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 Steps Up Anti-poverty Effort in Arid Western Areas
1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1期39-39,共1页
China's State Council, or the cabinet, has decided to further extend a program that involves special funds for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projects in three particularly add and poor areas in the country's remote north... China's State Council, or the cabinet, has decided to further extend a program that involves special funds for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projects in three particularly add and poor areas in the country's remote northwest. While extending the program from 2009 to 2015, the government also decided to raise the annual total funding from 200 million yuan (29.2 million U.S. dollars) to 300 million y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Steps Up Anti-poverty Effort in arid western Areas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花生间作对不同降水年型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孙翔龙 冯良山 +2 位作者 杨宁 张诗行 夏桂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降雨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筛选出更具有韧性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MS)和花生(PS)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花生2行/2行(M2P2)、玉米花生4行/4行(M4P4)和玉米花生8行/8行(M8P8)这3种间作种...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降雨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筛选出更具有韧性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MS)和花生(PS)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花生2行/2行(M2P2)、玉米花生4行/4行(M4P4)和玉米花生8行/8行(M8P8)这3种间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降水年型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中玉米花生间作LER均大于1,3年M2P2、M4P4和M8P8处理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分别为1.02~1.08,1.10~1.15,1.07~1.08,表明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随着间作条带宽度增加,玉米的间作优势和花生的间作劣势均减弱。玉米具有边行优势,花生则存在边行劣势,同一间作处理中边1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边行和玉米单作,边1行花生产量则显著低于其他边行和花生单作。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降低花生的边行劣势,是实现玉米花生间作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玉米花生间作具有稳产性,其主要原因是不同降水年型的间作玉米产量以及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间作带幅变小间作玉米收获指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有增加趋势,而间作花生则下降。不同降水年份间,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花生单位面积荚数和荚粒数差异显著,玉米和花生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不同降水年型中M4P4的LER和WER均最高(1.09~1.15),是适宜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间作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抗旱稳产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降水类型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谢金南 董安祥 +2 位作者 尹东 朱炳瑗 李栋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利用历史文献及有器测以来的甘肃省气象。水文、卫星遥感资料,对个省历史气候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近70年气候变化和2000年干旱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气候变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对甘肃农业、水资... 利用历史文献及有器测以来的甘肃省气象。水文、卫星遥感资料,对个省历史气候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近70年气候变化和2000年干旱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气候变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对甘肃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进而指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西部大开发 干旱 气候变化 中国西部 农业 水资源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同位素研究——以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向全 张莉 于开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4-529,共6页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深层岩溶 地下水 水化学-同位素研究 构造控水分析
下载PDF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付晓 吴钢 +3 位作者 尚文艳 刘阳 王宏昌 付海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2-906,共5页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由此产生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流失以及产出能值的损失;对可更新有机能的不充分利用也是造成当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辽西半干旱区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宁夏南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向全 张发旺 +1 位作者 毕二平 韩占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1-574,共4页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 ,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该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 ,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SN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 ,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 ,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该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 ,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SN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 ,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而成。水质分布呈现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 ,北部水 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 蒸发浓缩型 ,呈高矿化咸水 ,南部为溶滤 混合型 ,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 ,划分了 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水分析 水化学同位素 岩溶裂隙水 地下水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姜萍 郭芳 +3 位作者 罗跃初 魏晶 孙晓伟 吴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05-2909,共5页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6—9月的月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山(对照)的10.1%、6.5%、2.3%、8.6%和5.3%,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荒山的2.65%、0.96%、0.15%、2.32%和0.69%.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半干旱区 人工林 水土保持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58
8
作者 潘晓玲 王学才 雷加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从中国西部干旱区的界定、自然条件特点的分析出发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指出进行该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时间序列上进行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在空间结构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研究 ,在... 从中国西部干旱区的界定、自然条件特点的分析出发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指出进行该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时间序列上进行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在空间结构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研究 ,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研究的新思路。并从生态环境形成演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同时 ,指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将要实现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干旱区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结构 西部开发 时空演变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吕刚 吴祥云 +3 位作者 雷泽勇 王东升 班小峰 张景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4-208,共5页
