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丹 于海华 冯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非房颤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房颤组在年龄、女性、意识障碍、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梗死灶、梗死后出血转化、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营养障碍、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脑疝、死亡及出院后90d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眩晕、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和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房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慢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OR=5.206,95%CI:2.906~9.040,P=0.016)、慢性心力衰竭(OR=15.026,95%CI:7.460~30.020,P=0.003)、冠心病(OR=8.920,95%CI:4.200~12.906,P=0.030)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2.020,95%CI:0.406~1.020,P=0.042)是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抗凝治疗比例明显低于抗血小板治疗(25.3%vs 74.7%,P<0.01)。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龄老年、女性为主,意识障碍为主要首发症状,脑梗死病灶多发、面积偏大且出血转化较多,慢性心力衰竭、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抗凝现状有所改善,新型抗凝药物选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抗凝药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昊 毕齐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抗凝治疗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出院诊断为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老年住院患者626例,应用CHA2DS2-V...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抗凝治疗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出院诊断为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老年住院患者626例,应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脑卒中危险,结合CHA2DS2-VASc评分调查各分层的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并按年龄分为非高龄组(65~74岁,n=316)和高龄组(≥75岁,n=310),比较两组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626例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CHA2DS2-VASc评分均〉2分,平均(5.48±1.27)分,其中仅35.3%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而51.6%使用抗血小板治疗,13.1%未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高龄组的患者抗凝比例明显小于非高龄组的患者(28.4%vs.42.1%,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住院患者抗凝治疗比例偏低,应使用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制定抗凝策略以提高抗凝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凝治疗 老年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耳形态与血栓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杨 马展鸿 蒋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形态与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拟行射频消融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87例,根据食道超声检查分为左房...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形态与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拟行射频消融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87例,根据食道超声检查分为左房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所有患者术前行肺静脉及左心房增强扫描,所有CT扫描图像行后处理图像重建及左房耳解剖形态相关分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入选687例患者,仙人掌型135例(19.65%),鸡翅型275例(40.03%),风向标型80例(11.64%),菜花型197例(28.68%);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鸡翅型左房耳是血栓形成(OR=0.323)和TIA(OR=0.254)的保护因素(P<0.05);菜花型左房耳是血栓形成(OR=3.116)和TIA(OR=2.391)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房耳形态学特征分为四型:仙人掌型、鸡翅型、风向标型、菜花型,其中鸡翅型所占的比例最高,该型发生血栓和TIA的危险性最低,菜花型是血栓发生和TIA的危险因素。因此,检测左房耳形态结构对于评估血栓形成及TIA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房耳血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坎地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房颤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芳 夏振伟 +1 位作者 冯磊 王小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房颤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口服坎地沙坦,对照组未给予药物。观察比较两组的复...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房颤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口服坎地沙坦,对照组未给予药物。观察比较两组的复发次数及房颤持续时间。结果随访8~12个月,治疗组平均每例房颤复发次数(8.5±1.2)次少于对照组的(10.1±1.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房颤发作持续时间(10.5±2.3)min/次短于对照组的(41.3±3.6)min/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坎地沙坦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情况,且可缩短房颤发作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坎地沙坦 复发 发作持续时间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黎萍 朱仁洋 董芬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方法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2种评分法的危险分层(低、中、高危),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TIA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6.1%。预测2d脑梗死风险,ABCD^2及ABCD^2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和0.65;预测7d脑梗死风险,2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2。对7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是7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ABCD^2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1.22%、12.8%、16.98%,7d为3.66%、18.40%、30.19%;按ABCD^2F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0%、12.69%、16.98%,7d为1.37%、18.66%、30.19%;两种评分法各危险分层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F评分具有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合房颤的危险分层更具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 评分 房颤 预测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伟 禹红梅 +1 位作者 张惠敏 王慕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63例老年TIA患者分为DWI正常组(38例)和DWI异常组(2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老年TIA患...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63例老年TIA患者分为DWI正常组(38例)和DWI异常组(2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老年TIA患者DWI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63例TIA患者中,TIA症状持续时间≥30 min、临床表现为失语和(或)运动障碍以及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在DWI多见异常改变,两组差异显著;年龄、性别、TIA发作次数及其他危险因素与DWI异常改变未见相关。结论老年TIA患者的DWI异常改变与TIA症状持续时间及临床表现为失语和(或)运动障碍以及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病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失语 运动障碍 冠状动脉疾病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丁立东 徐运 +3 位作者 茆华武 肖章红 刘颖 陈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 ,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卫媛 钱希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进展为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14例,根据7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8例和非脑梗死组86例。同时采用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3例(6~7分),中危组69例(4~5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进展为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14例,根据7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8例和非脑梗死组86例。同时采用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3例(6~7分),中危组69例(4~5分),低危组32例(0~3分),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ABCD2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是3.1%、28.9%、5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糖尿病 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 心房颤动 高血压 预测
