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 Reserve Characteristics of Arbor Layer in Mid-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1
作者 Zeng Zhangquan Wang Ying +4 位作者 Li Minghong Tang Hong Yang Rui Zhang Canming Zeng Xia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4期81-83,共3页
In this paper, secondary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to explore carbon reserve of arbor layer and its spatial dis... In this paper, secondary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to explore carbon reserve of arbor layer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the sequence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each organ was secondary forest of P. massoniana >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Carbon reserve of arbor layer was the highest in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which was 129.34 t/hm 2, followed by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95.83 t/hm 2), and the minimum was 85.27 t/hm 2 in secondary forest of P. massoniana . In each stand type, the sequence of carbon reserve of each organ in arbor layer was trunk>root>branch>leaf>bark. Carbon reserve of arbor layer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runk, and the proportion to carbon reserve of arbor layer declined from secondary forest of P. massoniana to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while it had increasing relationship in root. In secondary forest of P. massoniana ,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individual with the diameter more than 20 cm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carbon reserve in the arbo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ARBON RESERVE of arbor layer Mid-subtropical zone
下载PDF
Bioma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bor Layer in Different Stands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2
作者 ZENG Zhangquan TANG Hong +4 位作者 LI Minghong YANG Rui ZHANG Canming WANG Ying ZENG Xiahu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3期105-106,109,共3页
In this paper,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ccession, the conifer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the middle stage of succession, and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late stage of succe... In this paper,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ccession, the conifer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the middle stage of succession, and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late stage of succession were studied, and the biomass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e layer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of the ecosystem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the arbor layer was the highest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hich was 292.51 t/ hm2, followed by the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which was 206.87 t/hm2, and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which was 171.76 t/hm2. The biomass of trunk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arbor layer, which reduced from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to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proportion of the biomass of roots in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arbor layer increased from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to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biomass of the diameter class above 20 cm in th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the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otal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Biomass of the arbor layer Mid-subtropics SUCCESSION stage
下载PDF
乔木层植被结构对印支灰叶猴夜宿地选择的影响
3
作者 陆瑞 杨云飞 +2 位作者 范琳琳 范朋飞 马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为了评估濒危灵长类印支灰叶猴(Trachypithecus crepusculus)现有分布区的夜宿地质量,并为亚洲疣猴栖息地植被的保护提供具体意见,于2010年1月—2022年12月对云南无量山印支灰叶猴夜宿地选择策略进行研究。通过长期行为监测确定猴群夜... 为了评估濒危灵长类印支灰叶猴(Trachypithecus crepusculus)现有分布区的夜宿地质量,并为亚洲疣猴栖息地植被的保护提供具体意见,于2010年1月—2022年12月对云南无量山印支灰叶猴夜宿地选择策略进行研究。通过长期行为监测确定猴群夜宿地位置,利用样方调查法对夜宿地地形、乔木层植被特征和食物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印支灰叶猴夜宿地内乔木的胸径[(33.92±6.09)cm]、基径[(38.94±8.36)cm]、树高[(16.10±2.86)m]和有藤乔木株数[(8.32±5.95)株]皆显著高于对照样方,其余生境变量与对照样方无显著差异,说明印支灰叶猴偏好在乔木高大且附生藤本植物丰富的区域夜宿,而地形、冠层覆盖度和食源植物丰富度等因素对印支灰叶猴夜宿地选择无影响。(2)就夜宿地内印支灰叶猴的食源植物而言,红梗楠[Phoebe rufescens,(0.67±1.60)株]、华南蓝果树[Nyssa javanica,(0.66±1.18)株]显著高于非夜宿地,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0株]、枹丝锥[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0.29±1.17)株]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0.59±3.31)株]显著低于非夜宿地,其余19种食源植物在夜宿地和非夜宿地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食物资源丰富度不是猴群夜宿地选择的限制因素。(3)对调查样方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共得到7个环境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1.23%;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高度因子和藤本因子贡献率高且对猴群夜宿地选择有显著影响;冠层盖度和灌木因子有影响,但主成分贡献率低于10.00%;地形因子、数量因子和乔木外形因子对猴群夜宿地选择无显著影响。总体上,无量山印支灰叶猴在选择夜宿地时因安全需求和便利需求主要受乔木层结构的影响,高大乔木丰富的低海拔森林可能提供更多高质量夜宿地资源,建议在无量山印支灰叶猴保护工作中重点关注低海拔森林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灵长类 夜宿地选择 乔木层植被 印支灰叶猴 云南无量山
