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火炮射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鸿亮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6,共6页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前装滑膛加农炮,发射火药都为黑色火药,因此,射程都不可能太远。史料反映出中西不同类型火炮射程不同;最大射程与有效射程差距很大。清军千斤左右的红夷舰炮,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新铸的红夷岸炮...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前装滑膛加农炮,发射火药都为黑色火药,因此,射程都不可能太远。史料反映出中西不同类型火炮射程不同;最大射程与有效射程差距很大。清军千斤左右的红夷舰炮,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新铸的红夷岸炮的射程次于西洋火炮,最大射程可达4千米之外。西洋舰炮和岸炮的种类和规格相对统一,射程较清军同种类和同规格火炮要远。重型加农舰炮有效射程大都不超过0.45千米的距离,最大射程可达5千米之外,但在野战中,为保证其杀伤力,其射程不应超过2千米。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火炮射程近,杀伤力小,西洋火炮则与之相反,此乃清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清朝火炮射程劣于西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前装滑膛炮 阿摩士壮后装线膛炮 射程
原文传递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
2
作者 刘鸿亮 张媛媛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0-47,共8页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主导型火炮尽管都是前装滑膛炮,但侵华英法联军的火炮技术却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方向发展。英军在陆海战中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法军使用的拿破仑前装线膛...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主导型火炮尽管都是前装滑膛炮,但侵华英法联军的火炮技术却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方向发展。英军在陆海战中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法军使用的拿破仑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线膛炮的性能比滑膛炮要大得多,致使侵略军在与清军对垒时,其炮力发挥充分。欧洲炮制的完善有一个过程。阿炮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是德国的克虏伯炮,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式前装线膛阿炮和德式后装线膛克虏伯炮一直是清人最倾向购买的种类,但由于清人对德国军事的仿效,"炮用克虏伯"的原则逐渐成为其共识。阿炮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加速了清军近代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前装滑膛炮 阿摩士壮后装线膛炮 拿破仑前装线膛铜炮 克虏伯后装线膛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