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in Obese Patients in Supine Position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1
作者 Kenichi Satoh Mami Chikuda +3 位作者 Ayako Ohashi Miho Kumagai Akiyoshi Kuji Shigeharu Joh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5期85-92,共8页
Background: Anesthetists should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upplemental oxygen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 is correct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However, the standard P... Background: Anesthetists should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upplemental oxygen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 is correct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However, the standard PaO2 value in obese patients in the supine position is unknown. We evaluated the PaO2 with respect to the Broca-Katsura obesity index.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13, we evaluated 472 patients aged ≥16 years old that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supine position. The anesthetic charts of 472 patients with an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of I or II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investigate the PaO2. Results: In patients aged 16 to 2 was 165.7 ± 25.6 mmHg at a Broca-Katsura index of 2 was 152.1 ± 23.8 mmHg at a Broca-Katsura index of 2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age from 16 to 2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age from 16 to <65 years at a Broca-Katsura index of 20% to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Broca-Katsura Index General ANESTHESIA OBESITY SUPINE Position
下载PDF
Arterial and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in Supine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2
作者 Kenichi Satoh Mami Chikuda +4 位作者 Ayako Ohashi Miho Kumagai Masahito Sato Akiyoshi Kuji Shigeharu Joh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5期79-84,共6页
Background: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and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ET)CO2) with respect to the Broca-Katsura index (BKI), which is an obesity index, in ob... Background: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and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ET)CO2) with respect to the Broca-Katsura index (BKI), which is an obesity index, in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13, we studied 601 patients aged 16 years old or over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had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physical status I and II and we reviewed their anesthetic charts. The P(a-ET)CO2 with respect to the BKI divided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16 to 2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patients aged 16 to 2 was 2.2 ± 3.1 mmHg at BKI 2 was 3.2 ± 4.1 mmHg at BKI 2 tends to increase in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increasing BKI in patients aged 16 to < 65 years 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Alveolar CARBON Dioxide Tension Difference Broca-Katsura Index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SUPINE Position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 郑祥德 田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156例,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分为<1 h组68例、1~2 h组57例、≥2 h组31例。比较3组液体复苏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156例,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分为<1 h组68例、1~2 h组57例、≥2 h组31例。比较3组液体复苏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指数(SVI)]、血乳酸、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肌酐、液体复苏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剂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1 h组、1~2 h组复苏后APACHEⅡ、SOFA评分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APACHEⅡ、SOF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CVP、心指数、SVI高于≥2 h组,SVRI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CVP、心指数、SVRI、SV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血乳酸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血乳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复苏后血pH值、PaO_(2)、PaCO_(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复苏后ELWI、PVPI、血肌酐高于复苏前,并高于1~2 h组、≥2 h组(P<0.05);3组1 h液体复苏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2 h组3 h液体复苏量呈依次降低趋势(P<0.05)。≥2 h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高于<1 h组、1~2 h组(P<0.05);<1 h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1~2 h组、≥2 h组(P<0.05)。1~2 h组、≥2 h组28 d生存率高于<1 h组(P<0.05,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初始液体复苏应在1~2 h内完成,能有效改善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情,维持血流动力学水平,加快恢复进程,促进病情良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液体复苏 完成时限 中心静脉压 血乳酸 动脉血氧分压 去甲肾上腺素 生存率