以荒山为对照,对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重以荆条纯林的最小,杨树纯林的最大;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是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纯林的最小;林地表层土... 以荒山为对照,对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重以荆条纯林的最小,杨树纯林的最大;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是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纯林的最小;林地表层土壤蓄水容量、有效蓄容、毛管持水量均高于荒山,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的最小,其中蓄水容量位于701.8-1 328.4 t/hm^2之间,有效蓄容位于41.2-411.6 t/hm^2之间,毛管持水量位于660.6-916.8 t/hm^2之间;林地表层土壤入渗能力较强,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的最小,稳渗率位于0.03-6.11 mm/min之间,并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林地表层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林地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大小顺序为荆条纯林〉山杏荆条混交林〉樟子松封育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油松荆条混交林〉沙棘纯林〉杨树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文效应 人工林地 辽西半干旱区 低山丘陵
下载PDF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潘晓玲 马映军 顾峰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7,共8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实施2年来,在古气候重建和环境变化,绿洲的演变规律与驱动力,绿洲水盐平衡与主要水文过程,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过程与稳定性,山地、绿洲、荒漠三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实施2年来,在古气候重建和环境变化,绿洲的演变规律与驱动力,绿洲水盐平衡与主要水文过程,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过程与稳定性,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耦合机理,生态景观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大工程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荒漠化成因及时空分布等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项目后2年的研究重点将继续以绿洲安全机制研究为核心,在时间序列上,重点研究近2000年来绿洲的形成演变规律,特别是近百年及近50年来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与绿洲形成演变的关系,定量辨识绿洲发展演化的驱动力;在空间结构上,阐明绿洲格局的动态过程,深入探明山地、绿洲及荒漠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与安全、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等;结合西部大开发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进程,研究开发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建设示范区;配合国家重大工程时段,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生态系统的调控体系和管理模式,为西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干旱区 生态环境 调控 古气候 绿洲 环境变化
下载PDF
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环境和水土资源退化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76
11
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3 位作者 陈宝群 周群英 毛龙江 李平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研究了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主要考古遗址的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剖面 ,获得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成分、总有机碳和CaCO3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系列。结合该时期人类活动遗物分布的层位关系、考古断代、...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研究了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主要考古遗址的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剖面 ,获得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成分、总有机碳和CaCO3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系列。结合该时期人类活动遗物分布的层位关系、考古断代、历史年代和大量1 4 C年代数据 ,以及古文献有关环境演变和灾害的记载 ,形成了对该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过程的综合断代。各项指标综合反映了从 31 0 0aB .P .( 1 1 5 0B .C .)开始 ,渭河流域气候向着干旱化发展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植被退化、土壤生物活动减弱、土壤矿物次生风化强度降低、土壤颗粒变粗、水份减少、CaCO3淋溶减弱、土壤碱性增强 ,表现出由气候干旱化造成的土壤退化。对于当时旱作农业和游牧业来说 ,这则是水土资源的自然退化。这个时期发生了游牧民族大规模南移 ,也发生了周人历史上著名的“古公迁岐”、“文王迁丰”和“平王东迁”等事件。通过深入分析论证 ,认为环境恶化和水土资源退化是引起周人都邑迁移的主导因素 ,虽然游牧民族南侵占领也是重要的驱动力 ,但是引起游牧民族南下的根本原因 ,也同样是环境恶化和水草资源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先周-西周时代 水土资源 社会影响 黄土高原 干旱 考古遗址 断代
下载PDF
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红福 赵峰华 +3 位作者 张璐 刘一鸣 曹松华 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了提高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水平,缓解该区居民用水严重短缺状况,必须对该区的矿井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Aq.QA水化学软件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西部干旱地区煤矿矿井水、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体的水质特征进行了... 为了提高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水平,缓解该区居民用水严重短缺状况,必须对该区的矿井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Aq.QA水化学软件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西部干旱地区煤矿矿井水、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体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煤矿地层特点对矿井水水质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1%的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样均为SO4-Ca型;矿井水中共有9个离子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制,其中Cl-,Na+和Fe离子超标情况最为严重;矿井水中较高含量的Fe离子来自须家河组地层内菱铁矿结核的溶解,而严重超标的Cl-和Na+可能来自于须家河组地层部分地段岩盐的溶解;10个V级水质的矿井水包括4个微咸水、3个咸水和1个盐水水样,2个矿区饮用水为Ⅲ级水质淡水,2个水库水样和广顺县城饮用水为I级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准确评价不同类型的水体,且能揭示每个水体的主控污染因子,但无法对矿化度大于1 000 mg/L的水体进行深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西部 干旱区 矿井水 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厚琴 方一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6-430,共5页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和2003年在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中,乌鲁木齐的生态经济位最大,西宁的生态经济位最小的结论。文章最后分析、解释了西部干旱区6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生态位 城市生态经济位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峰 孟宪学 +3 位作者 张雨 李宁 王艳娜 王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2-1037,共6页
