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the Evolution of Acute Rotavirus Diarrhe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Bangui
1
作者 Olivier Brice Bogning Mejiozem Sylvère Tenehombi-Koyangbo +3 位作者 Lonela Gouandjika Vodie Pierrette Kakouguere Emmanuel Nakoune Gody Jean Chrysostome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CAS 2022年第4期607-632,共26页
Background: Rotavirus i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of severe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f age worldwide.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rot... Background: Rotavirus i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of severe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f age worldwide.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rotavirus diarrhea while describing the seasonal kinetics of the infection according to climatic parameters in Bangui. Methodology: This was a descriptive and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from January 1, 2011 to December 31, 2020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HUPB). The health data were recorded and processed with the Access 2019 software, then analyzed with the STATA version 14 software. The climatic trends in the study area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highlighted by the monthly rainfall coefficient of Alfred Angot: Cm = 12 Pm/P. Results: Morbidity was 45.99% of cases. The 1 to 12 months old represented 93.81% of cases. The mean age of the children was 6.8 months, the sex ratio was 1.20. The symptomatic triad was diarrhea (100%), vomiting (90.20%) and fever (87.5%). Moderate dehydration was reported in 81.05% of cases. The main genotype combinations found were P[8]G1 in 34.02% (n = 115/338), P[6]G1 in 21.59% (n = 73/338) and P[6]G2 in 16.86% (n = 57/338). Case fatality was 11.45%. The risk of death was influenced by rural origin, severe dehydration, hypovolemic cloc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 5 days. Low rainfall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rotavirus diarrhea. Likewise, high temperature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cases of rotavirus diarrhea. Conclusion: Acute rotavirus diarrhea is an import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ssue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Bang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rrhea rotavirus children CLIMATE Bangui
下载PDF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在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乔俊敏 马占敏 李瑞芬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在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10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细... 目的探究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在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10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各51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胃肠道功能、护理有效率、患儿依从性率、家长满意度率。结果观察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均有所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有所提高,且对照组GAS、MTL高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依从性率(78.43%)低于观察组(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96.08%)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秋季腹泻患儿采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联合细节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胃肠功能,提高患儿依从性、家长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 细节护理 秋季腹泻患儿 胃肠功能 满意率
下载PDF
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王晶 李贝贝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参比组(n=34,常规护理)与分析组(n=34,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参比组(n=34,常规护理)与分析组(n=34,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止泻、退热、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沟通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优质护理支持评分均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并发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2018-2021年山西地区1283例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4
作者 朱瑞 赵青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80-1884,共5页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病儿3359例,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结果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病人3359例中轮状病毒检出1283例,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年龄(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个月至1岁年龄组次之;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病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肠炎住院天数(4.15±1.83)d,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病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病儿的1.42倍。结论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病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儿童 肠炎 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山西省
下载PDF
甘草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心肌酶谱和免疫应答的影响
5
作者 尹珊珊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9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心肌酶谱和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研究组(n=75)。对照组采用甘草锌联... 目的探讨甘草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心肌酶谱和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研究组(n=75)。对照组采用甘草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甘草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肌酶谱、免疫应答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可改善心肌酶谱,调节免疫应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锌 布拉氏酵母菌散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 心肌酶谱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朱鸿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患儿,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常规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常规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患儿,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常规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常规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采用蒙脱石散+罗伊氏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T细胞亚群水平、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胃泌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T细胞亚群及胃肠激素水平,加速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罗伊氏乳杆菌 蒙脱石散
