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社会实践的艺术:参与式艺术的批评话语与理论启示
1
作者 李丹舟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3期79-90,共12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之辩来反思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参与式艺术在艺术美学上的最大突破体现为对间性关系的开启,它使艺术成为在作者、作品、观众与世界之间进行沟通的关系媒介。参与式艺术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艺术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跨界融合,而当前国内涌现的许多创作案例也说明当代艺术在继承文艺“为人民”传统的基础上,正在深度融入城乡空间重构和日常生活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艺术 前卫美学 间性关系 学科融合 文艺“为人民”
下载PDF
智能写作实验与先锋派传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洪亮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以探索文学革新为目标的计算机写作实验,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欧洲先锋派运动,这类实验沿着先锋派的传统继续发展,并不断融入新技术以更新其形式。90年代至今,随着数字技术突变迭代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进入新阶段的智能写作实验也... 以探索文学革新为目标的计算机写作实验,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欧洲先锋派运动,这类实验沿着先锋派的传统继续发展,并不断融入新技术以更新其形式。90年代至今,随着数字技术突变迭代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进入新阶段的智能写作实验也呈现出新特征:一方面,代码开源使作品的原创成分进一步消失,基于技术共享的集体写作工程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交互特性得到强调,读者和作家传统的关系被颠覆。在对先锋派传统的继承与改造中,当代智能写作实验进入了“后先锋”的新状态,即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作用,力图在数字语境中制造新的艺术语言和新的感性分配格局,同时大幅降低作品的“信噪比”,对主流的商业化审美提出挑战,并揭示信息技术对文艺生产的介入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学 智能写作 电子文学 小冰 先锋派
下载PDF
场域视野下扎西达娃先锋小说的经典化
3
作者 彭秀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3-89,共7页
经典化是指某些文学作品在一定场域内“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和《去拉萨的路上》等先锋小说发表不久即被多家选刊转载和多种选本选入,在文学传播场中快速经典化,... 经典化是指某些文学作品在一定场域内“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和《去拉萨的路上》等先锋小说发表不久即被多家选刊转载和多种选本选入,在文学传播场中快速经典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评定场中的经典化则存在众声喧哗现象,其于“世界文学空间”和大众文化场中经典化不足。从场域的角度考察扎西达娃小说的经典化,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当代早期先锋小说经典化问题,以及其在不同场域中经典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先锋小说 经典化 场域 世界文学空间
下载PDF
《十八岁出门远行》对余华的意义
4
作者 谢嘉齐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1-136,共6页
《十八岁出门远行》以荒诞的非理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在暴力创伤的刺激下感性的“自我”如何诞生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结构,对余华有着原点的意义。以此为基点,继续追踪“自我”的流变,分析了余华从“先锋写作”到“民间写作”的创... 《十八岁出门远行》以荒诞的非理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在暴力创伤的刺激下感性的“自我”如何诞生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结构,对余华有着原点的意义。以此为基点,继续追踪“自我”的流变,分析了余华从“先锋写作”到“民间写作”的创作“线索”,考察先锋文学的转向、续航以及自我救赎的可能,并谈及其周围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提出极端的“向内转”同时面临着自我限制甚至自我瓦解的危险,九十年代的“民间写作”可以视为内面自我的打开,也是启蒙主体的隐藏以及消解。这与其说是一次“转向”,不如说是先锋文学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救赎,既包括叙述方式的调整,也包括余华人生观的调整。“先锋”是一种精神,具体表现是求新求变的文学内部自我调整的动力机制和现代主义的精神探寻,在这个意义上,余华是永远的先锋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自我 先锋文学 文学思潮
下载PDF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思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共17页
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与西方的先锋文学运动是同时产生于二十世纪早期的激进文学运动,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激进的政治批判态度、颠覆传统文化的决绝立场、语言的求新求变的探索以及对唯美主义文艺观的批判。中国“五四”新文学... 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与西方的先锋文学运动是同时产生于二十世纪早期的激进文学运动,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激进的政治批判态度、颠覆传统文化的决绝立场、语言的求新求变的探索以及对唯美主义文艺观的批判。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先锋性因素,是为了更好地把握20世纪文学在古今演变的过程中如何“变”的两种形态一种是依循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自然演变的文学主流;一种是以超前的社会理想和激进的断裂态度实行激变的先锋运动,两者的关系构成了中国20世纪文学古今演变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文学 “五四”新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末中国先锋文学的现代性诉求与焦虑 被引量:4
6
作者 韩传喜 姚慧卿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9-125,共7页
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现代性转型。在现代性语境下,中国先锋文学思潮经历了朦胧诗、意识流小说、“新生代”写作和“先锋小说”的世纪末流变,这种更替演进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的变化,也是一种文学乃至时代精神的递嬗,内含着中... 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现代性转型。在现代性语境下,中国先锋文学思潮经历了朦胧诗、意识流小说、“新生代”写作和“先锋小说”的世纪末流变,这种更替演进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的变化,也是一种文学乃至时代精神的递嬗,内含着中国文学现代性诉求的强烈愿望,与世界文学接轨、融合和对话的深度焦虑,以及消费时代反抗精神的严重不足。进入21世纪后,将本土化与现代性有机融合是中国先锋文学的一条可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先锋文学 文化转型
