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available soil water capacity in China 被引量:60
1
作者 ZHOUWenzuo LIUGaohuan +1 位作者 PANJianjun FENGXian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1期3-12,共10页
The available soil water capacity (ASWC) is important for studying crop production, agro-ecological zoning, irrigation planning, and land cover changes. Laboratory determined data of ASWC are often not available for m... The available soil water capacity (ASWC) is important for studying crop production, agro-ecological zoning, irrigation planning, and land cover changes. Laboratory determined data of ASWC are often not available for most of soil profiles and the nationwide ASWC largely remains lacking in relevant soil data in China. This work was to estimate ASWC based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SWC in China. The pedo-transfer functions (PTFs), derived from 220 survey data of ASWC, and the empirical data of ASWC based on soil texture were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ASWC. GIS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velop a spatial file of ASWC in China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SWC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value of ASWC ranges from 15 × 10-2 cm3·cm-3 to 22 × 10-2 cm3·cm-3 for most soil types, and few soil types are lower than 15 × 10-2 cm3·cm-3 or higher than 22 × 10-2 cm3·cm-3. The ASWC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soil typ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t is higher in the east than that in the west, and the values reduce from south to north except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 "high" values of ASWC appear in southeast, northeastern mountain regions and Northeast China Plain. The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ASWC appear in Sichuan basin, Huang-Huai-Hai plain and the east of Inner Mongolia. The relatively "low" valu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west and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e "very low" value regions are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desertified areas in northern China. In some regions, the ASWC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topography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oils. Though there remains precision limitation, the spatial data of ASWC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are improved on current data files of soil water retention properties for Chinese soils. This study presents basic data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SWC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ilable soil water capacity pedo-transfer functions China
下载PDF
若尔盖沙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承载力关系
2
作者 贺丽 黄雪梅 +7 位作者 陈德朝 瞿艳萍 李红霖 吴科君 吴世磊 杨靖宇 鄢武先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6-84,共9页
为了探究若尔盖草原不同程度沙化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并确定其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SWCCV),选取若尔盖草原极重度沙地、重度沙地、中度沙地和轻度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土壤... 为了探究若尔盖草原不同程度沙化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并确定其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SWCCV),选取若尔盖草原极重度沙地、重度沙地、中度沙地和轻度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土壤水分有效性并确定SWCCV。结果表明:(1)在0~60 cm土层,极重度沙地土壤容重最大(1.43±0.12 g·cm^(-3)),轻度沙地最小(1.30±0.20 g·cm^(-3)),其中>20~40 cm土层表现为轻度沙地土壤容重与极重度沙地和重度沙地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20~40 cm、>20~40 cm三个土层内,四种沙化草地土壤剖面团聚体整体表现在>0.25~0.5 mm粒级的百分点占比最高,平均分别达到66.72±15.97%、56.28±14.44%和44.67±12.57%,随深度增加表现为降低的变化趋势。极重度沙地和中度沙地>0~2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4.68%和46.13),而>20~40 cm、>40~60 cm土层,主要表现为轻度沙地土壤孔隙特性最好,而极重度沙地土壤孔隙特性相对较差。(2)轻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16.45%估和17.53%测,中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13.74%估和15.62%测,重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13.14%估和15.56%测,极重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9.1%估和13.34%测。(3)轻度沙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4 765沙、3 200高、4 507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52%。中度沙地为7 668沙、5 255高、6 873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76%。重度沙地为6 933沙、4 618高、5 980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70%。极重度沙地为5 755沙、3 850高、5 165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61%。研究结果为揭示若尔盖沙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机理和技术参考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化 土壤有效水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若尔盖
