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夭鸟入圣域: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 与阴阳表征
1
作者 舒显彩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6,共10页
汉代传世文献将鸱鸮贬斥为“夭鸟”,同时期的图像资料却揭示了鸱鸮的另一重文化内涵。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出土60件不同题材的艺术品皆绘有鸱鸮,它们多“允恭玄默”,与众祥瑞共处“天”所在的信仰空间。鸱鸮性情威猛、夜察毫末,在墓... 汉代传世文献将鸱鸮贬斥为“夭鸟”,同时期的图像资料却揭示了鸱鸮的另一重文化内涵。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出土60件不同题材的艺术品皆绘有鸱鸮,它们多“允恭玄默”,与众祥瑞共处“天”所在的信仰空间。鸱鸮性情威猛、夜察毫末,在墓葬环境中被赋予辟邪御凶、引魂升仙等功能。汉代鸱鸮图像兼具自然属性、天文属性与宗教属性,体现了墓葬文化独特的信仰体系。因鸱鸮与五月的属性同为“阳中之阴”,故汉代人选择“阴气啎逆阳”的夏至、五月初五或五月望作枭羹以禳除邪气,这是阴阳从类思想对饮食习俗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鸱鸮 图像 辟邪 升仙 阴阳
下载PDF
民间与官方、政治与宗教——以唐代女真白日升仙现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9,共5页
白日升天在道教而言,乃是无上高深之术。道教尊重女性,其神系中有大量的女神、女仙存在,在修炼、戒律、教义、组织等方面亦能男女一视同仁。从唐代的女子白日升仙神话建构过程中,反映出当时民间与官方、宗教与政治各自所起的重要作用及... 白日升天在道教而言,乃是无上高深之术。道教尊重女性,其神系中有大量的女神、女仙存在,在修炼、戒律、教义、组织等方面亦能男女一视同仁。从唐代的女子白日升仙神话建构过程中,反映出当时民间与官方、宗教与政治各自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女真 白日升仙
下载PDF
汉代羽化图像的发展及其原因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孝鸿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1-15,共5页
汉代墓葬中的壁画、画像石 (砖 )所描绘的内容无不是羽化思想的体现 ,而羽化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自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作为外在因素的外来文明一直是汉代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外部环境 ,而本土的鸟图腾崇拜以及神仙信仰等内因却是羽化图... 汉代墓葬中的壁画、画像石 (砖 )所描绘的内容无不是羽化思想的体现 ,而羽化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自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作为外在因素的外来文明一直是汉代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外部环境 ,而本土的鸟图腾崇拜以及神仙信仰等内因却是羽化图像迅速发展的必备土壤 ,他们在相互影响下一同孕育出扑朔迷离的汉代“羽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羽化图像 外来文明 图腾崇拜 神仙信仰 有翼兽 壁画 画像石
下载PDF
昙阳子“升化”与晚明士大夫的宗教想像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美洁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晚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王焘贞自称灵异,号为"昙阳子",并将择期"升化"。昙阳子"升化"为当时轰动东南一带的一个宗教性狂热事件,其父王锡爵与同里的王世贞并因此事受到纠劾。而参与其中的多为当时... 晚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王焘贞自称灵异,号为"昙阳子",并将择期"升化"。昙阳子"升化"为当时轰动东南一带的一个宗教性狂热事件,其父王锡爵与同里的王世贞并因此事受到纠劾。而参与其中的多为当时与二王有交游来往的知名文人学士,他们为这一事件推波助澜,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复杂因素,有个人信仰、情感方面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失落后的宗教想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昙阳子 “升化” 士大夫 宗教想像
下载PDF
太原北齐娄叡墓十二生肖图像再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倩 《草原文物》 2018年第2期70-75,共6页
娄叡(531-570年),鲜卑人,字佛仁,北齐贵戚重臣,武平元年(571年)葬于今山西太原王郭村。1979年娄叡墓葬被发掘之后①,作为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北朝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在当时就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娄叡墓壁画、葬制、墓志、随葬品的讨论成... 娄叡(531-570年),鲜卑人,字佛仁,北齐贵戚重臣,武平元年(571年)葬于今山西太原王郭村。1979年娄叡墓葬被发掘之后①,作为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北朝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在当时就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娄叡墓壁画、葬制、墓志、随葬品的讨论成果颇丰②。然而,相关论述中对壁画的某些重要题材如十二生肖图像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作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娄叡墓 十二生肖图 法天象地 灵魂升天
下载PDF
“阮诗无酒”现象的冲创意志说
6
作者 孙超 张俊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阮籍饮酒与作诗共同的深层心理基础是积聚在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创意志。这种冲创意志主要体现在入世情怀、恨世情绪和登天情结这三个精神层面上。“阮诗无酒”恰好说明了诗与酒是阮籍实现其强烈冲创意志的两种各自独立的手段 ,而非一体。
关键词 阮籍 饮酒 诗歌创作 诗人思想
下载PDF
论李白诗中的冲创意志
7
