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φHAU3的cos位点及其与寄主相互作用的功能位点attP和attB的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秀芬 邓子新 《病毒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HAU3是寄主范围很广的放线菌噬菌体。Southern杂交实验表明,HAU3可以整合到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和变铅青链霉菌66的突变体ZX1的染色体中,形成溶原,其溶原菌自发释放HAU3,不受热激和紫外线照射的... HAU3是寄主范围很广的放线菌噬菌体。Southern杂交实验表明,HAU3可以整合到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和变铅青链霉菌66的突变体ZX1的染色体中,形成溶原,其溶原菌自发释放HAU3,不受热激和紫外线照射的诱导。通过比较HAU3衍生噬粒pIJ8300的DNA酶切片段在加热前、后电泳带谱的区别,将HAU3的cos位点在pIJ8300的图谱上得到了定位。还利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定位了HAU3与宿主形成溶原时附着位点(attP),并利用脉冲电泳技术定位了在变铅青链霉菌ZX7和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中形成溶原的附着位点(attB)。这些信息均有利于以HAU3为基础的载体的发展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attP attb cos位点 定位 功能位点
下载PDF
转EGFP-attB基因PK15细胞核型分析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肖红卫 刘西梅 +5 位作者 毕延震 华文君 李莉 张立苹 华再东 郑新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03-5605,共3页
以转EGFP-attB基因PK15细胞(猪肾细胞1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低渗时间对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秋水仙素浓度为0.04~0.08μg/mL、低渗时间为15~20 min时所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分裂相分散好,可以做核型分析用... 以转EGFP-attB基因PK15细胞(猪肾细胞1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低渗时间对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秋水仙素浓度为0.04~0.08μg/mL、低渗时间为15~20 min时所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分裂相分散好,可以做核型分析用,为下一步做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研究转EGFPatt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肾细胞15 转基因 EGFP-attb基因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东方拟无枝酸菌HCCB10007内attB位点的人工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盖忆青 朱丽 +1 位作者 陈代杰 张怡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在万古霉素产生菌东方拟无枝酸菌HCCB10007内构建attB整合位点,将噬菌体ΦC31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整合系统引入该菌,从而提高该工业菌株的遗传操作效率。方法在不破坏结构基因的情况下经同源重组将来源于变铅青链霉菌的attB编码... 目的在万古霉素产生菌东方拟无枝酸菌HCCB10007内构建attB整合位点,将噬菌体ΦC31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整合系统引入该菌,从而提高该工业菌株的遗传操作效率。方法在不破坏结构基因的情况下经同源重组将来源于变铅青链霉菌的attB编码序列插入到东方拟无枝酸菌HCCB10007基因组中,然后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特异性位点重组质粒pLYGYQ2导入该工程菌中。用于验证整合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获得基因组中整合有attB位点的基因工程菌LYGYQA。eGFP基因顺利整合入所构建的attB位点,并且获得了表达。同时发现该系统的整合效率较同源重组效率提高了约3倍。结论本研究不但表明来源于链霉菌的位点特异性整合系统可以成功应用于东方拟无枝酸菌中,也证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作为报告基因用于该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拟无枝酸菌 attb EGFP
下载PDF
TAIL-PCR方法扩增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中ΦC31的attB序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梦莹 龙慈凡 李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729-6729,6732,共2页
[目的]为了研究链霉菌噬菌体ΦC31在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的整合位点序列。[方法]以20 ng整合质粒pSET152的小单孢菌40027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PF1、PF2和PF3)与随机引物AD2,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稀... [目的]为了研究链霉菌噬菌体ΦC31在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的整合位点序列。[方法]以20 ng整合质粒pSET152的小单孢菌40027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PF1、PF2和PF3)与随机引物AD2,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中ΦC31的attB序列,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结果]扩增结果表明,第三轮扩增产物250 bp左右的条带比第二轮对应带略小,第二轮扩增产物对应带比第一轮对应带略小,与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预期扩增结果相符,第三轮扩增产物250 bp左右那一条带为阳性带,经回收后,进行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阳性带包含ΦC31在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的attB序列。[结论]TAIL-PCR方法为attB序列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40027菌株 TAIL-PCR attb序列
