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ic joint capsule and articular process excision to treat lumbar facet joint syndrome: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Hong-Jie Yuan Chun-Yan Wang Yu-Fe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8期8545-8551,共7页
BACKGROUND Lumbar facet joint syndrome(LFJS)is a pain condition arising from lumbar facet joint diseases.Treatments of LFJS includes patient education,oral medication,bed rest,physical therapy,and procedural intervent... BACKGROUND Lumbar facet joint syndrome(LFJS)is a pain condition arising from lumbar facet joint diseases.Treatments of LFJS includes patient education,oral medication,bed rest,physical therapy,and procedural interventions.For some refractory cases that fail conservative therapies,dorsal ramus medial brunc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warranted.However,as nerve fibers can regenerate,their efficacy is impermanent,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relatively high.Considering synovial impingement is a paramount pathogenesis of LFJS,in this case,we removed the culprit hyperplastic articular capsule and the articular process partially through a spinal endoscope.As the culprit hyperplastic joint capsule was excised,it is supposed to generate more prolonged efficacy and a lower recurrence rate than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CASE SUMMARY A 40-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LFJS.She complained of low back pain and right buttock pain for half a year.The patient was placed in the prone position.After disinfection and draping,a 25-cm 18-gauge needle was inserted into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right L5 articular process.Subsequently,a guidewire,dilating tubes,and a working cannula was inserted successively.The spinal endoscope was positioned in the working cannula.Under the endoscope,the microvascular tissue,muscle tissue attached on the L5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nd S1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as well as the capsule and minor portion of the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were removed.After the joint space was clear and no bleeding points existed,the endoscope and working cannula were shifted,and the incision was sutured.After treatment,the symptoms were completely relieved.The patient was pain-fre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of 6 mo.CONCLUSION The endoscopic partial joint capsule and articular process excision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LFJS,especially for cases caused by synovial impin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Facet joint pain syndrome Joint capsule RADIOFREQUENCY articular process EXCI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Post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2
作者 项良碧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91-92,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urgical effects of post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1-L3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of17patients with upper lumbar int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urgical effects of post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1-L3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of17patients with upper lumbar intervertebml di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伟 丛鹏 张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疼痛科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7例。其中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57例(可视化环锯辅助组),采用...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疼痛科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7例。其中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57例(可视化环锯辅助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50例(TESSYS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关节突成形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可视化环锯辅助组术中透视次数、关节突成形过程中VAS评分及手术时间均低于TESSYS组[(5.77±0.93)次vs.(13.46±1.58)次、(2.03±0.61)分vs.(2.75±0.74)分、(61.34±13.81)min vs.(68.52±10.96)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2、5.514、2.950,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及OD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下腰背和腿部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VAS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环锯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257),TESSY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4)。结论椎间孔镜下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与TESSYS技术比较操作更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暴露及术中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可视化 环锯 关节突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关节突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4
