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乳酸耐热克鲁维酵母的筛选及其在葡萄酒中增酸潜力研究
1
作者 蔡飞 努丽扎提·木拉提别克 +3 位作者 朱瑞清 刘美玲 李婷 刘昀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通过比较16株耐热克鲁维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的产乳酸能力及耐受性,筛选高产乳酸的优良菌株,并将其与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EC1118按1∶1配比共发酵制备霞多丽葡萄酒,评估其酿造特性。结果表明,耐热克鲁维... 通过比较16株耐热克鲁维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的产乳酸能力及耐受性,筛选高产乳酸的优良菌株,并将其与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EC1118按1∶1配比共发酵制备霞多丽葡萄酒,评估其酿造特性。结果表明,耐热克鲁维酵母菌株LT-XJ24、LT-XJ59、LT-ZX03与LT-GS27的耐受性较好,且产乳酸能力较强,在葡萄汁中的乳酸产量分别为6.41 g/L、6.52 g/L、7.89 g/L和6.21 g/L。优选的4株耐热克鲁维酵母与商业酿酒酵母共发酵均能完成霞多丽葡萄酒的酒精发酵,且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增酸能力,其中菌株LT-ZX03混合发酵的霞多丽葡萄酒中的乳酸产量最高,达6.66 g/L。尽管混合发酵组提高了葡萄酒的挥发酸含量,但仍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2 g/L)。从霞多丽葡萄酒样品中共检出41种香气物质,包括23种酯类、11种醇类、5种酸类以及2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13种物质的香气活度值(OAV)>1。不同耐热克鲁维酵母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菌株LT-GS27和LT-ZX03影响较大,能够提高葡萄酒中具有花果香气的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克鲁维酵母 筛选 乳酸 耐受性 葡萄酒 理化指标 挥发性香气物质
下载PDF
价键原子指数用于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保留性质研究
2
作者 堵锡华 李靖 +1 位作者 陈艳 王晓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5,共9页
酱香型习酒是一种风味极其独特的酱香型白酒,具有风味醇厚、幽雅细腻和回味悠长的香气,香气成分繁多而复杂.为探究酱香型白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香气风味成分的差异,研究建构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保留指数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性模型... 酱香型习酒是一种风味极其独特的酱香型白酒,具有风味醇厚、幽雅细腻和回味悠长的香气,香气成分繁多而复杂.为探究酱香型白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香气风味成分的差异,研究建构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保留指数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性模型,根据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分子中原子的空间与电性结构,基于拓扑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参数-价键原子指数~mA.另计算了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的电拓扑状态指数(Em),优化筛选了指数中的~0A、E_(1)、E_(2)、E_(14),将4种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三层结构的输入节点数,色谱保留指数作为三层结构的输出节点数,网络结构采用4-12-1方式.建立的预测香气成分保留指数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5,计算得到的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保留指数RI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41%.结果表明,酱香型习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保留指数,与价键原子指数和电拓扑状态指数之间具有很好的非线性关系,非氢原子结构及—CH_(3)、>CH_(2)、—O—等基团,是影响酱香型习酒香气成分保留指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香气成分 定量结构-保留相关 价键原子指数 神经网络法 习酒
下载PDF
昼夜温差对茶鲜叶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陈林怡 郭豪 +5 位作者 陈红梅 张哿烨 廖露露 周婉婷 张梦雪 易志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茶叶品质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生长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昼夜温差的变化影响茶树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进而影响茶叶品质。本研究选取福云六号茶树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5、10、15℃4个昼夜温差(DIF)处理,通过模拟DIF变化来探... 茶叶品质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生长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昼夜温差的变化影响茶树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进而影响茶叶品质。本研究选取福云六号茶树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5、10、15℃4个昼夜温差(DIF)处理,通过模拟DIF变化来探究其对茶树光合作用与茶鲜叶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IF增大,茶树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显著增大(P<0.05)。DIF增大显著增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并且在DIF为10℃时含量达到最大。DIF变化对茶鲜叶挥发性组分和主要组分的相对含量均有影响,茶鲜叶挥发性成分中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大。DIF增大提高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并且茶鲜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随DIF变化有所差异,其中正己醛的相对含量随DIF的增大而增加,DIF为15℃时其相对含量最高,为39.94%,青叶醇的相对含量则随DIF的增大而降低。