下载PDF
Efficacy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in treatment of acute pediatric diarrhea: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被引量:14
7
作者 Ya-Ting Li Hong Xu +5 位作者 Jian-Zhong Ye Wen-Rui Wu Ding Shi Dai-Qiong Fang Yang Liu Lan-Juan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3期4999-5016,共18页
BACKGROUND Diarrhea is a major infectious cause of childhoo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In clinical trials,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TCC 53013(LGG)has been used to treat diarrhea.However,recent randomized con... BACKGROUND Diarrhea is a major infectious cause of childhoo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In clinical trials,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TCC 53013(LGG)has been used to treat diarrhea.However,rec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found no evidence of a beneficial effect of LGG treatment.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GG in treating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METHODS The EMBASE,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 databases,an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were searched up to April 2019 for metaanalyses and RCTs.The Cochrane Review Manag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data.RESULTS Nineteen RC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LGG administration notably reduced the diarrhea duration[mean difference(MD)-24.02 h,95%confidence interval(CI)(-36.58,-11.45)].More effective results were detected at a high dose≥1010 CFU per day[MD-22.56 h,95%CI(-36.41,-8.72)]vs a lower dose.A similar reduction was found in Asian and European patients[MD-24.42 h,95%CI(-47.01,-1.82);MD-32.02 h,95%CI(-49.26,-14.79),respectively].A reduced duration of diarrhea was confirmed in LGG participants with diarrhea for less than 3 d at enrollment[MD-15.83 h,95%CI(-20.68,-10.98)].High-dose LGG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duration of rotavirus-induced diarrhea[MD-31.05 h,95%CI(-50.31,-11.80)]and the stool number per day[MD-1.08,95%CI(-1.87,-0.28)].CONCLUSION High-dose LGG therapy reduces the duration of diarrhea and the stool number per day.Intervention at the early stage is recommended.Future trials are expe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LGG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CUTE diarrhea children rotavirus PROBIOTICS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rotavirus vaccination on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and resistance: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8
作者 Lakshmi Venkata Simhachalam Kutikuppala Matei-Alexandru Cozma +5 位作者 Gautam Maddineni Harshal Prakash Chorya Nayanika Tummala Swathi Godugu Jyothi Swaroop Chintala Mihnea-Alexandru Găman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BACKGROUND Rotavirus is a highly contagious virus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burden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particularly amo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orldwide,however,vaccination against this viral agent is a... BACKGROUND Rotavirus is a highly contagious virus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burden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particularly amo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orldwide,however,vaccination against this viral agent is available.Several studies have hypothesized that rotavirus vaccination has been linked to lower rate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AIM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tavirus vaccina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METHODS The present systematic review was tailored based on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guidelines.Several electronic databases(PubMed/MEDLINE,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were searched independently by two investigators in order to retrieve relevant publications published until April 2023 that investigated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 question.