下载PDF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意义
4
作者 罗聪 高丽娟 +1 位作者 刘晓燕 赖灵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 目的: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联因素对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MAS新生儿中,有21例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失败组),不良预后19.4%;成功组8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窒息史(OR=1.370)、羊水污染程度高(OR=1.563)均是影响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益生菌(OR=0.700)、高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OR=0.770)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保护因素(均P<0.05),PaO_(2)/FiO_(2)预测新生儿MA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价值较高。结论:窒息史、羊水污染程度、补充益生菌、PaO_(2)/FiO_(2)均与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影响因素,PaO_(2)/FiO_(2)有一定预测价值,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动脉血氧分压 吸入氧浓度 关联因素 预后结局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通气在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婷婷 姚娜 柳娟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通气对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2月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取改良俯卧位通气。观察2组康复情况、俯卧位前后...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通气对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2月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取改良俯卧位通气。观察2组康复情况、俯卧位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变异(SV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呼吸功能指标[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ydn)],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及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俯卧位1、2、4、8、16 h时2组PaO_(2)、PaCO_(2)、SaO_(2)、氧合指数均较俯卧位前改善,俯卧位24、36 h时2组Pmean、Ppeak、Cydn均较俯卧位前改善,俯卧位24、36 h时血清NF-κB水平均较俯卧位前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组组间、组内不同时点HR、MAP、SVV、SVI比较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行改良俯卧位通气可达到与常规俯卧位通气相近的辅助治疗效果,并可提高氧合功能、改善呼吸功能及肺顺应性、减少炎症反应和压力性损伤事件,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改良俯卧位通气 清醒 压力性损伤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平均动脉压 气道峰压
下载PDF
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血清CHE表达检测及其与动脉血PaO2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刘欣 高婧 杨美菊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35-36,39,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表达检测及其与动脉血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以是否合并呼吸衰竭为依据,将COPD组分为合并组(...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表达检测及其与动脉血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以是否合并呼吸衰竭为依据,将COPD组分为合并组(合并呼吸衰竭)与未合并组(未合并呼吸衰竭),分别为61例、39例。随访时间截止为患者出院时间,以随访结局是否为死亡为依据,将合并组分为存活组(44例)与死亡组(17例);以病情程度为依据,将合并组分为急性加重组(11例)与稳定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情况、血气分析、病情程度、CHE水平及随访结局,对比对照组、合并组与未合并组、稳定组与急性加重组、死亡组与存活组PaO2、CHE水平,以Pearson法分析合并组患者CHE与PaO2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与未合并组PaO2、CHE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合并组PaO2、CHE水平较未合并组更低(P<0.05);急性加重组PaO2、CHE水平较稳定组更低(P<0.05);死亡组PaO2、CHE水平较存活组更低(P<0.05);Pearson分析显示,合并组血清CHE水平与PaO2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CHE在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与PaO2呈正相关,检测CHE可准确反映患者病情程度,并可用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血氧分压 呼吸衰竭 相关性 胆碱酯酶
下载PDF
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逸倩 张玲 +1 位作者 曹玲 王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118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118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试验组患者接受HFNC,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湿化满意率(81.36%)较对照组(49.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和Ⅲ度患者分别为31例(52.54%)、24例(40.68%)和4例(6.78%),与对照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_(2)均上升,PaCO_(2)均下降,且试验组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下降,且试验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再插管率(3.39%)较对照组(18.64%)低,不良反应发生率(8.47%)较对照组(32.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给予重症肺炎患者HFNC治疗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撤机后24 h的痰液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患者血氧状态和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症肺炎 痰液湿化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联合预测效能
8