作者 郝韵腾 史君 +9 位作者 刘宇航 李琨 马渊 张少杰 王超群 陈杰 张志峰 郑雷刚 王星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89-2796,共8页
背景:钩突增生常导致颈椎病发生,无需内固定的钩椎关节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但尚存诸多问题。目的:建立全颈椎(C_(0)-T_(1))三维有限元模型,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探究颈椎关节突的应力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临床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背景:钩突增生常导致颈椎病发生,无需内固定的钩椎关节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但尚存诸多问题。目的:建立全颈椎(C_(0)-T_(1))三维有限元模型,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探究颈椎关节突的应力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临床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岁男性正常成人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来获得原始数据,应用Mimics、GeomagicStudio、Hypermesh、Abaqus等软件技术建立C_(0)-T_(1)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C_(5)椎体上构建单侧钩突切除50%、100%和双侧钩突切除100%的3种模型组,然后加载相同力矩赋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种工况,以观测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关节突关节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与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构建全颈椎正常与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的有限元模型,加载相同力矩后发现颈椎关节突的受力集中区由正常组的C_(6)处上移至切除不同范围钩突组的C_(5)处,得出关节突的受力随椎序增加呈现递增趋势;②应力集中区位于C_(5)和C_(6)处,整体呈尖峰状,不同程度的钩突切除会降低颈椎的稳定性,降低程度随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钩突 全颈椎 生物力学 钩椎关节 关节突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比较两种椎间孔成型方法对上关节突的影响
5
作者 孙颉玮 冯法博 +4 位作者 王俊 姜志洲 朱宇尘 姜建勇 尹航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8期1175-1176,1179,共3页
目的比较骨钻和环锯在椎间孔成型中切除上关节突体积和部位的差异,评估两种成型方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 目的比较骨钻和环锯在椎间孔成型中切除上关节突体积和部位的差异,评估两种成型方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术前通过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其中骨钻30例,环锯30例。采用3D Slicer软件对术前及术后的上关节突进行建模,比较切除体积及部位的差异。结果骨钻切除上关节突的体积显著少于环锯[(175.81±88.49)mm^(3)VS.(558.80±232.22)mm^(3),P<0.05]。骨钻容易磨除上关节突的腹侧,而环锯更易切除上关节突的尖端[χ^(2)=36.667,P<0.001]。结论骨钻磨除上关节突体积较少且主要磨除腹侧,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小;环锯切除上关节突体积较多且容易切除尖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大。盲视成型时应尽量选择使用骨钻进行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孔成型 上关节突 骨钻 环锯
下载PDF
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影响
6
作者 汪洋 熊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穿刺入路脊柱... 目的:研究分析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穿刺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疗法,36例)与观察组(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手术疗法,36例)。研究分析其临床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优良率、腰椎后伸、前屈、左侧屈和右侧屈运动范围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腰椎后伸、前屈、左侧屈及右侧屈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血肿、术后切口感染、神经根或者硬膜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及预后,调整腰椎后伸、前屈、左侧屈及右侧屈运动范围,降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 腰椎间盘突出症 JOA下腰痛评分表 腰椎运动范围
下载PDF
下腰椎椎板、关节突的影像学测量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曾忠友 江春宇 +6 位作者 宋永兴 张建乔 王斌 金才益 龙德云 吴鹏 王云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22,425,共4页
目的: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测量3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X线正位片及下腰椎椎板、关节突CT平扫片,获得椎板、关节突钉道长度、椎板厚度、椎板外斜角及椎板下倾角的相关数据。结果:下腰椎椎板... 目的: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测量3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X线正位片及下腰椎椎板、关节突CT平扫片,获得椎板、关节突钉道长度、椎板厚度、椎板外斜角及椎板下倾角的相关数据。结果:下腰椎椎板、关节突钉道长度(cm):L3/4男性为(4.63±0.75),女性为(4.40±0.63),L4/5男性为(5.12±0.45),女性为(5.03±0.39),L5/S1男性为(5.47±0.65),女性为(5.35±0.57),钉道长度自L3/4至L5/S1逐渐增大,且测量数据男性较女性长,有统计学意义。椎板厚度(mm):L3男性为(5.4±0.8),女性为(5.2±0.73),L4男性为(6.7±1.4),女性为(6.4±1.5),L5男性为(6.4±1.4),女性为(6.2±1.45),椎板厚度L4较L3厚,L5较L4薄,男性较女性厚,有统计学意义。