下载PDF
张楚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学昕 李壮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80-386,共7页
"70后"的文学创作,在近年来不断赢得文学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张楚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执着的文学追求默默书写着属于他的文学图景。基于张楚小说整体创作的脉络,我们探讨了张楚对人生本质命题的深切追... "70后"的文学创作,在近年来不断赢得文学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张楚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执着的文学追求默默书写着属于他的文学图景。基于张楚小说整体创作的脉络,我们探讨了张楚对人生本质命题的深切追索,对人类精神自由的朴实向往,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情绪体验,并从张楚小说结构和意蕴的构建方式上寻找其文学创作的内在特征。张楚的小说在现实和诗意的游弋中,不断发掘文学的存在价值。张楚小说的最终意义是,在"集体记忆"淡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作家如何能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诗性体悟、对平凡人物的内心捕捉,实现文学对生活原点的叙述,继而阐释和发现生命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楚 先锋小说 日常生活 人性 生存困境 文学价值
下载PDF
残雪、先锋文学及“中国故事”讲述——以残雪海外接受为背景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成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海外学者的残雪研究与残雪的文学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但最初多当作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寓言解读,认为残雪表现了"中国的噩梦"。随着研究深入,西方学者在残雪文学中发现了西方文学传统,认为残雪融合东西文化达到"完全的自由&... 海外学者的残雪研究与残雪的文学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但最初多当作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寓言解读,认为残雪表现了"中国的噩梦"。随着研究深入,西方学者在残雪文学中发现了西方文学传统,认为残雪融合东西文化达到"完全的自由",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日本学者则更看重残雪文学表现的亚洲本质性。残雪文学既扎根中国文学传统,又借鉴西方文学突破中国传统文化限制,把西方文学内化为"中国故事"的讲述,参与世界文学共同体构建,成为人类精神世界有机组成部分。残雪文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体现与当代中国日益崛起的表征,为当代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海外接受 先锋文学 中国故事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与先锋小说的发展转型——以《收获》《花城》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郝魁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5,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文学体制的变革也被提上日程,文学期刊开始普遍面临挑战和危机。但随着先锋小说创作理念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先锋小说家兴起,作为一股文学创作思潮,它的辐射力开始遍及全国,接纳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文学体制的变革也被提上日程,文学期刊开始普遍面临挑战和危机。但随着先锋小说创作理念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先锋小说家兴起,作为一股文学创作思潮,它的辐射力开始遍及全国,接纳它的文学期刊并没有因为文学的逐步边缘化而减少,反而开始增多。《收获》和《花城》等文学期刊对先锋小说的发表予以了大力支持,见证了先锋小说的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文学场” 《收获》 《花城》 转型
下载PDF
美国文学运动中的“新现实主义”和“先锋派俗文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林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55,共3页
“新现实主义”和“先锋派俗文艺”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两大主流。这两大主流能发展并持续到新世纪 ,反映了人们对“学院派”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 先锋派俗文艺 学院派小说 传统文学 美国 文学运动 20世纪后期
下载PDF
文学编辑与1980年代中国文学生产——以先锋文学潮流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黎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3,共12页
在198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文学编辑作为一种独特力量介入文学生产,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则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文学编辑之于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作为"同路人",新编辑群体引领了从"朦胧诗"到现代派小说、再到"寻根... 在198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文学编辑作为一种独特力量介入文学生产,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则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文学编辑之于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作为"同路人",新编辑群体引领了从"朦胧诗"到现代派小说、再到"寻根"文学等文学潮流的发展,为此后先锋文学浮出历史地表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新潮编辑的积极参与和引领下,一方面,借助主流期刊的力量,先锋文学实现了从文坛边缘向中心的转移;另一方面,一批年轻的先锋作家被发现与扶助,迅速闯入文坛,进而推动了先锋文学潮流的形成。文学编辑介入先锋文学生产时,不仅体现出"保姆"一样的热情,超越时代的审美境界和鉴赏力,敢于冲破陈规旧俗的气魄与胆识,而且还与作家、批评家建构起独特的文学共同体,在实现编辑、作家、批评家良性互动的同时,维系并延续了作家与刊物之间长时期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编辑 1980年代中国文学 先锋文学 重读80年代 《人民文学》 《上海文学》
下载PDF
论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6-51,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作家,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使其所创作出的实验性的文本带有了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宏大叙事"、"真实性"的反拨和萦绕于其间的后现代情绪。通过反思...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作家,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使其所创作出的实验性的文本带有了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宏大叙事"、"真实性"的反拨和萦绕于其间的后现代情绪。通过反思其后现代性特征,可以看到先锋文学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它所具有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先锋文学 后现代性 现代性 “总体性” “真实性” 后现代情绪
