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ng Cong's Life in Black and White── A Great Master of Cartoon Art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A Great Master of Cartoon art Ding Cong’s life in Black and White
下载PDF
Art for Heart’s Sake
2
作者 Rachel Richez 《ChinAfrica》 2016年第6期48-49,共2页
ONCE Manshiyat Nasr, a ward in Cairo, used to be one of the poorest areas in the Egyptian capital. It was known as "garbage city" because of its large community of rag-pickers.
关键词 art for Hearts sake
下载PDF
社会学视域下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及反思
3
作者 李桂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唯美主义的核心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在艺术的纯粹形式中获得审美解放。随着西学东渐,唯美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一理论思潮在观照中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而经历重新调校,其理论的生成、建构、实践、消... 唯美主义的核心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在艺术的纯粹形式中获得审美解放。随着西学东渐,唯美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一理论思潮在观照中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而经历重新调校,其理论的生成、建构、实践、消解都与中国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中国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社会学视域的分析是认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以澄明、敞开的状态呈现于历史面前,有利于丰富对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理解的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自律 艺术他律 理论谱系
下载PDF
Art for Art’s Sake
4
作者 YUAN YUAN 《Beijing Review》 2011年第50期42-43,共2页
Artists talk about the sometimes uncomfor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money "In the 1980s, we still called it the art world, but now we call it the art market," said Eric Fischl, an internationally acc... Artists talk about the sometimes uncomfor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money "In the 1980s, we still called it the art world, but now we call it the art market," said Eric Fischl,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American painter and sculptor at a pane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s and the marketplace during the U.S.-China Forum on Arts and Culture last mon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 for arts sake
原文传递
托尔斯泰《艺术论》在中国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扬 张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共6页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以呼吁艺术同美脱钩,专事情感交流,且以宗教性和世界性为伟大作品的标准,在19世纪美学中独树一帜。《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以1921年、1958年和2005年的三个中译本为界,...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以呼吁艺术同美脱钩,专事情感交流,且以宗教性和世界性为伟大作品的标准,在19世纪美学中独树一帜。《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以1921年、1958年和2005年的三个中译本为界,可分别以人生的艺术、宗教意识批判,以及意识形态的重新认可为其标识。可以说,《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大体也反映出中国一百年以来文艺理论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艺术论 为人生的艺术 宗教意识
下载PDF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世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为艺术而艺术”观念在发展流变过程中表现出了审美现代性的努力方向和内在矛盾性。它首先是在艺术自律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艺术的独立性精神和否定立场;其次它是在反抗资产阶级日常生活中提出来的,其对应面是为艺术而生活,因此体现为一... “为艺术而艺术”观念在发展流变过程中表现出了审美现代性的努力方向和内在矛盾性。它首先是在艺术自律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艺术的独立性精神和否定立场;其次它是在反抗资产阶级日常生活中提出来的,其对应面是为艺术而生活,因此体现为一种艺术的实践方式;最后,它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语境里,重提“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艺术而艺术 审美现代性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概述——兼评《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立华 曾思艺 张晶晶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拉斐尔前派既是浪漫主义的承继,又是唯美主义的开拓,且与象征主义、颓废主义、女性主义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其艺术主张为"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形式绝对化",哲学思想为"个人精神绝对化"。拉斐尔前派诗... 拉斐尔前派既是浪漫主义的承继,又是唯美主义的开拓,且与象征主义、颓废主义、女性主义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其艺术主张为"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形式绝对化",哲学思想为"个人精神绝对化"。拉斐尔前派诗歌具有"形式至上"、"诗画一律"的唯美主义艺术风格,显示出独特的语言张力、意象张力和结构张力;具有"灵肉一元"的唯美主义特征,体现出精神与肉体的和谐一致。国内外学者对其诗歌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特征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在国内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唯美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
下载PDF
论陈之佛为人生而艺术的美育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曼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9,165,共3页
