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of Archaic Functional Vocabulary in the Berne Convention
1
作者 HU Hong-l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The archaic functional vocabulary is highly with the legal features of formality and conservativeness and still holding a place in legal English.The Berne Convention is a good example to study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 The archaic functional vocabulary is highly with the legal features of formality and conservativeness and still holding a place in legal English.The Berne Convention is a good example to study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of the archaic functional vocabulary.By studying what archaic functional words or phrases are used in the Berne Convention,their meanings and the different use frequencies of them between 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the Copy Right Law of PRC,it has been found that arhcaic adverbs are used of low frequency,while some adjectives or adjectival groups as well as some prepositions or prepositional phrases are used of high frequencies.The use frequencies of the archaic functional vocabulary is higher in the Berne Convention than those in the Copy Right law of PRC.Some suggestions can be put forward to help improve translating Chinese legal documents into English or writing English legal doc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ic functional vocabulary the Berne Convention use frequency TRANSLATION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与现代性——吴盛青教授Modern Archaics一书评介 被引量:2
2
作者 吉灵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171,共6页
吴盛青教授Modern Archaics一书,深刻反思五四传统之下,伴随现代性而至的历史暴力对于被压抑的声音与反抗实践的长期忽视,她认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现代性中发挥的角色与功能的重新定位有助于重新建构历史场域,超越五四论述框... 吴盛青教授Modern Archaics一书,深刻反思五四传统之下,伴随现代性而至的历史暴力对于被压抑的声音与反抗实践的长期忽视,她认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现代性中发挥的角色与功能的重新定位有助于重新建构历史场域,超越五四论述框架之后的文学历史的描述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她强调历史文本的真实性,文本之间的联系框架,以及在材料的局部的真实性与阐释视角的丰富性之间找到有机的平衡,以此探寻古典诗歌与现代性的辩争张力,并提供文学历史写作范畴的另类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盛青 MODERN archaics 古典诗歌 现代性
下载PD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Making Iron Clamps of Three Ancient Temples in the Archaic and Classical Period
3
作者 George Varoufakis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2期1136-1141,共6页
A few years ago, the present author had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iron clamps of the archaic and classical temples. This research led to very interesting result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pplied in ... A few years ago, the present author had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iron clamps of the archaic and classical temples. This research led to very interesting result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pplied in making those clamps and what is more its rapid evolution in a very short period. For instance, the technology in making the clamps of Parthenon and those of the Epikourios Apollo differs completely, although the latter was erected by the same engineer, Iktinos. Actually, it is a revolutionary one as compared with that applied in the erection of Parthenon. The paper starts by examining the making of the archaic Trapeza iron clamps and continue with those of the Parthenon and the Epikourios Apol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clamps archaic temples classical temples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y macro micro examination.
下载PDF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古异今混”部件的分合现状研究
4
作者 张素格 陈双新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0,共15页
汉字的“古异今混”指古代形音义不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发展演变到现行汉字,成为形体相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考察对比《汉字字形对比字典》(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中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三地的汉字字形,整理出“古异今混”部件12组:舌—、臼... 汉字的“古异今混”指古代形音义不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发展演变到现行汉字,成为形体相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考察对比《汉字字形对比字典》(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中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三地的汉字字形,整理出“古异今混”部件12组:舌—、臼—楑、林—、夊—夂—攵、艹—卝、丰—丯—豐、匚—匸、壬—、冃—曰、另—叧—、月—?、曰—日,涉及400多字。逐一分析可知,对“古异今混”部件,内地依据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大都合而为一;台湾地区则刻意区分,以维护字形的古今沿袭;香港地区大致与台湾地区一致,但把有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的合并部件作为可接纳字形,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三地“古异今混”部件的分合不一致形成的字形差异,虽然对阅读造成的障碍不大,但给基础教育阶段的汉字教学乃至世界各地的汉字教学,尤其是汉字信息处理带来不少问题。希望三地在微观字形问题上相向而行,最终实现真正的“书同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古异今混 字形 部件
