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CO散射截面的量子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桂华 杨向东 马新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9-492,共4页
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方法(Close-Coupling)计算了He-CO碰撞的散射截面,能量从5 meV^70meV,计算结果与M.Keil等的实验结果(64 meV)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势能的零点能位置、势阱深度、势阱位置、排斥势强度以及势能在势阱附近的方向性都对... 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方法(Close-Coupling)计算了He-CO碰撞的散射截面,能量从5 meV^70meV,计算结果与M.Keil等的实验结果(64 meV)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势能的零点能位置、势阱深度、势阱位置、排斥势强度以及势能在势阱附近的方向性都对散射截面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散射截面 密耦方法 势能面
下载PDF
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
2
作者 闫世杰 刘玲 王建国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单次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中,对入射粒子He2+,包含n=1~7的所有束缚态,计算的能量本征值与NIST标准数据在百分之几的精度内符合很好;对靶H-,包括一个束缚态1s和五个连续态ns(n=2~6),束缚态能...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单次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中,对入射粒子He2+,包含n=1~7的所有束缚态,计算的能量本征值与NIST标准数据在百分之几的精度内符合很好;对靶H-,包括一个束缚态1s和五个连续态ns(n=2~6),束缚态能量与他人理论结果一致.在4~400 keV的入射粒子能量范围,计算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到各个壳层上的态选择截面.发现在较低的入射粒子能量,电子主要俘获到He+离子主量子数n=3~5的壳层,高能区俘获到n=2的壳层为主;对同一主量子数n,在低能区俘获到高角动量态(l=n-1,n-2)的电荷转移截面相对较大,在高能区主要俘获到l=1的p壳层.同时还计算入射粒子能量分别为4 keV和400 keV时,电子俘获到激发态辐射退激发产生的电荷转移发射光谱,并发现cascade效应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截面 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电荷转移发射光谱
下载PDF
Electron capture in collisions of Li3+ ions with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of Li atoms
3
作者 M X Ma B H Kou +2 位作者 L Liu Y Wu J G W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46-253,共8页
The electron capture processes in collisions of Li3+ion with Li(1s22s)and Li(1s22p0,1)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wo-center atomic orbital close-coupling method in the energy range from 0.1 keV/u to 300 keV/u.The i... The electron capture processes in collisions of Li3+ion with Li(1s22s)and Li(1s22p0,1)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wo-center atomic orbital close-coupling method in the energy range from 0.1 keV/u to 300 keV/u.The interaction of the active electrons with the target ion is represented by a model potential.The present results for the Li3+–Li(1s22s)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theoretical data and general agreement is obtained for the high collision energies.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total and partial elec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s are sensitive to the initial charge cloud alignment in the low energ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center atomic orbital closed coupling elec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下载PDF
Elastic cross sections for electron-carbon scattering
4
作者 刘俊伯 王旸 周雅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We used the close-coupling optical (CCO)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open-shell carbon atom.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at the energies below 90eV, and the present CCO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 We used the close-coupling optical (CCO)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open-shell carbon atom.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at the energies below 90eV, and the present CCO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other theoretical results. We found that polarization and the continuum states ha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The present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CCO method is capable of calculating electron scattering from open-shell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e-coupling optical-model method electron-atom scattering carbon CROSS-SECTION
下载PDF
He—CO相互作用势及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桂华 杨宁选 +1 位作者 葛素红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利用改进的Maitland-Smith(MS)势模型拟合出了He-CO体系一种形式简单的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应用拟合的势能,采用全量子力学的密耦方法计算了基态氦原子和CO分子碰撞的散射截面,分析并总结了散射截面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拟合势能不... 利用改进的Maitland-Smith(MS)势模型拟合出了He-CO体系一种形式简单的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应用拟合的势能,采用全量子力学的密耦方法计算了基态氦原子和CO分子碰撞的散射截面,分析并总结了散射截面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拟合势能不但表达形式简洁,而且较好的描述了He-CO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He与CO微观碰撞机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相互作用势 密耦方法 散射截面
下载PDF
自洽平均值近似方法用于碱金属原子精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志明 张洪昌 +1 位作者 王雅茹 王爱坤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共5页
采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法和Hellmann-Fevnman(HF)定理求解定态含电子自旋轨道耦合项碱金属原子的本征能量,并将自洽平均值近似法推广到含1/r2微扰项的碱金属原子模型。由于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原子的每一简并能级发生劈裂。