下载PDF
五四儿童文学的“问题”意识与叙事困境——以叶圣陶《稻草人》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莉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4,共9页
五四时期"儿童"作为饱含现代色彩的启蒙符号在新文学话语体系中承担着重要功能。这一概念及叙事的内在丰富性,都使应运而生的儿童文学必然与五四新文学产生深刻关联,并体现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叙事形态。在此语境下... 五四时期"儿童"作为饱含现代色彩的启蒙符号在新文学话语体系中承担着重要功能。这一概念及叙事的内在丰富性,都使应运而生的儿童文学必然与五四新文学产生深刻关联,并体现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叙事形态。在此语境下,以写小说进入文坛的叶圣陶创作了童话集《稻草人》,从选择独具时代"新"质的童话文体到叙事上取用"写实主义"风格,以及在书写"儿童"和话语表达上陷入的困境,无不成为五四新文学复杂多样的缩影。现代文学研究中未曾重视的《稻草人》,其历史贡献需要置于新文学整体框架以及作家创作的整体风格中考查,这将避免以往文献因忽略叶圣陶的小说家身份所做出的片面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儿童文学 《稻草人》 先锋性 叙事 问题小说
下载PDF
越华新锐诗人现代诗创作述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永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5-58,共4页
越华新锐诗人曾广健、蔡忠、李伟贤在现代诗创作中奋发有为,分别出版了个人现代诗集。他们的现代诗创作具有一些鲜明的共同特征,扎实的华文文化功底等因素使他们在越华现代诗创作中脱颍而出。对他们的现代诗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越南... 越华新锐诗人曾广健、蔡忠、李伟贤在现代诗创作中奋发有为,分别出版了个人现代诗集。他们的现代诗创作具有一些鲜明的共同特征,扎实的华文文化功底等因素使他们在越华现代诗创作中脱颍而出。对他们的现代诗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越南华文现代诗的创作概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华文文学 新锐诗人 现代诗创作
下载PDF
再估“先锋”:对“存在”的颠覆——存在主义文学与中国先锋小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4-50,共7页
从平行研究视角出发,中国先锋小说在接受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影响下产生明显变异,具体表现为:存在主义文学和现实政治密切相关,持"介入观",是置身于真实中的虚构。先锋小说远离现实政治,从虚构中假想真实,"边缘性"特... 从平行研究视角出发,中国先锋小说在接受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影响下产生明显变异,具体表现为:存在主义文学和现实政治密切相关,持"介入观",是置身于真实中的虚构。先锋小说远离现实政治,从虚构中假想真实,"边缘性"特征突出;存在主义文学更多的是在"荒诞"中体现悲剧精神和人道情怀,先锋小说是通过"悲剧"来体现荒诞意识和死亡意识;存在主义文学因与现实的亲缘性关系而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对话性特征,影响"跨世纪"。中国先锋小说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个人性、独白性特征明显,只有"阶段性"影响,文学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观 边缘性 荒诞 悲剧 存在主义丈学 先锋小说
下载PDF
中国先锋文学的荒诞意识和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洪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0-25,共6页
荒诞和死亡是中国先锋文学对人的生存和存在进行思考的两个重要表现领域。在人类意识层面,荒诞是生存状态下精神死亡的表象,而死亡则成为对于存在的荒诞境况的解脱。它们所体现出的感性学意义在于对信仰丧失之后的虚无状态的揭示。
关键词 先锋文学 荒诞 死亡 存在
下载PDF
19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起源与形态——兼议汪曾祺小说的文学史定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1-28,共8页
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在当时文化语境中的初衷,是反对"文艺载道"等要求和标准。先锋派所体现出来的核心艺术精神应该是反抗和否定,而文学史对于"先锋"文学的界定则比较混乱。汪曾祺被"先锋"作家们尊为"... 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在当时文化语境中的初衷,是反对"文艺载道"等要求和标准。先锋派所体现出来的核心艺术精神应该是反抗和否定,而文学史对于"先锋"文学的界定则比较混乱。汪曾祺被"先锋"作家们尊为"源头",但二者之间的归宿又迥然不同。广义的"先锋文学"被认为是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当代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是针对当时的中国经验而言的,而汪曾祺的小说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它们在产生的当时就产生了文学史的意义。而随着时光推移,它们依然独特,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汪曾祺和受他启发的"先锋"作家们有着真正的区别,这些区别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先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起源 形态 汪曾祺 文学史
下载PDF
当代先锋文学中的江南文化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洪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先锋文学之中,成为这种新潮审美形式不竭的精神和艺术资源。然而这种继承和吸纳是以一种悖反的方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诗性 审美性 先锋文学 变异性
下载PDF
先锋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完成性”和“未完成性”
19
作者 程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小说的先锋性的特质所在,以及它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传统之间悖论关系,用一种总体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小说提供一些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先锋文学的支持网络 先锋的传统
下载PDF
形而上的虚构世界——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比较研究
20
作者 武跃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64-70,共7页
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既有总体观念上的一致 ,也有具体细部的模仿与移植 ,但它还是植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的。它出现于当代中国文坛 ,自有它的意义 ,包括它的成就与局限。
关键词 先锋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影响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