下载PDF
具有抗农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的链霉菌IIR21菌株中attB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华 吴金龙 +6 位作者 郭佳 陶新园 梅枫 马婷婷 皮婷 刘涛 沈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以7种农作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块法和杯碟法测定了链霉菌IIR21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抗农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用PCR方法扩增了链霉菌IIR21菌株的att B的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IIR21菌株对稻瘟病菌、立枯丝核病... 以7种农作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块法和杯碟法测定了链霉菌IIR21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抗农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用PCR方法扩增了链霉菌IIR21菌株的att B的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IIR21菌株对稻瘟病菌、立枯丝核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链霉菌IIR21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长269 bp,它与Streptomyces natalensis的att B位点核心区域的序列的相似度最高,达到92%,具有发生交换的核心区域5'-TT.含有ΦC31att P位点的整合型质粒p SET152可通过att P位点与链霉菌IIR21菌株的染色体上的att B位点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IIR21菌株 抗真菌活性 att B位点
下载PDF
attB位点核心区定点突变对φC31整合酶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李振海 谢飞 马晴雯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3-68,共6页
目的考察attB位点核心区碱基突变对φC31整合酶存真核细胞中催化目的基网整合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attB位点核心区中可能对中c31整合酶效率产生影响的碱基,设计含有相应位点突变的引物,采用大引物法两轮PCR扩增得到含突变碱基的attB... 目的考察attB位点核心区碱基突变对φC31整合酶存真核细胞中催化目的基网整合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attB位点核心区中可能对中c31整合酶效率产生影响的碱基,设计含有相应位点突变的引物,采用大引物法两轮PCR扩增得到含突变碱基的attB片段,将其连人含报告基因的载体pEGFP。NI中得到pEGFP—NI—attB。以含野生型attB位点的报告基因载体pEGFP-N1-attB作为对照.将上述载体分别与中φC31整合酶表达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经过药物筛选、染色、细胞克隆计数后,计算并比较整合效率。结果成功完成9个含有突变碱基attB位点及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每个质粒含1或2个突变碱基。其中6个质粒为目标碱基突变,3个为PCR过程中随机产生的非预期突变。细胞实验结果表明,3个含有突变attB报告质粒的整合率与野生型attB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6个突变attB报告质粒的整合率与野生型attB相比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其中两个attB位点中含有2个碱基突变的报告质粒,整合率降低极为显著(P〈0.001)。结论attB位点核心区碱基保守性较强,其中一些关键位点的突变使得整合酶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b位点 点突变 大引物 整合率
原文传递
抗生素Bagremycin生产菌Streptomyces sp. Tü4128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云霞 廖思懿 +1 位作者 叶江 张惠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基于噬菌体φC31 att/int系统,采用属间接合将来自大肠杆菌的DNA有效地导入菌株Tü4128的孢子中。通过条件优化,当融合温度为37℃时,在含80mmol/L MgCl2的ISP4培养基上使每个受体细胞的接合频率显著提高到7.3×10-3。Southern b... 基于噬菌体φC31 att/int系统,采用属间接合将来自大肠杆菌的DNA有效地导入菌株Tü4128的孢子中。通过条件优化,当融合温度为37℃时,在含80mmol/L MgCl2的ISP4培养基上使每个受体细胞的接合频率显著提高到7.3×10-3。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在受体菌染色体上存在单一的染色体附着位点(attB位点)。整合位点的DNA序列测序显示为保守。采用优化的方法建立了大肠杆菌和菌株Tü4128间高效的属间接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b位点 噬菌体φC31 bagremycin 属间接合 STREPTOMYCES sp. Tü4128
下载PDF
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ⅡW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接合转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华 冯喆 +3 位作者 黄粤 马婷婷 姚家成 夏珍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从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ⅡW1菌株,采用菌块法测定了ⅡW1菌株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对ⅡW1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链霉菌ⅡW1菌株attB序列进行克隆,并... 从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ⅡW1菌株,采用菌块法测定了ⅡW1菌株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对ⅡW1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链霉菌ⅡW1菌株attB序列进行克隆,并建立接合转移的方法.结果表明:ⅡW1菌株属假灰色链霉菌,链霉菌ⅡW1菌株对稻瘟病NO-1菌株和168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7 mm和27.4 mm;链霉菌ⅡW1菌株attB序列具有位点特异性重组所必须的核心位点5′-TT-3′.含ΦC31attP位点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通过两亲接合转移导入链霉菌ⅡW1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灰色链霉菌ⅡW1菌株 稻瘟病菌 attb位点 接合转移
