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初步分析
被引量:
27
1
作者
刘庆宏
肖志坚
+2 位作者
曹圣华
廖六根
肖业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1,共7页
笔者依据班公湖地区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班公湖带的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厘定为3条蛇绿混杂岩亚带。该3条亚带为盆地所隔,从北而南依次为班公湖带北亚带、班摩掌侏罗纪弧间盆地、...
笔者依据班公湖地区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班公湖带的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厘定为3条蛇绿混杂岩亚带。该3条亚带为盆地所隔,从北而南依次为班公湖带北亚带、班摩掌侏罗纪弧间盆地、班公湖带中亚带、日土 巴尔穷侏罗纪—早白垩世复合弧后盆地和班公湖带南亚带等。初步认为班公湖 怒江特提斯洋经历了晚三叠—早侏罗世往北俯冲、中晚侏罗世早期向北、往南双向俯冲、早白垩世往南俯冲等3次俯冲消亡阶段;同时,讨论了在班公湖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反演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西段构造演化和在找矿方面的意义,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带
多岛弧盆系
特提斯洋
班公湖
西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中特提斯多岛弧构造演化
被引量:
59
2
作者
曹圣华
邓世权
+1 位作者
肖志坚
廖六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32,共8页
本文根据1∶25万地质填图成果,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弧-盆系时空结构自北向南划分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北、南亚带和昂龙岗日-班戈白垩纪—始新世岩浆弧带等,初步认为中特提斯洋...
本文根据1∶25万地质填图成果,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弧-盆系时空结构自北向南划分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北、南亚带和昂龙岗日-班戈白垩纪—始新世岩浆弧带等,初步认为中特提斯洋经历了三叠纪—早侏罗世扩张,中—晚侏罗世往北、南双向俯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余洋(海)盆和早—晚白垩世陆-弧(陆)碰撞等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
-
怒江结合带
中特提斯
多岛弧
-
盆系
构造演化
西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
21
3
作者
曹圣华
罗小川
+1 位作者
唐峰林
陈鲁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在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填图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伴随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亡,其南侧形成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格局;早白...
本文在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填图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伴随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亡,其南侧形成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格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残余海盆沉积、闭合消亡及其随后的碰撞造山,完成了班公湖—怒江带南侧弧-盆系时空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时空结构
演化
白垩纪
洋壳剖面
多岛弧造山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被引量:
82
4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2 位作者
李兴振
王洁民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6,共26页
笔者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和综合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特提斯的演化与三大陆块群相互裂变 聚变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特提斯洋从萌生、扩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 ,受控于全球洋 陆时空结构的转换 ;阐述了...
笔者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和综合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特提斯的演化与三大陆块群相互裂变 聚变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特提斯洋从萌生、扩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 ,受控于全球洋 陆时空结构的转换 ;阐述了全球洋 陆构造体制的转换论、多岛弧盆系统论、造山作用过程论 ,并依此“三论”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概要阐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岛弧盆系
时空结构
构造单元
洋
-
陆构造体制
区域构造格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被引量:
80
5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2 位作者
李荣社
尹福光
朱弟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20,共20页
本文在对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30多年来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现今西南太平洋区域弧盆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板块构造登陆的现实主义替代模型-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
本文在对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30多年来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现今西南太平洋区域弧盆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板块构造登陆的现实主义替代模型-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是认识大陆地质演化的关键。基于该模式研究认为,特提斯大洋最初开始于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晚前寒武纪晚期,比太平洋体系更老。青藏高原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一系列弧后或弧间盆地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的岛弧造山作用实现大陆边缘增生。该现实主义模式即可成功地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过程,亦可为现在和将来特提斯构造域与亚洲大陆的地质工作所检验。多岛弧盆系构造的识别与深入研究不仅在造山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全面解剖造山带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与演化历史,而且对于分析前寒武纪大陆克拉通基底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
多岛弧盆系构造
大陆地质
特提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被引量:
52
6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3 位作者
尹福光
朱弟成
耿全如
廖忠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33-939,共7页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度成功的地球科学理论。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实践表明,青藏高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研究基地。众多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火山岩浆弧带等的识别,...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度成功的地球科学理论。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实践表明,青藏高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研究基地。众多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火山岩浆弧带等的识别,支持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可用来解释特提斯和亚洲大陆的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洋陆转换
多岛弧盆系
登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尼玛地区地质新资料看中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
18
7
作者
卢书炜
任建德
+1 位作者
杜凤军
刘品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39,共5页
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
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期沉积。确哈拉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中侏罗世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是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在早侏罗世向南俯冲对应的滞后弧火山岩。在结合带南侧80~100km范围内分布着一条东西长超过100km的中晚侏罗世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带,属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向南俯冲碰撞作用的后碰撞阶段产物。综合认为,尼玛地区中特提斯洋是在三叠纪打开、中侏罗世以前向南俯冲闭合的。结合区域上该结合带闭合时间有早有晚、俯冲方向有南有北的事实,提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的、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小洋盆共同组成的多岛洋,其间存在许多大小不一、运动方向和性质各不相同的地体。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弧 弧碰撞、弧 陆碰撞造山(造陆)机制是解释中特提斯洋发展演化诸多问题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玛地区
中特提斯洋
多岛弧盆系
西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三江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
17
8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5 位作者
王冬兵
李奋其
唐渊
王启宇
闫国川
吴喆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64,共19页
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其时空格架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理解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金沙江弧盆系不同构造单元的...
