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 evolution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iferous shale gas in Yadu-Ziyun-Luodian aulacogen,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1
作者 Kun Yuan Wen-hui Huang +5 位作者 Ting Wang Shi-zhen Li Xiang-can Sun Xin-xin Fang Jun-ping Xiao Jun Guo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46-659,共14页
The Yadu-Ziyun-Luodian aulacogen(YZLA) developed into being NW-trending in the Late Paleozoic,and wa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ulacogen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This tectonic zon... The Yadu-Ziyun-Luodian aulacogen(YZLA) developed into being NW-trending in the Late Paleozoic,and wa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ulacogen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This tectonic zone is considered a large intracontinental thrust-slip tectonic unit, which has undergone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It was ultimately determined in the Yanshanian, where the typical Upper Paleozoic marine shales were deposited. In 2021, Well QSD-1 was deployed in the Liupanshui area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aulacogen, and obtained a daily shale gas flow of 11011 m3in the Carboniferous Dawuba Formation. It thus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invesgation of shale gas in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in South China, revealing relatively good gas-bearing properties and broad exploration prospects of the aulacogen.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Yichang area of the Middle Yangt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iferous Dawuba Formation in the aulacogen exhibi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1)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shale is thick and widely distributed, with interbedded shale and marlstone of virous thickness;(2)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 of the shale in the Dawuba Formation ranges from 1% to 5%, with an average of 2%, and the thermal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Ro) varies from 1% to 4%, with an average of2.5%, indicating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apacity;(3) The main shale in the aulacogen was formed during the fault subsidence stage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to the Early Permian. Although the strong compression and deformation during the late Indosinian-Himalayan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destroying the formed shale gas reservoirs, comparat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current Triassic strata has a low degree of destruction. It therefore provides good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preservation,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favorable area for the next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aulacogen CARBONIFEROUS Shale and marlstone Organic carbon Organic matt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apacity Tectonic evoluti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Seismicity of Kirov-Kazhim Aulacogen
2
作者 Noskova Natalia Udoratin Valeriy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7-57,共1页
In the last 200 years within the East-European platform more than 120 notable earthquakes occurred. One of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outh of Komi Republic in 1939.Since 1996 in territory of Komi Repub... In the last 200 years within the East-European platform more than 120 notable earthquakes occurred. One of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outh of Komi Republic in 1939.Since 1996 in territory of Komi Republic continuous seismic survey are conducted by station Syktyvkar(SYK).In the period of continuous survey,14 close seismic events were registered;eight of them occurred in the Kirov-Kazhim aulac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picenter aulacogen MAGNITUDE
