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大鼠房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2
1
作者 陈春林 巩甜甜 +4 位作者 汤依群 寇莹莹 于鹏 邵容 张长风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较短的大鼠房颤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大鼠连续给药,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次给药后记录房颤持续时间。寻找能诱发稳定房颤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电生理学方法观...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较短的大鼠房颤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大鼠连续给药,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次给药后记录房颤持续时间。寻找能诱发稳定房颤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正常和模型大鼠心房不应期的变化。结果CaCl210 mg/mL,乙酰胆碱66μg/mL模型大鼠从第4 d起房颤时间缓慢增长,7 d后趋于稳定。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心房肌ERP显著缩短(59.3 ms±5.8 ms)。结论CaCl210 mg/mL+乙酰胆碱66μg/mL混合液连续给予7 d诱导产生的大鼠房颤模型,其电生理学的病理变化与临床房颤相似,适用于化合物抗房颤活性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有效不应期 大鼠
下载PDF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启明 陈丽华 +1 位作者 崔永亮 周胜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294-296,共3页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由于心外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由于目前对心房电生理和结构改变的进一步认识以及不断研发新药,新的药物如胺碘酮衍生物、选择性心房离子通道阻滞剂及缝隙连接调节...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由于心外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由于目前对心房电生理和结构改变的进一步认识以及不断研发新药,新的药物如胺碘酮衍生物、选择性心房离子通道阻滞剂及缝隙连接调节剂得以问世,现就心房颤动药物治疗进展作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衍生物 选择性心房离子通道阻滞剂 缝隙连接调节剂
下载PDF
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SIRT1表达以及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雪林 卜培莉 +3 位作者 刘军妮 王希 吴新宁 赵立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2-974,共3页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SIRT1的表达及其与心房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38例,按照是否合并房颤分为两组:持续性房颤组25例(AF组),其房颤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窦性心律组13例(SR组)。在术中取其部分...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SIRT1的表达及其与心房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38例,按照是否合并房颤分为两组:持续性房颤组25例(AF组),其房颤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窦性心律组13例(SR组)。在术中取其部分右心耳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右心耳组织SIRT1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右心耳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金属硫蛋白(MT)的含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发现AF组患者SIRT1表达(45.8±4.03)%高于SR组(19.7±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MDA为(7.24±1.05)nmol/mg,SOD为(1034.25±84.32)U/mg,MT为(7.21±1.46)μg/g,窦性心律组MDA为(3.01±0.47)nmol/mg,SOD为(723.63±65.23)U/mg,MT为(4.31±1.23)μg/g,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组SIRT1表达与MDA、SOD、M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7、-0.521、-0.394(P<0.05)。结论: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SIRT1表达增加,与氧化应激指标呈负相关,提示SIRT1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在房颤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房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膨出瘤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侯传举 李燕萍 +5 位作者 邓东安 朱鲜阳 韩秀敏 刘剑立 胡斌 王巧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寻成人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的特征和规律性。材料和方法:应用CDE检查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22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6例行心导管检查,2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 目的:探寻成人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的特征和规律性。材料和方法:应用CDE检查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22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6例行心导管检查,2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①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凸向右心房,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合并畸形者多见(94.7%),孤立性IASA少见(5.3%)。在合并的畸形中ASD多见(80.0%),其次是室间隔缺损(5.3%)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5.3%),还有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窦瘤破裂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各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CDFI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经胸超声心动图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结论:CDE对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合并畸形ASD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更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反复献血者血液稀释状态与动脉压及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镛 邢昂 +1 位作者 膝继军 韩仲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6期332-335,共4页