下载PDF
鉴别短暂视觉障碍亚型用于急诊TIA的病因分析和预后判断
9
作者 朱鑫璞 沈凌达 +2 位作者 郑天衡 肖晶晶 王少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视觉障碍(transient visual disorders,TVDs)亚型与短暂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主要致病因素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急诊,确诊的538例TIA患者采... 目的探讨短暂视觉障碍(transient visual disorders,TVDs)亚型与短暂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主要致病因素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急诊,确诊的538例TIA患者采用磁共振和超声等方法判断TIA病因,采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表记录TVDs的主要亚型包括短暂单侧全盲(transient monocular blindness,TM B)、同向外侧偏盲(homonymous lateral hemianopia,HLH)、孤立双盲(lone bilateral blindness,LBB)、双侧正视觉现象(bilateral positive visual phenomena,BPVP)和复视(diplopia)。组合使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TVDs各亚型与TIA发病原因和高风险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此判断患者预后。结果共计175名(32.5%)TIA患者发生TVDs,其中TMB是最常见的视觉障碍。HLH患者中房颤发生率较高,TM B意味着颅外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或房颤的可能性更大;复视与颅外动脉疾患和非房颤所致心源性栓塞有统计学关联;LBB多代表颅内动脉疾患。36个月随访时间终点时,HLH、复视、LBB、TM B和BPVP患者中的卒中病例发生率分别为30.3%、21.2%、17.6%、10.4%和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发生TVDs,患者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鉴别TVDs亚型可用于快速判断TIA病因和预后评估,在国内现有急诊条件和医疗环境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缺血发作 短暂视觉障碍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心房颤动
下载PDF
3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慧英 赵玉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9期686-687,共2页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发作特点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重复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筛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金晶 熊云云 +3 位作者 杨昉 刘玲 郭芮兵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筛查,研究反复多次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是否可以提高其筛查阳性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既往无房颤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45例,志愿配合加强...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筛查,研究反复多次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是否可以提高其筛查阳性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既往无房颤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45例,志愿配合加强心电图检测的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行常规检查之外连续4d加强普通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电图结果。同时期其他无房颤史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4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白细胞计数、TG、国际标准化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CHAD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 3.8%,P=0.003)。结论心电图反复多次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阵发性房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卒中 心房颤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和CHA2DS2-VASc评分对其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晴 李树仁 +2 位作者 牛绍乾 苑智慧 郝潇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分析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和CHA2DS2-VASc评分对其血栓栓塞事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按是否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栓塞组(n=50)与非栓塞组(n=87),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 目的分析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和CHA2DS2-VASc评分对其血栓栓塞事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按是否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栓塞组(n=50)与非栓塞组(n=87),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并进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判断CHA2DS2-VASc评分与血栓栓塞是否存在线性趋势,制作ROC曲线,判定曲线下面积和截断点,并计算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年龄≥75岁占比、女性患者占比、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患病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血管疾病患病率及CHA2DS2-VA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疾病(OR:7.463,95%CI 1.575-35.714,P<0.05)是卒中/TIA/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后,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TIA/血栓栓塞事件显著相关(OR:2.688,95%CI:1.776-4.065,P<0.01)及对栓塞事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09-0.928,P<0.01)。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TIA/血栓栓塞间存在线性趋势,卒中/TIA/血栓栓塞发生率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血管疾病是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与此类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显著相关且对其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2DS2-VASc评分 瓣膜性房颤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栓栓塞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的预测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天凤 张国辉 郭纪群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在无心脏监测仪(ICM)植入条件下,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相关评分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AF)的预测因子进行评估,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房颤筛查的准确性及重要性意识,增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 目的在无心脏监测仪(ICM)植入条件下,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相关评分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AF)的预测因子进行评估,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房颤筛查的准确性及重要性意识,增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04例,分析其人口学信息、普通和(或)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STAF评分、LADS评分、CHA2DS2-VASc评分,预测房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病、高血脂、事件(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糖尿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增大者在合并房颤患者和未合并房颤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F和LADS评分方法最佳截断点分别为4.5和3.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85.4%和62.9%、87.4%。STAF评分较LADS评分准确性更高。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AF的筛查至关重要,早期发现AF并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可利用STAF评分或LADS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是否合并AF进行预测,而STAF较LADS评分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房颤动 STAF评分 LADS评分
下载PDF