下载PDF
中古韵书侵-盐异读反映的异源层次——兼论上古方音中的侵谈两部
5
作者 许树妙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9,共15页
《广韵》具有一组侵-盐异读字,异读字的形成与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的侵谈相通现象有关。盐韵一读为外来读音,与侵韵一读同处于中古标准语音系,并在后代演变中取代侵韵一读,反映了异源层次的现象。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在出土... 《广韵》具有一组侵-盐异读字,异读字的形成与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的侵谈相通现象有关。盐韵一读为外来读音,与侵韵一读同处于中古标准语音系,并在后代演变中取代侵韵一读,反映了异源层次的现象。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在出土、传世文献中具有丰富的侵谈相通例证,可支持异读分析得出的方音结果。侵谈相通的语音基础是侵部在方言中为低元音音值。侵-盐异读的成因及层次分析可为历史方音与方言接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盐异读 异源层次 上古方音 侵谈相通
下载PDF
林语堂“歌戈鱼虞模”古读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6
作者 薛宝怡 魏鸿钧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6,94,共6页
林语堂根据印欧语系的音读演变以及中国古音的阴阳对转情况,提出“歌戈读长ɑ,麻读短ɑ”的观点。他还根据历史语言学原则、古韵部之间的音转关系、梵汉对音的证据,提出“周秦汉魏时,鱼虞模读开o(或合o)”的见解。虽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还... 林语堂根据印欧语系的音读演变以及中国古音的阴阳对转情况,提出“歌戈读长ɑ,麻读短ɑ”的观点。他还根据历史语言学原则、古韵部之间的音转关系、梵汉对音的证据,提出“周秦汉魏时,鱼虞模读开o(或合o)”的见解。虽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他于研究材料、方法、结论皆有个人创见,为后来学者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上古音 歌戈韵 鱼虞模韵
下载PDF
大同方言古语词例释
7
作者 曹婷婷 郭端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4-127,142,共5页
方言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区的方言积累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有一些词汇是古代汉语的留存。大同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反映了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基于这一认识,对大同方言中的“敧、齈带、央及、业已、懆”五个古语词进行分... 方言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区的方言积累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有一些词汇是古代汉语的留存。大同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反映了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基于这一认识,对大同方言中的“敧、齈带、央及、业已、懆”五个古语词进行分析阐释,并借助工具书和古籍进行考证,以期为方言研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方言 古语词 考释
下载PDF
The Rites of Mourning in Archaic and Classical Greece and in Pre-Qin China
8
作者 Xiaoqun W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2期235-270,共36页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mourning of the dead before burial in Archaic and Classical Greece with that in Pre-Qin China. It focuses on three main subjects of mourning before burial--lamentation, mourners' ...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mourning of the dead before burial in Archaic and Classical Greece with that in Pre-Qin China. It focuses on three main subjects of mourning before burial--lamentation, mourners' gestures and behaviors, and mourning apparel--to demonstrate the cultural func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the mourning ritu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the mourning of two ancient peoples. We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se two ancient societies, although the rites of mourning share some basic and similar procedures and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ic and Classical Greece Pre-Qin China Mourning apparel Lamentation Mourners' gestures and behaviors Cultural function
原文传递
Classification of archaic rice grains excavated at the Mojiaoshan site within the Liangzhu site complex reveals an Indica and Japonica chloroplast complex
9
作者 Katsunori Tanaka Chunfang Zhao +11 位作者 Ningyuan Wang Shinji Kubota Masaaki Kanehara Nobuhiko Kamijo Ryuji Ishikawa Hiroyuki Tasaki Minako Kanehara Bin Liu Minghui Chen Shin-ichi Nakamura Tetsuro Udatsu Cailin Wang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2020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To understand rice types that were utilized during postdomestication and in the modern age and the potential of genetic research in aged rice materials,archaeogene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wo populations of arch... To understand rice types that were utilized during postdomestication and in the modern age and the potential of genetic research in aged rice materials,archaeogene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wo populations of archaic rice grains from the Mojiaoshan site during the Liangzhu Period in China(2940 to 2840 BC).Sequencing after the PCR amplification of three regions of the chloroplast genome and one region of the nuclear genome showed recovery rates that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previous studies except for one chloroplast genome region,suggesting that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is