作者 孙超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李白诗歌创作的深层心理基础是积聚在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创意志。这种冲创意志主要体现在入世情怀、恨世情绪、登天情结这三个精神层面上。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冲创意志 入世情怀 恨世情绪 登天情结
下载PDF
北朝“焰肩”畏兽形象源考
8
作者 宁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79,共9页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南北方广泛出现了“焰肩”畏兽形象,在此之这些形象罕见于汉,隋唐之后亦不多见。关于它们的形象及文化起源已有诸多学者进行讨论,多数认为与外来宗教文化息息相关。通过对北朝畏兽形象中的“焰肩”“獠牙门齿”“山字...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南北方广泛出现了“焰肩”畏兽形象,在此之这些形象罕见于汉,隋唐之后亦不多见。关于它们的形象及文化起源已有诸多学者进行讨论,多数认为与外来宗教文化息息相关。通过对北朝畏兽形象中的“焰肩”“獠牙门齿”“山字形顶饰”等元素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其形象至少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结合现存墓主遗物、墓葬壁画、陪葬石刻、石窟造像、传世画卷中的畏兽形像,以及它们的出土环境及文化背景,初步判断“畏兽”的形象来源与外来祆教文化并无直接联系,系中国传统护佑墓主“升天”的避邪形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壁画 畏兽形象 墓主升天
下载PDF
汉墓画像中“升仙”与“升天”问题辨析
9
作者 卜友常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4-78,共5页
在汉代墓葬考古中,天界与仙界是明显分开的,不存在汉墓“升天”的画像,灵魂“升天”的说法完全违背了汉墓画像的视觉逻辑和文化结构,只有升仙是这个时代墓葬画像唯一表述的亡灵归宿观念。在汉代以后,中国思想信仰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呈... 在汉代墓葬考古中,天界与仙界是明显分开的,不存在汉墓“升天”的画像,灵魂“升天”的说法完全违背了汉墓画像的视觉逻辑和文化结构,只有升仙是这个时代墓葬画像唯一表述的亡灵归宿观念。在汉代以后,中国思想信仰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丧葬和灵魂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多种可能性,就没有必要进行学术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升仙 升天 亡灵
下载PDF
也论马王堆汉墓帛画——以阊阖(璧门)、天门、昆仑为中心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共9页
马王堆帛画中心的双龙穿璧图像应该是阊阖(璧门)的表现,其上的平台为昆仑悬圃。根据西汉前期的楚地文献,阊阖并不像东汉时期那样等于天门,而是"始升天之门",也是昆仑之门,昆仑为最为重要的登天神山。整个帛画描绘的是西汉前... 马王堆帛画中心的双龙穿璧图像应该是阊阖(璧门)的表现,其上的平台为昆仑悬圃。根据西汉前期的楚地文献,阊阖并不像东汉时期那样等于天门,而是"始升天之门",也是昆仑之门,昆仑为最为重要的登天神山。整个帛画描绘的是西汉前期楚地文献中表现出的"阊阖-昆仑-天门-天帝"的升天信仰。升天成仙与昆仑为通天中心的观念在西汉前期已经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帛画 阊阖(璧门) 昆仑 升天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三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正 谢安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5,134,共13页
本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重新探讨,认为上部蛇首人身神除了可能为女娲之外,还可能是阴阳合一之神;帛画下部赤蛇主要象征地下世界的勃勃生机;整幅帛画的基本性质是墓主升天,回归祖先,并含有较强烈的生殖崇拜之意。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帛画 阴阳合一 升天 生殖崇拜
原文传递
陈梦雷二次被流放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珍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161,共18页
发生在康雍之交的陈梦雷案,以康熙朝后期储位之争为缘起,以案主杜撰天降"大位之牌"神话,偕术士进行祈禳、镇魇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又因案主将供奉"大位之牌"事通达雍正帝而发露。它为揭示清前期统治集团内部利益角逐... 发生在康雍之交的陈梦雷案,以康熙朝后期储位之争为缘起,以案主杜撰天降"大位之牌"神话,偕术士进行祈禳、镇魇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又因案主将供奉"大位之牌"事通达雍正帝而发露。它为揭示清前期统治集团内部利益角逐之怪谲残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雷 允祉 雍正帝 大位之牌 祈禳 镇魇
原文传递
汉墓天门图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4,共11页
汉墓中的天门图像,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学者进行过关注[1]。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尤其是20世纪末的一些重要发现,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目前学界在这一问题上有以下认识:一种将汉画像中大量的双阙形象看作天门的表现,并将其作为... 汉墓中的天门图像,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学者进行过关注[1]。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尤其是20世纪末的一些重要发现,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目前学界在这一问题上有以下认识:一种将汉画像中大量的双阙形象看作天门的表现,并将其作为升仙、升天信仰的代表[2];另一种则否认汉画像中存在大量的天门图像,并认为即便有个别的天门画像,也与升仙信仰无关,汉代人并没有升天成仙的观念[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 汉代画像 汉代墓葬 升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