作者 侯俊飞 柴卫芳 黄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8-380,42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联合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 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联合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265例。据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结果将265例患者分为APE组(CPTA阳性)与Non-APE组(CPTA阴性),其中APE组138例,Non-APE组127例。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的联合预测效能。结果:APE组与Non-APE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咳血、晕厥、胸痛症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组患者修正版Geneva评分分布明显高于Non-APE组(P<0.05);APE组PaCO_(2)<35 mmHg的患者明显多于Non-APE组(P<0.05)。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于急性肺栓塞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CI高于单独指标。结论: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预测急性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其敏感度显著优于单独修正版Geneva评分系统,特异度优于Pa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修正版Geneva 急性肺栓塞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研究
9
作者 王梅英 董俊婵 +5 位作者 阳绪华 侯云生 贾丽君 付丽娜 张磊 王力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60 min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心功能及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B型脑钠肽(BNP)、血乳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24 h内气管插管率),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d)与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的相关性。结果入院24 h,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MAP以及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内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时间(d)和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r=0.323,P=0.010)。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应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早期 平均动脉压 动脉血氧分压 B型脑钠肽 乳酸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王力傲 张磊 +2 位作者 王梅英 李争俏 侯云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0-56,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B组50例接受仰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2组治疗0、12、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及pH值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心率、MAP、呼吸频率、PaCO_(2)均呈下降趋势,PaO_(2)、SpO_(2)、氧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入院0、12、24 h 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34,P<0.01)。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俯卧位 无创正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
下载PDF
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罗荣 莫桂熙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常有必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中心静脉压(CVP)等常规检测方法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大,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能更灵敏地反映机体血流灌注及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及预防感染所致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Pcv-aCO_(2)在脓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重度烧伤、颅脑损伤、外科手术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临床意义 应用
下载PDF
肺纤平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书臣 张燕萍 +5 位作者 樊茂蓉 苗青 王伟 张文江 张元元 林家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索肺纤平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24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平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复制肺纤... 目的 探索肺纤平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24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平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1天给药,分别在第7、14、21、28天将疗程结束的动物处死,取动脉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检测血清IL-6的含量。结果 各个时间段肺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始终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各治疗组(P<0.01),第7、14和28天时肺纤平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分别与泼尼松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实验第14天后肺纤平即可改善大鼠实验性低氧血症,其改善情况与泼尼松基本一致。结论 肺纤平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实验性低氧血症,并可以抑制IL-6的异常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血清IL-6 白细胞介素6 泼尼松 结论 天时 情况
下载PDF
经皮无创血气监测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林林 符跃强 刘成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从而了解PctO_2及PctCO_2在微循环障碍时的监测意义。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6例患儿进行PctO_2/PctCO_2监测,因病情需要,部分患儿不同时段予动态监测,共采集110份数据。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间PctO_2与PaO_2及Pc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 curve)评价PctO_2、PctCO_2诊断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相关性分析:在微循环正常组(n=75),PctO_2与PaO_2、PctCO_2与PaCO_2均有良好相关性(r=0.937、0.569,均P<0.05);在微循环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患儿PctCO_2与PaCO_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0.679,均P<0.05),而PctO_2与PaO_2无相关性(P=0.175、0.074)。氧分压差(△PO2):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和重度障碍组(n=15)的△PO2分别为:(0.24±1.08)、(7.99±7.99)和(9.71±5.15)k Pa。