椎板外斜角(°):L3/4男性为(46±5.1),女性为(45±4.8),L4/5男性为(43±3.8),女性为(44±4.1),L5/S1男性为(36±3.5),女性为(35±3.0),椎板外斜角自L3/4至L5/S1逐渐减小,男性与女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椎板下倾角(°):L3/4男性为(49±3.6),女性为(48±3.0),L4/5男性为(47±3.1),女性为(48±2.2),L5/S1男性为(51±2.5),女性为(50±1.8),椎板下倾角L4/5较L3/4小,L5/S1较L4/5大,男、女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测量患者影像学资料可获得个体化的下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应用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应用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板 关节突 影像学 瞄准器 微创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根联合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雨仁 杨桂姣 +3 位作者 阎八一 马迅 马景昆 张建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对30例成人干燥椎骨第2~7颈椎的下关节突厚度、相邻椎骨关节突对合厚度、关节突进钉点与横突孔外侧壁间的角度、椎弓根的长宽高度、椎弓根与椎体状面及水平面间的夹角等项指标进行了观测.通过综合分析所得结果,对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 对30例成人干燥椎骨第2~7颈椎的下关节突厚度、相邻椎骨关节突对合厚度、关节突进钉点与横突孔外侧壁间的角度、椎弓根的长宽高度、椎弓根与椎体状面及水平面间的夹角等项指标进行了观测.通过综合分析所得结果,对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根联合固定的可行性和螺丝钉的选择、进钉方向及深度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 椎弓根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玲秀 杜心如 +2 位作者 叶启彬 孔祥玉 薛景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 :对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进钉方法进行相关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 5 0块骶骨标本上 ,用 为 1mm的软钢丝在骶骨翼、骶骨上关节突处紧紧缠绕 2个钢丝圈 ,将 为 3mm的钢珠用胶布固定在 5点 7点处 ,拍骶骨正位片 ,观... 目的 :对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进钉方法进行相关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 5 0块骶骨标本上 ,用 为 1mm的软钢丝在骶骨翼、骶骨上关节突处紧紧缠绕 2个钢丝圈 ,将 为 3mm的钢珠用胶布固定在 5点 7点处 ,拍骶骨正位片 ,观测钢珠与 2个钢丝圈的位置关系及其至骶管外侧壁、骶骨上面的距离。作经 5点 7点水平平行于S1椎体上面的CT扫描 ,观察骶骨横断面的形态特点 ,测量与矢状面夹角为 0°和向内 10°时的进钉深度。结果 :5点 7点处钢珠均位于上关节突与S1后孔缠绕的钢丝圈显影内 ,位于骶管侧壁钢丝圈显影的外侧 ,钢珠与骶管外侧壁的距离为左侧〔 ( 6 7± 2 3 ) ( 5 0~ 12 0 )〕mm ,右侧〔 ( 6 6± 1 9) ( 5 0~ 11 0 )〕mm ;此点至骶骨上面的距离为左侧〔 ( 11 5± 5 3 ) ( 5 0~ 2 8 0 )〕mm ,右侧〔 ( 11 6± 5 4) ( 5 0~ 2 9 0 )〕mm。CT片显示钉道与矢状面平行( 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0 0 )〕mm ,右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2 0 )〕mm ;螺钉向内与矢状面的夹角为 1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8 1± 3 8) ( 3 0 0~ 46 0 )〕mm ,右侧为〔 ( 3 8 0± 3 9) ( 3 0 0~ 46 0 )〕mm。结论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螺钉 上关节突 内固定 放射解剖学
下载PDF
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2 位作者 赵离钟 孔祥玉 张继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横径,椎体前高/后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横径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等进行测量。结果: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与横径比... 目的:研究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横径,椎体前高/后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横径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等进行测量。结果: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与横径比为0.64,前/后比为1.21。上关节突关节面高度,左(14.1±2.1)mm,右(13.9±1.5)mm;宽度,左(16.0±1.8)mm,右(16.2±1.5)mm;与正中矢状面夹角,左(56.3°±7.8°),右(55.9°±7.3°)。结论:(1)腰骶移行椎椎体的形态与正常L5椎体形态相近,故在腰椎正侧位片及CT、MRI片难以根据其椎体形态学特点推断是否为移行椎,后路手术时很难根据椎板及棘突上关节突的形态特点来判断腰骶移行椎。(2)腰骶移行椎的下关节突明显小于上关节突,说明小关节突很少或几乎不向下传导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 关节突 棘突 腰骶移行椎
下载PDF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螺钉进钉点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玲秀 杜心如 +2 位作者 叶启彬 孔祥玉 薛景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 :研究以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处为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成人 115块干燥骶骨标本上观测上关节突关节面形态 ,确定其 5点 7点处的部位 ,观测该点与骶骨外侧沟的关系及该点进钉时的角度、深度。并在横断面标本上进... 目的 :研究以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处为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成人 115块干燥骶骨标本上观测上关节突关节面形态 ,确定其 5点 7点处的部位 ,观测该点与骶骨外侧沟的关系及该点进钉时的角度、深度。并在横断面标本上进行观测 ,在干燥骶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结果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呈圆形者 63 .5 % ( 14 6侧 ) ,椭圆形者 3 6.5 % ( 84侧 ) ;5点 7点低于骶骨外侧沟最低点的距离 ,左侧 ( 7.4± 1.5 )mm ,右侧 ( 7.3± 1.6)mm。横断面标本上自此点向前与矢状面平行 ( 0°)时 ,进钉深度 ,左侧 ( 3 1.3± 4.3 )mm ,右侧 ( 3 1.9± 4.9)mm。当钉尖向内侧与矢状面呈 10°角时 ,进钉深度 ,左侧为 ( 3 4.1± 4.3 )mm ,右侧 ( 3 4.0± 4.9)mm。结论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 ,将每侧上关节突关节面看成一个时钟表盘 ,右侧关节面相当于 5点处、左侧相当于 7点处为螺钉进钉点。其 5点 7点进钉点的确定较为客观 ,不受上关节突关节面方向的影响 ,也不受退变影响 ,可很容易地确定 5点 7点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螺钉 上关节突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腰椎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毗邻关系的CT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晋才 张黎明 +2 位作者 尹鹏 刘畅 丁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8-894,共7页