下载PDF
Mechanism of Zhongtiao Aulacogen Related to Breakup of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3
作者 SUN Shuai HOU Guit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65-,共1页
The mechanism of the breakup of supercontinent is a scientific frontier in the field of supercontinent study.The rifting and breakup of supercontinent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mantle plume.Paleo-
关键词 NCC Mechanism of Zhongtiao aulacogen Related to Breakup of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Kunyang Aulacogen
4
作者 Hua Renmi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Provinc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The Kunyang Aulacogen is a continental rift which initi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Itwas generated on the rigid continental crust represented by the crystalline Kangding Complex, and is boundedby ... The Kunyang Aulacogen is a continental rift which initi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Itwas generated on the rigid continental crust represented by the crystalline Kangding Complex, and is boundedby two N-S-trending deep faults--Anninghe-Luzhijiang Fault and Xiaojiang Fault. Its early stage of rupturewas characterized by alkalinc mafic igneous activities in the Dahongshan Group and Hekou Group. Duringthe later tensile-depression stage the aulacogen evolved into a graben where scdimentation of the KunyangGroup took place.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comprises terrestrial red beds, algal dolomite, marine black shaleand carbonate rocks which are quite typical of rift sedimentary association, and contains stratabound copperdeposits of the well-known Dongchuan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tudy on the Kunyang aulacogen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形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53
5
作者 侯贵廷 张臣 +1 位作者 钱祥麟 张宝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单体形态和分布规律,分析岩墙群形成的力学机制,认为这些基性岩墙群主要是基性岩浆侵位于先存的张性或张剪性破裂中而成。晋北地区和五台—太行山地区的岩墙群主要为张剪性的,吕梁山地... 本文通过研究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单体形态和分布规律,分析岩墙群形成的力学机制,认为这些基性岩墙群主要是基性岩浆侵位于先存的张性或张剪性破裂中而成。晋北地区和五台—太行山地区的岩墙群主要为张剪性的,吕梁山地区和中条山地区的主要为张性。根据岩墙群的分布规律、侵位方向和力学机制及其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之间的关系,认为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是张性和张剪性构造环境,其主压应力来自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扩张。未变形未变质的前寒武纪岩墙群的存在表明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已经具有了刚性板块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基性岩墙群 构造应力场 中元古代
下载PDF
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地质构造演化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钱祥麟 李江海 程素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古老的固体地球物质是38亿年前的大陆长英质岩石。以地质构造热事件为标志确认早中太古代已有30亿年年龄值的大陆克拉通化,而新太古代末大陆地壳已出现普遍的克...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古老的固体地球物质是38亿年前的大陆长英质岩石。以地质构造热事件为标志确认早中太古代已有30亿年年龄值的大陆克拉通化,而新太古代末大陆地壳已出现普遍的克拉通化。由深变质作用岩石测得的pt值推断当时地温梯度与现今大陆稳定区相似,大规模的陆壳区断块已具基本刚性特征,使板块构造运动模式基本适用于太古宙地壳演化。古元古代末陆壳普遍隆升和遭剥蚀,陆壳生长作用导致形成大陆区块上的裂谷型坳拉槽系。中元古代起,世界约于18亿年前近乎同时出现不变质的沉积盖层,使前寒武纪明显必需划分为早、晚前寒武纪两大阶段。华北克拉通区是世界大陆克拉通地壳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各大陆克拉通演化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在前寒武纪超级大陆重建中有一定位置。在现今阶段研究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区提出了几个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课题,应予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地质 太古宙克拉通 新太古代 晚前寒武纪 坳拉槽系 华北克拉通 地壳演化
下载PDF
从岩石组合特征分析库-满坳拉谷的发育史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同钢 储雪蕾 +1 位作者 郭建平 向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1-86,共6页
由于地幔柱的作用,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在塔里木板块东北部曾发育一个坳拉谷,称之为库 满坳拉谷。在库鲁克塔格和满加尔凹陷地区,从早震旦世到奥陶纪发育中酸性和基性双峰火山岩建造、深水碳酸盐岩和复理石沉积体系,具坳拉谷盆地... 由于地幔柱的作用,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在塔里木板块东北部曾发育一个坳拉谷,称之为库 满坳拉谷。在库鲁克塔格和满加尔凹陷地区,从早震旦世到奥陶纪发育中酸性和基性双峰火山岩建造、深水碳酸盐岩和复理石沉积体系,具坳拉谷盆地沉积特征;志留系—石炭系具有坳陷盆地沉积特征;上石炭统—二叠系缺失;中生代发育陆相沉积体系,标志着强烈造山运动盆地隆起消亡。这些地层层序构成了典型的坳拉谷盆地沉积体系,完整地记录了库 满坳拉谷从产生至消亡的构造发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岩石层序 坳拉谷 沉积体系 塔里木