ROC曲线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中,PctO_2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9(95%CI=0.82~0.96,P=0.036),PctO_2=10.25 k Pa时诊断缺氧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83.3%。PctCO_2的AUC为0.77(95%CI=0.65~0.88,P=0.000),PctCO_2=5.45 k Pa时诊断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66.7%。结论:在微循环正常时,PctO_2/PctCO_2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PaO_2/PaCO_2。在微循环轻度障碍及重度障碍时,PctCO_2监测可预测PaCO_2。PctO_2与PaO_2差别明显时往往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对于此类危重症患者,可结合PctO_2/PctCO_2监测与血气分析中PaO_2/PaCO_2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分压 血二氧化碳分压 微循环
下载PDF
急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氧分压与乳酸浓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彩云 谷峰 +1 位作者 沈洪 尹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乳酸 (L AC)浓度与血氧分压 (Pa O2 )的相互关系 ,为判断此类患者的组织缺氧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 :分别用 VITROS2 5 0干化学分析仪和 AVLOMNI3血气分析仪测定急诊收治的 10 3... 目的 :研究急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乳酸 (L AC)浓度与血氧分压 (Pa O2 )的相互关系 ,为判断此类患者的组织缺氧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 :分别用 VITROS2 5 0干化学分析仪和 AVLOMNI3血气分析仪测定急诊收治的 10 3例内科急症伴 MODS患者的血 L AC浓度和血气 ,并以 38例健康志愿者血 L AC作为对照。结果 :L AC异常患者 4 1例 ,血气分析异常 82例。与志愿者比较 ,血气分析异常患者组L AC结果明显升高 (P<0 .0 0 1) ,而血气分析结果正常组 L AC无明显升高。患者中 Pa O2 低于正常的 6 5例 ,其Pa O2 与 L AC呈明显的负相关 (r=0 .5 12 ,P<0 .0 0 1) ;而在 Pa O2 正常的 38例患者中 ,Pa O2 与 L AC无明显相关 (r=0 .0 2 3,P>0 .0 5 ) ,其中有 12例患者 L AC异常。结论 :L AC浓度的变化虽与 Pa O2 有一定相关性 ,但两者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 ,特别是 Pa O2 正常患者 ,血 L AC测定有助于了解组织细胞缺氧情况。急诊 MODS患者需同时监测血气和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动脉血氧分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诊
下载PDF
呼吸衰竭患者血氧与血乳酸浓度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宏胜 王忠勇 +1 位作者 练晓琪 张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LAC)浓度、血氧分压(PaO2)及其预后的相互关系,为判断此类患者的组织缺氧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用美国NOVAPHOXPLUSL血气、电解质、血乳酸仪测定呼吸衰竭患者的血LAC浓度和血气。结果患者的动脉血气、...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LAC)浓度、血氧分压(PaO2)及其预后的相互关系,为判断此类患者的组织缺氧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用美国NOVAPHOXPLUSL血气、电解质、血乳酸仪测定呼吸衰竭患者的血LAC浓度和血气。结果患者的动脉血气、乳酸在治疗期间都有显著变化(P<0.01)。pH值与PaO2值越低,预后越差,而PaCO2值和血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其PaO2与血LAC呈明显的负相关(r=0.512,P<0.01)。结论血LAC与病情的危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血LAC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组织细胞缺氧情况。呼吸衰竭患者需同时监测血气和血L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乳酸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支持新生儿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巍巍 马建荣 邹丽颖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新生儿进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2)监测,并与PaO2及PaCO2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TcP CO2监测的使用效果及作用特点。结果常规探头温度设置在42.5℃,TcPO2和TcPCO2监测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效果良好,均呈正相关(r=0.805,P<0.01;r=0.907,P<0.01);TcPCO2与PaCO2值相差≤3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儿比例为52.4%(55/105),相差≤5 mmHg的比例为80.95%(85/105),连续监测2 h,TcPO2、TcPCO2监测数据稳定。探头温度分别设定在40℃、41℃、42℃时,TcPCO2与PaCO2结果分别为(53.57±8.65)mmHg比(50.16±11.23)mmHg,(42.29±9.42)mmHg比(45.22±11.15)mmHg,(42.67±8.73)mmHg比(45.10±10.2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cP CO2监测效果良好。但探头温度为40℃、41℃时,TcPO2显著低于PaO2[(41.81±13.31)mmHg比(52.70±11.03)mmHg,(41.96±9.06)mmHg比(45.10±10.92)mmHg,P均<0.05]。结论TcPCO2可连续获取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连续监测2 h结果稳定,尤其适用于高频振荡通气等模式呼吸支持的早产儿监测,且在探头温度40℃、41℃均可获得良好的二氧化碳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呼吸支持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晨靓 陆洋 +4 位作者 王林华 高建军 沈浩亮 许惠芬 赵宏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20-1323,1327,共5页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支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支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0)。研究组经鼻高流量氧疗,对照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饱和度(Sp O2)、Borg评分、舒适度评分变化及患者满意率、反复率,比较2种呼吸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 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0%(χ~2=5. 849,P=0. 015);治疗后,2组患者HR、RR、MAP均有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5. 687/0. 000,6. 056/0. 000,6. 346/0. 000); 2组患者Sp O2、Pa O2水平均有上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P=5. 687/0. 000,6. 056/0. 000 5);治疗后2组患者Borg评分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P=7. 328/0. 000); 2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有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P=4. 259/0. 000);治疗满意率研究组为92. 45%,高于对照组的80. 00%(χ~2/P=3. 397/0. 04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3. 77%,低于对照组的22. 00%(χ~2/P=7. 750/0. 005)。结论对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Ⅰ型呼吸衰竭 急性 动脉血氧分压 氧饱和度