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database search identified a total of 91 records.After the duplicates were removed(n=75),we screened the titles and abstracts of 16 potentially eligible publications.After the irrelevant records were excluded(n=5),we screened the full texts of 11 manuscripts.Finally,5 studies were entered into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CONCLUSION In conclusion,all the studies support the idea that vaccinations can reduce the need for antibiotic prescriptions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contribute to mitiga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However,to fully comprehend the mechanism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enhance treatment guidelines,and consider diverse demographic situations,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use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to fight antibiotic misuse and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virus Vaccination Gastroenteritis Antibiotics Antibiotic resistance diarrhea children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时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复合乳酸菌、蒙脱石散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10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复合乳酸菌、蒙脱石散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10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3.19±0.43)ng/ml、(107.39±11.41)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0.74)ng/ml、(128.27±14.3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明显,可将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蒙脱石散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吴彬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儿接受补液、降温、抗病毒、纠...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儿接受补液、降温、抗病毒、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发热、腹胀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秋季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葡萄糖酸锌
下载PDF
中国河北省卢龙县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方肇寅 张丽杰 +10 位作者 唐景裕 章青 胡海宽 谢华萍 郑丽舒 Duncan Steele Paul Kilgore Joseph Bresee Erik Hummelman Xi Jiang Roger Glass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于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医院和社区为基础<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结果表明:卢龙县<5岁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1 3次/人/年。4年中全县共... 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于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医院和社区为基础<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结果表明:卢龙县<5岁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1 3次/人/年。4年中全县共有2350名<5岁急性腹泻患儿住院,占所有住院儿童的38%(2350/6213)。住院的腹泻患儿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夏季(6~8月),占全年腹泻住院病例的22%;另一个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58%。住院的轮状病毒腹泻只有一个高峰,是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高峰期的轮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数占全年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住院数的86%。按全年统计,轮状病毒腹泻占住院腹泻患儿的46%,轮状病毒腹泻的住院率为11/1000儿童/年。在门诊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占28%,在社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占10%。轮状病毒毒株的分布,G3型(45%)最常见,其次为G1型(35%)、G2型(8%)、G4型(3%)、G9型(0 6%),混合感染较少(1%)。还有8%的毒株未能分出型别。在轮状病毒腹泻患者中,9~11月龄的儿童检出率最高(53%),其次是12~17月龄(51%)、18~23月龄(36%)和6~8月龄(30%)。在4年研究期间共有5~10名1~59月龄儿童可能因为轮状病毒腹泻死亡,其中有1例确诊为P[8]G1型毒株感染。初步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监测 腹泻 儿童 中国 卢龙县 疫苗 急性胃肠炎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4 位作者 甄景慧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01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种70株(有1份同时检出2种细菌),检出率为22.9%(69/301)、其中男孩检出48例,女孩21例,男女检出比为2.29∶1;2岁以下患儿检出56例(81.2%)。检出沙门菌32株(45.7%),志贺菌13株(18.6%),致泻性大肠杆菌6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7.1%)。13株志贺菌中检出B群9株(69.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发生于<1岁组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1.3%、92.3%)、复方新诺明(16.1%、61.5%)、环丙沙星(9.7%、30.8%)、头孢曲松(16.1%、23.1%)。301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30份,其中同时粪便培养阳性者10份。结论 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属中以B群为主要流行株,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沙门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儿童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萍 徐宏彬 +1 位作者 李玲 邬晓岚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VIP)和万方数据库中1989-2010年的相关文献,收集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VIP)和万方数据库中1989-2010年的相关文献,收集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进行异质性检验、荟萃分析和漏斗图分析。结果:共有2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方法学质量均为C级。与对照组相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更为有效[比值比(OR)=4.95,95%置信区间(CI)=(3.84,6.39),P<0.000 01];退热时间更短[标准化均数差(SMD)=-0.72,95%CI=(-0.86,-0.57),P<0.000 01];止泻时间更短[加权均数差(WMD)=-1.41,95%CI=(-1.81,-1.00),P<0.000 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作用,但不能排除文献质量低和发表性偏倚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荟萃分析 秋季腹泻 儿童 轮状病毒
下载PDF
2009至2010年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43
14
作者 林谦 金玉 +4 位作者 周进苏 陆芬 李晓乐 李玫 段招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对南京儿童医院(我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HRV)、人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 目的对南京儿童医院(我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HRV)、人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A组HR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毒株分型鉴定;HuCV、AstV和AdV采用RT-PCR或PCR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其中男188例,女112例。年龄1~59月龄,平均(10.5±9.2)月龄。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HRV(37.7%,113/300)、HuCV(23.7%,71/300)、AstV(4.0%,12/300)和AdV(2.7%,8/300)。①HRVG血清型以G3型(38.9%)最常见,其次为G2型(8.8%);P基因型以P[8](33.6%)为主。G血清型和P基因型组合以G3P[8](15.9%)为主。113份HRV阳性标本中,7~12月龄儿童占43.4%(49/113),高发季节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②HuCV感染中诺如病毒检出67份,扎如病毒4份。HuCV感染于2009年8月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年龄高峰为7~12月龄(38/71),24月龄以下患儿占95.8%(68/71)。③10/12例AstV感染发生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月龄分布为2~16月龄。④8例AdV阳性标本PCR产物经克隆测序,AD2、3、5、7、12和41型各1例,AD31型2例。AdV感染高发于2010年1至6月,发病高峰为7~12月龄(4/8)。⑤60.0%(180/300)至少检出4种病毒中的一种。混合感染23份,其中12份(52.2%)为HRV+HuCV,5份(21.7%)为HRV+AstV,2份为HuCV+AstV,HRV+AdeV、HuCV+AdeV、AdeV+AstV、HRV+AstV+HuCV各1份。