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替佐米与obatoclax双重阻断蛋白质降解途径对人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丹 戴丽霞 +7 位作者 刘小莲 阙富昌 许玉燕 罗昕 祝瑶露 刘叔文 李亦蕾 余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08,共8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用obatoclax对人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Jurkat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单用硼替佐米和联用Bcl-2抑制剂(obatoclax,AT-101和ABT-199)对Jurkat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Bcl-2家族...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用obatoclax对人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Jurkat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单用硼替佐米和联用Bcl-2抑制剂(obatoclax,AT-101和ABT-199)对Jurkat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Bcl-2家族蛋白、LC3B、p62、ubiquitin、BiP/Grp78、p-JNK、p-p38和CHOP蛋白表达的影响。硼替佐米和Bcl-2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关键调节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研究单药以及两药联用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单用硼替佐米和Bcl-2抑制剂均可抑制Jurkat细胞活力,但联用时仅obatoclax与硼替佐米具有协同细胞毒作用,引起细胞凋亡增多。obatoclax阻断自噬流,伴随LC3B-II和p62的蓄积。此外,单用硼替佐米和obatoclax可诱导泛素化蛋白的蓄积,两药联用对泛素化蛋白蓄积具有协同作用,与药物联用的协同细胞毒作用实验结果一致。硼替佐米和obatoclax联用对蛋白酶体和自噬的双重阻断触发了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可减弱硼替佐米和obatoclax联用的细胞毒作用,减少细胞凋亡。在斑马鱼体内联用硼替佐米和obatoclax显著地减少肿瘤灶形成。结论硼替佐米与obatoclax联用双重阻断蛋白质降解途径对人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 硼替佐米 obatoclax 自噬 协同作用 Bcl-2 未折叠蛋白反应 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
下载PDF
沉默PRR1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2
作者 杨春勇 金若天 曲大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31-738,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富脯氨酸多肽13(PRR1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基于自噬相关蛋白、免疫细胞相关因子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检测正常人结直肠上皮细胞(FHC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细... 目的探讨沉默富脯氨酸多肽13(PRR1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基于自噬相关蛋白、免疫细胞相关因子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检测正常人结直肠上皮细胞(FHC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细胞、HT⁃29细胞、LS174T细胞、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和HR⁃8348细胞)的PRR13 mRNA表达水平,选择表达水平最高的人结直肠癌细胞进行后续实验。(2)将HR⁃8348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PRR13⁃小干扰RNA(siRNA)组、IWR⁃1组、PRR13⁃siRNA+IWR⁃1组。不给予对照组任何干预,给予空载体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给予PRR13⁃siRNA组转染PRR13⁃siRNA,给予IWR⁃1组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IWR⁃1干预,给予PRR13⁃siRNA+IWR⁃1组转染PRR13⁃siRNA并给予IWR⁃1干预。检测各组的PRR13 mRNA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γ⁃干扰素水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以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AP1LC3Ⅱ)、Beclin 1蛋白、β⁃连环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Wnt1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除SW620细胞外,其他6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的PRR1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人结直肠上皮FHC细胞,且HR⁃8348细胞中的PRR1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人结直肠癌细胞(P<0.05)。(2)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其他3组的PRR13 mRNA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IL⁃4水平降低,MAP1LC3Ⅱ蛋白、Beclin 1蛋白、β⁃连环蛋白、GSK⁃3β蛋白、Wnt1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率及γ⁃干扰素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RR13⁃siRNA组及IWR⁃1组相比,PRR13 siRNA+IWR⁃1组上述指标的改变更为明显(P<0.05),但PRR13⁃siRNA组及IWR⁃1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PRR13基因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活性,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h分化、抑制自噬相关蛋白活性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激活有关。联合沉默PRR13基因与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或许可更好地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富脯氨酸多肽13 基因沉默 自噬相关蛋白 辅助性t淋巴细胞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体外实验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TBX3 及增殖、凋亡、自噬相关基因表达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明杰 周艳 +2 位作者 段沫 高庆敏 赵建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TBX3及增殖、凋亡、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8例,术中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记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观察组、对照组TBX3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TBX3及增殖、凋亡、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8例,术中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记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观察组、对照组TBX3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BX3基因及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基因、存活蛋白(Survivin)基因、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基因、神经元衍生的孤核受体(NOR1)基因]、自噬相关基因[自噬基因同源家族成员(ARHI)基因、自噬调节蛋白(Beclin1)基因、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基因]mRNA。以观察组TBX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其分为高TBX3表达组、低TBX3表达组,比较高TBX3表达组、低TBX3表达组、对照组增殖、凋亡、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TBX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2±0.77、0.66±0.13,对照组TBX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14、0.18±0.03,两者相比,P均<0.05。