DIF的变化显著影响β-葡萄糖苷酶、β-樱草糖苷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其中β-葡萄糖苷酶、β-樱草糖苷酶活性随DIF的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IF为5℃时达到最大,而脂氧合酶活性则相反。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随DIF的增大显著增加,DIF为15℃时其含量分别是DIF为0℃时的2.44倍和2.55倍;总黄酮含量与酚氨比则随DIF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在DIF为15℃时均达到最低,分别为2.84%和3.24。茶鲜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P_(n)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酚氨比与P_(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DIF增大可明显影响茶鲜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提高茶叶滋味品质,研究结论可为茶园选址和茶树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昼夜温差 茶叶香气 茶叶滋味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原料理化特性对水果蒸馏酒品质及香气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丁燕 孙玉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3,共5页
水果原料理化特性对水果蒸馏酒的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归纳了水果果实物理性状,总结了可溶性固形物与含糖量、含酸量与pH、果胶、蛋白质及氨基酸、酚类物质等化学指标对水果蒸馏酒生产的影响,阐述了不同水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因素... 水果原料理化特性对水果蒸馏酒的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归纳了水果果实物理性状,总结了可溶性固形物与含糖量、含酸量与pH、果胶、蛋白质及氨基酸、酚类物质等化学指标对水果蒸馏酒生产的影响,阐述了不同水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果蒸馏酒香气成分的差异性,以期为优质水果蒸馏酒的生产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果实 水果蒸馏酒 生产 理化指标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卤水泡草果的试制及其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5
作者 张映萍 穆明兴 +6 位作者 高鹏慧 廖方平 周继兰 和秀丽 和雨秋 吴莲张 和俊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85,共9页
为研究试制泡草果的品质,探究不同卤水中酱油浓度对泡草果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自然发酵方式试制泡草果,测定了发酵结束后不同卤水泡草果的食盐、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总糖、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并采用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卤水泡草... 为研究试制泡草果的品质,探究不同卤水中酱油浓度对泡草果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自然发酵方式试制泡草果,测定了发酵结束后不同卤水泡草果的食盐、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总糖、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并采用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卤水泡草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结果显示:5种不同卤水泡草果中食盐含量为3.93~6.11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29~0.51 g/100 g,随着卤水中酱油浓度的增加,泡草果中食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5种不同卤水泡草果中P3的亚硝酸盐含量、总酸含量相对较低;P3、P4总糖含量明显较低。不同卤水泡草果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共有成分17种,包括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烷烃类、醚类物质和其他类物质共7类挥发性物质;泡草果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醇、茴香脑、芳樟醇、4-萜烯醇、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P4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卤水泡草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存在差异性。因此,5种不同卤水泡草果的食盐、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总糖、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可见,卤水中酱油浓度对泡草果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有明显影响。该研究可为泡草果的开发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草果 理化指标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自动解卷积-Kováts保留指数法定性分析电子烟液中的挥发性成分
6
作者 史洪飞 徐伯芃 +3 位作者 徐成鑫 权养科 周修齐 应耿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2,共11页
