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ction of avirulence by AVR-Pita1 in virulent U.S. field isolates of Magnaporthe oryzae’ 被引量:2
1
作者 Yuntao Dai Eugenia Winston +1 位作者 James C.Correll Yulin Jia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The AVR-Pita1 gene,from the Chinese isolate O-137 of Magnaporthe oryzae,is an effe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efficacy of the Pi-ta rice blast resistance gene.In the present study,the avirulence function of AVR-Pita1 was... The AVR-Pita1 gene,from the Chinese isolate O-137 of Magnaporthe oryzae,is an effe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efficacy of the Pi-ta rice blast resistance gene.In the present study,the avirulence function of AVR-Pita1 was induced by transformation of field isolates(TM2,ZN19,B2 and B8)that originall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S.and are virulent on Pi-ta-carrying rice cultivars.The presence of AVR-Pita1 from O-137 in independent transformants was detected by PCR using AVR-Pita1 specific primers and verified by DNA sequencing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using the AVR-Pita1 coding region as a probe.The results of pathogenicity assays showed that the AVR-Pita1-transformed isolates were not able to infect rice cultivars Katy and Drew carrying Pi-ta.Control isolates that were transformed with inserts lacking the AVR-Pita1gene remained virulent.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VR-Pita1 can be used to induce novel gene-specific blast resistance i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rulence gene avr-Pita1 Pi-ta RICE BLAST resistance
下载PDF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SP-SNPs and Avirulence Genes in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the Wheat Stripe Rust Pathogen 被引量:2
2
作者 Chongjing Xia Meinan Wang +3 位作者 Anmin Wan Derick A. Jiwan Deven R. See Xianming Che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 is one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on wheat, caused stripe rust that is a great threat for wheat produc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genetics ...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 is one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on wheat, caused stripe rust that is a great threat for wheat produc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genetics of wheat resistance to this disease, but few on avirulence of the pathogen due mainly to the nature of obligate biotrophism and the lack of systems for studying it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manipulation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 natural Pst population comprising 352 isolates representative of a diverse virulence spectrum was genotyped using 97 secreted protein-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P-SNP) markers to identify candidate avirulence genes using association analysis. Among avirulence genes corresponding to 19 resistance gen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SP-SNP markers were detected for avirulence genes AvYr1, AvYr2, AvYr6, AvYr7, AvYr8, AvYr44, AvYrExp2, AvYrSP, and AvYrTy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sociation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markers for avirulence genes. This study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ore SP-SNPs for mapping avirulence genes using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that can be generated through sexual reproduction on alternate hosts of the path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Wheat Stripe Rust avirulence genes Secreted Protein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ssoci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稻瘟病菌中AVR-Pita家族的分布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瑞 赵羽涵 +4 位作者 顾欣怡 王艳霞 靳学慧 吴伟怀 张亚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80,共15页