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其时空格架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理解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金沙江弧盆系不同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其构造属性,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VMS型矿床的控制作用。金沙江洋壳发育时限主要为晚志留世-二叠纪,古洋壳地幔受到了早期俯冲带物质富集组分的影响,主体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江达-德钦-维西岩浆弧为一复杂的陆缘弧,经历了俯冲消减(300~260 Ma)、早碰撞聚合(255~250 Ma)、同碰撞伸展(249~237 Ma)和晚碰撞造山(236~212 Ma)等构造事件叠加改造,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岩浆活动及其盆地。金沙江带新发现的贡觉榴辉岩、维西退变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带,为恢复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金沙江弧盆系的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志留世-早二叠世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扩张、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洋壳俯冲消减、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弧-陆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晚三叠世末期后碰撞陆内造山至陆内汇聚-走滑转换等阶段的演化过程,每个阶段控制着不同类型的VMS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多岛弧盆系
榴辉岩带
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初步分析
被引量:
27
1
作者
刘庆宏
肖志坚
曹圣华
廖六根
肖业斌
机构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1,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喀纳幅>
<日土县幅>
<羌多幅>地质填图"。
文摘
笔者依据班公湖地区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班公湖带的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厘定为3条蛇绿混杂岩亚带。该3条亚带为盆地所隔,从北而南依次为班公湖带北亚带、班摩掌侏罗纪弧间盆地、班公湖带中亚带、日土 巴尔穷侏罗纪—早白垩世复合弧后盆地和班公湖带南亚带等。初步认为班公湖 怒江特提斯洋经历了晚三叠—早侏罗世往北俯冲、中晚侏罗世早期向北、往南双向俯冲、早白垩世往南俯冲等3次俯冲消亡阶段;同时,讨论了在班公湖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反演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西段构造演化和在找矿方面的意义,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带
多岛弧盆系
特提斯洋
班公湖
西藏
Keywords
ophiolitic mélange zone
archipelagic
(
arc
)
-
(
basin
)
systems
Tethys Sea
Bangong Lake
Xiza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中特提斯多岛弧构造演化
被引量:
59
2
作者
曹圣华
邓世权
肖志坚
廖六根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32,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邦多区幅
措麦区幅
+2 种基金
羌多幅
日土县幅
喀纳幅(国内部分)区域地质调查"
文摘
本文根据1∶25万地质填图成果,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弧-盆系时空结构自北向南划分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北、南亚带和昂龙岗日-班戈白垩纪—始新世岩浆弧带等,初步认为中特提斯洋经历了三叠纪—早侏罗世扩张,中—晚侏罗世往北、南双向俯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余洋(海)盆和早—晚白垩世陆-弧(陆)碰撞等演化阶段。
关键词
班公湖
-
怒江结合带
中特提斯
多岛弧
-
盆系
构造演化
西藏
Keywords
Bangong Lake
-
Nujiang suture zone
Meso
-
Tethys
archipelagic
arc
-
basin
system
tectonic evolution
Xiza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
21
3
作者
曹圣华
罗小川
唐峰林
陈鲁根
机构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01300014)资助。
文摘
本文在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填图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伴随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亡,其南侧形成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格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残余海盆沉积、闭合消亡及其随后的碰撞造山,完成了班公湖—怒江带南侧弧-盆系时空演化史。
关键词
沉积
时空结构
演化
白垩纪
洋壳剖面
多岛弧造山模式
Keywords
Bangong Co
-
Nujiang junction zone
archipelagic
arc
orogenic model
Asog small oceanic
basin
time
-
spac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arc
-
basin
system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被引量:
82
4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李兴振
王洁民
徐强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6,共26页
文摘
笔者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和综合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特提斯的演化与三大陆块群相互裂变 聚变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特提斯洋从萌生、扩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 ,受控于全球洋 陆时空结构的转换 ;阐述了全球洋 陆构造体制的转换论、多岛弧盆系统论、造山作用过程论 ,并依此“三论”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概要阐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岛弧盆系
时空结构
构造单元
洋
-
陆构造体制
区域构造格局
Keywords
Qinghai Xizang Plateau
archipelagic
arc
basin
system
spatio temporal pattern
tectonic unit
分类号
P5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被引量:
80
5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李荣社
尹福光
朱弟成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20,共20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编号:2009CB421000)下属课题"特提斯演化过程中的VMS型Cu-Pb-Zn成矿作用"(编号:2009CB421003)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重大关键地质问题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212011121200)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在对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30多年来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现今西南太平洋区域弧盆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板块构造登陆的现实主义替代模型-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是认识大陆地质演化的关键。基于该模式研究认为,特提斯大洋最初开始于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晚前寒武纪晚期,比太平洋体系更老。青藏高原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一系列弧后或弧间盆地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的岛弧造山作用实现大陆边缘增生。该现实主义模式即可成功地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过程,亦可为现在和将来特提斯构造域与亚洲大陆的地质工作所检验。多岛弧盆系构造的识别与深入研究不仅在造山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全面解剖造山带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与演化历史,而且对于分析前寒武纪大陆克拉通基底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洋陆转换