陈之佛的美育思想受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影响很大,强调美育之于涵养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美育才能从根子上促进整个社会的革新和发展。本文试从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的关系,以情... 陈之佛的美育思想受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影响很大,强调美育之于涵养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美育才能从根子上促进整个社会的革新和发展。本文试从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的关系,以情感为中心的美育思想,普及教育与专才教育并举,美感教育的普及途径——设立美术馆,教育从源头抓起——儿童美术教育是根本等六个方面探析陈之佛先生的美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之佛 为人生而艺术 美育思想
下载PDF
微信分享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保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166,共6页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的交互。用户借助微信与好友的共时互动实现审美愉悦与社交实用功能的统一,与艺术"类而不同"构成微信分享审美的内在结构。通过微信分享塑造的自我形象既具有审美的普遍性,又指向现实个体。微信分享不能放在费瑟斯通带有精英色彩的日常生活美学框架中来阐释,它是偏向于社会大众个体普通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微信分享 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类艺术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丽娟 朱怡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的数量逐年增长,孤独症谱系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的数量逐年增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家庭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多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家庭中,除承受着十分沉重的经济压力外,精神上的压力则更为巨大。为此,笔者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的整体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压力能够通过干预进行缓解,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是能够被教导的,认为社会各方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并从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的视角提出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性艺术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人民健康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体系 音乐治疗
下载PDF
作为“实现说”的王尔德诗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吉刚 季俊峰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9-53,共5页
西方有所谓人的精神乃知、情、意三位一体之说。如果说现实主义诗学强调的是知,浪漫主义诗学强调的是情,那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诗学强调的则是意,或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自我或个性。王尔德认为人生的目的即在于追求个性的实现,而艺术则... 西方有所谓人的精神乃知、情、意三位一体之说。如果说现实主义诗学强调的是知,浪漫主义诗学强调的是情,那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诗学强调的则是意,或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自我或个性。王尔德认为人生的目的即在于追求个性的实现,而艺术则是最佳的途径。也正是在这一个意义上,笔者认为王尔德的诗学本质上应归在伦理学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说 个性 意志 为艺术而艺术 印象批评
下载PDF
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
12
作者 梁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运用社会分析和比较方法,对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进行了勾勒,试图梳理这两个历史阶段文学观之间的渊源关系,凸显它们的不同特点、优长与局限,并为建构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观提供借鉴。晚清梁启超的启蒙功利文学观和王... 运用社会分析和比较方法,对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进行了勾勒,试图梳理这两个历史阶段文学观之间的渊源关系,凸显它们的不同特点、优长与局限,并为建构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观提供借鉴。晚清梁启超的启蒙功利文学观和王国维的超功利人本文学观分别开启了"五四"时期"为人生"和"为艺术"两种文学观,但这种影响却是曲折的、复杂的。"五四"时期这两种文学观缺乏晚清两大文学观的纯粹性,它们各自都具有多种文学观交相为用、看似分裂实则互补的特点,因而共同地呈现出驳杂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功利文学观 超功利人本文学观 “为人生”的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下载PDF
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茅盾创作的影响
13
作者 钱林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9-65,共7页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于茅盾的影响更多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乃至于相似的观念、情调的渗透。较之具体的题材借助而言,实是一大精神存在,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而这种“影响”研究,不是缩小或者削弱茅盾的独创性,恰恰相反...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于茅盾的影响更多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乃至于相似的观念、情调的渗透。较之具体的题材借助而言,实是一大精神存在,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而这种“影响”研究,不是缩小或者削弱茅盾的独创性,恰恰相反,将有助于对其独创性作进一步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影响 “为人生而艺术” 内在的精神联系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成功范本——论李春华精神
14
作者 冀学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60-63,67,共5页
舍己救人英雄李春华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李春华在客观上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成功范本。继续深入学习李春华,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春华精神,对春华精... 舍己救人英雄李春华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李春华在客观上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成功范本。继续深入学习李春华,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春华精神,对春华精神的内涵、形成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提炼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李春华精神 舍己救人