【目的】通过检测黑龙江省和海南省不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群体中AVR-Pita家族的分布情况和变异特征,了解其变异类型的致病表型,为区域内抗病种质的筛选与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考NCBI中公布的AVR-Pita家族序列分... 【目的】通过检测黑龙江省和海南省不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群体中AVR-Pita家族的分布情况和变异特征,了解其变异类型的致病表型,为区域内抗病种质的筛选与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考NCBI中公布的AVR-Pita家族序列分别对启动子区和CDS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共6对,对2020年采自黑龙江省和海南省不同地区的397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检测结果,分别选取囊括不同地区的代表菌株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相应的碱基与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水稻抗性单基因系,对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无毒功能验证。【结果】在PCR电泳检测结果中,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携带所有待测基因,分布广泛且检出频率较高;而海南省稻瘟病菌菌株中仅携带AVR-Pita1和AVR-Pita2,并以低频率集中存在。无毒基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复杂多样,携带的基因型种类较海南菌株丰富。PCR产物测序检测结果显示,AVR-Pita家族以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为主要变异类型划分为19种,且不同稻瘟病菌群体来源的菌株,其变异类型具有特异性。AVR-Pita1检测出10种变异类型,其中AVR-Pita1-(1-5)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独有的变异类型,AVR-Pita1-(6-10)为海南省稻瘟病菌菌株独有。对这10种变异类型经功能验证后发现,无毒功能均已丧失。AVR-Pita2检测出8种变异类型,其中AVR-Pita2-(1-4)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独有,AVR-Pita2-(5-8)为海南省稻瘟病菌菌株独有。经功能验证后发现,无毒功能均已丧失。AVR-Pita3在黑龙江省仅检测出1种变异类型AVR-Pita3-1。【结论】黑龙江和海南稻瘟病菌群体中AVR-Pita家族均为突变后的等位基因型存在,经致病性鉴定后,检测出的所有突变类型均不能被相对应抗性基因Pi-ta和Pi-ta2所识别,表现为感病。因此,抗性基因Pi-ta和Pi-ta2在黑龙江省和海南省对稻瘟病的抗病育种与利用过程中可聚合其他抗性基因应用来保证品种抗病性。同时,不同地理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群体中AVR-Pita家族的分布和变异类型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avr-Pita家族 变异 无毒基因 黑龙江省 海南省
下载PDF
The arms race between Magnaporthe oryzae and rice: Diversity and interaction of Avr and R genes 被引量:44
4
作者 WANG Bao-hua Daniel J.Ebbole WANG Zo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46-2760,共15页
Rice blast disease, caused by Magnaporthe oryzae, threatens global food security. The rice blast pathosystem is a longstanding model system for understanding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coevo... Rice blast disease, caused by Magnaporthe oryzae, threatens global food security. The rice blast pathosystem is a longstanding model system for understanding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coevolution of the host and pathogen, and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preventing or controlling rice blast diseas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evolution of virulence factors and resistance genes. Thus far, more than 30 rice blast resistance(R) genes and 12 avirulence(Avr) genes have been clon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loned rice blast R genes, cloned Avr genes of M. oryza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This discussion also considers some of the major unanswered questions concerning this pathosystem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Maganporthe oryzae resistance gene avirulence gene CO-EVOLUTION genetic diversity
