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列”与“饾饤”: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类型及其结合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假山营造 南宋 飞来峰
下载PDF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南巡行宫图的鉴定与研究
2
作者 何蓓洁 马鑫悦 朱蕾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99-104,共6页
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57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 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57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两套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南巡行宫图尚未见于已有研究,且与目前已知南巡行宫图均有所不同,是还没有被认知和利用的新材料。鉴于此,有必要核定行宫图基本信息,追踪行宫图来源及流传过程,本文综罗图文史料重新梳理康乾南巡历史和图像涉及的南巡行宫园林建置沿革,考证图绘背景和年代,揭示了行宫图分别绘于乾隆首次及第四次南巡前,弥补了康熙至乾隆中期南巡行宫图像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南巡行宫图 园林图像 勒胡日 钱德明 中西园林文化交流
下载PDF
南宋西湖昭庆寺研究与复原想象
3
作者 杨一铭 沈实现 +1 位作者 晋亚日 杜陈沁 《园林》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杭州昭庆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珍贵遗存,作为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借助于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昭庆寺的兴衰变迁,结合建筑遗迹和实地勘察,建立起对昭庆寺在南宋时期的整体呈现。综合研究昭庆寺... 杭州昭庆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珍贵遗存,作为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借助于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昭庆寺的兴衰变迁,结合建筑遗迹和实地勘察,建立起对昭庆寺在南宋时期的整体呈现。综合研究昭庆寺历史沿革、南宋时期建筑布局、植被景观以及园林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复原昭庆寺的建筑风貌和园林景观,揭示寺庙开放式空间为园林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期推动南宋园林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今后类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昭庆寺 复原研究 园林景观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南朝文人乐府的江南地理空间书写与形象建构
4
作者 董抒恒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南朝文人乐府有着丰富的江南地理空间书写,包括江南城市与江南山水。对城市的书写关注其现实盛况,表现江南的繁华。江南山水景观主要包括以湘水、巫山为代表的荆楚风貌和长江中下游的水乡采莲。楚地空间的书写在继承楚文化哀怨情调的同... 南朝文人乐府有着丰富的江南地理空间书写,包括江南城市与江南山水。对城市的书写关注其现实盛况,表现江南的繁华。江南山水景观主要包括以湘水、巫山为代表的荆楚风貌和长江中下游的水乡采莲。楚地空间的书写在继承楚文化哀怨情调的同时,突出景观的秀丽;水乡采莲多与女性相联系,性质由劳动变为嬉游,展现江南女子的活泼与水乡的和美。通过地理空间书写,南朝文人乐府参与到江南佳丽形象的建构中,并发挥独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文人乐府 江南形象 地理空间
下载PDF
“天子贲庸,诸侯疏杼”——试释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之抵牾
5
作者 李威乐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根据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实例中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中记载不甚相符且普遍较北宋为小的现象分析,造成抵牾现象的原因包括:南宋营造部门的变化与其权力的下移;江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规格制式相异,匠人不同故营造手... 根据南宋临安城官式建筑实例中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中记载不甚相符且普遍较北宋为小的现象分析,造成抵牾现象的原因包括:南宋营造部门的变化与其权力的下移;江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规格制式相异,匠人不同故营造手法不同;南宋士大夫对江南文化的“入乡随俗”;南宋文官政治的痼疾、基层吏治腐败及行政管理能力下降。具体以近数十年考古发掘的南宋临安城恭圣仁烈皇后宅、府学、府治、御街、太庙、宗学等资料全面丰富的遗址为建筑实例,将所发掘的墁地方砖、柱础、道路用材、房屋上层建筑构件的规格制式与《营造法式》记载进行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临安城 官式建筑 建筑构件 规格制式 《营造法式》
下载PDF
从两宋园林的变化看南宋园林艺术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江俊浩 沈珊珊 卢山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论述了两宋园林审美从大尺度到精致化、从理想化到残缺美、从平远到深远之嬗变,相对于北宋,认为南宋园林多了几分雅俗共赏、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适应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山石经营"叠置有峰",园林理水变化多端;园林建筑纤巧多变... 论述了两宋园林审美从大尺度到精致化、从理想化到残缺美、从平远到深远之嬗变,相对于北宋,认为南宋园林多了几分雅俗共赏、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适应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山石经营"叠置有峰",园林理水变化多端;园林建筑纤巧多变,群体组合错落致密;园林栽培技术成熟,花木繁盛,突出了植物在题名点景方面的文化意蕴。总结出南宋园林逐渐远离了"平远、壮美、雄浑"的境界,日益"诗化、画化、精致化",显现出"巧趣柔美、清雅俊逸、精深幽邃、幻化多致"的写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艺术特征 两宋园林嬗变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史年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义中 戴茜 曹栋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3,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借鉴传统的园林分类观点,以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为主,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进行系统梳理,重在文献资料的征引,同时配以考古发现,以期向读者翔实地展示该时期的园林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 转折期 年表 类型 考古
下载PDF
