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仁组成区染色对恶性淋巴瘤与慢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龙富 许良中 +2 位作者 陈红莉 顾良宏 冯丽青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法对120例穿刺细胞涂片进行了研究,每例均在高倍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其结果如下:非何杰金淋巴瘤43例,6.58±2.37,何杰金病3例,4.22±0.5,慢性淋巴结炎56例,1.16±0.1,淋巴结结核7... 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法对120例穿刺细胞涂片进行了研究,每例均在高倍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其结果如下:非何杰金淋巴瘤43例,6.58±2.37,何杰金病3例,4.22±0.5,慢性淋巴结炎56例,1.16±0.1,淋巴结结核7例,1.13±0.14,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例,1.48±0.2,表皮样囊肿1例,1.95,腮裂囊肿1例,1.37,混合瘤1例,1.67,淋巴上皮瘤1例,1.29,结节病1例,1.11。结果表明AgNOR染色对鉴别良恶性疾患是十分有意义的。46例恶性淋巴瘤与74例良性疾患AgNOR数目上的区别是非常显著的(P<0.001),非何杰金淋巴瘤与慢性淋巴结炎的区别也是非常显著的(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核仁组成区 嗜银蛋白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的核仁组成区蛋白 被引量:4
2
作者 许良中 王龙富 陈红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353-356,T018,共5页
本文对50例肝细胞肝癌和9例正常肝的核仁组成区蛋白嗜银染色(AgNOR)进行比较研究。每一例标本均计数100个细胞的AgNOR数目,结果看到分化差肝癌AgNOR数为8.24±2.44((?)±SD,下同)、最大直径0.78±0.18μm、面积0.41±0... 本文对50例肝细胞肝癌和9例正常肝的核仁组成区蛋白嗜银染色(AgNOR)进行比较研究。每一例标本均计数100个细胞的AgNOR数目,结果看到分化差肝癌AgNOR数为8.24±2.44((?)±SD,下同)、最大直径0.78±0.18μm、面积0.41±0.18μm^2;分化中肝癌AgNOR数为6.51±1.45、最大直径1.63±0.37μm、面积1.90±0.18μm^2;分化好肝癌AgNOR数为5.74±1.52、最大直径2.46±0.51μm、面积4.33±1.70μm^2;正常肝AgNOR数为1.15±0.05、最大直径2.27±0.25μm、面积3.90±0.62μm^2。肝细胞肝癌与正常肝细胞之间,在AgNOR数目、最大直径与面积方面的差别均非常显著(P<0.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之间,最大直径与面积的差别也非常显著(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核仁组成区 蛋白嗜银染色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核仁组成区蛋白 被引量:3
3
作者 许良中 邱丙森 +1 位作者 陈红莉 陶玲娣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本文应用嗜银染色(AgNOR)计数对5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及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CPL)进行鉴别诊断。每例均在高倍油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的AgNOR,并求得其平均数,标准差及均数标准误,结果如下:22例蕈样肉芽肿前期(MFI)为1.17±0.09... 本文应用嗜银染色(AgNOR)计数对5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及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CPL)进行鉴别诊断。每例均在高倍油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的AgNOR,并求得其平均数,标准差及均数标准误,结果如下:22例蕈样肉芽肿前期(MFI)为1.17±0.09SEM=0.01;24例蕈样肉芽肿浸润期(MFⅡ)为1.17±0.11 SEM 0.01;4例蕈样肉芽肿肿瘤期(MFⅢ)为3.55±0.87 SEM=0.43;2例非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NECTCL)为4.5±0.28 SEM=0.19;9例CPL为1.17±0.1 SEM=0.03。结果说明在CTCL(MFⅢ+NECTCL)与CPL之间(t=7.13;P<0.001)和MFⅠ与MFⅡ之间(t=4.75;P<0.001)AgNOR计数的差别是极为显著的。因此,AgNOR在鉴别诊断上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T细胞淋巴瘤 agn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