下载PDF
唯美主义:审美现代性的头一个产儿
15
作者 李雷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西方唯美派所崇尚的"为艺术而艺术"之艺术审美理念和"为艺术而生活"之感性生活诉求,注定了其是作为反叛资产阶级启蒙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形态而存在。但唯美主义在颓废与享乐、否定与肯定、高雅性与通俗性等方... 西方唯美派所崇尚的"为艺术而艺术"之艺术审美理念和"为艺术而生活"之感性生活诉求,注定了其是作为反叛资产阶级启蒙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形态而存在。但唯美主义在颓废与享乐、否定与肯定、高雅性与通俗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矛盾复杂性,使其在对抗启蒙现代性的同时又扮演着现代性的某种认同性力量,这便构成了唯美主义悖论式的理论品格,而这恰巧代表了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复杂的关系属性,惟其如此,唯美主义被称为审美现代性的头一个产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 为艺术而生活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为人生而艺术”——茅盾早期(1919年~1927年)文艺思想探析
16
作者 曲立斌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28-36,共9页
茅盾早期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为人生而艺术",以要求"怨与怒"的文学,要求"血与泪"的文学,要求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文学为基本特征,一九二五年实现了其文艺思想的转变,为人生的文艺思想是在... 茅盾早期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为人生而艺术",以要求"怨与怒"的文学,要求"血与泪"的文学,要求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文学为基本特征,一九二五年实现了其文艺思想的转变,为人生的文艺思想是在同各种文艺流派的斗争中发展、完善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为人生 新特质
下载PDF
抗战岁月中的灿然锋芒——谈鲁迅思想影响下版画家沃渣的艺术创作
17
作者 封振国 卢锡慧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倡导"为大众而艺术",这成为新青年中艺术创作的精神启蒙。沃渣是早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参与者,受到鲁迅思想指引。抗战期间,沃渣在延安鲁艺、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进行教学和创作。沃渣的版画结合战事政... 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倡导"为大众而艺术",这成为新青年中艺术创作的精神启蒙。沃渣是早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参与者,受到鲁迅思想指引。抗战期间,沃渣在延安鲁艺、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进行教学和创作。沃渣的版画结合战事政治宣传和艺术探索,在国家危难时期,对民族的悲情命运切入时弊,揭示世态,以悲天悯人的胸襟反映民生,立场爱憎分明。他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想,以国家命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讴歌民族、讴赞生活,坚守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思路,创作出反映革命现实主义的经典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刻“延安画派” 晋察冀边区 华北联合大学 艺术为人生 木刻年画 民众审美
下载PDF
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与途径的文化学探析
18
作者 孙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1-97,共7页
青少年社会管理是人成为社会人并获得发展的起点,是国民社会化最基础的一环,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加剧了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文化冲突,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增加了增强... 青少年社会管理是人成为社会人并获得发展的起点,是国民社会化最基础的一环,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加剧了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文化冲突,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增加了增强民族文化力的紧迫感,中国青少年社会管理事业在增强民族文化力过程中的文化地位日渐突出,建立健全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任重而道远。如何以提高人的文化本质为目的建立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实现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社会合力最大化?提出了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科学性问题。其中,关于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模式与途径是最重要的动态的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对相关问题给予探析,其意义在于探究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科学结构,其目的在于提出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现代社会管理体制 终身教育 科学发展观 教育目的 形象艺术
下载PDF
审美救赎论:“人生艺术化”——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及其理想旨归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恩新 朱长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救世的人文情怀,在当今商业文化语境下,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人生艺术化 为道德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下载PDF
舞台空间的构建 表演艺术课的教具——积木的使用
20
作者 贺祝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运用积木教具搭建表演专业课课堂作业中的各种各样的内外景并“生活”和“行动”在搭建的环境中,不仅仅是基础教学阶段,也是“局部”或“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阶段所需要的。用积木教具搭建的舞台空间,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剧本的要求,这个空... 运用积木教具搭建表演专业课课堂作业中的各种各样的内外景并“生活”和“行动”在搭建的环境中,不仅仅是基础教学阶段,也是“局部”或“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阶段所需要的。用积木教具搭建的舞台空间,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剧本的要求,这个空间要具有美学意识,要考虑到适合人物在其中“生活”,即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教学 积木教具的搭建 舞台空间 规定情景 人物的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