本文对反复献血者127例、高血压病87例、缺血性中风6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对照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和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还原比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女性为著。献血者的血粘度降... 本文对反复献血者127例、高血压病87例、缺血性中风6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对照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和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还原比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女性为著。献血者的血粘度降低,以男性为著;献血者的动脉压在同等血粘度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病人组。血粘度的变动时献血者动脉压的影响小于正常对照组和病人组。结合心脏电生理指标和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长则血液稀释状态,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献血 动脉压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老年房颤和脑梗塞 被引量:4
6
作者 夏云峰 刘润梅 +3 位作者 翟红霞 楚勤英 曾君 李平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房颤患者房颤的原因 ,探讨房颤和脑梗塞发生的关系 ,以及抗凝治疗在预防房颤患者脑梗塞发生的作用。方法 :记录房颤患者的病因、超声心动图心脏附壁血栓发现率、LVEF、抗凝治疗及脑梗塞发生情况 ,同时记录心脏病无房颤患... 目的 :了解老年房颤患者房颤的原因 ,探讨房颤和脑梗塞发生的关系 ,以及抗凝治疗在预防房颤患者脑梗塞发生的作用。方法 :记录房颤患者的病因、超声心动图心脏附壁血栓发现率、LVEF、抗凝治疗及脑梗塞发生情况 ,同时记录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及非心脏病无房颤患者脑梗塞发生情况。结果 :10 2例房颤患者中 ,病因以冠心病 (5 9 8% )、高心病 (10 8% )、心肌病 (包括扩张性和肥厚性心肌病 6 9% )为常见 ;超声心动图检查 ,于左心房发现附壁血栓 3例 ;房颤组脑梗塞发生率为 33 3% ,心脏病无房颤组脑梗塞发生率为 14 6 % ,而非心脏病无房颤组脑梗塞发生率为 4 0 % ,P <0 0 1;房颤与心脏病无房颤患者LVEF值分别为 48 9%± 5 8和 49 3 %± 4 7,P >0 0 5 ;阵发房颤与持续房颤患者脑梗塞发生率分别为 2 2 4%和 43 4% ,P <0 0 1;持续房颤发生时间 1年以内者脑梗塞发生率为 2 5 0 % ,13年者为 45 8% ,3年以上者为 5 2 9% ,P <0 0 5 ;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未用或偶尔使用抗凝剂者和长期使用者脑梗塞发生率分别为 5 2 4%和 37 5 % ,P <0 0 5。结论 :房颤是老年人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塞 老年人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预应力叠合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秀格 乔兰 尚自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针对二次受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弯性能与普通整浇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的问题,为了促进叠合结构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对十根叠合试验梁的试验,探讨了正常使用阶段二次受力对叠合断面应力应变状态、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断面... 针对二次受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弯性能与普通整浇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的问题,为了促进叠合结构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对十根叠合试验梁的试验,探讨了正常使用阶段二次受力对叠合断面应力应变状态、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断面的短期刚度、挠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h1/h较小且M1/Mcr较大时,由于"扁梁弯曲效果"和"粘结增强效果"的双重作用,叠合梁的裂缝间距明显小于整浇对比梁;预制断面上残留的"荷载预应力"有助于提高叠合梁的初期抗弯刚度,在进行裂缝和刚度计算时建议考虑上述有利影响;通过合理选择h1/h、M1/M和预应力大小可以化解应力超前现象,从而使构件的初期刚度和挠度符合规范和使用要求,充分体现此类构件的经济合理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 二次受力 裂缝间距 短期刚度
下载PDF
黄芪四君子汤对类脾虚小鼠ANP、cAMP、cGMP、T_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芝喜 徐焱琛 周名璐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1998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为探讨黄芪四君子汤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该方对利血平所致类脾虚小鼠模型的T4、ANP、cAMP、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类脾虚组小鼠T4含量比对照组低(P<0.025),而给药组T4含量已接近对照组... 为探讨黄芪四君子汤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该方对利血平所致类脾虚小鼠模型的T4、ANP、cAMP、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类脾虚组小鼠T4含量比对照组低(P<0.025),而给药组T4含量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2)类脾虚组ANP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而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类脾虚组(P<0.01);(3)类脾虚组CAMP水平及CAMP/CGMP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给药组CAMP含量与对照组相仿;(4)类脾虚组CGM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给药组则比类脾虚组高(P<0.001);(5)服用黄芪四君子汤的小鼠,可使其体重、胸腺、脾脏、睾丸、子宫的大小与对照组相仿。结果提示,黄芪四君汤子可以消除利血平的药物影响,防止出现脾虚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甲状腺功能及ANP和cAMP、cGM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脾虚 脾虚 黄芪四君子汤 T4 心钠素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燕丽 李锐 +3 位作者 宋治远 陈丽 张志辉 涂爱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术前、术中,术后2d和2个月对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右房和右室大小,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结果房...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术前、术中,术后2d和2个月对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右房和右室大小,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结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2d和2个月,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正常。术后2d,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右室前后径、右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个月右室的前后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不仅能评价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还能有效地跟踪检测术后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的情况,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和预后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下载PDF