下载PDF
中朝板块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与构造环境新思考 被引量:83
8
作者 乔秀夫 高林志 张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3-509,共7页
中国北方燕辽裂陷槽位于中朝板块北部,是巨厚中、新元古界的沉积区。中、新元古界包括长城系(1800~1600Ma)、蓟县系(1400~1000Ma)和青白口系(1000~800Ma)。上述划分是中国地质学家长期研究的共识,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北方燕辽裂陷槽位于中朝板块北部,是巨厚中、新元古界的沉积区。中、新元古界包括长城系(1800~1600Ma)、蓟县系(1400~1000Ma)和青白口系(1000~800Ma)。上述划分是中国地质学家长期研究的共识,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地质调查填图中施行[1]。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由于在下马岭组的斑脱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年龄1368Ma±12Ma,从而对1000Ma作为青白口系底界的年龄乃至中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年表提出了挑战。中国地质学家必须面对新的下马岭组年龄值,拼弃传统思维,重新排定北方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中各系、组的界线年龄。本文建议:长城系为1800~1600Ma;蓟县系为1600~1400Ma;新建西山系为1400~1200Ma;1200~1000Ma是一个待命名的系;新的青白口系为1000~800Ma,包括龙山组及景儿峪组。由于下马岭组中的斑脱岩反映了岛弧构造环境,从而可重塑中朝板块北部下马岭组及整个中元古界(指1800~1200Ma)为沟-弧-盆板块体系的弧后扩张盆地,即传统概念中的燕辽裂陷槽是弧后扩张的产物。沟-弧-盆板块体系可以系统地解释燕辽裂陷槽的动力学成因、各种地震灾变事件、火山活动、层控矿床等形成的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马岭组 1368Ma 新元古界 沟-弧-盆体系 燕辽裂陷槽 中朝板块
下载PDF
四川盆地裂陷槽研究新进展——关于裂陷槽成因机制与形成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静江 刘慧荣 +7 位作者 李文皓 谢武仁 姜华 苏旺 李文正 石书缘 翟秀芬 马石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7-786,共20页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埃辿卡拉系) 裂谷 坳拉槽 裂陷槽 地幔柱 陷落谷
下载PDF
对贺兰拗拉槽的质疑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邸领军 谢广成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16-21,36,共7页
自19世纪7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引入中国后,一些学者把拗拉槽(Aulacogen)一词赋予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并认为贺兰山、秦岭、北祁连中新元古代至早中寒武世为裂谷发育阶段,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成了三叉裂谷系。该论点很快被国... 自19世纪7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引入中国后,一些学者把拗拉槽(Aulacogen)一词赋予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并认为贺兰山、秦岭、北祁连中新元古代至早中寒武世为裂谷发育阶段,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成了三叉裂谷系。该论点很快被国内众多学者认同并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著中,一些学者将拗拉槽的概念进一步引伸、发挥。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拗拉槽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秦祁贺地区的构造形迹、地层及沉积特征的研究观察,以及对盆地中几条横穿所谓中、下元古界拗拉槽的地震和重、磁、电剖面的仔细核实,深感其证据不足,在沉积、构造上都与国内外定义的拗拉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此,就关系到大陆动力学、盆地动力学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发展、演化的这一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元古界 拗拉槽 三叉裂谷系 质疑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鲁西裂谷系的地质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宝政 李双林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鲁西地块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北西向乃至北西西向拗陷带。从火山活动、沉积相和地质构造特征方面分析,具有明显的中、新生代裂谷性质。自北向南主要由泰安—莱芜、新泰—蒙阴和泗水—平邑裂谷组成,中间隔以新南山—孟良崮和蒙山隆起带,统... 鲁西地块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北西向乃至北西西向拗陷带。从火山活动、沉积相和地质构造特征方面分析,具有明显的中、新生代裂谷性质。自北向南主要由泰安—莱芜、新泰—蒙阴和泗水—平邑裂谷组成,中间隔以新南山—孟良崮和蒙山隆起带,统称鲁西裂谷系。它是继承前晚侏罗世的古老扭性或压扭性断裂带而持续活动的。主要裂谷活动阶段有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初生裂谷阶段和早第三纪的再生裂谷阶段,间夹以晚白垩世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扭性或压扭性为主的构造作用阶段。产生裂谷的力源主要是地幔上隆效应以及由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板块的府冲、碰撞作用导致的区域应力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裂谷系 坳拉谷 地质特征
下载PDF
燕辽地区长城系串岭沟组及团山子组沉积时代的新制约 被引量:65
12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2 位作者 叶浩 胡健民 吴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81-2490,共10页