高TBX3表达组、低TBX3表达组PCNA、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TBX3表达组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TBX3表达组(P均<0.05),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低TBX3表达组(P<0.05)。高TBX3表达组、低TBX3表达组Bcl-2、Pin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Bax、Caspase-3、Survivin、NOR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TBX3表达组Bcl-2、Pin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低TBX3表达组(P均<0.05),Bax、Caspase-3、Survivin、NOR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TBX3表达组(P均<0.05)。高TBX3表达组、低TBX3表达组ARHI、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thepsin-D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TBX3表达组ARHI、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低TBX3表达组(P均<0.05),Cathepsin-D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低TBX3表达组(P<0.05)。结论TBX3基因和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肠癌组织中增殖、凋亡、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与TBX3蛋白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ox基因家族 tBX3基因 tBX3蛋白 结肠肿瘤 结肠癌 增殖相关基因 凋亡相关基因 自噬相关基因
下载PDF
Novel nervous and multi-system regener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diabetes mellitus with mTOR 被引量:13
4
作者 Kenneth Maies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72-385,共14页
Throughout the globe,diabetes mellitus(DM) is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with limited therapies presently available to prevent or resolve th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f this disorder.DM impacts multiple organs and af... Throughout the globe,diabetes mellitus(DM) is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with limited therapies presently available to prevent or resolve th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f this disorder.DM impacts multiple organs and affects all components of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s that can range from dementia to diabetic neuropathy.The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 is a promising ag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regenerative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M.m TOR and its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impact multiple metabolic parameters that include cellular metabolic homeostasis,insulin resistance,insulin secretion,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with apoptosis and autophagy.m TOR is central element for the protein complexes m TOR Complex 1(m TORC1) and m TOR Complex 2(m TORC2) and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for a number of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involv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 3-K),protein kinase B(Akt),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IRT1),Wnt1 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and growth factors.As a result,m TOR represents an exciting target to offer new clinical aven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M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is disease.Future studies directed to elucidate the delicate balance m TOR holds over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the impact of its broad signaling pathways should foster the translation of these targets into effective clinical regimens for 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apoptosis Alzheimer’s disease autophagy β-cell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spase CCN family diabetes mellitu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rythropoietin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x O FRAP1 hamartin(tuberous sclerosis 1)/tuberin(tuberous sclerosis 2)(tSC1/tSC2) insulin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m tOR Complex 1(m t ORC1) m tOR Complex 2(m tORC2) nicotinamide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oxidative stress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 3-K) programmed cell death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IRt1) sirtuin stem cells wingless Wnt Wnt1 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Beclin1、LC3水平及Th1/Th2平衡预测肝功能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郝艳霞 白红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水平及Th1/Th2平衡预测肝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1例AI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分为损伤组(27例)和未损伤组(6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水平及Th1/Th2平衡预测肝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1例AI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分为损伤组(27例)和未损伤组(64例)。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Beclin1、LC3水平及Th1/Th2平衡,分析影响AIH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Beclin1、LC3水平及Th1/Th2平衡预测AIH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价值。【结果】损伤组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球蛋白IgG、干扰素-γ(INF-γ)、Beclin1、LC3及Th1/Th2均高于未损伤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低于未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eclin1、LC3及Th1/Th2是AIH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eclin1、LC3、Th1/Th2及三者联合AUC分别为0.773、0.844、0.751、0.896,三者联合预测AUC最大。【结论】AIH患者外周血Beclin1、LC3水平过度表达,Th1/Th2平衡趋向于Th1,Beclin1、LC3与Th1/Th2联合检测对AIH肝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自噬相关蛋白质类 肝功能试验 肝/损伤