多岛弧盆系构造
大陆地质
特提斯
青藏高原
Keywords
oceanic
-
continental transition
archipelagic
arc
-
basin
system
continental geology
Tethys
Qinghai
-
Xizang Plateau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被引量:
52
6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尹福光
朱弟成
耿全如
廖忠礼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33-939,共7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成矿带作用>(编号:2002CB412600)下属课题<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编号:2002CB412609)
<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编号:200313000025)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编制>项目(编号:20031300
文摘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度成功的地球科学理论。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实践表明,青藏高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研究基地。众多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火山岩浆弧带等的识别,支持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可用来解释特提斯和亚洲大陆的形成和演化。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洋陆转换
多岛弧盆系
登陆
青藏高原
Keywords
plate tectonics
transition between oceanic crust and continental crust
archipelagic
arc
-
basin
system
landing
Qinghai
-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尼玛地区地质新资料看中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
18
7
作者
卢书炜
任建德
杜凤军
刘品德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39,共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 1:2 5万<尼玛区幅>
<热布喀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2 0 0 0 1 3 0 0 0 1 40 )。
文摘
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期沉积。确哈拉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中侏罗世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是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在早侏罗世向南俯冲对应的滞后弧火山岩。在结合带南侧80~100km范围内分布着一条东西长超过100km的中晚侏罗世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带,属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向南俯冲碰撞作用的后碰撞阶段产物。综合认为,尼玛地区中特提斯洋是在三叠纪打开、中侏罗世以前向南俯冲闭合的。结合区域上该结合带闭合时间有早有晚、俯冲方向有南有北的事实,提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的、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小洋盆共同组成的多岛洋,其间存在许多大小不一、运动方向和性质各不相同的地体。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弧 弧碰撞、弧 陆碰撞造山(造陆)机制是解释中特提斯洋发展演化诸多问题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
尼玛地区
中特提斯洋
多岛弧盆系
西藏
Keywords
Nyima
Meso
-
Tethyan Ocean:
archipelagic
arc
-
basin
system
Xiza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三江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
17
8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王冬兵
李奋其
唐渊
王启宇
闫国川
吴喆
机构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64,共1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DD201900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773026)资助。
文摘
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其时空格架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理解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金沙江弧盆系不同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其构造属性,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VMS型矿床的控制作用。金沙江洋壳发育时限主要为晚志留世-二叠纪,古洋壳地幔受到了早期俯冲带物质富集组分的影响,主体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江达-德钦-维西岩浆弧为一复杂的陆缘弧,经历了俯冲消减(300~260 Ma)、早碰撞聚合(255~250 Ma)、同碰撞伸展(249~237 Ma)和晚碰撞造山(236~212 Ma)等构造事件叠加改造,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岩浆活动及其盆地。金沙江带新发现的贡觉榴辉岩、维西退变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带,为恢复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金沙江弧盆系的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志留世-早二叠世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扩张、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洋壳俯冲消减、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弧-陆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晚三叠世末期后碰撞陆内造山至陆内汇聚-走滑转换等阶段的演化过程,每个阶段控制着不同类型的VMS型矿床。
关键词
金沙江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多岛弧盆系
榴辉岩带
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学
Keywords
Jinsha River suture zone
paleo
-
Tethys
archipelagic
arc
-
basin
systems
eclogite belt
tectonic evolution
tectonic geology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初步分析
刘庆宏
肖志坚
曹圣华
廖六根
肖业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中特提斯多岛弧构造演化
曹圣华
邓世权
肖志坚
廖六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
5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
曹圣华
罗小川
唐峰林
陈鲁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潘桂棠
王立全
李兴振
王洁民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
8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潘桂棠
王立全
李荣社
尹福光
朱弟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
8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潘桂棠
王立全
尹福光
朱弟成
耿全如
廖忠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尼玛地区地质新资料看中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
卢书炜
任建德
杜凤军
刘品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西南三江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构造演化
王保弟
王立全
王冬兵
李奋其
唐渊
王启宇
闫国川
吴喆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