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in MIB-1 positive cell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survival
1
作者 Dmitriy Sergeevich Kobyakov Ashot Merudzhanovich Avdalyan +2 位作者 Aleksandr Fedorovich Lazarev Elena Leonidovna Lushnikova Lev Moiseevich Nepomnyashchikh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 NOR)-associated protei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A total of 2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 NOR)-associated protei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A total of 207 surgical specimens diagnosed as NSCLC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Double-staining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tigen Ki-67(clone MIB-1)and silver nitrate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Ag NOR-staining methods.Results:The 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 of NSCLC is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under the TNM(tumor,node,and metastasis)system.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mall 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large Ag NOR area.Molecular,biological(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and clinicopathological(greatest tumor dimension,metastases to regional lymph nodes,histology,and differentiation)parameters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NSCLC.Conclusion:The 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 is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in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阳性细胞 临床意义 核仁组成区 嗜银蛋白 AGNOR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滑鼠蛇肠道组织结构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分布特点
2
作者 吴舒敏 陈俊良 +6 位作者 楚萌 司雨 余航 刘洋铨 赵海全 张晖 叶亚琼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1,共7页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型的分布特点。H.E.染色结果显示,滑鼠蛇肠壁结构分为4层,从内到外依次是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皱襞发达,肠绒毛数量和长度在前肠、中肠、后肠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肠肌层最厚,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与后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杯状细胞镶嵌在柱状细胞之间,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逐渐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Grimelius银染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形状多样,分布在黏膜上皮基部和上皮细胞之间,在各段肠壁内均有分布,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呈递增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滑鼠蛇消化生理学研究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蛇 肠道 组织结构 杯状细胞 嗜银细胞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生理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赵正伟 陈茂良 +1 位作者 张连全 马青 《饲料博览》 CAS 2023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结构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和体重为(16±2)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全舍饲)、试验1组(每日运动10 km)和试验2组(每日运动5 km),试验期6个月。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5...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结构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和体重为(16±2)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全舍饲)、试验1组(每日运动10 km)和试验2组(每日运动5 km),试验期6个月。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屠宰取小肠组织,H.E.染色和嗜银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生理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十二指肠和回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回肠和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回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2组空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回肠和十二指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2组十二指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回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结果表明滩羊育肥期每日有氧运动10 km,可增加小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数量和小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有氧运动 H.E.染色 嗜银细胞染色 小肠生理结构
下载PDF
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盛周 吴孝兵 +3 位作者 陈壁辉 汪仁平 王朝林 谢万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4,共4页
该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中,从食道到直肠。其中,十二指肠和回、直肠交接处密度很高,胃体及直肠很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食道嗜银细胞位于上皮基部和... 该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中,从食道到直肠。其中,十二指肠和回、直肠交接处密度很高,胃体及直肠很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食道嗜银细胞位于上皮基部和固有膜中,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胃嗜银细胞位于胃腺部,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可见明显的胞突。肠嗜银细胞位于上皮细胞之间,呈长柱形、纺锤形、长颈瓶形或锤状。多数细胞两端有较长胞突,分别与固有膜及肠腔联系,有时可见部分嗜银细胞正在向肠腔分泌颗粒。还对扬子鳄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学 分布特点
下载PDF
多疣壁虎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伟 李霖 +2 位作者 吴孝兵 杜开和 王义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光镜和电镜对多疣壁虎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做了初步的观察 ,结果显示 ,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密度最高 ,大肠次之 ,空、回肠较低 ;作者认为嗜银细胞的分布型与动物的生活环境是相关的。嗜银细胞形态多样 ,位于肠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 用光镜和电镜对多疣壁虎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做了初步的观察 ,结果显示 ,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密度最高 ,大肠次之 ,空、回肠较低 ;作者认为嗜银细胞的分布型与动物的生活环境是相关的。嗜银细胞形态多样 ,位于肠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结缔组织中。电镜下 ,嗜银细胞内充满电子致密颗粒 ,十二指肠和大肠嗜银细胞颗粒大小和密度不同。根据内分泌特点的不同 ,可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本文还对多疣壁虎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点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疣壁虎 肠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黄鳝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朱有法 舒妙安 沈元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由 4层组成。但食管上皮为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复层上皮 ,除胃体部外 ,其余器官内均缺腺体。本研究还显示了各器官连接部的结构变化。上述器官内均有散在分布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消化道 组织学 嗜银细胞 细织化学