关键词 自洽平均值近似法 自旋轨道耦合 碱金属原子 精细结构
下载PDF
闭通道对氦氢碰撞激发分波截面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王晓璐 徐梅 +2 位作者 令狐荣锋 李劲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的氯原子与氢分子碰撞体系的振转激发分波截面.在计算时依次考虑了入射通道中耦合态的数目为开通道数加上1个闭通道数,2个闭通道数,3个闭通道数,直到7个闭通道数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氦... 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的氯原子与氢分子碰撞体系的振转激发分波截面.在计算时依次考虑了入射通道中耦合态的数目为开通道数加上1个闭通道数,2个闭通道数,3个闭通道数,直到7个闭通道数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氦氢碰撞体系的弹性碰撞、纯转动激发时,可以只考虑1个闭通道的影响,但在研究振转激发分波截面时,至少要考虑5个闭通道,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碰撞 分波截面 密耦近似 闭通道
下载PDF
用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1s)+H(1s)碰撞的反应截面
8
作者 陈兰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6-840,共5页
采用单电子的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1-100 ke VH(1s)+H(1s)碰撞体系的激发、俘获和失去电子总截面,并分别与前人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采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得到的H(1s)+H(1s)体系激发到H(2s)过... 采用单电子的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1-100 ke VH(1s)+H(1s)碰撞体系的激发、俘获和失去电子总截面,并分别与前人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采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得到的H(1s)+H(1s)体系激发到H(2s)过程和失去电子过程的截面与实验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H(1s)+H(1s)碰撞 截面
下载PDF
用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1s)+H(2s)碰撞的反应截面
9
作者 陈兰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8-1051,共4页
采用单电子的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计算了H(1s)+H(2s)碰撞体系H(2s)失去电子过程的总截面,并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采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得到的H(1s)+H(2s)体系H(2s)失去电子过程的截面与实验比较符合.同时... 采用单电子的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计算了H(1s)+H(2s)碰撞体系H(2s)失去电子过程的总截面,并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采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得到的H(1s)+H(2s)体系H(2s)失去电子过程的截面与实验比较符合.同时,还给出了H(1s)+H(2s)碰撞体系H(2s)电离过程、H(1s)俘获电子过程和H(2s)退激发到H(1s)过程的理论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H(1s)+H(2s)碰撞 截面
下载PDF
轻分子高激发转动态跃迁几率的计算
10
作者 任廷琦 杨焕旺 张怿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5-20,共6页
在强耦合波包法的基础上,导出了S矩阵元,并通过引进有限差分法有效地避开了强耦合波包法存在的弊端,从而能较容易地计算轻分子向高激发转动态及高激发转动态间的跃迁几率。
关键词 原子 分子 散射 强耦合波包法 跃迁
下载PDF
紧耦合方法研究离子原子碰撞的单俘获过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威 蔡晓红 于得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8-2132,共5页
介绍了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计算离子原子碰撞的单俘获截面的基本原理 ,对于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 ,找到一种系统化计算模型参数的方法 ,并根据该方法得到有关模型参数 ,计算了O6 + 离子与H碰撞系统 ,所得计算结果在实验误差范... 介绍了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计算离子原子碰撞的单俘获截面的基本原理 ,对于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 ,找到一种系统化计算模型参数的方法 ,并根据该方法得到有关模型参数 ,计算了O6 + 离子与H碰撞系统 ,所得计算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实验值很好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俘获 紧耦合 Numerov算法 半经典碰撞参数模型 双中心原子轨道
原文传递
氢离子与里德伯原子碰撞中的电荷转移过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益清 刘玲 +2 位作者 刘春雷 薛平 王建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48-3254,共7页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与里德伯态原子Li(5d)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电子转移到氢原子各个n,l壳层(这里n为主量子数,l为角量子数)的态选择截面.结果发现,电荷转移的末态主要分布在与初态电子能量5d接近的n=4—7能级,...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与里德伯态原子Li(5d)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电子转移到氢原子各个n,l壳层(这里n为主量子数,l为角量子数)的态选择截面.结果发现,电荷转移的末态主要分布在与初态电子能量5d接近的n=4—7能级,该分布随碰撞能量的变化不大;但俘获末态的l分布对入射离子能量很敏感:在1keV左右的低能时主要分布在高l的末态,随着碰撞能量增加峰值逐渐向低l方向移动,并在l=1左右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俘获过程 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态选择截面
原文传递
O^3+与H2碰撞中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的全量子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勇 刘玲 王建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7-956,共10页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氢分子碰撞的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方位角(25°,45°,89°),能量分别为100,500,1000和5000eV/u时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相应的微分截面...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氢分子碰撞的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方位角(25°,45°,89°),能量分别为100,500,1000和5000eV/u时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相应的微分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或H2+的振动之间的耦合,采用了振动冲量近似.结果发现,对不同的入射能量,振动态选择截面随振动量子数的分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同入射能量和不同方位角的振动态分辨的微分截面具有类似的结构,在极小的散射角附近出现一个最大值平台,然后散射截面随着散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大量的震荡结构,其中第一个震荡结构对应的散射角位置随入射能量Ep以Ep-1/2的标度规律变化;微分截面的结构和大小对H2方位角α的变化敏感,这种性质为H2取向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 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无限阶冲量近似 振动冲量近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