基于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自动解卷积-Kováts保留指数法,建立了电子烟液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对提取溶剂种类进行了优化,并依据烟液中香气成分的香气特征,分析果味和烟草味烟液的香韵构成和差异,确定不同果味烟液的特... 基于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自动解卷积-Kováts保留指数法,建立了电子烟液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对提取溶剂种类进行了优化,并依据烟液中香气成分的香气特征,分析果味和烟草味烟液的香韵构成和差异,确定不同果味烟液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①以乙醚为提取溶剂能减弱丙三醇对其他组分识别的干扰。②自动解卷积法能准确识别共流出组分和低含量组分;Kováts保留指数法提升了化合物识别的准确度。③在10种烟草味烟液中检出15种成分,以豆香、焦香香韵化合物为主;在21种果味烟液中检出80种成分,以果香、花香香韵化合物为主,确定了16类果味烟液的特征香气成分。通过随机验证实验,该方法可有效分辨不同果味类型的果味烟液和烟草味烟液。该方法样品用量少、前处理过程简单、样品分析用时短,能满足烟液中香气成分的检测需要,可为果味电子烟液的检验识别和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自动解卷积-Kováts保留指数法 电子烟液 特征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区雪茄茄芯烟叶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贺佩 王以慧 +4 位作者 耿召良 方松 仇京范 徐继磊 邱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了解不同产区雪茄茄芯烟叶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HS-SPME Arrow-GC-MS法测定了印尼、巴西、多米尼加、墨西哥、海南和四川等产区雪茄茄芯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OPLS-DA方法筛选出不同产区间主要差异成分,并分析了它们与感官品... 为了解不同产区雪茄茄芯烟叶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HS-SPME Arrow-GC-MS法测定了印尼、巴西、多米尼加、墨西哥、海南和四川等产区雪茄茄芯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OPLS-DA方法筛选出不同产区间主要差异成分,并分析了它们与感官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共124种,除新植二烯外,杂环类、酸类、酮类和酯类占总量的84%以上;含量较高的是新植二烯、2,3’-联吡啶、3-甲基戊酸、乙酸、3-乙酰基吡啶、二烯烟碱、二氢猕猴桃内酯等。不同产区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印尼、海南、墨西哥、巴西、多米尼加和四川,印尼的芳香族、酮类和酯类含量最高,墨西哥的醛类和酸类含量最高,海南的醛类、醇类和杂环类含量最高。共筛选出不同产区差异性物质52种,主要为醇类和杂环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香味指标显著正相关,其中7种与果香、花香和坚果香风味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雪茄茄芯烟叶风格特色定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区 雪茄茄芯 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 香味指标
下载PDF
甘蔗品种对红糖品质及抗氧化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春杰 王辉 +1 位作者 任军华 赵永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以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甘蔗为原料,比较其所制得的5种手工红糖样品在营养指标、香气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桂糖55号和中糖3号所制红糖营养成分最丰富,其中桂糖55号制成的红糖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中糖3号制成的红糖的蔗... 以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甘蔗为原料,比较其所制得的5种手工红糖样品在营养指标、香气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桂糖55号和中糖3号所制红糖营养成分最丰富,其中桂糖55号制成的红糖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中糖3号制成的红糖的蔗糖、总多酚和铁元素含量最高,香气成分更丰富且抗氧化活性最强;桂糖44号所制的红糖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柳城05136和新台糖22号制成的红糖营养指标、香气物质及抗氧化性适中。该研究可为甘蔗品种的选择及功能性红糖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红糖 营养指标 香气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桑葚品种间质量指标、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凤璇 唐贵敏 +4 位作者 王震 彭勇 赵登超 贾明 姜丽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62,共10页
以山东地区六个桑葚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质量指标、生理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玉王、大十果实重量和果形指数均较大,黑珍珠和墨玉的硬度(3.32、2.67 kg/cm^(2)... 以山东地区六个桑葚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质量指标、生理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玉王、大十果实重量和果形指数均较大,黑珍珠和墨玉的硬度(3.32、2.67 kg/cm^(2))、固酸比(92.87、82.76)较高,也有着较高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脂氧合酶活性(LOX),而出汁率较高的是墨玉和大十,分别为63.32%和61.19%。从花青素和抗氧化能力来看,大十和红果的花青素(0.58、0.53 mg/g)和总酚(2.48、2.59 mg/g)含量较高,有着较强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次是龙拐、墨玉、黑珍珠,白玉王最低。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墨玉香气浓郁、香气种类最多,达到62种,其次是大十和白玉王,其中,黑珍珠和大十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物质为主,而墨玉、龙拐、白玉王均以醛酮类、烯烃类为主,六个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以2-氨基-6-甲基苯甲酸、己醛为主。本研究为桑葚品种的品质评价和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品种 质量指标 理化指标 总酚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3种新香型烤烟烟叶质量特征与香型评价
10