下载PDF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被引量:46
3
作者 周文佐 刘高焕 潘剑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4期88-95,共8页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特征因子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等的相互关系,对国外已有的经验估算的统计模型及其建模思路进行了介绍。其次,运用统计技术,对我国东北黑土土壤AWC进行了经验估算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为与东北黑土AWC有着密切关系的理化参数,运用它们所建立的土壤AWC估算模型是比较简单而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含水量 经验估算 awc 抗旱性 灌溉 统计模型 黑土 水分
下载PDF
湖南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典型生态系统的土壤持水性能 被引量:54
4
作者 潘春翔 李裕元 +2 位作者 彭亿 高茹 吴金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8-547,共10页
土壤持水性能是决定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关键,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森林、灌丛、竹林和草地4个典型生态系统,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持水... 土壤持水性能是决定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关键,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森林、灌丛、竹林和草地4个典型生态系统,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持水性能。结果表明,乌云界4种典型植被下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76 g/kg)、容重较低(<0.85 g/cm3)、团聚体稳定性较强(>5mm水稳性团聚体达22.7%—52.3%),表明保护区土壤的结构发育总体上较好。森林和竹林土壤具有较多的大孔隙和较高的饱和导水率,有利于天然降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而灌丛和草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则相对较高,其土壤中能够保持更多的有效水分。乌云界自然保护区4个典型生态系统0—40cm土层土壤重力水容量为:森林(83.5 mm)>竹林(79.2mm)>灌丛(66.9 mm)>草地(43.8 mm),有效水容量为:草地(128.7 mm)>灌丛(111.6 mm)>森林(95.9 mm)>竹林(83.9mm)。在明晰土壤总蓄水容量(>0 MPa)、重力水容量(0—0.01 MPa)、有效水容量(0.01—1.5 MPa)、无效水容量(>1.5 MPa)等概念的基础上,建议用重力水容量和土壤有效水容量两个指标来评价生态系统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其中土壤重力水容量可以反映生态系统补充地下水和调控河川径流量的能力,而土壤有效水容量可以反映生态系统本身保蓄水分的潜力,这些指标均可以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求算。乌云界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竹林土壤对于补充地下水和调控河川径流量的能力较强,而灌丛和草地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乌云界自然保护区 水源涵养 土壤持水性能 土壤重力水容量 土壤有效水容量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的广东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郭晶 景元书 +2 位作者 王春林 王华 陈慧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3期353-357,374,共6页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2-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计算逐日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土壤水分平衡状况,构建逐日干旱动态指数DI,根据DI分析广东近45a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全年干旱日数占...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2-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计算逐日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土壤水分平衡状况,构建逐日干旱动态指数DI,根据DI分析广东近45a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全年干旱日数占28.7%,轻、中、重、极旱发生频率依次减少;(2)近45a平均干旱过程强度指数(DCI)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汛期较低,汛期结束后DCI值迅速上升;(3)1962-2006年,年干旱日数和DCI值均显著上升,说明广东省干旱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逐年上升;(4)DCI和全年干旱日数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呈纬向分布,北低南高。粤北的连山附近是全省DCI值和干旱日数最低的区域,雷州半岛及东南沿海地区DCI值和干旱日数较高;(5)春季与秋季的DCI空间纬向分布基本相反,表现为春季南部较旱、秋季北部较旱;(6)秋季月平均DCI值高于春季,说明广东省秋旱情况重于春旱。研究结果对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 干旱过程强度指数(DCI)
下载PDF
黄土区人工林的土壤持水力与有效水状况 被引量:61
6
作者 王孟本 柴宝峰 +1 位作者 李洪建 冯彩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4,共8页