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鲍沁星 张敏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75,共4页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园林之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宋代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除遗址考古报告发表之外,其并未引起古典园林史研究者的注意。在此,笔者以遗址考古报告为基础,通过追溯宋代文献典籍、考证和调研,对这座南宋皇室宅院园林的性质、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 造园 假山 方池 古典园林
下载PDF
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探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鲍沁星 张敏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杭州西湖湖山风景是南宋时期临安皇家造园活动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西湖冷泉"是南宋皇家园林写仿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的动因、效果及意义进行... 杭州西湖湖山风景是南宋时期临安皇家造园活动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西湖冷泉"是南宋皇家园林写仿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的动因、效果及意义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南宋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皇家园林 西湖冷泉 写仿 园林史
下载PDF
壅塞的清除——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一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骆玉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古文人诗兴起以后 ,由于对诗歌特质的理解的偏差 ,出现一种语意繁复的壅塞现象 ,妨害纯净的诗境的形成。从南朝至唐对此现象的清除过程 ,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
关键词 南朝至唐代 诗歌艺术 壅塞现象 诗境 构成 创作 阅读
下载PDF
风景意象的“诗化”再现--明代北京佛寺园林的景观认知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源 李险峰 《风景园林》 2022年第4期128-133,共6页
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风景点及风景建筑,佛寺园林是古代城市风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代北京地区的佛寺园林为例,将826篇佛寺游览写景诗文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中的历史景观认知内容:1)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从诗文材料中提... 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风景点及风景建筑,佛寺园林是古代城市风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代北京地区的佛寺园林为例,将826篇佛寺游览写景诗文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中的历史景观认知内容:1)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从诗文材料中提取7566个原始文本节点,并梳理得到包含58类景观要素的11个景观范畴;2)基于Python语言编程与VOSviewer软件分析,获得由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6类风景意象;3)结合历史舆图和ArcGIS核密度分析,对每类风景意象的空间分布与景观特征进行解释。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宏观层面理解北京佛寺园林的整体历史风貌特色,并为当代文化遗产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审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明代北京 佛寺 景观认知 景观要素 风景意象
下载PDF
南宋私家园林石门张氏东园遗址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敏霞 鲍沁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1,共4页
2002年考古勘探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园林遗址,被考古部门认定为南宋名园——张氏东园的遗址。遗址在2011年被列入浙江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罕见的南宋私家园林考古发现,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古代造... 2002年考古勘探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园林遗址,被考古部门认定为南宋名园——张氏东园的遗址。遗址在2011年被列入浙江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罕见的南宋私家园林考古发现,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古代造园遗迹,但迄今尚未引起关注和重视。以遗址考古简报为基础,实地调查并进行局部测绘,对古代文献典籍进行考证,揭示宋元两代名园——石门张氏东园的兴衰史,在此基础上对东园的性质、年代、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考证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石门镇 张氏东园 古代园林 叠山 武康石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探询六朝时期的南京风景园林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亦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61,共5页
六朝时期(229—589年)300多年间,建康(现南京)城市建设融合自然山水风景,文人学者以寄情自然山水作为最高境界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占据辉煌篇章。此时诞生了以山水诗词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园林。园林景观不求壮阔绮丽,而是恬静淡... 六朝时期(229—589年)300多年间,建康(现南京)城市建设融合自然山水风景,文人学者以寄情自然山水作为最高境界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占据辉煌篇章。此时诞生了以山水诗词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园林。园林景观不求壮阔绮丽,而是恬静淡雅,脱俗飘逸。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园林建设发展的新纪元。玄武湖曾经是六朝帝王的园林,内有宫苑、仙岛,也有猎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魏晋南北朝 南京 文人园林 玄武湖
下载PDF
6世纪前期北方地区维摩诘经变的演变——兼论与南朝佛教图像的关联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向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1-17,共7页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载,推测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可能源自南朝佛教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佛教图像 维摩诘经变 演变 影响
下载PDF