下载PDF
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链霉菌ⅠT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att B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华 黄粤 +5 位作者 马婷婷 皮婷 姚家成 夏珍珍 冯喆 温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以稻瘟病菌NO-1为指示菌,从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命名为ⅠT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研究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不同发酵条件对链霉菌ⅠT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链霉菌ⅠT2菌株较适... 以稻瘟病菌NO-1为指示菌,从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命名为ⅠT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研究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不同发酵条件对链霉菌ⅠT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链霉菌ⅠT2菌株较适合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5~30℃,发酵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48 h.利用PCR扩增获得ⅠT2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链霉菌ⅠT2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长277 bp,与S.griseus M095的att B位点核心区域的序列的相似度为97%,具有发生交换的核心区域5′-TT.含有ΦC31 att P位点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可通过att P位点与链霉菌ⅠT2菌株通过其染色体上的att B位点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链霉菌ⅠT2菌株 attb位点 位点特异性重组
下载PDF
南昌链霉菌与放线菌噬菌体ΦC31相互关系的研究
10
作者 张桂敏 周秀芬 +1 位作者 Tobias Kieser 邓子新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82-86,共5页
经点滴法和平板法检测 ,放线菌噬菌体ΦC31及大部分衍生噬菌体能感染南昌链霉菌 ,但这些噬菌体的DNA却不能转染南昌链霉菌 .通过比较来自不同宿主的KC5 15噬菌体悬液对变铅青链霉菌和南昌链霉菌的侵染效率 ,发现南昌链霉菌对ΦC31及衍... 经点滴法和平板法检测 ,放线菌噬菌体ΦC31及大部分衍生噬菌体能感染南昌链霉菌 ,但这些噬菌体的DNA却不能转染南昌链霉菌 .通过比较来自不同宿主的KC5 15噬菌体悬液对变铅青链霉菌和南昌链霉菌的侵染效率 ,发现南昌链霉菌对ΦC31及衍生噬菌体具有很强的限制性 .Southern杂交实验表明 ,ΦC31衍生噬菌体KC30 1(C+ attP+ )可以整合到南昌链霉菌NS - 32 - 2 6的染色体上形成溶源 ,其溶源菌自发释放KC30 1,但热激诱导后并没有提高释放频率 .通过脉冲电泳技术和Southern杂交的方法定位了KC30 1在南昌链霉菌NS - 32 - 2 6染色体上形成溶源的附着位点 (attB) .这些结果均有利于利用以ΦC31为基础的载体对南昌链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噬菌体ΦC31 南昌链霉菌 限制性 相互关系 附着位点 杀虫抗生素 溶源菌
下载PDF
Acquisition and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of CTXΦ in Vibrio cholerae : New paradigm for dif residents
11
作者 Bhabatosh Das G Balakrish Nair Rupak K Bhadra 《World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2014年第2期27-33,共7页
Vibrio cholerae(V. cholerae) genome is equipped with a number of integrative mobile genetic element(IMGE) like prophages, plasmids, transposons or genomic islands, which provides fitness factors that help the pathogen... Vibrio cholerae(V. cholerae) genome is equipped with a number of integrative mobile genetic element(IMGE) like prophages, plasmids, transposons or genomic islands, which provides fitness factors that help the pathogen to survive in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etagenomic analyses of clinical and environmental V. cholerae isolates revealed that dimer resolution sites(dif) harbor several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distinct IMGEs. All IMGEs present in the dif region exploit chromosomally encoded tyrosine recombinases, Xer C and Xer D, for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takes place due to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between two specific DNA sequences; chromosomal sequence is called att B and IMGEs sequence is called att P. Different IMGEs present in the att P region have different attP structure but all of them are recognized by Xer C and Xer D enzymes and mediate either reversible or irreversible integration. Cholera toxin phage(CTXΦ), a lysogenic filamentous phage carrying the cholera toxin genes ctx