冷冻消融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雄 韩劲松 +4 位作者 王辉山 尹宗涛 祝岩 韩宏光 金岩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总结冷冻消融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行冷冻消融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年龄37~71(58.33±9.01)岁,... 目的总结冷冻消融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行冷冻消融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年龄37~71(58.33±9.01)岁,房颤病程0.5~240(48.86±74.46)月,左房内径34~59(49.09±5.93)mm。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44~159(92.40±30.58)min,体外循环时间101~229(156.60±35.57)min,术中出血200~600(340.00±76.38)ml,呼吸机辅助时间15~48(23.29±11.22)h,监护室停留时间16~96(41.57±31.41)h。电复律治疗7例(10.77%),临时起搏治疗27例(41.54%),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42例(64.62%),心房扑动11例(16.92%),心房颤动12例(18.46%)。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密切的心律监测及心律失常的积极防治,依据漂浮导管的指导治疗,详细的出院指导,对于患者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迷宫术 围术期
下载PDF
一类高阶中立型偏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被引量:50
11
作者 林文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0,共6页
研究一类高阶非线性中立型偏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获得了一些充分性判据.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 中立型 振动性 高阶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毅 梅举(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543-545,共3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一般人群房颤的总患病率约为1%左右,并且房颤总体发病率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基于电生理研究的深入与手术器械和能源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一般人群房颤的总患病率约为1%左右,并且房颤总体发病率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基于电生理研究的深入与手术器械和能源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不断进步。微创外科手术以创伤小、不开胸、无需体外循环等特点,突破了迷宫手术的局限,逐渐成为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主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微创 胸腔镜
下载PDF
汉族与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木胡牙提 卢武红 +3 位作者 马依彤 张源明 达娜 程祖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了解汉族与维吾尔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性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住院的汉族与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共131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7例患者中,汉族967例,维吾尔族350例。汉族房颤患者的发病年龄为... 目的了解汉族与维吾尔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性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住院的汉族与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共131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7例患者中,汉族967例,维吾尔族350例。汉族房颤患者的发病年龄为63.87±12.35岁,维吾尔族为53.69±14.85岁,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为主,占25.1%,维吾尔族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占41.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汉族的永久性、持续性及阵发性房颤的患病率分别为37.5%(363/967)、28.3%(274/967)、34.1%(330/967),维吾尔族的永久性、持续性及阵发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40.0%(140/350)、35.4%(124/350)、24.6%(86/3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房颤患者的左、右房内径及射血分数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房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中,维吾尔族的左房血栓发生率高于汉族(11.4%vs7.8%,P<0.05)。结论汉族与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在发病年龄、病因、左房内径、瓣膜病的发病等临床特性方面存在种族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种族 临床特性
下载PDF
经胸超声指导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琪 王显 +3 位作者 石宇杰 张健 赵怀兵 李晓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835-1836,共2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下腔静脉边缘5mm ASD患者(下腔组)14例,术前用TTE仔细筛查,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封堵器的牢固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下腔静脉边缘5mm ASD患者(下腔组)14例,术前用TTE仔细筛查,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封堵器的牢固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同期中央型ASD患者69例行封堵术(中央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封堵成功。下腔组ASD最大径为(23±8)mm,选用封堵器型号(29±10)mm;中央组术前缺损最大径(20±10)mm,应用封堵器型号(24±11)mm,下腔组大于中央组(P<0.05)。术后即刻下腔组12例(85.7%)完全封堵,中央组全部完全封堵(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均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是指导继发孔型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下载PDF
全脑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及其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倪萍 张英魁 +4 位作者 史凯宁 赵希刚 王小燕 吴博 陈自谦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0期16-19,共4页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源性对比剂的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测量脑血流量。3D全脑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2D ASL的各种局限,本文就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颅内肿瘤病...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源性对比剂的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测量脑血流量。3D全脑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2D ASL的各种局限,本文就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颅内肿瘤病变中临床应用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颅内肿瘤