作者 李宽 汪金玲 +2 位作者 赵勇 李玉秀 朱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目的]建立国产烤烟烟叶新香型风格特征的评价体系,为国内优质特色烟叶识别归类和卷烟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3种不同新香型C2F等级烤烟共60份样品,对其外观质量指标、感官质量指标、常规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国产烤烟烟叶新香型风格特征的评价体系,为国内优质特色烟叶识别归类和卷烟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3种不同新香型C2F等级烤烟共60份样品,对其外观质量指标、感官质量指标、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香气物质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香型风格的关键质量指标,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利用3组样品进行验证。[结果]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区分3种新香型风格的4类主要质量特征指标,分别为2项外观质量指标(色度和油分)、4项感官质量指标(香气量、感官总分、浓度、刺激性)、3项常规化学成分(氯、总糖、钾)和5项中性香气物质(茄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新植二烯)。筛选的14项质量特征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将验证组A组15个样品聚为3类,B组8个样品聚为5类,C组23个样品聚为4类,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3.33%、87.50%和100%。[结论]筛选出的这14项指标可以准确判别不同烤烟香型风格,并可有效区分这3种不同新香型风格的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香型风格 聚类分析 质量特征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老陈醋醋酸发酵不同翻醅方式醋醅特性的动态变化分析
11
作者 申瑾 夏瑶瑶 +4 位作者 梁楷 周景丽 闫裕峰 赵慧姿 李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采用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对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有机酸及香气成分进行跟踪测定,比较醋酸发酵两种翻醅方式对老陈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下总酸、不挥发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采用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对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有机酸及香气成分进行跟踪测定,比较醋酸发酵两种翻醅方式对老陈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下总酸、不挥发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乳酸和乙酸为醋酸发酵过程中的主体有机酸,二者占有机酸总量的85%以上。手工翻醅醋酸发酵阶段共检出33种香气成分,包括8种酯类、4种醇类、4种酸类、6种醛类、4种杂环类和7种其他类;机械翻醅醋酸发酵阶段共检出35种香气成分,包括8种酯类、7种醇类、4种酸类、1种酮类、5种醛类、2种杂环类和8种其他类。两种醋酸发酵阶段翻醅方式香气成分的组成均以酸类、醇类、酯类为主,机械翻醅醋醅风味较优于手工翻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陈醋 醋酸发酵 翻醅方式 理化指标 有机酸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生态尺度烟区烤烟香型风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5
12
作者 李章海 王能如 +2 位作者 王东胜 朱显灵 周慧玲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76,共5页
采用烟叶香型指数的方法,研究了我国5个不同生态尺度烟区烤烟香型风格及相关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云南大理和福建三明的烤烟为"清香型"风格,但二者之间香型指数差异明显;贵州黔南和广西河池烤烟为"中间香型"风... 采用烟叶香型指数的方法,研究了我国5个不同生态尺度烟区烤烟香型风格及相关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云南大理和福建三明的烤烟为"清香型"风格,但二者之间香型指数差异明显;贵州黔南和广西河池烤烟为"中间香型"风格;河南南阳烤烟为"浓香型"风格。生态条件差异大是影响烟叶香型风格的主导因素,在同一烤烟产区不同产烟县,生态条件差异较小对相关香气成分有影响,但不会改变烟叶的香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态尺度 香型指数 香型风格
下载PDF
几种栽培技术和烤房类型对K326香型和香气品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章海 王定福 +4 位作者 何崇文 蒙祥旭 王能如 徐增汉 朱显灵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采用香型指数和香气指数的评价方法,研究了几种栽培技术和烤房类型对K326香型风格和香气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与烤烟香型指数和香气指数相关的香气成分中,栽培技术对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异戊酸和苯甲醇含量影响较大,变... 采用香型指数和香气指数的评价方法,研究了几种栽培技术和烤房类型对K326香型风格和香气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与烤烟香型指数和香气指数相关的香气成分中,栽培技术对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异戊酸和苯甲醇含量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20%;对大马酮、茄酮和法尼基丙酮含量影响中等,变异系数均在10%~20%之间;对糠醛、二氢-β紫罗兰醇、苯乙醛和巨豆三烯酮含量影响较小,变异系数均低于10%。不同烤房类型对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苯甲醇含量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20%;对糠醛、茄酮和异戊酸含量影响中等,变异系数均在10%~20%之间;对大马酮、二氢-β紫罗兰醇、法尼基丙酮、巨豆三烯酮和苯乙醛含量影响较小,变异系数均低于10%。但不同栽培技术和烤房类型对烤烟香型指数、香气指数(包括AI、A值和B值)的影响均较小,变异系数均低于10%,因此,在黔南烟区生态条件下,烤烟香型风格和香气底韵是相对稳定的,并不会因栽培和烘烤技术的差异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栽培 烘烤 香气成分 香型指数 香气指数
下载PDF
烤烟香型的重要影响因子及香型指数模型的构建初探 被引量:69
14