AB,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it provides V. cholerae the crucial toxin and is always present in the dif region of all epidemic cholera isolate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integ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TXΦ, genetic and ecological factors which support CTXΦ integration as well as production of virion from chromosomally integrated phage genome and interactions of CTXΦ with other genetic elements present in the genomes of V. cholerae is important for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biology of cholera path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cholerae Cholera toxin phage VGJΦ Plasmids Integrative mobile genetic element Xer C Xer D Dimer resolution sites att P attb
下载PDF
单染色体霍乱弧菌基因组学与生物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蒋羽 赵文轩 +3 位作者 宋敬东 赵硕 逄波 阚飙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7-593,共7页
目的 研究1株罕见的两条染色体融合为单染色体的霍乱弧菌菌株的基因组及其生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具有两个染色体的霍乱弧菌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及分析单染色体菌株VC6047的基因组特征,分析融合方式... 目的 研究1株罕见的两条染色体融合为单染色体的霍乱弧菌菌株的基因组及其生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具有两个染色体的霍乱弧菌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及分析单染色体菌株VC6047的基因组特征,分析融合方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观察不同培养温度、pH值、盐浓度和M9以及LB培养基下菌株的生长状况,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的生物学特征。结果 菌株VC6047呈现典型的弧菌特征,染色体的融合位置对应于霍乱弧菌大、小染色体的att B位点(染色体附着位点),也是霍乱弧菌丝状溶源性噬菌体CTXΦ整合的位置。该菌株与第七次大流行菌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培养18 h后,25℃LB培养基条件下以及在37℃,4.0%和5.0%盐浓度LB培养基中菌株VC6047生长高于对比菌株。菌株VC6047仍然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但相比较于其基因组高度同源的,仍为两个染色体的菌株,菌株VC6047进入VBNC的速率加快,冷适应能力有所降低。结论 大小染色体融合菌株仍基本保持应对优劣环境压力的能力,但发生了一些环境压力适应变化,为菌株染色体融合可能的促成压力研究和微环境适应提供了基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染色体 融合 生长 attb位点
原文传递
A GFP-based bacterial biosensor with chromosomally integrated sensing cassette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g(Ⅱ) in environment 被引量:6
13
作者 Himanshu Priyadarshi Absar Alam +4 位作者 Gireesh-Babu P Rekha Das Pankaj Kishore Shivendra Kumar Aparna Chaudhar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63-968,共6页
A mercury biosensor was constructed by integrating biosensor genetic elements into E. coli JM109 chromosome in a single copy number, using the attP/attB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of λ phage. The genetic elements used i... A mercury biosensor was constructed by integrating biosensor genetic elements into E. coli JM109 chromosome in a single copy number, using the attP/attB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of λ phage. The genetic elements used include a regulatory protein gene (merR) along with operator/promoter (O/P) derived from the mercury resistance operon from pDU1358 plasmid of Serratia marcescens. The expression of reporter gene gfp is also controlled by merR/O/P. Integration of the construct into the chromosome was done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biosensor. This biosensor could detect Hg(Ⅱ) 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0–1700 nmol/L, and manifest the result as the expression of GFP. The GFP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for each concentration of inducing Hg(Ⅱ) ions in the detection range, which reduces the chances of mis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A model using regression method was also deriv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g(Ⅱ) in wat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P/attb integration E. coli biosensor GFP MERCU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