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基雅弗利运用“议论”之史学手法使思想生辉——兼及《佛罗伦萨史》史学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夏祖恩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史学手法是撰写历史著作所采取、运用的方法手段,亦即史学方法。它包括体裁与笔法。中国传统史学的笔法大致分为"直书"与"曲笔"两类。就"直书"而言,中外传统史学有差异。马基雅弗利的《佛罗伦萨史》是人... 史学手法是撰写历史著作所采取、运用的方法手段,亦即史学方法。它包括体裁与笔法。中国传统史学的笔法大致分为"直书"与"曲笔"两类。就"直书"而言,中外传统史学有差异。马基雅弗利的《佛罗伦萨史》是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巨著。马基雅弗利在书中大量运用直接议论或假借别人演说词而间接议论的史学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胸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正是他的高谈阔论,成就了思想光华,从而诞生了新观点新思想:通过议论,提出有产阶级与民众之间的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思想;通过议论。试图探讨国家与政权的本质;通过议论,探究历史原因,产生唯物论思想;通过议论,企图探秘人性问题。一部上乘的史著应具备两个优点.一为信,二为论。"议论"不仅公开坦诚作者的见解、思想与态度,而且是新思想新理论诞生的摇篮。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创新是各行各业的使命。历史学只有大量运用"议论"史学手法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出新理论、新思想,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要求的传世之作与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罗伦萨史》 议论手法 思想光华 意义
下载PDF
简论晁补之的散文创作
2
作者 王卫波 《陇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2-24,共3页
晁补之的散文数量颇丰,在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体裁多样,尤以策论奏议、序文题跋、杂记最有特色,在具体写作上具有议论纵横、条分缕析,善用比喻、化静为动等艺术特点。
关键词 晁补之 散文 体裁 议论 比喻
下载PDF
也谈《晋书》的史论
3
作者 吴娱 《陇东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0-62,共3页
《晋书》在修成之初遭到了史学家刘知几讥评,原因之一是因为史论的文字过于绮艳,多为骈体,失却了《史记》以散文论史的优良传统。此文考虑史论内容的积极方面,重新定位它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晋书》 史论 思想 得失
下载PDF
论贾谊批判现实的创作
4
作者 孙亭玉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7-90,共4页
贾谊是一个批判现实的作家,其创作充满了批判色彩,其宗旨却是为了建设。他的作品有政论、辞赋和讲义,共同的突出的特点是从针砭时弊出发,以议论抒情,用排比行文。
关键词 贾谊 批判现实 议论抒情 排比
下载PDF
民事证据立法与辩论主义——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之缺陷
5
作者 杨瑞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66-69,共4页
辩论主义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本质的理论概括,它落实到具体的证据制度上。一方面要求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严格限制法院调查证据的范围,另一方面就是要确立自认制度。作为民事审判改革的重大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辩论主义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本质的理论概括,它落实到具体的证据制度上。一方面要求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严格限制法院调查证据的范围,另一方面就是要确立自认制度。作为民事审判改革的重大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上述两个方面均体现了辩论主义的要求,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其中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未来的民事证据立法中,为体现辩论主义的要求,对其进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论主义 举证责任 自认 证据立法
下载PDF
赘语纪昀的“著书者之笔”
6
作者 孔令升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6-18,共3页
分析了纪昀作《阅微》时所用的“著书者之笔”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重信实,排斥想象与虚构;重白描,不事藻绘,造语多议论;继承并改造了六朝笔记写法,使小说带有杂说色彩且叙事视角灵活随意。并与《聊斋》的“才人之笔”作了比较论述。
关键词 著书者之笔 才人之笔 想象、虚构 白描、议论 杂说色彩 叙事视角
下载PDF
言语交际中的方言隐语与文化身份
7
作者 张树学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6-118,125,共4页
讨论方言性人身攻击是如何通过方言性隐喻手段和方言性气质等表现形式,并借助对方言否定性联想而达到人身攻击的目的,探讨带异域口音者难以具有可信度、唤起听众的同情、获得听众对其精神气质的认同并进而成为受轻蔑的群体或被等同于具... 讨论方言性人身攻击是如何通过方言性隐喻手段和方言性气质等表现形式,并借助对方言否定性联想而达到人身攻击的目的,探讨带异域口音者难以具有可信度、唤起听众的同情、获得听众对其精神气质的认同并进而成为受轻蔑的群体或被等同于具有消极情感的低劣的外族人的原因。通过讨论现行的把带有异域口音的外来人同反面角色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其反面的方言性气质,揭示建立在不同社会文化身份的言语行为者的方言之上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 方言隐语 文化身份 人身攻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