作者 李章海 王能如 +2 位作者 王东胜 朱显灵 徐增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为烟叶香型风格的定位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地区烤烟的中部叶片为材料,测定其香气成分及常规化学成分,并对烟叶进行单料评吸。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烟叶香型指数模型。[结果]烟叶中有9种香气成分对其香型的影响... [目的]为烟叶香型风格的定位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地区烤烟的中部叶片为材料,测定其香气成分及常规化学成分,并对烟叶进行单料评吸。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烟叶香型指数模型。[结果]烟叶中有9种香气成分对其香型的影响较大。对烟叶浓香风格形成贡献由大到小的影响因子为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异戊酸〉二氢-β紫罗兰醇〉法尼基丙酮〉苯甲醇〉巨豆三烯酮;对烟叶清香型风格形成贡献由大到小的影响因子为大马酮〉棕榈酸〉甲酯。当Y香型指教〈2.8时烤烟为清香型,Y香型指数在2.8~3.8之间时,烤烟为中间香型,Y香型指数〉3.8时烤烟为浓香型。[结论]所建立的烤烟香型指数模型对烤烟香型风格的判断准确率为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香型 香型指数
下载PDF
烤烟香气指数的建立及其与烟叶质量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章海 王能如 +3 位作者 王东胜 朱显灵 徐增汉 周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5-1056,1073,共3页
首次建立了反映烤烟烟叶香气品质和质量风格的香气指数AI。结果表明。
关键词 烤烟 质量特征 香气指数
下载PDF
镇江香醋加工过程中理化指标分析及其与香气成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宗保 赵杰文 +2 位作者 邹小波 夏蓉 荐桂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61,共3页
连续监测了镇江香醋加工过程中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对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合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变化在... 连续监测了镇江香醋加工过程中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对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合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变化在镇江香醋生产过程中各不相同,镇江香醋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和香气成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理化指标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窨制原料对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梅春 朱育菁 +3 位作者 刘波 刘晓港 陈峥 张海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47-1955,共9页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 香气成分 香气品质评价指数
下载PDF
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品质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齐晓茹 侯丽娟 +3 位作者 师旭 马艳莉 赵翡 王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5-289,共5页
为比较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差异,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干白葡萄酒的p H,干浸出物含量、色度、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干红葡萄酒,色调显著高于干红葡萄酒(p<0.05);从两种... 为比较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差异,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干白葡萄酒的p H,干浸出物含量、色度、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干红葡萄酒,色调显著高于干红葡萄酒(p<0.05);从两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54种香气成分,鉴定出两种葡萄酒共有香气成分14种,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为主要呈香物质。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指标、香气种类、主要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理化指标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变黄末期烟叶变黄和凋萎程度对翠碧1号品种香型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能如 徐增汉 +2 位作者 李章海 彭怀俊 靖军领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4,共4页
为保持翠碧1号品种烟叶的清香型风格,进行了中部烟叶烘烤试验。采用香型指数法探讨了变黄末期烟叶变黄和凋萎程度对烤后烟叶香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不同,烤后烟叶均保持清香,但凋萎程度过低时,烟叶香型向"清偏... 为保持翠碧1号品种烟叶的清香型风格,进行了中部烟叶烘烤试验。采用香型指数法探讨了变黄末期烟叶变黄和凋萎程度对烤后烟叶香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不同,烤后烟叶均保持清香,但凋萎程度过低时,烟叶香型向"清偏中"或"中偏清"方向变化。因此,要保持该品种烟叶的清香型风格,必须重视烟叶烘烤变黄期的脱水变化,加强对脱水的合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碧1号 香型 香型指数 烟叶 烘烤 变黄 凋萎
下载PDF
大曲质量标准的研究(第三报):大曲生香力的特征指标探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沈才洪 应鸿 +2 位作者 许德富 樊林 沈才萍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22,共3页
大曲是一种富含多酶多菌的微生态制品,大曲复合曲香物质来源于制曲原料中的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等的降解,其复合曲香由氨基酸、脂肪酸、多糖及其聚合物等多种物质共同构成。氨态氮和淀粉消耗率为大曲生香力的特征指标。(孙悟)
关键词 大曲 生香 特征指标 氨态氮 淀粉消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