下载PDF
大豆膜系统cDNA文库的构建及大豆疫霉效应子PsAvr3a互作蛋白的筛选
5
作者 侯筱媛 车郑郑 +3 位作者 李姮静 杜崇玉 胥倩 王群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76,共9页
植物质膜是响应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其受体蛋白是感知病原菌入侵的雷达,是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通过分泌效应子干扰寄主免疫反应以促进自身侵染定殖。构建大豆膜系统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为进一步探... 植物质膜是响应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其受体蛋白是感知病原菌入侵的雷达,是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通过分泌效应子干扰寄主免疫反应以促进自身侵染定殖。构建大豆膜系统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为进一步探究大豆疫霉效应子与寄主膜蛋白靶标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以大豆疫霉无毒效应子PsAvr3a为诱饵蛋白筛选文库,初步获得198个候选寄主靶标。酵母一对一验证试验表明,有5个候选靶标蛋白与PsAvr3a互作,包括酪氨酸分解酶、囊泡转运蛋白、乙烯合成调控酶、细胞代谢结合蛋白、抗逆的渗透蛋白等。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与荧光素酶互补试验(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assay, LCA)验证得出GmACO、GmSec61与PsAvr3a均存在互作。确定2个寄主大豆膜蛋白乙烯前体ACC氧化酶GmACO、三聚体易位子GmSec61是大豆疫霉无毒效应子PsAvr3a的互作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效应子 大豆疫霉 分裂泛素酵母双杂交 膜蛋白 无毒基因
下载PDF
一个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m连锁的SCAR标记的分离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俊峰 张国珍 +1 位作者 马秋娟 彭友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本研究将以前在稻瘟病菌菌株S1522获得的与决定对水稻品种梅雨明无毒性的基因(AVR-Pik^m)相连锁的1个RAPD标记OPO12_(1000)进行了克隆和鉴定。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OPO12_(1000)的大小为946个碱基,不含有与已报道的稻瘟病菌Mg-... 本研究将以前在稻瘟病菌菌株S1522获得的与决定对水稻品种梅雨明无毒性的基因(AVR-Pik^m)相连锁的1个RAPD标记OPO12_(1000)进行了克隆和鉴定。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OPO12_(1000)的大小为946个碱基,不含有与已报道的稻瘟病菌Mg-SINE、Fosburry、Magyy、Grasshopper、Pot2以及Pot3等同源的重复序列。根据OPO12_(100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24个核苷酸的特异引物,对无毒表型亲本S1522和毒性表型亲本S159、无毒表型群体基因池、毒性表型基因池以及有性杂交后代108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所有无毒表型的菌株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与OPO12_(1000)大小相同的DNA条带,而毒性表型的菌株除5个重组个体外,均不能扩增出这条特异带。此结果表明,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m连锁的RAPD标记OPO12_(1000)被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为进一步通过染色体步移克隆该无毒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avr-Pik^m连锁 SCAR标记 核苷酸 序列测定 碱基 有性杂交 染色体步移克隆
下载PDF
病原细菌无毒基因avrD介导的抗赤星病转基因烟草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国胜 刘玉乐 +4 位作者 李胜国 叶寅 黄勇 康良仪 田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利用从病原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中获得的无毒基因avrD片段与病原菌诱导型的特异启动子PⅠⅡ、CHS和PAL构建成表达盒,通过土壤农杆菌分别转化烟草品种K326和BotomSpe... 利用从病原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中获得的无毒基因avrD片段与病原菌诱导型的特异启动子PⅠⅡ、CHS和PAL构建成表达盒,通过土壤农杆菌分别转化烟草品种K326和BotomSpecial。经烟草赤星病菌孢子定量接种转基因植株及其离体叶片,筛选到一批高抗植株。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基因 转基因 烟草 赤星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1、Avr-Pi2和Avr-Pi4a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宝华 鲁国东 +1 位作者 林伟明 王宗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0-826,共7页
