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新颜 张建平 方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监测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监测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2组间血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IMT在6个月后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厚度增加,2组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敏 林海英 +3 位作者 刘占全 高燕 王咏梅 毕朝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877-881,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8)、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组(B组,n=18)、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n=18)。C组于术前3天开始灌胃...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8)、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组(B组,n=18)、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n=18)。C组于术前3天开始灌胃(阿托伐他汀10mg·kg^(-1)·d^(-1),制成混悬液),A组及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肾小管间质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结果 B组ICAM-1、NF-κB的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C组术后第3、7、14天ICAM-1、NF-κB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期B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3、7、14天NF-κB的表达与同期、同组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下调肾小管间质中ICAM-1、NF-κB的表达,抑制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阿托伐他汀对ICAM-1的下调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阿托伐他汀 胞间黏附分子1 NK-κB
下载PDF
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控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杰 雷媛 +3 位作者 卢洪彪 龙艳丽 胡国智 李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降脂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控制。方法298例行CABG术连续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予以阿托伐他汀药物分为他汀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降脂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控制。方法298例行CABG术连续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予以阿托伐他汀药物分为他汀组及对照组各14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校正χ2,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他汀组和对照组在病史特点、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参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房颤65例,总发生率21.8%,他汀组(14.8%)和对照组(28.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677,P=0.003)。两组相比,他汀组症状性房颤发生率及房颤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1,P=0.019;t=4.142,P=0.014)。Hs-CRP在两组中变化相似,术后3d水平最高,术后1周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均能控制在正常低水平。对照组术后3d及1周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46和2.818,P<0.05)。同期比较,他汀组术后3d及1周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t=16.344和6.029,P<0.05)。他汀组和对照组血总胆固醇浓度在术后1周及3个月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t=1.675和1.376,P<0.05;t=1.413和1.472,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除对CABG术后患者的血脂有效调节外,对全身炎症反应有明显减轻,并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并缩短持续时间,且无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超声技术评价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
4
作者 李艳萍 林晓镰 +1 位作者 张晶晶 张卫兴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9期2916-2917,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机制。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提供饮食、运动处方,治疗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口服。9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斑块的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机制。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提供饮食、运动处方,治疗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口服。9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大小,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脂,增加斑块稳定性,缩小斑块体积,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技术能够显示斑块内部结构及表面特征,能够检测有破裂倾向的不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技术 不稳定斑块 斑块体积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