下载PDF
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红龙 陈娟 +5 位作者 罗建 吴华勇 陈梅琴 冯兴林 王丹琼 张伟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tc-a)CO2〕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68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 h后根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tc-a)CO2〕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68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 h后根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乳酸清除率(LC)达标情况分为ScvO2和LC达标组(ScvO2≥0.7和LC≥10%)、单纯ScvO2达标组(ScvO2≥0.7和LC<10%)、单纯LC达标组(ScvO2<0.7和LC≥10%)、未达标组(ScvO2<0.7和LC<10%).比较4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P(tc-a)CO2等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tc-a)CO2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变化趋势均为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未达标组〔机械通气时间(d)分别为:6.12±2.59、8.43±3.24、11.78±4.12、13.03±4.75,ICU住院时间(d)分别为10.31±2.32、13.85±3.56、16.41±3.83、18.52±4.05,28 d病死率分别为28.85%(15/52)、40.91%(18/44)、51.28%(20/39)、69.70%(23/33)〕,且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DT 6 h后4组心率(HR)、乳酸(Lac)、P(tc-a)CO2均较液体复苏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除CVP外,其余指标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DT 6 h后,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HR、Lac、P(tc-a)CO2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HR(次/min):89.05±29.43、98.82±30.21、94.33±28.64 比 112.85±32.74,Lac(mmol/L):2.97±1.95、3.87±2.32、2.69±1.52 比 4.17±2.44,P(tc-a)CO2 (mmHg,1 mmHg=0133 kPa):7.18±4.61、12.61±5.34、9.71±4.11比16.56±10.19〕,MAP、ScvO2均明显高于未达标组〔MAP(mmHg):88.05±21.67、77.33±18.56、83.11±19.71比70.32±18.79,ScvO2 :0.76±0.14、0.75±0.16、0.67±0.14比0.63±0.18,均P<0.05〕.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未达标组28 d存活者P(tc-a)CO2均明显低于死亡者(mmHg :5.78±2.27比14.14±3.65,7.07±2.81比15.06±4.11,6.35±2.09 比 14.94±4.06,7.93±3.81 比 18.34±4.63,均 P<0.05).P(tc-a)CO2>7.24 mmHg预测ScvO2和LC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91.4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P(tc-a)CO2>9.46 mmHg预测单纯LC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8.72%,特异度为85.83%,AUC为0.91;P(tc-a)CO2>12.05 mmHg预测单纯ScvO2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2.79%,特异度为86.90%,AUC为0.79;P(tc-a)CO2>16.22 mmHg预测未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3.35%,特异度为80.68%,AUC为0.68.结论P(tc-a)CO2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义娟 冯艳华 +3 位作者 李艳辉 王丹 麻海春 王艳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通气侧肺5c...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通气侧肺5cmH2O 30min(T3)及通气侧肺10cmH2O 30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mmHg上升到(299.55±138.83)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mmHg下降到(237.30±135.57)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cmH2O上升到T4(27.20±3.78)cm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末正压通气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肺内分流
下载PDF
婴儿重症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动脉血氧分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尚云晓 刘春峰 +1 位作者 袁壮 赵淑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07-709,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婴儿肺炎并心衰 )时血浆内皮素 ( ET)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同期动态观测了 2 6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浆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及动脉血氧分压 ( Pa O2 )变... 目的 :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婴儿肺炎并心衰 )时血浆内皮素 ( ET)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同期动态观测了 2 6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浆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及动脉血氧分压 ( Pa O2 )变化。结果 :心衰急性期 (治疗前 )血浆 ET含量较其自身缓解期 (治疗后 )、轻型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 ( P均 <0 .0 1) ,而同期测定的血浆 CGRP含量及 Pa O2 值则较其自身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 P均 <0 .0 1) ;心衰缓解期与轻型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血浆 ET、CGRP水平及Pa O2 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 P均 >0 .0 5 )。心衰急性期血浆 ET含量变化与血浆 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 ,与 Pa O2 值亦至显著负相关 ( P<0 .0 1)。结论 :血浆 ET水平增高是促进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血浆 ET水平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浆 CGRP含量降低及 Pa O2 下降有关 ;动态监测血浆 ET及CGRP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炎 婴儿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钛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