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是长城系地层出露最全的标准建组地区之一。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长城系地层底界年龄比以往所认为的18亿年明显年轻。新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显示,平谷熊耳寨团山子组上部钾质火山岩的锆石207Pb/206Pb加权... 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是长城系地层出露最全的标准建组地区之一。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长城系地层底界年龄比以往所认为的18亿年明显年轻。新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显示,平谷熊耳寨团山子组上部钾质火山岩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37±15Ma(95%置信度,N=15,MSWD=0.75),一致年龄为1641±4Ma(1σ,N=14,MSWD=0.12),限定了团山子组上部的沉积时代。蓟县青山岭侵位于串岭沟组地层内闪长玢岩脉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34±9Ma(95%置信度,N=17,MSWD=0.40),表明串岭沟组地层沉积发生在1634±9Ma之前。结合前人大红峪组火山岩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燕辽拗拉槽(裂谷)钾质火山岩的喷发开始于1637±15Ma,在大红峪期(~1625Ma)达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串岭沟组 团山子组 长城系 燕辽拗拉槽(裂谷)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典型拗拉槽中—新元古界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3 位作者 汪泽成 王铜山 张严 官玉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9-367,共19页
中—新元古界的油气资源潜力业已引起国际地质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新的钻探资料证实,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发育多个克拉通内拗拉槽,且拗拉槽内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及生储盖组合,显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东北缘... 中—新元古界的油气资源潜力业已引起国际地质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新的钻探资料证实,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发育多个克拉通内拗拉槽,且拗拉槽内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及生储盖组合,显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燕辽拗拉槽和南缘熊耳拗拉槽中—新元古代地层为研究对象,以6条典型基干剖面实测、9条重点辅助剖面观察、3口单井岩芯观察与描述,主要从岩石颜色、岩石组合类型、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地球化学等众多方面,对华北克拉通典型拗拉槽中—新元古界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以及古地理环境的整体演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新元古界发育障壁型海岸相、无障壁型海岸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台地相、生物礁相、扇三角洲相以及冰川相等7种沉积相、15种亚相及21种微相。(2)在研究区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具有明显差异;中元古代,研究区由长城纪晚期海相碎屑沉积体系转变成蓟县纪海相碳酸盐沉积体系,再向待建纪早期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沉积体系共存转变;新元古代,研究区由青白口纪海相碎屑沉积体系转变到仅熊耳拗拉槽发育震旦纪冰川-碎屑岩沉积体系,且南北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拗拉槽 中—新元古代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河北怀来龙凤山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振涛 沈阳 +2 位作者 王训练 马伯永 黄晓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60-1775,共16页
河北怀来龙凤山地区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或称骆驼岭组)因发现"龙凤山生物群"而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龙凤山西坡剖面长龙山组中部临近"龙凤山生物群"化石产出层位之下的粉砂岩中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其年龄... 河北怀来龙凤山地区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或称骆驼岭组)因发现"龙凤山生物群"而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龙凤山西坡剖面长龙山组中部临近"龙凤山生物群"化石产出层位之下的粉砂岩中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其年龄分布于1573~2931 Ma之间,碎屑锆石年龄谱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峰值年龄为~1.85Ga,此外还有其它若干次级峰值年龄,分别响应了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前寒武纪若干地质事件。年龄主峰(~1.85Ga)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大陆块的碰撞拼合事件,~2.6Ga(2.603Ga和2.556Ga)和~2.9Ga(2.935Ga)峰值年龄对应了华北克拉通重要的陆壳生长时间,前者对应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生长的最高峰。介于2.4~2.0Ga(2.07Ga、2.177Ga、2.228Ga、2.286Ga、2.324Ga和2.388Ga)的次级峰值年龄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经历的陆内拉伸-裂谷事件。~1.6Ga(1.580Ga)峰值年龄是大红峪的岩浆事件的反映,大致对应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时间。缺失广布华北克拉通的~2.5Ga事件可能是由于长龙山期海侵超覆沉积使得~2.5Ga的露头被普遍覆盖所致。参照长龙山组下伏地层下马岭组报道的斑脱岩年龄,本文测得的最小谐和年龄(1.573Ga)并不能有效地约束其沉积时代的下限。对燕辽裂陷槽不同地区长龙山组或与之可对比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的对比研究表明,燕辽裂陷槽内部对上述构造事件响应存在差异,暗示了燕辽裂陷槽发育期内部古地理具有相当的复杂程度。秦皇岛柳江地区和辽东半岛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燕辽裂陷槽内长龙山组存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当时的古地理背景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龙山组 青白口系 碎屑锆石 燕辽裂陷槽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阿拉善地区油气地质条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作相 马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5-438,共4页