用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C10 1LAC (Pi 1)、C10 1A5 1(Pi 2 )、C10 4PKT (Pi 3)、C10 1PKT (Pi 4a)、C10 5TTP 4L 2 3(Pi 4b)对稻瘟病菌菌株 812 78ZB15和GUY11及其有性后代进行毒性分析 ,结果表明 ,812 78ZB15含Avr Pi1、Avr Pi2、Avr Pi4... 用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C10 1LAC (Pi 1)、C10 1A5 1(Pi 2 )、C10 4PKT (Pi 3)、C10 1PKT (Pi 4a)、C10 5TTP 4L 2 3(Pi 4b)对稻瘟病菌菌株 812 78ZB15和GUY11及其有性后代进行毒性分析 ,结果表明 ,812 78ZB15含Avr Pi1、Avr Pi2、Avr Pi4a、Avr Pi4b无毒基因 ,有性后代在Pi 1、Pi 2、Pi 4a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 1∶1,有 8个后代个体发生了这 3个无毒基因座的重组。推断 812 78ZB15对Pi 1、Pi 2、Pi 4a的无毒性是由 3个不同的单一基因座控制的 ,且 3个基因座紧密连锁。进一步采用rep PCR法比较了亲本及其有性后代的DNA指纹 ,获得了与 3个无毒基因座紧密连锁的DNA标记 (RPF1.2 )。RPF1.2与Avr Pi1、Avr Pi2、Avr Pi4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5 9cM、2 .2cM和 2 .2cM。 2个亲本对Pi 3、CO39均有毒性 ,对Pi 4b均无毒性 ,但是后代中出现 3个对Pi 3、1个对CO39无毒的个体 ;8个对Pi 4a有毒的个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avr-Pil avr-Pi2 avr-Pi4α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一个新的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m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国珍 刘俊峰 +1 位作者 马秋娟 彭友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8-554,共7页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寄主抗病性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导致毒性小种的产生。本研究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技术,从稻瘟病菌菌株S1522中新筛选到1个与无毒基因AVR-Pikm紧密连锁的DNA标记OPE121400。根据OPE121400的核苷酸序...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寄主抗病性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导致毒性小种的产生。本研究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技术,从稻瘟病菌菌株S1522中新筛选到1个与无毒基因AVR-Pikm紧密连锁的DNA标记OPE121400。根据OPE12140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17个核苷酸的特异性SCAR引物,并利用该引物对无毒表型亲本S1522和毒性表型亲本S159及其有性杂交后代的108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有无毒表型的菌株均能特异性扩增出1条与OPE121400大小相近的DNA片段,而毒性表型的菌株除2个重组体外,均不能扩增出此片段。根据计算,这一SCAR标记与目标无毒基因AVR-Pikm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89 cM,与本研究小组先前报道的另一个标记OPO121000位于目标基因的同一侧,但与OPO121000相比,距目标基因近了2.86 cM。本标记的获得将有助于确定AVR-Pikm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助于确定用于进一步筛选位于相反一侧的连锁标记的重叠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基因 稻瘟病菌 SCAR标记 菌株 引物 小种 有性杂交 重组体 研究利用 DNA片段
下载PDF
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k^m的定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连洪 燕继晔 +3 位作者 赵文生 张国珍 国立耘 彭友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寄主抗病性表达与否的功能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导致毒性小种的产生。在先前的研究中,本研究小组从稻瘟病菌中分离了与无毒基因AVR-P ikm连锁的2个SCAR标记SCO12946和SCE121406。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将这2个标记定...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寄主抗病性表达与否的功能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导致毒性小种的产生。在先前的研究中,本研究小组从稻瘟病菌中分离了与无毒基因AVR-P ikm连锁的2个SCAR标记SCO12946和SCE121406。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将这2个标记定位到稻瘟菌第1号染色体上;然后,利用稻瘟菌70-15全基因组草图序列和SSR技术,又分离了与无毒基因AVR-P ikm连锁的4个SSR标记:SSR47T34、SSR50CA24、SSR52TAGG18和SSR56A28。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4个SSR标记位于与SCO12946和SCE121406相反的一侧,与AVR-P ikm位点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90、7.01、19.12和21.94 cM,无毒基因AVR-P ikm位于SCE121406和SSR47T34之间。本研究获得的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 ikm的精细定位为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SSR标记 无毒基斟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感病番茄中蔬四号与无毒蛋白AvrPto、AvrPtoB互作的蛋白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月娟 赵廷昌 杨玉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939-4944,共6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感病番茄中蔬四号中筛选分别与AvrPto、AvrPtoB互作的蛋白,研究AvrPto、AvrPtoB作为毒性因子在感病番茄中的作用通路。【方法】提取感病番茄中蔬四号的总RNA,合成中蔬四号cDNA文库,分别构建AvrPto和AvrPto...