目的:通过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测量腰椎椎间孔内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之间的距离,为临床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2月在我院行腰骶部多层螺旋CT连续断层扫描的60... 目的:通过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测量腰椎椎间孔内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之间的距离,为临床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2月在我院行腰骶部多层螺旋CT连续断层扫描的60例健康志愿者,排除既往有腰椎疾病史及腰椎手术史者,男、女各30例,年龄21~73岁(50.8±13.2岁)。将扫描得到的CT图像进行MPR,测量L1~L5椎间孔内出口神经根分别与上关节突尖部、前缘中点及根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结果:(1)L1~L5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之间的距离在男、女性之间以及左右两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间距离从L1~L5逐渐增大,但仅相差约1mm,其中L5出口神经根与S1上关节突尖部、前缘中点及根部的距离最大,分别为3.91±0.50mm、4.67±0.57mm、5.77±0.56mm;(3)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尖部、前缘中点及根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神经根与上关节突距离最大值为神经根与上关节根部的距离,分别为L1 4.29±0.20mm,L2 4.36±0.27mm,L3 4.61±0.44mm,L44.92±0.39mm,L5 5.77±0.56mm;(4)L1~L5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之间距离从尖部至根部逐渐增大,根部与尖部的距离差值范围为0.92±0.31mm~1.86±0.57mm,呈近端窄远端宽的"梯形"。结论:腰椎椎间孔内出口神经根与上关节突之间的"骨-神经间隙"在三维空间内呈近似平行或近端窄远端宽的梯形;在椎间孔内置入脊柱内窥镜工作通道时为避免对出口神经根的损伤,应适当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出口神经根 上关节突 CT 腰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文传兵 周勤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腰椎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外之间的凹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超声引导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做前期研究.方法选择疼痛病房同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0例腰腿痛患者,用PHILIP HDI 5000型超声仪探测其L1~5的横突根部与上关...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腰椎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外之间的凹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超声引导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做前期研究.方法选择疼痛病房同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0例腰腿痛患者,用PHILIP HDI 5000型超声仪探测其L1~5的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外 之间的凹槽,分别测量凹槽到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UD).根据每位患者的腰椎X线正位片,同样方法测量凹槽到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XD).比较超声测量组与X片测量组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40例患者L1~5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外之间的凹槽到后正中线距离共400组数据,超声探测到384组数据,探测到的384组数据与X片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以探测到腰椎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外之间的凹槽,并且有很高的准确性,为超声引导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腰椎横突根部 上关节突外
下载PDF
胸椎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对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文元 李宝俊 +3 位作者 李华 申勇 董玉昌 威廉姆斯.锡冉茨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9,142,共4页
选用5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T4/5,T7/8及T11/12脊柱功能单位(FSU),分别切除T4/5,T7/8,T11/12节段的右侧关节突,分别造成3种实验模型(正常脊柱结构、右侧关节突切除外侧1/2,全切除),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示下胸椎... 选用5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T4/5,T7/8及T11/12脊柱功能单位(FSU),分别切除T4/5,T7/8,T11/12节段的右侧关节突,分别造成3种实验模型(正常脊柱结构、右侧关节突切除外侧1/2,全切除),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示下胸椎单侧关节突全部切除对脊柱旋转产生影响(P=0.000 755).在胸椎减压手术过程中手术需要保留下胸椎的关节突,如果需要切除时可以辅以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 胸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的形态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5
作者 乔拴杰 韩西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先用72副成人的干燥脊柱胸椎椎骨标本。男52、女20副,共864块椎骨,测量了1728侧椎弓根。根据解剖特点,提出了使用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方向和定位点。椎弓根的高、横径和螺钉的长度男大于女。进钉方向需保持一... 先用72副成人的干燥脊柱胸椎椎骨标本。男52、女20副,共864块椎骨,测量了1728侧椎弓根。根据解剖特点,提出了使用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方向和定位点。椎弓根的高、横径和螺钉的长度男大于女。进钉方向需保持一定的内倾和下倾角度,螺钉才能准确地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将胸椎椎弓根的定位点分为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下关节突 横突嵴 螺丝钉 胸椎 形态测量
下载PDF