以晋西北黄土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和柠条灌木林为对象,就各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在4个不同降水年的土壤有效水动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间土壤持水力和比水容量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柠条灌木林。各林地的土壤持水力... 以晋西北黄土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和柠条灌木林为对象,就各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在4个不同降水年的土壤有效水动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间土壤持水力和比水容量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柠条灌木林。各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普遍偏低。林地土壤有效水动态同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密切相关,同时受连年干旱递减效应的制约。因此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特涝年(1995)>偏涝年(1992)>特旱年(1993)>偏旱年(1994)。在特涝年和偏涝年,生长季前期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很少。在特旱年和偏旱年,几乎整个年生长季中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都很少。本区人工林生产力普遍偏低,不利的土壤持水和供水条件是其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持水力 土壤有效水 人工林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质地性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露 韩霁昌 +3 位作者 马增辉 罗林涛 王欢元 李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为解决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本研究将二者复配成土,对其不同质量比下复配所得新型"土壤"的质地类型、颗粒级配和水分参数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砒砂岩含量增加,砂粒含量降... 为解决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本研究将二者复配成土,对其不同质量比下复配所得新型"土壤"的质地类型、颗粒级配和水分参数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砒砂岩含量增加,砂粒含量降低、粉粒含量增加、粘粒含量增加缓慢,粘粒在所有复配土中都很缺乏,最大值出现在全砒砂岩处为7.06%,质地类型呈现出由砂土-壤砂土-砂壤-粉壤的变化趋势;当砒砂岩的含量大于沙时,复配"土壤"能表现出良好的颗粒级配性质;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和有效持水量随砒砂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复配"土壤"中,当砒砂岩与沙质量比为5∶1时,有效持水量达最大值为10.04%,且在此比例下的颗粒级配和保水储水性能都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壤” 机械组成 有效持水量
下载PDF
中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饶恩明 肖燚 +2 位作者 欧阳志云 江波 严登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25-6231,共7页
湖泊水量调节是指湖泊生态系统通过洪水蓄积和径流补给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进而减轻洪旱灾害。在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科学评估我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现状及变化情况,是实现湖泊洪水调蓄功能和水资源调节功能评价的重要... 湖泊水量调节是指湖泊生态系统通过洪水蓄积和径流补给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进而减轻洪旱灾害。在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科学评估我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现状及变化情况,是实现湖泊洪水调蓄功能和水资源调节功能评价的重要基础。基于全国湖泊调查数据,将全国划分为5个评价区,探讨了面向全国尺度的湖泊水量调节能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全国湖泊的水量调节能力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湖泊(面积>1 km2)水量调节总量为1500.02亿m3,其中东部平原区和青藏高原区的调节量最高,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46%和43.63%;(2)湖泊调节水量的效能以东部平原区最高(310.19万m3/km2),其次是东北平原与山区(191.19万m3/km2),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将导致该区湖泊水量调节能力明显削弱/增强;(3)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呈小幅增长(增长量9.76亿m3,增幅0.65%),5个评价区仅蒙新高原区湖泊水量调节能力明显削弱,其余区域均呈不同程度增强,且以东部平原区增加最多,东北平原与山区增幅最大。研究可以为评估我国湖泊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调节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量调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可调蓄水量 评价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红壤有效含水量估算模型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世华 牛铮 +2 位作者 路鹏 王长耀 冯小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4,共3页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有效含水量是评价土壤对植物给水能力的重要因子之一。该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江西省采集了34个红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有效含水量是评价土壤对植物给水能力的重要因子之一。该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江西省采集了34个红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和土壤质地组成(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百分含量等土壤物理参数,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经验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87。结果表明:区域红壤有效含水量可以通过土壤物理参数估算,通过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于大面积估算土壤有效含水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效含水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牧压强度对草原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7
10
作者 张伟华 关世英 李跃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61-64,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研究表明 :随着牧压强度的增加 ,土壤表层 (0— 2 0 cm)水分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容重与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少 ;土壤全量养分下降 ,但速效养分则显著升高 ;植物群落高度降低 ,地表盖度下降 ,地上生物量较大幅度减... 本文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研究表明 :随着牧压强度的增加 ,土壤表层 (0— 2 0 cm)水分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容重与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少 ;土壤全量养分下降 ,但速效养分则显著升高 ;植物群落高度降低 ,地表盖度下降 ,地上生物量较大幅度减少 ,特别是优质牧草生物量减少迅速。因此 ,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场退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压强度 土壤水分 速效养分 生物量 草原退化