下载PDF
粉绿柯群落优势乔木的生态位与种间关联分析
4
作者 曾睿楷 莫金凤 +3 位作者 张少纯 赵倩 周庆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为更好地监测与保护濒危植物粉绿柯(Lithocarpus glaucus)种群,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粉绿柯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测定法、方差比率法、χ^(2)检验等方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综合分析粉绿柯... 为更好地监测与保护濒危植物粉绿柯(Lithocarpus glaucus)种群,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粉绿柯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测定法、方差比率法、χ^(2)检验等方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综合分析粉绿柯群落乔木层31种优势树的生态位和种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粉绿柯的重要值最大,生态位宽度优势明显(排名第2),仅次于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粉绿柯与其余优势树种组成的30个种对中,25对种对的生态位相似性比超过0.50,26对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值超过0.50,说明粉绿柯与其余优势种生态习性相似较高。当资源有限时,各树种间存在竞争风险。研究区内31种优势乔木树种总体呈显著正关联,表明该地区粉绿柯群落处于相对成熟的演替后期阶段。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间的种间关联较为松散,各个树种倾向于独立分布。研究区粉绿柯群落目前正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资源利用充分,种间相关性较弱,各物种间存在竞争风险;粉绿柯种群生存状况良好,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条件下,粉绿柯有较强的生存潜力。为促进粉绿柯种群的恢复与壮大,可提升林内光照强度,适当移除群落中干枯及被风力摧倒的树木,限制与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大、有显著负关联的种群规模,以优化粉绿柯种群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柯 生态位 种间关联 乔木层 鹅凰嶂 方差比率法 χ^(2)检验
下载PDF
冀西北3种典型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研究
5
作者 郭宾良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66-68,76,共4页
以冀西北庞家堡林场的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典型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的是白桦纯林,最小的为油松杨桦混交林,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油松纯林>油松杨桦混交林。(2)3种典型林分的整体... 以冀西北庞家堡林场的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典型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的是白桦纯林,最小的为油松杨桦混交林,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油松纯林>油松杨桦混交林。(2)3种典型林分的整体生物量和各树种生物量表现的规律是一样的,均为地下生物量小于地上生物量。(3)白桦、黑桦和蒙古栎3个树种,在3种林分中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规律是相同的,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4)油松杨桦混交林中的油松和白桦的树干和树皮生物量占比均高于两个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乔木层 生物量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生态位特征及种间关系
6
作者 胡文杰 崔鸿侠 +4 位作者 潘磊 唐万鹏 李欢欢 曾静 甘慧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7,共12页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应用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研究群落总体联结性及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乔木层共有10科14属16种植物,灌木层共有23科30属35种植物;华山松、蓬藟分别是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第1优势种。华山松和漆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灌木层中蓬藟、南蛇藤和木姜子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生境适应性。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0.96和0~0.85,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2.50%和67.90%,说明各层次存在生态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在灌木层更为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总体联结性均表现为不显著正联结;群落中呈负联结的种对数多于正联结的种对数,显著或极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也高于显著或极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说明群落种间竞争较为激烈;在乔木层,华山松与锐齿槲栎均呈显著正联结关系,与其他物种间多呈负联结关系。可见,华山松群落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种间关系多为负联结状态,在后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选择生态位较宽、与优势树种呈正联结状态的树种进行人工补植以促进植被恢复;同时注重对可能成为特有种的物种生境进行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乔木层 灌木层 生态位 华山松大小蠹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六盘山白桦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增伟 蒋天雨 +6 位作者 徐绣琴 朱晓如 施晨阳 赖文峰 文国卫 黄秋良 张国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0-668,共9页