work were appropriate for recovering genetic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omestication traits by using advanced technology.Classification after sequencing in these region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Japonica and Indica chloroplasts in archaic grains from the west trench,which were subsequently classified into eight plastid groups(type I–VIII),and indicated that these rice grain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maternal lineages were stored together in storage houses at the Mojiaohsan site.Among these plastid groups,type V exhibited the same sequences as two modern Indica accessions that are utilized in basic studies and rice breeding.It was inferred that part of the chloroplast genome of archaic rice has been preserved in modern genetic resources in these two modern Indica accessions,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ice related to their maternal ancestor was present at the Mojiaoshan site during the Liangzhu Period in China.The usefulness of archaeogenetic analysis can be demonstrated by our research data as well as previous studies,providing encouragement for the possibility that archaeogenetic analysis can be applied to older rice materials that were utilized in the rice-domesticated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ARCHAEOLOGY archaic DNA Diversity Mojiaoshan Rice
原文传递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China
10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CAS 2017年第2期2-2,共1页
Subject Code:D02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 collaborative study by the research groups led by Prof.Wu Xiujie(吴秀杰)from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 Subject Code:D02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 collaborative study by the research groups led by Prof.Wu Xiujie(吴秀杰)from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rof.Erik Trinkaus from Washing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 China
原文传递
宏大叙事主题下的展览意义建构——“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的内容策划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雅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为展示活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依次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作为该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 为展示活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依次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作为该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聚焦古国时代早期和晚期各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及其兴衰,探讨这一时期玉礼器如何助推和强化神权、军权和王权的文明起源发展模式。通过凝练展览主题、梳理展览叙事重点、“重新脉络化”展品,“玉韫·九州”展策展团队完成了展览故事文本的构建,实现了在明确的主题思想统领下,以清晰的故事线和逻辑结构铺陈展览叙事,以展品及展品丰富生动的物载信息为支撑的内容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系列展览 “玉韫·九州”展 展览内容策划
下载PDF
从秦楚文字论“鼠”字上古声母构拟
12
作者 郑伟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54-59,共6页
对于中古书母字的上古来源,学界按各字所属谐声系列的不同特点,基本上主张其部分跟塞音相关,部分跟流音相关。至于具体到“鼠”字的上古声母,因缺少汉语内部更多确切的证据,故而只能作出大致推测。随着近年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等出土... 对于中古书母字的上古来源,学界按各字所属谐声系列的不同特点,基本上主张其部分跟塞音相关,部分跟流音相关。至于具体到“鼠”字的上古声母,因缺少汉语内部更多确切的证据,故而只能作出大致推测。随着近年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等出土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可以看到“鼠”字有增加流音声符“予”或“吕”等多种异体字,再结合秦简、连绵词等其他证据,由此说明“鼠”字的上古声母确实可以拟作带流音的*hl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秦简 流音声母 上古音
下载PDF
卢梭笔下的古罗马及其思想的古派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健 《北方论丛》 2023年第3期43-56,共14页
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家密切关注的思考对象,古代罗马的政治变迁同样也吸引了卢梭的注意。卢梭塑造了作为理想政治典范的罗马共和国形象,然而这一形象与他的先驱者和后来者们相比,呈现出浓重的古派色彩。卢梭对罗马式理想政治的坚持以及他... 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家密切关注的思考对象,古代罗马的政治变迁同样也吸引了卢梭的注意。卢梭塑造了作为理想政治典范的罗马共和国形象,然而这一形象与他的先驱者和后来者们相比,呈现出浓重的古派色彩。卢梭对罗马式理想政治的坚持以及他的古派立场,透露出卢梭对人性的重要判断,正是因为卢梭在人的自尊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他对理想政治的设想才表现出强烈的古派特征。不过,卢梭方案的古旧仅仅存在于表面,虽然他的政治学说显得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其学说的内核却是现代的激进个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古罗马 古派 自尊
下载PDF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14
作者 李三灵 杜水生 李占扬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5,共13页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特点。许昌人所使用的压制法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压制法剥片技术不同,它仅仅是对优质脉石英原料强化利用时所使用的一种修理技术,和“指垫法”修理技术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许昌人遗址 石制品 脉石英 压制技术
下载PDF
论海外敦煌藏文文献目录的形成及其编目特征
15
作者 索南多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2期17-35,共19页