“避世”与“抗世”的矛盾结合——南宋贬谪词对张、柳渔父意象的继承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幼良 张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唐宋贬谪词中渔父意象的原型,远溯自庄子《外物》、屈原《渔父》,近承于张志和《渔歌子》,柳宗元《江雪》。南宋贬谪词中的渔父意象运用得格外频繁。其意象所表达的含义,是对张氏渔父避世精神和柳氏渔父抗世精神的继承与结合。究其原因... 唐宋贬谪词中渔父意象的原型,远溯自庄子《外物》、屈原《渔父》,近承于张志和《渔歌子》,柳宗元《江雪》。南宋贬谪词中的渔父意象运用得格外频繁。其意象所表达的含义,是对张氏渔父避世精神和柳氏渔父抗世精神的继承与结合。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渔父意象中隐含的庄子、屈子形象与南宋贬谪词人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贬谪的原因上具有相似性;其次是南宋贬谪词人大多有"避世"的客观条件,即有较为丰足的物质基础;再者是因为南宋特殊的时代环境形成了文人"进则尽节,退则乐天"的思想,在文学上又有北宋苏东坡以及南宋赵构作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父 意象 张志和 柳宗元 南宋贬谪词 原因
下载PDF
从王心一归园田居看晚明江南宅园理水的变迁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祎月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明代晚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江南园林在审美思想和造园手法上的深刻变化。以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归园田居为例,结合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从水的源流、类型、布局、空间形态、与其他造园要素的... 明代晚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江南园林在审美思想和造园手法上的深刻变化。以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归园田居为例,结合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从水的源流、类型、布局、空间形态、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等角度全面考察其理水特征,并将这一时期的园林与前后相邻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作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晚明江南宅园理水的变迁,并试图探讨这些变迁的成因和相关的时代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明代 园林史 江南园林 理水 归园田居
下载PDF
明清南昌城历史景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达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城市历史景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种景观整体性保护方法和理论框架。遵循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框架,通过撷取清代《江城名迹记》和明清南昌方志的相关图版和文字意象,研究明清南昌历史名迹与环境基质的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句法研究明... 城市历史景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种景观整体性保护方法和理论框架。遵循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框架,通过撷取清代《江城名迹记》和明清南昌方志的相关图版和文字意象,研究明清南昌历史名迹与环境基质的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句法研究明清南昌城街区空间和水系空间并存的认知结构,分析水系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组织关系,解析城市历史景观的文化表达方式,提出城市历史景观组织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逻辑统一性,以期为城市历史环境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空间意象 景观组织 空间认知 南昌城 明清
下载PDF
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象的流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2-98,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意象,从公宴聚会的华丽,到香草意象的寄托、寺庙山水的义理,到真正山水的清新描写,昭示着山水诗意象从美颂比兴到自然审美的发展。唐代寺庙道观成为山水诗的审美所在,梅竹和亭意象的固化,是宋代山水诗意象的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意象,从公宴聚会的华丽,到香草意象的寄托、寺庙山水的义理,到真正山水的清新描写,昭示着山水诗意象从美颂比兴到自然审美的发展。唐代寺庙道观成为山水诗的审美所在,梅竹和亭意象的固化,是宋代山水诗意象的代表。题山水画是唐宋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表现了诗画合一的审美。元明清时期有大量名家名品山水画题诗出现,进一步发展了梅、竹松、鹤等高洁意象,特别是诗人别号、文集体现的山水诗意象非常普遍。这一时期呈现出前代少有的边远、异域山水意象,表现出时人开放、广袤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唐宋 元明清 山水诗 意象
下载PDF
《南巡盛典》中的江苏园林版刻图像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4-71,共8页
江苏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康乾时期,在北京、承德营造了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这一时期,江苏园林也有很大的发展,扬州园林、苏州园林流派风格趋于定型。康熙、乾隆... 江苏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康乾时期,在北京、承德营造了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这一时期,江苏园林也有很大的发展,扬州园林、苏州园林流派风格趋于定型。康熙、乾隆均数次南巡,途径江苏。地方官员与商人为此营造行宫,修葺园林,整治景点,客观上推动了扬州、镇江、苏州等地园林的发展。清帝南巡途中,随行的宫廷画师将所经的景点、行宫一路绘成图册,这些图像采用宫廷绘画手法,逼真细腻,反映了清代园林的景观面貌,成为研究清代园林营造的重要图像史料。《南巡盛典》是记录乾隆南巡事件的宫廷典籍,其中有155幅木刻版画插图描绘了南巡沿途景点、园林、寺庙和行宫的景观风貌,具有重要的园林历史价值。笔者整理了其中江苏地区的园林图像,分析了图像中所呈现的建筑、山水等园林要素,并提炼了园林的风格特征。本文最后从图像视觉表现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图版的序列与南巡游览的顺序相呼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秩序性。各图视点高远、刻绘细腻,表现了清代江苏园林与名胜的精湛技艺与风格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园林 清代 《南巡盛典》 图像
下载PDF
汉代建筑设计的匠艺传统——探究传统造物艺术制器尚象的美学尺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芳 顾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宫殿、祠庙、民居、墓葬等建筑形制在汉代不断走向成熟。汉代建筑设计人工宇宙与自然宇宙同构的理性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物"、"我"和谐造物美学尺度的典...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宫殿、祠庙、民居、墓葬等建筑形制在汉代不断走向成熟。汉代建筑设计人工宇宙与自然宇宙同构的理性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物"、"我"和谐造物美学尺度的典范。本文通过探寻汉代建筑设计的文化传统,探究古代传统造物艺术"天"与"人"、"物"与"我"、"匠"与"艺"相统一的制器尚象之造物美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建筑设计 匠艺 制器尚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