下载PDF
影响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力的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坡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端珍 王琦光 韩秀敏 盛晓棠 崔春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7期440-444,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ASD直径、心胸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和年龄分组.结果 本研究共359例患儿,男130例(36.2%).平均年龄(5.8±2.2)岁(2~10岁),平均体重(21.0±7.1) kg (10~57kg),平均缺损直径(13.6±5.6) mm(5~30 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17.0±7.1) mm/m2(1.3~41.0 mm/m2),平均肺动脉收缩压(40.8±8.7 mmHg) (15~67 mmHg)(1 mmHg=0.133 kPa).318例(88.6%)患者心导管测量存在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肺动脉压力不随房间隔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P>0.05);10岁以下儿童肺动脉压力与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患儿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关,与缺损直径无简单线性关系,压力不随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压 右心导管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 被引量:37
17
作者 季冬梅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9-66,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以遗传编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技术方案,对于传统的专利授权条件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标准适用带来新问题。人工智能发明物能否获得专...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以遗传编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技术方案,对于传统的专利授权条件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标准适用带来新问题。人工智能发明物能否获得专利法的保护,受到学术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专利制度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激励效应促使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基于传统的"三性"要求,专利授权范围的界定不能"一刀切",其需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贡献大小、普及程度、技术特征等具体情形不断调整,实现专利法律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遗传编程 专利权 “三性”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13例报道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曼华 尹琼 高启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80-281,共2页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用近3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13例,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12例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时间为0.5~8.2 h.结论 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安全有效.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房颤 胺碘酮
下载PDF
疲劳加载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及静力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钟明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作者根据四片静力循环加载和八片疲劳加载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梁的裂缝开展过程以及疲劳加载对梁的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的影响,指出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限值较小,在设计使用荷载下梁的裂缝开展仍处... 作者根据四片静力循环加载和八片疲劳加载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梁的裂缝开展过程以及疲劳加载对梁的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的影响,指出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限值较小,在设计使用荷载下梁的裂缝开展仍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裂缝处受拉区混凝土相对于受拉钢筋仍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疲劳加载对钢筋应力及裂缝宽度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受拉区混凝土的进一步疲劳开裂。此外,还分析了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特征以及疲劳加载对梁的静力强度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疲劳 裂缝 静力强度 载荷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柯道正 朱怀玺 唐海沁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AF)的病因。方法 85例为经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检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诊断冠心病(CHD)、高血压病、糖尿病(DM)、风湿性... 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AF)的病因。方法 85例为经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检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诊断冠心病(CHD)、高血压病、糖尿病(DM)、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结果 病因分析为:CHD60例、占70.6%,其中40例均有合并疾病。高血压病43例,占50.6%,其中30例合并CHD或和DM。所有病例中,有DM共17例,风心病占5.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10.6%,特发性房颤占4.7%。41例房颤患者有2种或以上疾病,其中以同时患有CHD、高血压病和DM多见。结论 老年房颤与很多疾病存在有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也可与其他病种并存。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尤为显著。老年人房颤发病与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左室肥厚及心腔扩大是房颤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人 病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