下载PDF
小鼠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发育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金岗 王士平 南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用Grimelius嗜银法研究了小鼠胚胎14天至成年十二指肠嗜银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结果表明:(1)嗜银细胞出现于鼠胎16天的十二指肠上皮内.生后4周末时,其数量接近成年.(2)出生前,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内;成年时,主要分布于肠腺和绒毛... 用Grimelius嗜银法研究了小鼠胚胎14天至成年十二指肠嗜银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结果表明:(1)嗜银细胞出现于鼠胎16天的十二指肠上皮内.生后4周末时,其数量接近成年.(2)出生前,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内;成年时,主要分布于肠腺和绒毛根部.(3)胚胎期,嗜银细胞多为闭合型,开放型细胞较少;生后,开放型细胞逐渐增多.(4)嗜银细胞在基底面和侧面均有突起,突起内充满嗜银颗粒,(5)嗜银颗粒到达细胞游离缘较为常见.有时见到嗜银颗粒到达肠腺腔内.提示肠嗜银细胞可能有外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嗜银细胞 内分泌细胞 组织学
下载PDF
北方狭口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与形态 被引量:8
8
作者 牛鑫鑫 金晨晨 +3 位作者 咸振飞 黄淑丽 曹双凤 张志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北方狭口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并统计分析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消化道嗜银细胞可分为开放型细胞和闭合型细胞,两者的比值变化范围为0.20~0.49,从食管至直肠都以闭合型细胞为主。分布密度食...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北方狭口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并统计分析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消化道嗜银细胞可分为开放型细胞和闭合型细胞,两者的比值变化范围为0.20~0.49,从食管至直肠都以闭合型细胞为主。分布密度食管和胃体最高,空肠最低。北方狭口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和分布密度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可能与其善于穴居掘土的生活习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狭口蛙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中国对虾和日本沼虾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鉴别与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洪洪 朱联九 +2 位作者 潘洪珍 潘新华 张盛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2-646,共5页
甲壳动物的蜕皮、繁殖、神经活动、色素活动、心跳、渗透压以及血糖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均受内分泌激素的调控。在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表明,胃肠激素具有调节消化吸收过程、保护胃肠黏膜和控制动物摄食行为等多项生理作用.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日本沼虾 胃肠道 嗜银细胞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谢冰楠 李丕鹏 陆宇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4-507,共4页
对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报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爬行动物胃肠嗜银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不仅与哺乳动物不同,且在爬行动物各个种间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总结了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布规律,概述了分... 对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报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爬行动物胃肠嗜银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不仅与哺乳动物不同,且在爬行动物各个种间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总结了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布规律,概述了分类地位、食性和栖息地环境与细胞分布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极北鲵与东北小鲵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春宇 曹雷 +1 位作者 李淑兰 赵文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49,共4页
应用Grimelius法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两种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两种动物消化道各部分均有分布,但分布密度高峰不同:极北鲵消化道嗜银... 应用Grimelius法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两种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两种动物消化道各部分均有分布,但分布密度高峰不同:极北鲵消化道嗜银细胞在直肠部分布密度最高,胃体处最低;而东北小鲵在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在食管处最低。其形态和分布位置相似,嗜银细胞形态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和梭形等,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之间和上皮细胞基部,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动物的食性、生活环境以及消化道各部位生理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鲵 东北小鲵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金钱豹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及嗜银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昱 俞诗源 +2 位作者 贾艳芳 冯红丽 邓海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金钱豹胃和小肠的结构特征及嗜银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动物学和生理学研究及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金钱豹胃和小肠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金钱豹的胃壁和小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 目的:探讨金钱豹胃和小肠的结构特征及嗜银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动物学和生理学研究及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金钱豹胃和小肠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金钱豹的胃壁和小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胃黏膜层较厚;胃腺呈单管状,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嗜银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胃壁肌层发达,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膜突入肠腔形成许多肠绒毛,绒毛内有散在的平滑肌束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上皮下陷入固有膜中形成管状肠腺,肠腺主要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嗜银细胞组成;十二指肠黏膜下层中有大量的黏液性腺泡组成的十二指肠腺;小肠肌层内层为环行平滑肌,外层为纵行平滑肌.嗜银细胞在胃和小肠各个部位均有分布,其中空肠部位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最高;胃体和十二指肠次之;回肠部最低.嗜银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细胞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或固有膜内.结论:金钱豹胃肠的结构特征和嗜银细胞的分布型与胃肠道各部位消化功能及其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豹 小肠 组织学 嗜银细胞
下载PDF
棕黑锦蛇(E.schrenchi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彦华 高欣 李淑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棕黑锦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棕黑锦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和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或固有膜,梭形嗜银细胞两端都有突起,分别伸向肠腔和固有膜.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嗜银细胞兼有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银细胞 形态学观察 棕黑锦蛇 消化道 分布密度 分布曲线 粘膜上皮 细胞分布 上皮细胞 细胞形态 细胞突起 作用途径 椭圆形 内分泌 旁分泌 体形 梭形 食管 幽门
