下载PDF
短信文学文化意蕴再探讨——对郑惠生、马相武二教授争论之回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建亮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短信文学联通并移动着的文学性显现使它最终成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在文学家族中独树一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归属层面的思考,更有在生活、文化等层面的意蕴启示:它是文学与生活交往的成功范例,使得日常生活更加审美化;极大地显示出... 短信文学联通并移动着的文学性显现使它最终成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在文学家族中独树一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归属层面的思考,更有在生活、文化等层面的意蕴启示:它是文学与生活交往的成功范例,使得日常生活更加审美化;极大地显示出作为一种创新文学内在的民间诉求,并带来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公众文学活动环境;又是当今社会碎片化伦理变迁的表征;还对文学生态施加一定影响,促成文学创作和观念的游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信文学 文化意蕴 文学生态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想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129,共4页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理论。他把美与生活连接起来,认为美是感性的、现实的生活。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也作为一种美学的现实,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视觉性表达和享乐满足上。二者虽有不同,但都把美与...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理论。他把美与生活连接起来,认为美是感性的、现实的生活。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也作为一种美学的现实,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视觉性表达和享乐满足上。二者虽有不同,但都把美与生活联系起来,美是向生活领域的扩展、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审美化 现实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胡风的诗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槟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3-36,41,共5页
胡风的诗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诗与人生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其诗学的重心 ,是其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体现 ,是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客体相生相克观点构成其创作论 ,在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 ,... 胡风的诗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诗与人生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其诗学的重心 ,是其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体现 ,是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客体相生相克观点构成其创作论 ,在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 ,他认为着眼点首先是创作主体 ,但人生不能脱离生活 ,不能脱离历史、社会、人民 ,故诗人的创作亦然。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 ,客观或主观公式主义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胡风的诗学主体即诗化人生哲学和创作过程的主体论审美心理学 ,其关于诗的题材、技巧、接受遗产、形象、语言、风格均是围绕它们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诗学思想 主体论 审美心理学 主体 客体 诗歌 艺术风格 创作论 审美趣味 题材 创作技巧 语言
下载PDF
庸常生活小说与民俗审美
15
作者 李晓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倡导新观念、新写实、新市民、新都市、新状态风格流派的作家以精细描述庸常生活为鲜明特点其创作思想和审美理念着重于深入而全面地研究中国民俗与日常生活的复杂关系,其作品体现了中国文艺民俗审美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庸常生活 小说 民俗审美
下载PDF
陶渊明审美境界的成因探析
16
作者 龙彩虹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达到诗意地栖居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境界 平淡 自然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高校美学教学的思考
17
作者 田文强 《台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挑战,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审美客体的视觉化与审美方式的直观性等审美现实,对高校美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力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以及正确理解图... 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挑战,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审美客体的视觉化与审美方式的直观性等审美现实,对高校美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力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以及正确理解图像与文字二者在审美上的不同特征,注意时代审美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高校 美学教学 思考
下载PDF
要“基础”,更要“创造”——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绘画中“基础”和“创造”关系
18
作者 赵腊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经历了十几年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范院校生,已经进入了"照相、模仿"的怪圈,他们只会机械地描摹对象,缺少创造动因。在大学美术基础教学阶段,应正确处理"基础"与"创造"的关系:一、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 经历了十几年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范院校生,已经进入了"照相、模仿"的怪圈,他们只会机械地描摹对象,缺少创造动因。在大学美术基础教学阶段,应正确处理"基础"与"创造"的关系:一、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二、增进表现意识,注意长期作业与速写、默写等的协调练习;三、"解构"、发挥想象,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审美 表现意识 写生训练 想象 解构
下载PDF
侘寂之美——葛亮《朱雀》中的历史书写与日常建构
19
作者 杨柳 李雅慧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在传统家族史的文学书写过程中,作家们往往以风云交际的历史为经,人物日常的生活图景为纬,交织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家国传奇,但两者之间又时常会形成一种对抗性书写。葛亮在长篇小说《朱雀》中,采取了历史与日常交互书写的写作方式,将粗... 在传统家族史的文学书写过程中,作家们往往以风云交际的历史为经,人物日常的生活图景为纬,交织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家国传奇,但两者之间又时常会形成一种对抗性书写。葛亮在长篇小说《朱雀》中,采取了历史与日常交互书写的写作方式,将粗糙的历史环绕在精致细腻的日常之外,形成一种交融契合的历史书写与日常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 《朱雀》 历史书写 日常建构 侘寂之美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
20
作者 朱寿兴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日常生活是富于人文价值的生命活动 ,是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一个最为寻常的部分。这是因为 :一方面 ,日常生活相当长久而稳定地给人们提供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恒常形式或者说日常结构 ;另一方面 ,个人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限制内获... 日常生活是富于人文价值的生命活动 ,是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一个最为寻常的部分。这是因为 :一方面 ,日常生活相当长久而稳定地给人们提供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恒常形式或者说日常结构 ;另一方面 ,个人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限制内获得一定程度的类本质。日常生活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寻常而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真正的人的存在即人的全面性存在又不单是日常生活领域就能包容或成就的。因而 ,我们在探求和考察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时 ,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人文价值 思想交流 现实基础 情感交流 基础性 审美 寻常 相互渗透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