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感病番茄中蔬四号中筛选分别与AvrPto、AvrPtoB互作的蛋白,研究AvrPto、AvrPtoB作为毒性因子在感病番茄中的作用通路。【方法】提取感病番茄中蔬四号的总RNA,合成中蔬四号cDNA文库,分别构建AvrPto和AvrPtoB的诱饵载体,从中蔬四号cDNA文库中筛选分别与AvrPto、AvrPtoB互作的蛋白,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最终筛选到7个与AvrPto互作的蛋白,2个与AvrPtoB互作的蛋白,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和AvrPto、AvrPtoB都能够互作,说明AvrPto、AvrPtoB参与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与AvrPto互作的蛋白质还包括叶绿体原卟啉原氧化酶、叶绿体醛缩酶、叶绿体延伸因子TufA、翻译延伸因子等参与植物光合作用蛋白。【结论】分析筛选到的蛋白主要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蛋白,推测AvrPto、AvrPtoB通过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互作,或者影响卡尔文循环,或者影响叶绿素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破坏植物光合作用,促进侵袭位点叶肉细胞衰老、死亡,进而引起坏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无毒基因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z-t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亚玲 何璘 +2 位作者 靳学慧 王宝玉 付迪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NCBI中公布的Avrpiz-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黑龙江省四个作物种植区的108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PCR扩增,明确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z-t在黑龙江省四个作物种植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供试108个菌株中有82%的菌株是正常基因,广泛分... 利用NCBI中公布的Avrpiz-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黑龙江省四个作物种植区的108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PCR扩增,明确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z-t在黑龙江省四个作物种植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供试108个菌株中有82%的菌株是正常基因,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四个作物种植区,在供试的菌株中10.4%的菌株未扩增出条带,分布于Ⅰ、Ⅱ和Ⅲ作物种植区,第Ⅳ作物种植区的菌株均能扩增到条带;高带型菌株(有转座子Pot3插入)10个,占供试菌株的9.4%,在四个作物种植区内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群体结构 作物种植区
下载PDF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d2的分子标记及其连锁图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焕趁 王宝华 +2 位作者 鲁国东 朱立煌 王宗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36-1143,共8页
无毒基因的克隆与变异监测可以为水稻抗病品种布局与利用提供重要信息。将菌株GUY11和FJ81278及其有性后代接种水稻品种Pi-d2及其亲本TP309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FJ81278含Avr-Pid2,有性后代在Pi-d2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1:1,推... 无毒基因的克隆与变异监测可以为水稻抗病品种布局与利用提供重要信息。将菌株GUY11和FJ81278及其有性后代接种水稻品种Pi-d2及其亲本TP309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FJ81278含Avr-Pid2,有性后代在Pi-d2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1:1,推断FJ81278对Pi-d2的无毒性由单一基因座控制。通过SSR标记和转座子元件标记分析,确定Avr-Pid2定位于染色体7上,并获得了与无毒基因Avr-Pid2连锁的标记Propiz-t和ms7-27/28,它们与Avr-Pid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1 cM、13.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将Avr-Pid2限制在第7染色体上约420 kb物理距离范围内,为进一步的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松杨栅锈菌无毒基因型性状分离及AvrL567同源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仲东 陈祖静 +3 位作者 曹支敏 任争争 冯世强 张瑶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6,共9页
【目的】分析松杨栅锈菌小种无毒基因型性状分离规律和其无毒基因序列与欧美小种无毒基因序列的差异和系统学关系。【方法】以秦岭厚畛子落叶松上松杨栅锈菌2号小种HZ3542的性子器为雄性亲本,与秦岭火地塘落叶松上2号小种HF2369性子器... 【目的】分析松杨栅锈菌小种无毒基因型性状分离规律和其无毒基因序列与欧美小种无毒基因序列的差异和系统学关系。【方法】以秦岭厚畛子落叶松上松杨栅锈菌2号小种HZ3542的性子器为雄性亲本,与秦岭火地塘落叶松上2号小种HF2369性子器为雌性亲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初步获得F1代锈孢子堆。通过对太白杨离体叶片接种反应型统计,分析松杨栅锈菌2号生理小种无毒基因型,并根据亚麻锈菌无毒基因Avr L567(accession:AAS66952)设计和筛选引物,利用同源扩增技术,对松杨栅锈菌无毒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经测序、比对后构建最大似然系统树。【结果】2号生理小种无毒基因表现型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来自秦岭厚畛子太白杨不亲和性亲本为Aa无毒基因型,来自秦岭火地塘的亲和性亲本为aa基因型。