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27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点相关系数(PCC)等方法,对白桦群落乔木层进... 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27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点相关系数(PCC)等方法,对白桦群落乔木层进行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有植物17科28属47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存在差异。其中,白桦的重要值最大(22.55%),Levins指数(0.50)小于蒙古栎(0.55)和甘肃山楂(0.67),Shannon⁃Wiener指数(2.79)小于甘肃山楂(3.05)。此外,在乔木层优势种组成的190个种对中,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5的仅16对,其中,白桦与山荆子、陕甘花楸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在0.5以上。20个乔木层主要物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显示群落中有4个种对间呈极显著联结,5个种对间呈显著联结;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PCC检验结果均表明:白桦与多数树种的联结性不显著,仅与山荆子呈显著正联结。表明宁夏六盘山白桦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单一,乔木层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较弱,各种类间呈独立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群落 乔木层 六盘山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成都市人民公园树木花粉致敏风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奕 黄晓娇 +1 位作者 宗桦 唐雨倩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文章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踏查收集其内部8个不同功能区的乔木物种组成及花期,分析其物种的致敏潜力,并计算城市绿地致敏风险指数和多样性指标,探究城市公园乔木特征对诱发花粉致敏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公园共有乔木1724棵,分... 文章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踏查收集其内部8个不同功能区的乔木物种组成及花期,分析其物种的致敏潜力,并计算城市绿地致敏风险指数和多样性指标,探究城市公园乔木特征对诱发花粉致敏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公园共有乔木1724棵,分属32科44属50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乔木为樟科(1703%),其次为松科(1435%)和桑科(921%)。2)中、高致敏潜力的乔木物种合计占乔木总物种数的64%,公园的花粉致敏风险指数为0695,属于高致敏风险等级,贡献最大的致敏树种为银杏、其次为香樟和水杉,不同季节的致敏风险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致敏风险指数仅与物种重要值(IV)极显著正相关,物种本身的致敏潜力和中、高致敏潜力树种占比是决定绿地花粉致敏风险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4项脱敏策略,以期降低城市公园的花粉致敏风险,提升其健康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乔木层 花粉致敏风险 成都市人民公园
下载PDF
落叶松天然林灌草多样性对林分乔木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共27块,样地规格为20 m×20 m。在每块样地的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3个5 ...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共27块,样地规格为20 m×20 m。在每块样地的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3个5 m×5 m的灌木样方,每个灌木样方的中心再分别设置1个1 m×1 m的样方进行草本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Simps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sw)、重要值等指标分别统计描述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林分乔木特征因子与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对林分乔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记录林下植物25种,其中灌木5科9属9种,草本12科16属16种。影响林下灌木层的主要林分乔木因子为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草本层的优势物种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各密度等级样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林下草本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林分特征因子为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活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活枝下高、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是影响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乔木特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华北落叶松 天然次生林 林分乔木特征 灌木层 草本层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木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2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林层林木之间的竞争情况,以期揭示林木间相互竞争的类型、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与林木垂直分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采用H...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林层林木之间的竞争情况,以期揭示林木间相互竞争的类型、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与林木垂直分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采用Hegyi的竞争指数,按分层和不分层两种情形研究林木间的竞争强度。[结果]在1—5号样地,当取样半径超过4 m后,林木间的竞争强度随取样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变缓,4 m是分析林木竞争的适宜半径;以4 m为半径分析林木间的竞争,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组成树种只发生种间竞争,剩余同时发生种间和种内竞争的树种,其竞争木构成中数量占优势的普遍是与其相异的树种,且种间竞争强度普遍强于种内竞争;各样地的乔木层都可以划分出由高到低的3个林层,在平均水平,越高层的林木距离竞争木越远、在竞争木的组成中较矮小的第3林层林木数量也越多;越高层的林木,平均每株对象木与其全部竞争木之间的竞争压力越小。[结论]在调查的典型群落中,普遍发生的是种间竞争,而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及其竞争木的组成都与它们的垂直分布关系密切,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中应对垂直分布予以更多的关注;乔木层中的优势树种未发生激烈种间或种内竞争;可以发生激烈种间竞争的乔木树种有米槠、庆元冬青、少叶黄杞和杜英,不存在特定的竞争木与它们竞争,它们与竞争木相近、主要分布在第2或第3林层;种内竞争过于激烈的有山杜英、华杜英、山黄皮、野含笑和羊舌树,也主要分布在第2或第3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林层划分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下载PDF