下载PDF
自噬基因pULK、PI3KC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楠 闵鹤鸣 +1 位作者 屈惠莹 包翠芬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35-63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pULK、PI3KC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NSCLC患者(肺癌组)77例(鳞癌31例、腺癌3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5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21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方法定性...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pULK、PI3KC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NSCLC患者(肺癌组)77例(鳞癌31例、腺癌3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5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21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方法定性、定量检测pULK、PI3KC3在NSCLC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病理因素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ULK和PI3KC3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pULK和PI3KC3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35.1%、40.3%)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81.0%、76.2%,P<0.01)。NSCLC中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Ⅰ~Ⅱ期和中高分化患者的pULK和PI3KC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1),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的NSCLC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pULK与PI3KC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pULK、PI3KC3在NSCLC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磷酸转移酶类(醇族体) 非小细胞肺 自噬相关蛋白1 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自噬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洁 赵雪 +1 位作者 窦志艳 戎赞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及T细胞受体信号抑制因子1(STS-1)的表达,探讨自噬在sJI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6例sJIA患儿及26例健康体检... 目的通过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及T细胞受体信号抑制因子1(STS-1)的表达,探讨自噬在sJI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6例sJIA患儿及26例健康体检的儿童(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LC3-Ⅱ、STS-1及MyD88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LC3-Ⅱ在淋巴细胞胞浆中的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sJIA组LC3-Ⅱ、STS-1、MyD88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JIA组LC3-Ⅱ表达与MyD88表达呈正相关(r=0.478,P < 0.05);STS-1表达与MyD88表达亦呈正相关(r=0.817,P < 0.01)。结论 sJIA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LC3-Ⅱ高表达,提示sJIA的发生发展与自噬过度表达有关;STS-1可能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诱导自噬的发生;MyD88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 t细胞受体信号抑制因子1 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 儿童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5对效应T细胞胞质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王强 蒲昌盛 +2 位作者 吴田田 张卉 姚咏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5(IL-35)对效应T细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活化雄性C57BL/6小鼠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0.025%digitonin处理3 min后固定,FAC 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质HMGB1的表...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5(IL-35)对效应T细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活化雄性C57BL/6小鼠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0.025%digitonin处理3 min后固定,FAC 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质HMGB1的表达及IL-35的影响;进一步以1μmol/L EX527及1μmol/L SRT1720调节细胞内HMGB1的分布,观察细胞内LC3-Ⅱ和Beclin 1变化;最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鼠双微体基因2(MDM2)-p53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符合正态性分布数据进行进行Student’s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活化效应性T细胞内,HMGB1含量[(58.02±12.77)%]高于对照组[(6.03±2.35)%,t=9.809,P<0.01],50 ng/ml重组IL-35处理组细胞质HMGB1[(28.50±10.66)%]低于anti-CD3/CD28组(t=4.418,P<0.01);SRT1720抑制细胞质LC3Ⅱ和Beclin 1的表达,与EX527作用相反;活化效应性T细胞中,IL-35促进STAT1磷酸化,抑制细胞质MDM2表达,进而降低p53降解,增加细胞核及细胞质p53。结论对STAT1-MDM2-p53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可能是IL-35影响高迁移率族蛋白B1分布进而干扰效应T细胞自噬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效应t细胞 自噬
原文传递
Tim-3在药物性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索东阳 申飞 +3 位作者 郭皓 刘力畅 杨惠敏 杨向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顺铂组(AKI组)及顺铂+阻断Tim-3组(RMT组),每组4只,AKI组使用顺铂(20 mg/kg)腹腔注射,构建AK... 目的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顺铂组(AKI组)及顺铂+阻断Tim-3组(RMT组),每组4只,AKI组使用顺铂(20 mg/kg)腹腔注射,构建AKI动物模型,检测肾脏损伤情况与Tim-3表达情况。RMT组使用抗体RMT3-23(200μg/只)阻断Tim-3分子,建立AKI模型,检测AKI组与RMT组肾脏损伤情况以及Tim-3、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肾脏近端小管出现损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KI组Tim-3表达水平较CTRL组增加(t=3.876,P=0.0082)。与AKI组相比,RMT组的NGAL和P62表达水平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GAL=1.664,P=0.1570;tP62=1.991,P=0.1031),LC3II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1,P=0.0020),自噬受到抑制且肾脏小管损伤加重(P=0.0101)。结论Tim-3可以通过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活性,减轻顺铂诱导的AKI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急性肾损伤 顺铂 自噬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