敦煌古藏文文献最早在国外流传、刊布,形成了编撰目录、整理文献、写卷内容辨析等为主的研究体系,并将目录编撰作为一门与文本研究同步推进且形成规模的专题性工作,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研究、学习敦煌古藏文文献提供了学术支撑材料。对... 敦煌古藏文文献最早在国外流传、刊布,形成了编撰目录、整理文献、写卷内容辨析等为主的研究体系,并将目录编撰作为一门与文本研究同步推进且形成规模的专题性工作,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研究、学习敦煌古藏文文献提供了学术支撑材料。对海外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收藏历史、编目特征、文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尤其将国内引用的英藏版敦煌古藏文文献的编号与国际统一编号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针对英藏版敦煌古藏文文献的“一文多号”现象,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引用方案。与此同时,指出当前国内敦煌古藏文文献所整理的成果中对国内藏学界沿用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编号中存在的重复、缺漏、误编等系列问题。通过对国际通用敦煌古藏文文献的编目规律和编号特点的介绍和对比研究,采取国内与国际敦煌古藏文文献编目规律和编号渐趋一致和接轨的可行性措施,力求促进国内外藏学界在敦煌古藏文目录编制和使用过程中资源共享、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目录 文献编号 敦煌古藏文
下载PDF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16
作者 齐晓燕 《长江学术》 2023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上古音中存在几个“等类”,学界有“两类”和“四类”之别。既有研究中对“等类”的分析主要借助韵文和谐声两种材料。综合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和几遇数统计法对《古字通假会典》异文通假材料进行分析,并以上古元部为例进行考察,发现元... 上古音中存在几个“等类”,学界有“两类”和“四类”之别。既有研究中对“等类”的分析主要借助韵文和谐声两种材料。综合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和几遇数统计法对《古字通假会典》异文通假材料进行分析,并以上古元部为例进行考察,发现元部等类的分立趋势明显,说明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等类 文献通假 几遇数统计法
下载PDF
牛蹄赣语方俗古语词考释六则
17
作者 周海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牛蹄赣语是由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省太湖县移民形成的赣语方言岛,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确定的濒危汉语方言重点保护点。牛蹄赣语处于特殊的地域环境,较好地保存了原赣语的主要特征,同时与西南官话接触影响尤为深远。牛蹄赣语方俗古... 牛蹄赣语是由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省太湖县移民形成的赣语方言岛,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确定的濒危汉语方言重点保护点。牛蹄赣语处于特殊的地域环境,较好地保存了原赣语的主要特征,同时与西南官话接触影响尤为深远。牛蹄赣语方俗古语词考释对推进词汇训诂、方言接触层次、移民民俗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牛蹄赣语实际语例考释了“醭”“笕”“牶”“骭”“胡墼”“揞”六个方俗古语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及在现今其他汉语方言中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赣语 方俗古语词 考释
下载PDF
地球化学模拟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秋生 张发旺 +2 位作者 韩占涛 于艳青 薛忠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南北古脊梁深埋岩溶裂隙水的系统划分和各部分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系统Ⅰ和系统Ⅱ的边界应当在严湾和吕套之间,其边界为一条由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形成的,地下水位较高的可移动地下分水岭;系统Ⅰ和系统Ⅲ之间存在水力联系,系统Ⅰ北端排泄口太阳泉的水量有46%来自系统Ⅲ的补给,在萌城泉和太阳泉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导水断层形成的岩溶裂隙水的强径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古脊梁 岩溶裂隙水 地球化学模拟 系统划分 地下水补给 应用 构造体系 水力联系 地下水位
下载PDF
论古代武术与古代军事技术的异同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厚芝 邱丕相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3,61,共4页
为比较古代武术与古代军事技术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古代武术和古代军事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代武术和古代军事技术同源异流,二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武术 军事技术 技击特性 技术方法 器械形制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与多样性的化石证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3-490,共18页
以往,在东亚大陆发现的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被分别归入直立人和古老型智人。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形态特征以及年代。魏敦瑞对周口店第一地点人类化石研究描述的一些头骨、下颌骨和牙齿特征通常被作为判定直立人的标准。根据这些化... 以往,在东亚大陆发现的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被分别归入直立人和古老型智人。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形态特征以及年代。魏敦瑞对周口店第一地点人类化石研究描述的一些头骨、下颌骨和牙齿特征通常被作为判定直立人的标准。根据这些化石的年代分布,一般将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作为划分直立人与古老型智人的大致年代界限。近20年来,在非洲、欧洲和东亚新发现了一些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目前古人类学界对中国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特征及演化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最近对大荔、许家窑、盘县大洞、许昌、华龙洞等人类化石的研究显示,近30万年以来东亚大陆人类演化呈现复杂的多样性,将这一时期人类全部归入古老型智人难以准确反映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模式及规律。本文结合近年中国更新世中期人类演化研究进展,选择部分具有演化及分类价值的形态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在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化石的表现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模式做了尝试性探讨。本研究发现,周口店、和县、沂源、南京等中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呈现有较多的区域性特征,形态特征表现相对稳定;而大荔、金牛山、许家窑、许昌、华龙洞、马坝、盘县大洞等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在化石形态特征表现复杂多样,变异范围大。此外,在这一时期人类化石上发现较多与生存活动、健康、环境适应有关的证据。根据这些发现,作者认为中国中更新世早期组人类演化以形态连续性为主;进入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性特征减弱,演化模式以多样性为主。一系列新的化石发现和研究证据提示中更新世晚期东亚大陆可能生存有不同的古人类成员。根据目前掌握的化石形态和年代证据,大约30万年前是中国更新世中期演化变化关键时间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中期 直立人 古老型智人 区域连续性 多样性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