下载PDF
应用保水剂对黄绵土水分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浩 王百田 +2 位作者 岳征文 王婷 李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为了探求保水剂在黄绵土中的作用规律,选取了三种国内外不同的保水剂,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保水剂作用下黄绵土水分特征曲线。从保水剂种类、浓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保水剂对土壤吸释水及效率的影响、保水剂品种比选等方面... 为了探求保水剂在黄绵土中的作用规律,选取了三种国内外不同的保水剂,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保水剂作用下黄绵土水分特征曲线。从保水剂种类、浓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保水剂对土壤吸释水及效率的影响、保水剂品种比选等方面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浓度对黄绵土土壤饱和含水率的影响显著,且0.75%是明显的分界线。(2)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土壤水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且这种改变作用在低吸力段(0.01~0.8 MPa)明显高于高吸力段(0.8~1.5 MPa),在0.01~0.05 MPa之间尤其显著。(3)保水剂在黄绵土中的应用效果来看,钾-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类保水剂最好,其次是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再次是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共聚物类保水剂,主要表现在提高土壤有效水分吸收效率和吸收数量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有效水 比水容量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菊翠 仵彦卿 +3 位作者 党碧玲 胡安焱 杨磊 杨海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在阐述水资源支持能力涵义的基础上,计算了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时可利用水量、75%保证率时总需水量以及水资源支持能力的供需平衡指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2005年为43.699×108m3,2010年为44.119×108m,201... 在阐述水资源支持能力涵义的基础上,计算了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时可利用水量、75%保证率时总需水量以及水资源支持能力的供需平衡指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2005年为43.699×108m3,2010年为44.119×108m,2015年为44.394×108m3;2005年75%保证率时可利用水量为49.885×108m3,2010年为49.466×108m3,2015年为49.190×108m3;2005年75%保证率时总需水量为94.26×108m3,2010年为86.63×108m3,2015年为84.22×108m3。最后计算水资源支持能力的供需平衡指数,2005、2010、2015年,供需平衡指数小于0,说明流域可供的水资源量不具备对这样规模的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流域水资源对应的人口及经济规模是不可承载的,供需平衡的差值主要靠侵占河道内的生态需水量来实现的,河道内的生态破坏就是很好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社会经济需水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 支持能力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水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鹏程 张一平 +2 位作者 张海 杨开宝 张国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土壤持水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含温度因子的土壤特征曲线方程,同时对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有效含水量 特征曲线方程 温度 土壤水分性状
下载PDF
子午岭次生植被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世伟 周印东 吴金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89-1392,共4页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次生植被群落类型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水分有效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地的土壤蓄水量最小,草地和灌木地的土壤蓄水量有所提高,增幅为17%~65%,而乔木林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分...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次生植被群落类型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水分有效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地的土壤蓄水量最小,草地和灌木地的土壤蓄水量有所提高,增幅为17%~65%,而乔木林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分别较撂荒地和草地、灌木地增加明显,其增加幅度分别达68%~79%、41%~50%和15%~20%;土壤田间持水量在0~20cm土层从撂荒地、草地、灌木林地到乔木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逐步提高,而20~50cm土层则变化不大;土壤有效水含量在两个土层中的变化均随着植被的进展演替呈现增加的趋势。讨论了植被与土壤互动关系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植被 土壤蓄水性能 土壤水分有效性
下载PDF
2种高分子保水材料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庄文化 冯浩 +2 位作者 吴普特 宁荣昌 史竹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81-87,共7页
采用离心机法,研究聚丙烯酸钠与聚丙烯酰胺2种高分子化合物在5种使用浓度(占干土质量0、0.01%、0.08%、0.2%与1%)的条件下对3种土壤(砂土、壤土、黏土)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在0.01—1.5MPa水吸力时,持水能... 采用离心机法,研究聚丙烯酸钠与聚丙烯酰胺2种高分子化合物在5种使用浓度(占干土质量0、0.01%、0.08%、0.2%与1%)的条件下对3种土壤(砂土、壤土、黏土)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在0.01—1.5MPa水吸力时,持水能力随着2种高分子材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砂土的作用效果较壤土、黏土更显著;2种高分子材料与土壤质量比控制在8/10000~2/1000范围内其作用效果较好,该用量条件下高分子吸持水分平均可释放83.7%供植物吸收利用。2种高分子材料对土壤持水能力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能力 高分子保水材料 土壤 水吸力 有效性