尼非卡兰联合厄贝沙坦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茹 李华 +1 位作者 王焕鹏 郭亚丹 《右江医学》 2021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联合厄贝沙坦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尼非卡兰治...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联合厄贝沙坦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尼非卡兰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房颤发作情况及P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最大P波时限(P_(max))、最小P波时限(P_(min))、P波离散度(P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P_(max)、P_(min)、Pd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非卡兰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降低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尼非卡兰 厄贝沙坦 房颤发作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应用CHA_2DS_2-VASc评分法和纤维蛋白原预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脑卒中风险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晓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4期10-13,共4页
目的:采用CHA_2DS_2-VASc评分法结合纤维蛋白原(Fib)预测非瓣膜性房颤(AF)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早期干预TIA、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 目的:采用CHA_2DS_2-VASc评分法结合纤维蛋白原(Fib)预测非瓣膜性房颤(AF)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早期干预TIA、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AF合并TIA患者400例,均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和Fib检测,观察14 d内脑卒中发生率,分析CHA_2DS_2-VASc评分、CHA_2DS_2-VASc+Fib评分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性,以及CHA_2DS_2-VASc评分、CHA_2DS_2-VASc+Fib评分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研究400例患者中有33例在14 d内继发脑卒中;CHA_2DS_2-VASc评分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80%、50.00%、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_2DS_2-VASc+Fib评分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6.22%、63.64%、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_2DS_2-VASc+Fib评分与CHA_2DS_2-VA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8(0.56,0.79)和0.67(0.56,0.78)。结论:CHA_2DS_2-VASc+Fib评分法比CHA_2DS_2-VASc评分法能更准确地预测非瓣膜性AF合并TIA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CHA2DS2-VASc+Fib评分法 预测
下载PDF
1例心房颤动并发痛风发作患者自服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娟 张青霞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1例心房颤动并发痛风发作患者自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房颤动并发痛风发作患者自服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协助医师制定抗栓以及抗痛风方案,并对患者... 目的探讨1例心房颤动并发痛风发作患者自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房颤动并发痛风发作患者自服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协助医师制定抗栓以及抗痛风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发挥专业特长,针对消化道出血后重启抗栓药物时机以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发急性痛风选择何种抗炎止痛药物提出合理建议,并同时关注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最终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心房颤动并发痛风发作患者自服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及用药监护,并及时识别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上消化道出血 抗栓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 用药监护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武德崴 王宇彬 +2 位作者 李博宇 许骥 尹春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行LAAC的患者61例。入选患者近30~90 d内...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行LAAC的患者61例。入选患者近30~90 d内曾发生至少1次IS或TIA,并存在长期抗凝禁忌证或在规范抗凝治疗期间仍发生IS或TIA事件。评估终点为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术后的死亡、心肌梗死、IS及体循环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定义的大出血及与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结果:共61例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的患者行LAAC,女性21例(34.4%),平均年龄(69.2±9.8)岁。CHA2DS2-VASc评分为(5.3±1.1)分,距末次IS发病时间为(57.2±17.1)d,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1,6)分。58例(95.1%)患者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械,围术期未发生器械血栓、死亡、新发IS或出血事件。平均随访(10.7±4.4)个月,2例(3.3%)患者死亡,1例(1.6%)患者再发IS,无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对于长期抗凝禁忌或规范抗凝后仍发生IS或TIA事件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早期行LA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心原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30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圣洪平 许敏芳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3次/d。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3次/d。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频度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频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阵发性心房颤动 发作频度
下载PD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for acute stroke: Risk profiles in the different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29
19
作者 Adrià Arboix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5期418-429,共12页
Timel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s a priority objective for adequa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cute stroke.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the most c... Timel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s a priority objective for adequa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cute stroke.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s for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lthough novel risk factors, such as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flammatory markers or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have been identified. However,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profile 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re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cardioembolic infarction,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stroke, and vascular peripheral disease, hypertension, diabetes,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tic infarction. This review aims to present updated data on risk factor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s well as to describe the usefulness of new and emerging 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strok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Diabetes mellitus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Sleep APNEA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志博 张智文 +2 位作者 曹选超 徐金义 黄改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158例,通过经食管心脏超声,按照是否有左心房血栓分为血栓组36例和对照组12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用ROC曲线评价RDW对于判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血栓组持续性心房颤动、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敏C反应蛋白、RDW、左心房内径、心房颤动病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类型、RDW、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房内径是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DW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0.712~0.846,P<0.01)。当RDW取最佳临界值为13%时,预测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72.95%。结论高RDW水平可能与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监测RDW水平,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血栓形成 C反应蛋白质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