阐述了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功能,界定了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内涵,通过对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学科领域分布、野外监(观)测和基础数据积累情况、观测人员结构、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科研立项、研究... 阐述了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功能,界定了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内涵,通过对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学科领域分布、野外监(观)测和基础数据积累情况、观测人员结构、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科研立项、研究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等5方面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农业野外台站 现状
下载PDF
中国荒漠化病因诊断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跃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荒漠化研究和治理工作在中国已有多年,提出的治理措施与发表的研究论文硕果累累。但时至今日,荒漠化危害不仅依在,而且危害仍在逐年加剧,呈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对荒漠化的物理、生物机理有较透彻的认识,但对其社会机理还... 荒漠化研究和治理工作在中国已有多年,提出的治理措施与发表的研究论文硕果累累。但时至今日,荒漠化危害不仅依在,而且危害仍在逐年加剧,呈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对荒漠化的物理、生物机理有较透彻的认识,但对其社会机理还认识不够。社会管理者的科学求实态度、管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运转效率、协调程度以及受监督机制等深刻影响着一地区荒漠化的走势与治理结果。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使中国荒漠化发展处于整体加速或减速的十字路口,一个好的环境结局将取决于干旱区社会管理者们科学素质的提高,思维决策模式与管理体制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荒漠化 病因诊断 干旱区 西部开发 社会管理者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刚 王洪禄 黄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6-181,共6页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8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5~2.3mm,加权平均半径在0.61~1.85mm,均值为0.95mm,均值为粗通气孔隙标准的近2...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8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5~2.3mm,加权平均半径在0.61~1.85mm,均值为0.95mm,均值为粗通气孔隙标准的近2倍,>1.4mm的特大孔隙仅为大孔隙总数的2.73%,0.5~1.4mm的孔隙占97.27%,表现出大半径孔隙少而小半径孔隙多的特点。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度在0.95%~5.24%,仅占土壤体积很小的一部分,但大孔隙平均半径与稳定出流速率和饱和导水率之间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71%的变异和饱和导水率50%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Poiseulle方程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水定地问题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发鹏 穆文彬 肖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处于农业耕种条件优良与灌溉用水短缺并存的窘况,生态环境状况普遍较为脆弱,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内蒙古... 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处于农业耕种条件优良与灌溉用水短缺并存的窘况,生态环境状况普遍较为脆弱,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土资源配置失衡的具体表现,系统归纳了其原因,并依据以水定地的核心目标和功能,结合西辽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能科学有效地改善流域水土资源配置失衡的以水定地水土资源宏观优化配置思路。此外,还提出了建立健全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现代化的监测计量设施并强化监管,鼓励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力以确保多方共赢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水定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 对策 西辽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的遥感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师庆东 师庆三 刘曼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90-394,420,共6页
中国西部干旱区气候、土壤、水文、光热、植被等环境因子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异,若只依靠单一的植被光谱信息来进行准确分类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开展基于先验知识、地理信息和遥感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文在使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后,采用了分区分海... 中国西部干旱区气候、土壤、水文、光热、植被等环境因子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异,若只依靠单一的植被光谱信息来进行准确分类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开展基于先验知识、地理信息和遥感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文在使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后,采用了分区分海拔的方法,即将植物的区系理论和植物的纬向、经向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给予知识化的表达,在这些先验知识的基础上叠加植被的光谱特征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笔者对中国西部干旱区采用分区分类,将整个研究区按地理特点分为三个子研究区:北疆地区,东疆-南疆地区,柴达木盆地-阿拉善地区.每个子区按海拔又分为两个部分,实际上将研究区分为3个子区6个部分,分区的主要原则是植物的区系以及植被的垂直分布、纬向和经向空间分布特点.并在局部地区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干旱区 植被 遥感分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其防御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群 张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96-2897,共2页
[目的]研究小麦干热风天气特点、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为辽西地区小麦优质栽培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用相关分析筛选干热风的气象因子和危害指标;采用归类、叠加确定干热风天气类型;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辽西地区干热风区域划分。[结果]TG... [目的]研究小麦干热风天气特点、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为辽西地区小麦优质栽培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用相关分析筛选干热风的气象因子和危害指标;采用归类、叠加确定干热风天气类型;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辽西地区干热风区域划分。[结果]TG≥35℃、V≥3 m/s、R≥11.0 mm、E≤40%出现天数是辽西地区干热风指标。梅雨型、两槽一脊型和南高北低型天气特点是发生干热风的主要形式场。羊山、喀左、朝阳、叶柏寿是小麦干热风易发生区域。[结论]增加工程设施、改变农业技术和使用生物化学措施等防御对策,可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热风 气候 辽西
下载PDF
浅埋滴灌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雪 尹光华 +2 位作者 马宁宁 谷健 王士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于2016-2017年在辽西半干旱区移动遮雨棚内进行了水氮精量控制试验,设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灌溉量分别设145.4、271.7、348.2、436.2 mm 4个水平,施氮量分别设0、84.6、136.1、195.0 kg·hm^(-2) 4...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于2016-2017年在辽西半干旱区移动遮雨棚内进行了水氮精量控制试验,设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灌溉量分别设145.4、271.7、348.2、436.2 mm 4个水平,施氮量分别设0、84.6、136.1、195.0 kg·hm^(-2) 4个水平,共6个处理。试验分析了水氮交互作用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在145.4~350.5 mm时,春玉米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高至11 005.60 kg·hm^(-2);灌溉量在350.5~436.2 mm时,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至10 730.09 kg·hm^(-2);施氮量在0~146.9 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至10 983.19 kg·hm^(-2),施氮量在146.9~195.0 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至10 862.39 kg·hm^(-2)。灌溉量因素的影响大于施氮量,水氮之间有明显的正向交互效应,当灌溉量为373.1 mm,施氮量为165.6 kg·hm^(-2)时产量最高。作物耗水量在拔节-抽雄期和灌浆-收获期较大,分别为115.64、127.50 mm;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降低幅度达到52.2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增幅为14.73%~20.08%;其中处理6(灌溉量348.2 mm,施氮量195.0 kg·hm^(-2))最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方面的因素,初步建立了春玉米浅埋滴灌水氮施用优化模式,参数组合为灌溉量348.2 mm、施氮量165.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水氮运筹模式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