下载PDF
陕西农业土壤持水性能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航 徐明岗 +1 位作者 张富仓 武天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2-37,共6页
用离心机法研究了陕西5种主要农业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曲线用经验方程θ=AS-B拟合最好,土壤持水量、孔径分布和比水容量都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同时受孔隙状况的影响。土壤持水量和无效水含量随土壤质地变粘而增... 用离心机法研究了陕西5种主要农业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曲线用经验方程θ=AS-B拟合最好,土壤持水量、孔径分布和比水容量都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同时受孔隙状况的影响。土壤持水量和无效水含量随土壤质地变粘而增大,土壤有效水含量及比水容量以壤土高于砂性土和粘性土。土壤当量孔径的分布,以砂性土形成较大的有效水孔隙较多,细小的无效水孔隙较少,粘性土则相反。综合评定,持水力和供水力以黑垆土较强,风沙土最弱;褐土和土持水力强,但供水力较弱,而黄绵土供水力较强,持水力软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持水性 土壤性质 陕西
下载PDF
供水能力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辨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游进军 林鹏飞 +1 位作者 蒋云钟 付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87,共7页
鉴于供水能力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的认识,从概念到计算方法都存在分歧,探讨供水能力的相关概念,辨析影响供水能力的关键要素,界定单一工程、供水系统和区域整体供水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不同类型供水能力的含义... 鉴于供水能力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的认识,从概念到计算方法都存在分歧,探讨供水能力的相关概念,辨析影响供水能力的关键要素,界定单一工程、供水系统和区域整体供水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不同类型供水能力的含义,对比供水能力与可供水量、供水保证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成都市为案例,核算了该区域的供水能力,为供水能力相关概念的分析、计算和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能力 可供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需水量
下载PDF
水驱气藏型储气库运行指标动态预测 被引量:14
18
作者 石磊 王皆明 +2 位作者 廖广志 熊伟 高树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1-706,共6页
针对水驱型气藏储层特征,通过归类分析揭示水驱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规律,确定边水运移、岩石骨架应力敏感性及储层展布特征是此类气库运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完善水驱气藏型储气库渗流模型。从储层流体非稳态渗流理论出发,... 针对水驱型气藏储层特征,通过归类分析揭示水驱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规律,确定边水运移、岩石骨架应力敏感性及储层展布特征是此类气库运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完善水驱气藏型储气库渗流模型。从储层流体非稳态渗流理论出发,采用循环迭代的方式实现了水驱气藏型储气库运行指标动态预测,建立一种针对水驱气藏型储气库运行的参数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 储气库 注采运行 边水运移 动态预测 库容可动用率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变量灌溉作物产量及节水效果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伟霞 李久生 +1 位作者 杨汝苗 栗岩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提高整个田块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均匀性是实施变量灌溉水分管理的目标之一。该研究基于土壤可利用水量(available water holding capacity,AWC)将试验区划分为4个水分管理区,利用相同的灌水控制指标(0.45AWC)进行分区变量灌溉水分管理... 提高整个田块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均匀性是实施变量灌溉水分管理的目标之一。该研究基于土壤可利用水量(available water holding capacity,AWC)将试验区划分为4个水分管理区,利用相同的灌水控制指标(0.45AWC)进行分区变量灌溉水分管理;作为对照,基于最小AWC区的土壤水分进行均一灌溉水分管理。对比变量灌溉和均一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其均匀性,分析AWC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均一灌溉相比,夏玉米变量灌溉节水14.1%,冬小麦灌水量相同。与均一灌溉相比,变量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不同AWC管理区之间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为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建议不同AWC管理区内采用不同的灌水控制指标。研究可为大型喷灌机变量灌溉水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作物 土壤可利用水量 管理分区 冬小麦 夏玉米 均匀性
下载PDF
新疆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其承载能力分析 被引量:49
20
作者 周宏飞 张捷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6-763,共8页
把新疆划分为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外流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区和吐哈盆地诸小河流域区等4个水资源分区。系统分析估算了各分区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水资源的潜力及其... 把新疆划分为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外流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区和吐哈盆地诸小河流域区等4个水资源分区。系统分析估算了各分区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水资源的潜力及其承载能力,并参考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述。新疆社会经济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598.96×108m3,新疆生态需水量为229.31×108m3;在建立节水型社会后,可以满足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的需水。到2050年人均GDP81697.49元时,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不低于3 250.8×10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