闽北檫树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伟 陈睿 +2 位作者 吴承祯 柳江 何东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对数级数模型对檫树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 ,该檫树群落物种多度分布遵从对数级数分布 ,即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 ,群落稳定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檫树群落 乔木层 物种多样性 对数级数模型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徐州城市绿地乔木层碳储量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之葳 周丹燕 +2 位作者 郝雨杉 陈萍 关庆伟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针对徐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全面的本底调查,测算不同城市分区所有树种的碳储量,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绿地类型、不同种类的乔木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7个区中,鼓楼区与云龙区的城市绿地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铜山区、... 针对徐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全面的本底调查,测算不同城市分区所有树种的碳储量,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绿地类型、不同种类的乔木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7个区中,鼓楼区与云龙区的城市绿地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铜山区、新城区和开发区相对较低。将徐州市城市绿地大致归为3类: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其他附属绿地,其中道路绿地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徐州市绿化3个主要树种:银杏、女贞和法桐,其中法桐分布最广,平均胸径最大。不同绿地类型乔木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道路绿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其他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则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乔木层碳储量 径阶 丰富度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2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6,共7页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乔木层普遍具有自然成层特征,通过划分林层,研究了两个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群落各层组成种间的种间联结,以揭示各层林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群落树种丰富,乔木层分别有65和53个树种;乔木层都可划分为...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乔木层普遍具有自然成层特征,通过划分林层,研究了两个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群落各层组成种间的种间联结,以揭示各层林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群落树种丰富,乔木层分别有65和53个树种;乔木层都可划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两个亚层,受光层对群落起控制作用;两个群落的受光层所有树种都是总体负关联,导致了乔木层的总体负关联;无论是乔木层还是两个亚层,各层林木均可结成数量可观的成对组合,但大多数树种两两之间关系松散或相互独立,只有个别树种与其他树种有显著的正或负关联,表明调查群落主要受随机过程控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需要关注猴欢喜和新木姜子,因为在包含这两个种的显著关联的种对中,前者与其他树种的均为负关联,后者则以正关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乔木层 成层性 种间联结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5 位作者 唐万鹏 付甜 胡兴宜 穆俊明 彭晓宏 孟莹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1,126,共8页
以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效益,为后续绿化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乔木层生长量、枯落物层水文效益、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土壤层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等4个方面对立... 以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效益,为后续绿化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乔木层生长量、枯落物层水文效益、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土壤层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等4个方面对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林龄接近的不同类型人工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在不同人工林类型中,杨树林乔木层生长量指标较好,樟树林、池杉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樟树林和竹柳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苏柳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其他林分,杨树林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综合各方面的指标,经分析,杨树林、苏柳林的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0.72和0.67,以杨树林、苏柳林的生态效益最好。后续进行长江平原湖区造林绿化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混交林对比研究,适地适树,转变采伐方式,合理化造林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草本层 乔木层 枯落物层 土壤层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中亚热带单优群落的林层划分--以格氏栲群落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3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陈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以格氏栲群落为例,研究中亚热带单优群落乔木层的林层划分,为进一步探讨林层特征及林层形成与发展动态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2块50 m×50 m格氏栲标准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剖面图法和... 【目的】以格氏栲群落为例,研究中亚热带单优群落乔木层的林层划分,为进一步探讨林层特征及林层形成与发展动态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2块50 m×50 m格氏栲标准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剖面图法和基于有限正态混合模型的聚类法研究格氏栲群落的林层划分。【结果】2块标准地均为郁闭林分,且郁闭度均不低于0.95;1号标准地林分密度为424株·hm^-2、平均胸径为39.2 cm、平均树高为26.69 m、蓄积量为588.04 m^3·hm^-2,2号标准地林分密度为542株·hm^-2、平均胸径为29.1 cm、平均树高为26.69 m、蓄积量为417.19 m^3·hm^-2;3种林层划分方法均可给出林层数和各层临界高度,其中最大受光面法外业工作量少、使用简便,且分层结果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根据最大受光面法,格氏栲群落乔木层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2块标准地的临界高度分别为16.00和16.90 m,符合剖面图和基于有限正态混合模型的聚类分析结果;1号标准地受光层与非受光层林木株数比约为6∶4、蓄积量比约为99∶1,2号标准地受光层与非受光层林木株数比约3∶7、蓄积量比约为97∶3;在1号标准地,分布在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格氏栲分别占标准地林木总株数的40.6%和3.8%、总蓄积量的76.9%和0.4%,在2号标准地,分布在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格氏栲分别占标准地林木总株数的27.0%和5.7%、分别占总蓄积量的84.1%和0.2%。【结论】在3种林层划分方法中,最大受光面法较适合格氏栲单优群落的林层划分。调查的2个格氏栲群落可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受光层以格氏栲数量和蓄积占绝对优势,非受光层格氏栲不占优势,这种垂直分布格局暗示林下更新与补充不足,不利于格氏栲种群的持续发展。应进一步研究各林层的主要特征、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发展动态,为天然格氏栲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优群落 垂直结构 林层 乔木层成层性 最大受光面法 中亚热带