结论 H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以G3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儿童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08至2011年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轮状病毒基因型别流行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丽娟 钟华清 +3 位作者 苏犁云 曹凌峰 徐梦华 徐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监测并分析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基因型别的变化特征,为RV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RV抗原阳性者345份,采用套式多... 目的监测并分析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基因型别的变化特征,为RV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RV抗原阳性者345份,采用套式多重RT-PCR法进行RV的基因分型。结果①G基因型:2008至2010年以G3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9.2%、44.6%和78.0%;G9型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成为2011年最主要的流行型别(51.1%);G1型在4年中均有检出(8%~20%);G2型少见,G4型未检出。G混合型中,以G3+G9型为主,其次为G3+G1型,还检出4例3种G基因型的混合。②P基因型:2008、2010和2011年均以P[8]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5.6%、60.0%和68.1%,2009年以P混合基因型(43.2%)为主;P[4]型在4年均有流行;P[6]、P[9]型少见,仅在混合感染中检出P[10]型。P混合型中,以P[8]+P[4]型为主,其次为P[8]+P[10]型。③P[8]G3型是2008至2011年最主要的RV流行株(24.3%),其次为P[8]G9型及PmG3型。2011年P[8]G9型跃升为最主要的流行型别(40.5%)。结论与2001至2007年相比,2008至2011年上海地区A组RV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G1型及G9型的流行呈上升趋势,G3的流行有所下降,各种混合型别多见。对RV基因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上海的应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基因型
下载PDF
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26
16
作者 江蕙芸 陈红慧 李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研究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确诊为轮... 目的研究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及临床特点。结果共检测标本1 176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416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2~24月龄发病率最高,为199例(47.83%)。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以水性腹泻和发热、呕吐为主,重症轮状病毒腹泻以6~24月龄的婴幼儿多见,占95.6%。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肠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1%(87/416),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70/87,80.46%)。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加强轮状病毒监测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婴幼儿腹泻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肠外并发症
下载PDF
马鞍山、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特征和G血清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晓波 陶方标 +2 位作者 丁慧 王蓓 顾红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研究马鞍山和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 (RV)腹泻的临床特征和G血清型。方法 收集马鞍山和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粪便标本 1 2 67份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V感染和血清型。结果  1 2 67份标本中RV... 目的 研究马鞍山和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 (RV)腹泻的临床特征和G血清型。方法 收集马鞍山和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粪便标本 1 2 67份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V感染和血清型。结果  1 2 67份标本中RV阳性 378份 ,血清型G型是优势株共 2 50株 ,其中G1 1 0 0株 ,G3 1 1 1株 ,G2 8株 ,G4、G9各 3株 ,混合感染 4株 ,未能分型2 1株 (8.40 % )。马鞍山地区以G1型为主 (58.54 % ) ,苏州地区以G3型为优势株 (47.85 % )。结论 RV是导致马鞍山和苏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流行的血清型分别为G1和G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轮状病毒 血清型 G型
下载PDF
东莞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静 李晓婷 +3 位作者 梁燕 陈建安 陈丽莉 刘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儿童感染轮状病毒(RV)引起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到东莞东华医院门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RV-A)。结果 4 967例患者中阳性共1 555例,阳性检...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儿童感染轮状病毒(RV)引起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到东莞东华医院门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RV-A)。结果 4 967例患者中阳性共1 555例,阳性检出率33.8%;男女比例为1.9∶1。3岁以下儿童的检出率达到93%。RV腹泻病例终年未断,检出率在11月份(49.8%)和2月份(43.3%)呈现两个高峰,最低为6、10月份(16.0%)。结论东莞地区3岁以下儿童为A群RV的易感人群。RV腹泻在全年均发生,在春季和秋冬季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适时为儿童接种RV疫苗预防RV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儿童
下载PDF
酶免疫吸附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冬梅 张又 +2 位作者 邓莉 贾莉英 钱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 目的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oro病毒抗原检测,其中有61份同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7份粪便标本中,Noro病毒阳性46份,阳性率为27.5%。其中,GⅠ型阳性标本20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3.5%(20/46);GⅡ型阳性标本1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1.3%(19/46);另有7份标本为GⅠ和GⅡ型同时阳性,提示为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总数的15.2%(7/46)。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3.5%(43/46)。本组Noro病毒感染性腹泻未见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检测轮状病毒的61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9份,阳性率为47.5%。在29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11份(11/61,18.0%)标本检出Noro病毒阳性,提示存在Noro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Noro病毒感染在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轮状病毒。EIA检测Noro病毒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细菌性腹泻 Nora病毒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酶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运脾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子燕 沈红岩 王雪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7-968,共2页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应用运脾止泻推拿法,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总有效率分别为...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应用运脾止泻推拿法,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两组间差别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止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内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泄泻 轮状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