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力刚 奚春阳 +3 位作者 徐公平 周磊 陈纪宝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腰椎无侧凸、畸形、旋转,腰椎骨质无异常)男、女各120例,其中,男性身高157~190cm,平均173.63cm,体重50~95kg,平均76.61kg;女性身高150~174cm,平均162.17cm,体重45~80kg.平均59.07kg。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对L3,L5椎体正位片上上关节突的长度、宽度及侧位片上上关节突的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进行测量。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L3~L5各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和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是否与身高体重具有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L3~L5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及植骨床长度平均为1.04±0.26cm和0.98±0.25cm、0.74±0.16cm和0.72±0.19cm、2.30±0.24cm和2.17±0.24cm,0.92±0.12cm和0.84±0.11cm,1.23±0.18cm和1.16±0.18cm,2.06±0.20cm和2.01±0.17cm。男性及女性的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及峡部深度,绝对深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植骨床长度与身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测量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学数值,为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劈骨操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地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上关节突 峡部 X线 测量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鹏 杨春 +3 位作者 蔡静桐 刘金生 徐国刚 姜苏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腰部关节突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解剖观察,探讨去神经术中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定位和靶点的选择。方法对5具尸体的腰部关节突关节区域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关节突关节周围肌肉的配布情况、脊神经后支的分支情况,脊神经后... 目的通过对腰部关节突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解剖观察,探讨去神经术中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定位和靶点的选择。方法对5具尸体的腰部关节突关节区域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关节突关节周围肌肉的配布情况、脊神经后支的分支情况,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与上关节突、横突和关节突关节的关系,测量了骨纤维管的内侧开口、关节突关节囊和上关节突距棘突边缘连线的距离。结果关节突关节及周围结构的解剖显示,脊神经后支分出的内侧支紧贴上关节突和横突根部走行,不易探查和解剖;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从骨纤维管穿后,斜向内下方走行,较容易追踪。结论在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从骨纤维管穿后进行去神经操作可以提高去神经术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小关节炎 腰痛 脊神经后支内侧支 关节突关节 去神经术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文伟 邱贵兴 +5 位作者 吴志宏 刘勇 王以朋 仉建国 翁习生 杨新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Western...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Western法比较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成骨细胞合成分泌Ⅰ型胶原的差异。结果AIS患者顶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呈现退变征象,软骨下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顶椎凹侧关节突成骨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112.00±7.26)较凸侧(106.36±8.63)多(P<0.05)。结论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成骨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关节突 Ⅰ型胶原
下载PDF
上关节突截骨导引(SapON)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健辉 李建伟 +4 位作者 王梦瑶 田水净 崔金医 孙川 张宝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上关节突截骨导引(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Osteotomy Navigation,SapON)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随机分为2组:SapON组43例,采用7.5 mm环... 目的探讨上关节突截骨导引(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Osteotomy Navigation,SapON)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随机分为2组:SapON组43例,采用7.5 mm环锯行上关节突腹侧一次截骨,成形扩大椎间孔,再以上关节突腹侧截骨面为术中导引标记,向椎管内逐步探查;TESSYS组36例。记录2组透视次数、建立工作通道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TESSYS组比较,SapON组透视次数少[(11.7±3.3)次vs.(21.4±5.9)次,t=-9.217,P=0.000],建立工作通道时间短[(18.4±5.3)min vs.(35.6±10.4)min,t=-9.537,P=0.000],镜下操作时间短[(31.6±8.7)min vs.(45.8±9.4)min,t=-6.967,P=0.000],总手术时间短[(52.3±8.7)min vs.(70.9±12.8)min,t=-7.646,P=0.000]。随访16~24(18.1±4.1)月,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3%(41/43)vs.94.4%(34/36),χ2=0.000,P=1.000]。SapON组无硬膜撕裂、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TESSYS组1例L5右侧神经根损伤。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应用SapON技术,具有透视次数少、操作简单有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 上关节突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被引量:6
20
作者 兰秀夫 郭庆山 +2 位作者 骆晓峰 王爱民 于腾波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 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手术。手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后路... 目的 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手术。手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后路钉棒系统或棘突间双股“8”字钢丝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第二步前路椎间减压自体髂骨块移植或钛网加自体骨颗粒移植,Orion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经3~3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28例颈椎骨折脱位均全部复位,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丝、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28例中有10例恢复良好,14例生活自理。C级以下平均离床活动时间为2~5天,4例肌力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行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容易复位、稳定性好、植骨易融合、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脱位 关节突绞锁 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