下载PDF
秦岭南坡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乐 李卫忠 张晓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梯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生物量与干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698,P<0.01),其中海拔1100m以下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与相邻地区相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偏低,建议经营者制定适当的经营措施,以实现松栎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松栎混交林 海拔梯度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干扰因子
下载PDF
新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国强 李秋洁 +4 位作者 张堂松 胡光万 杨汉忠 刘春霞 龙春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来衡量人工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发展方向和群落演替过程.对新(街)河(口)高速公路裸露边坡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路域植被恢复... 采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来衡量人工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发展方向和群落演替过程.对新(街)河(口)高速公路裸露边坡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路域植被恢复过程中,山黄麻、黄金间碧玉、银合欢和构树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最高,但是乔木层优势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相似性程度不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这说明该路域植被在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在恢复期间仍然处于初级演替阶段,资源相对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裸露边坡 植被恢复 乔木层优势种群 生态位特征
下载PDF
森林抚育对南京南郊杉木马尾松群落乔木层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春 黄利斌 +1 位作者 严俊 孙戴妍 《江苏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49-53,共5页
为了探索抚育经营对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及蓄积量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把位于同一地点的杉木马尾松群落分成2部分,一部分进行中度抚育,另一部分不抚育,10 a后对2部分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蓄积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未进行抚育的... 为了探索抚育经营对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及蓄积量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把位于同一地点的杉木马尾松群落分成2部分,一部分进行中度抚育,另一部分不抚育,10 a后对2部分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蓄积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未进行抚育的群落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为2.0290,Simpson指数(D)为0.853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8812,总蓄积量为30.6274 m^(3);抚育后的群落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H′为2.1900,D为0.8518,J为0.7900,总蓄积量为54.2131 m^(3)。抚育后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明显提高,Simpson指数D大致相等,Pielou均匀度指数(J)有所下降,森林总蓄积量显著提高。说明适当的森林抚育措施可以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蓄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抚育 乔木层 多样性指数 蓄积量 南京
下载PDF
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
19
作者 李鹏 李卫忠 王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85,共5页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36.78~114.15 t/hm2,总平均生物量为70.62 t/hm2,并且生物量在不同坡向、海拔等级下差异显著(P<0.05);(2)不同林分结构的生物量水平差异明显;(3)生物量水平和各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各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针阔混交林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下载PDF
1996—2012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群落动态 被引量:22
20
作者 游诗雪 张超 +3 位作者 库伟鹏 朱弘 赵明水 余树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012年进行复测,比较分析16年来乔木层胸径≥10 cm树种的群落动态变化。【结果】群落中常绿和落叶树种株数所占比例,从1996年54.97%和45.03%变为2012年的62.81%和37.19%;群落科、属、种组成从1996年24科34属40种变为2012年29科40属48种,16年来,树种退出3科5属6种,新增8科11属14种,其中,退出的偶见种(总株数1~3)占66.67%,新增的偶见种占92.86%;群落总株数从553株增加至597株,累计死亡191株,累计更新235株;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从1996年的40,0.72,3.98和1.03变为2012年的48,0.88,3.88和1.05;群落中1996年和2012年小径级(DBH<20 cm)的个体数量分别占49.55%和55.11%,死亡率25.73%,中径级(20 cm≤DBH<60 cm)分别占47.92%和42.88%,死亡率22.89%,大径级(DBH≥60 cm)分别占2.53%和2.01%,死亡率7.69%,径级结构总体变化不大,均呈倒"J"型;群落平均树高由1996年11.47 m下降为2012年9.47m,树高>10 m个体比例由50.27%降为36.01%,总体树高频度呈正态分布。【结论】16年来该群落仍保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外貌,但常绿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增加趋势,落叶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减少趋势;群落优势种除交让木株数和重要值显著增加,其他树种变化不明显;但群落中偶见种进入和退出变化很剧烈,达原群落树种总数50%,偶见种是引起群落乔木层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群落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增加明显的主要原因;中小径级个体间竞争剧烈,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层 群落结构 天目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