下载PDF
大鼠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5
14
作者 黄威权 黄荫乔 +1 位作者 王文超 杜玉凤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412-416,457,共6页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在固有层内,于突起附近有嗜银颗粒和突起相延续。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到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因此我们认为,嗜银、亲银细胞兼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3.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和突起都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小肠 亲银、嗜银细胞 内、外分泌功能 固有层结缔组织内的嗜银细胞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淑兰 吴恒梅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用Grimelius嗜银法对12只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31.51±6.73;胃贲门为67.52±3.81;胃体部为49.41±5.69;胃... 本文用Grimelius嗜银法对12只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31.51±6.73;胃贲门为67.52±3.81;胃体部为49.41±5.69;胃幽门部为142.58±6.69;十二指肠为34.63±5.26;空肠为25.36±2.57;回肠为13.28±3.29;(2)嗜银细胞在食管部分主要集中子食管腺;在胃部主要集中于胃腺,在小肠部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之间;(3)嗜银细胞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锥体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梭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分布 形态
下载PDF
刺猬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17
16
作者 楚德昌 邓振旭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通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刺猬消化道各段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贲门及以下所有消化管,其中胃、十二指肠与小肠末段嗜银细胞分布密度较高,小肠中段及直肠末段密度较低。嗜银细胞分布于消化管壁粘膜层腺体与绒毛,其中在... 通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刺猬消化道各段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贲门及以下所有消化管,其中胃、十二指肠与小肠末段嗜银细胞分布密度较高,小肠中段及直肠末段密度较低。嗜银细胞分布于消化管壁粘膜层腺体与绒毛,其中在腺体密度较高,在绒毛较低,并且胃、小肠壁固有膜腺体的中、底部密度最高,另外在胃幽门有狭小的高密度分布区。嗜银细胞有锥体形、瓜子形、椭圆形、长梭形、圆形等。锥体形、瓜子形、长梭形多有明显的长突起。嗜银颗粒或充满整个细胞,或集中于突起端或基底部。细胞外常可见到刚释放的嗜银颗粒,特别是锥体形、瓜子形细胞的尖端处常可见到向腺管腔或肠腔释放的嗜银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猥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 分布
下载PDF
3种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邓振旭 楚德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为了探索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分泌类型,以改良龙桂开浸银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巴西彩龟(Truchemys scripta)和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的消化道进行了染色和切片观察。结果表明,3种动物消化道从食道到大... 为了探索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分泌类型,以改良龙桂开浸银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巴西彩龟(Truchemys scripta)和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的消化道进行了染色和切片观察。结果表明,3种动物消化道从食道到大肠均有嗜银细胞分布,均在胃幽门有突出的分布密度高峰,分别在小肠末段和大肠始段、大肠中段有次分布密度高峰,巴西彩龟在食道还有第三分布密度高峰;嗜银细胞多数为毛笔头形、高脚杯状、长梭形、椭圆形和锥体形等,多数嗜银细胞有明显的突起伸向管腔方向,少数嗜银细胞的突起伸向固有膜和周围细胞,突起处常可见明显的分泌颗粒。提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兼有内分泌与外分泌两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南方鲇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及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怀如 潘宝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88-92,共5页
应用组织化学技术Masson氏银浸法,对鲇形目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胃肠道嗜银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的胃肠道嗜银细胞多为开放型,有梭形、角锥形、梨形、椭球形、楔形、蝌蚪形等形态,只分布于胃中,常以细胞群的形式... 应用组织化学技术Masson氏银浸法,对鲇形目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胃肠道嗜银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的胃肠道嗜银细胞多为开放型,有梭形、角锥形、梨形、椭球形、楔形、蝌蚪形等形态,只分布于胃中,常以细胞群的形式存在于胃小凹底部胃上皮细胞之间和胃腺腺泡之间,从胃贲门部、胃盲囊部到幽门部,分布密度逐渐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胃肠道嗜银细胞 形态学 分布规律 组织化学技术Masson氏银浸法 养殖
下载PDF
大鵟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及嗜银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诗源 王悦 +1 位作者 郭婷婷 高先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4,共8页
为了解大鵟(Buteo hemilasius)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本实验采用生物显微技术和Grimelius银染法对大鵟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鵟胃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4层组成,... 为了解大鵟(Buteo hemilasius)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本实验采用生物显微技术和Grimelius银染法对大鵟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鵟胃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4层组成,腺胃固有层中充满胃腺,浅层腺为单管腺,深层腺为复管泡状腺;胃黏膜肌层由环行平滑肌构成;小肠无黏膜下层,由黏膜层、肌肉层、外膜构成,黏膜层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黏膜肌层较明显,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平滑肌为纵行,回肠黏膜平滑肌为内环外纵行.小肠绒毛无分支现象,绒毛中没有中央乳糜管;小肠肌肉层均由内环行平滑肌和外纵行平滑肌构成.大鵟胃和小肠嗜银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长梭形和不规则形等.嗜银细胞的末端有突起,大部分突起常指向管腔,少部分指向固有层.嗜银细胞在不同部位的大小有所不同,在肠腺和黏膜上皮之间的嗜银细胞个体较大,而在固有层基部个体较小.大鵟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数量在腺胃最多,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肌胃内未见有嗜银细胞分布.大鵟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可能有内分泌、腔分泌和旁分泌3种分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鵟 小肠 组织结构 嗜银细胞
下载PDF
小鼠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淑兰 孙庆玲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29,共3页
用Grimelius嗜银法对10只小鼠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l)小鼠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在胃体部最高,从十二脂肠、空肠、回肠、盲肠直到结肠依次减少。(2)嗜银细胞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梭形、锥体形... 用Grimelius嗜银法对10只小鼠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l)小鼠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在胃体部最高,从十二脂肠、空肠、回肠、盲肠直到结肠依次减少。(2)嗜银细胞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梭形、锥体形、椭圆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胃肠道 嗜银细胞 分布 行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