在阿拉善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应从全区着眼,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等方面获取的资料,首先解决盆地划分问题,在盆地内部正确划分出构造单元。其次解决油气系统的划分,并且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再次运移、聚... 在阿拉善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应从全区着眼,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等方面获取的资料,首先解决盆地划分问题,在盆地内部正确划分出构造单元。其次解决油气系统的划分,并且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再次运移、聚集的整个系统中,去寻找靶区。阿拉善地区有两个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已见低产油藏,关键问题是烃源区大小和丰度;石炭系含油气系统的关键问题是盖层条件和圈闭的完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区 沉积盆地 基岩 烃源岩 油气系统 钻井 圈闭 盖层条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的演化与含油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盛茂 陈子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4,共2页
本文以朱夏教授关于含油气盆地双重分类的理论,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6种盆地原型。它们在平面上的组合、纵向上的叠加和改造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是一种包容多种盆地原型叠加的盆地。据现有资料,将盆地划分为9个一级构... 本文以朱夏教授关于含油气盆地双重分类的理论,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6种盆地原型。它们在平面上的组合、纵向上的叠加和改造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是一种包容多种盆地原型叠加的盆地。据现有资料,将盆地划分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7个二级构造单元。明确提出满加尔地区是多种盆地原型深坳陷叠加的最有利生油区,各种盆地原型边缘的枢纽带是最易形成生油岩、储集岩和盖层的最佳组合,由此提出了盆地内油气勘探的6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拉槽 塔里木盆地 演化 含油气
下载PDF
熊耳裂陷槽云梦山组LA-ICP-MS碎屑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耿军阳 刘丽萍 +3 位作者 罗顺社 张严 吕奇奇 王铜山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1,I0005,共10页
熊耳裂陷槽是华北克拉通开展中—新元古界地质研究的焦点。利用LA-ICP-MS方法,对河南新安黛眉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80颗锆石的谐和—近谐和年龄。结果表明:云梦山组锆石年龄分布于1700~... 熊耳裂陷槽是华北克拉通开展中—新元古界地质研究的焦点。利用LA-ICP-MS方法,对河南新安黛眉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80颗锆石的谐和—近谐和年龄。结果表明:云梦山组锆石年龄分布于1700~2724 Ma,最年轻的碎屑岩锆石年龄为(1700±55)Ma,主峰值年龄为2083 Ma,次峰值年龄为1771、2512 Ma;云梦山组的时代下限约为1700 Ma;物源主要来自中元古代早期或古元古代的岩石,其中来自2.40~1.95 Ga的物源较多;云梦山组样品的碎屑岩锆石年龄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盆地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地质事件。该结果为研究区的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格架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碎屑岩 云梦山组 长城系 熊耳裂陷槽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晚前寒武纪(中、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单位及多重划分对比 被引量:32
18
作者 武铁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早晚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早晚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歧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 岩石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属性 裂谷系-裂陷槽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吉南古元古代集安群泥质变质岩P—T—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建波 毕守业 关灵芝 《吉林地质》 1995年第1期50-56,共7页
吉南古元古代分布区大地构造划分为辽吉裂谷系和浑江裂陷槽。集安群是辽吉裂谷系早期产物。泥质变质岩呈北东向分布于裂谷带内,经历了形成期后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岩石建造、地质构造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变质作用研究,利用变质石... 吉南古元古代分布区大地构造划分为辽吉裂谷系和浑江裂陷槽。集安群是辽吉裂谷系早期产物。泥质变质岩呈北东向分布于裂谷带内,经历了形成期后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岩石建造、地质构造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变质作用研究,利用变质石榴石环带分析方法,建立了集安群泥质变质岩P—T—t轨迹。该轨迹表明集安群形成以来经历了两次拉张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动态过程中,泥质原岩发生变质变形。P—T—t轨迹反映了该区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轨迹 石榴石 集安群 变质岩 泥质变质岩
下载PDF
川西地区震旦纪地层新发现
20
作者 刘静江 周慧 +2 位作者 刘慧荣 翟秀芬 池英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38,共15页
川西绵竹清平地区震旦纪地层齐全,出露有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灯影组包含灯一段至灯四段的全部地层。陡山沱组为一套滨岸至浅水陆棚相砂泥岩夹浊流相白云岩。灯一段和灯二段为大套典型的局限台地相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叠层石... 川西绵竹清平地区震旦纪地层齐全,出露有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灯影组包含灯一段至灯四段的全部地层。陡山沱组为一套滨岸至浅水陆棚相砂泥岩夹浊流相白云岩。灯一段和灯二段为大套典型的局限台地相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富含葡萄状、花边状构造,残余厚度500~600m;灯三段为一套灰黑色页岩夹黑色硅质岩,夹少量薄层白云岩,残余厚度12~88m;灯四段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夹少量砂质白云岩,含黑色和白色硅质条带,残余厚度115~869 m,沉积相为典型的局限台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裂陷槽 震旦系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