在F1代锈孢子堆群体(P=0.01)和F1代夏孢子堆群体(P=0.05)中,抗∶感表现型均按1∶1分离。无毒基因型以坏死斑有无和褪绿斑大小为重要标准,潜育期长短和夏孢子堆密度、直径大小等数量性状为辅助标准进行判断,并在PCR扩增中得到检验和证实。筛选引物对Avr Pr1(5'-TAATCCTCGTTGACATCAGTC-3',5'-AAGCTTGAGAGCTCCGCTC-3',Tm=53.5℃)可以稳定扩增出800~900 bp的产物。ML系统树表明,真菌无毒基因序列总体上同源性较低,但本研究所供试的17条序列可分为2个群,栅锈菌无毒基因序列聚在一个分支上,其中5条中国松杨栅锈菌无毒基因序列同加拿大2条MLP无毒基因序列聚在同一个亚分枝上,另一条序列与法国松杨栅锈菌、美国亚麻锈菌等菌聚在另一个亚分支上。【结论】中国松杨栅锈菌2号小种无毒基因为单显性遗传,其无毒基因序列同加拿大的小种无毒基因序列同源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杨栅锈菌 无毒基因 遗传分离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1个Avr/Cf介导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番茄抗叶霉病中作用的基因沉默分析
15
作者 郑璐平 张志新 +1 位作者 徐秋芳 蔡新忠 《武夷科学》 2008年第1期60-64,共5页
Avr/Cf介导产生过敏性反应时特异表达的cDNA-AFLP片段,称为ACE(Avr/Cf-elicited)片段,从中挑选1个未知功能的基因(记为ACE5)(GeneBank登录号为CK348288),利用VIGS技术对该片段相应基因进行基因沉默分析,分析该基因在植株生长和发育以及... Avr/Cf介导产生过敏性反应时特异表达的cDNA-AFLP片段,称为ACE(Avr/Cf-elicited)片段,从中挑选1个未知功能的基因(记为ACE5)(GeneBank登录号为CK348288),利用VIGS技术对该片段相应基因进行基因沉默分析,分析该基因在植株生长和发育以及番茄抗叶霉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该差异表达片段相应基因对本氏烟的生长发育以及Avr/Cf介导的HR反应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抗叶霉菌基因(cf) 叶霉菌avr基因 过敏性反应(HR)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下载PDF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峰 张亚玲 +2 位作者 靳学慧 张晓玉 姜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262-4273,共12页
【目的】检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在不同地区、年份间流行菌株的分布情况与变异机制,了解其等位基因的致病表型,为黑龙江省抗瘟品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CBI中公布的无... 【目的】检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在不同地区、年份间流行菌株的分布情况与变异机制,了解其等位基因的致病表型,为黑龙江省抗瘟品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CBI中公布的无毒基因序列对3个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的基因全长和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将2016年和2017年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335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并挑选不同带型和不同地区代表菌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相应无毒基因序列进行碱基与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并利用水稻抗性单基因系,对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结果】在PCR电泳检测中AVR-Pib、AVR-Pik和AvrPiz-t均出现特异性条带,说明这3个无毒基因在黑龙江省均有分布,并以不同分布频率与突变类型出现。3个无毒基因平均扩增频率分别为75.52%、87.16%和85.67%。其中AVR-Pib通过电泳检测与PCR产物测序检测出4种带型(无带、高带、中高带与低带)和5种变异类型AVR-Pib(1-1、1-2、2、3、3-1),基因型AVR-Pib-1-1、AVR-Pib-1-2、AVR-Pib-2和AVR-Pib-3-1为新发现的变异类型,其中基因型AVR-Pib-1-1和AVR-Pib-1-2均为转座子Pot2的插入,但插入位点不同;基因型AVR-Pib-2在阅读框上游存在小片段的插入;基因型AVR-Pib-3-1碱基序列与原序列比对有4处差异,即32(C/G)35(T/A)36(T/A)38(T/A),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对检测到的5种等位基因型进行致病型测定,分析发现除正常基因型AVR-Pib-3外,其他变异基因型无毒功能均已丧失。而AVR-Pik经PCR产物测序检测出7种等位基因型,AVR-Pik(D、A、B、C、E、F、F2),碱基序列的变化均导致氨基酸错义突变,7种等位基因型均已见报道。无毒基因AvrPiz-t通过电泳检测和PCR产物测序分析,发现2种带型(高带和正常带型)与4种基因型AvrPiz-t(A、B、C、D),其中AvrPiz-t-A为正常基因型;基因型AvrPiz-t-B在191位处有碱基A的插入,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基因型AvrPiz-t-C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型,其特点在于与A类型存在17(T/C)和19位处碱基C的插入,发生移码突变翻译提前终止;高带型对应的无毒基因型AvrPiz-t-D经测序验证为Pot3转座子的插入。4种基因型菌株分别接种水稻单基因系发现,AvrPiz-t-A可以被Piz-t识别表现无毒,AvrPiz-t(B、C、D)均不能被Piz-t所识别而表现为有毒性。【结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分布较为广泛,且变异类型丰富,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和推广携带相应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avr-Pib avr-Pik avrPiz-t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性生殖发生对无毒基因Avr-blb1多样性及菌株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静思 王伟伟 +3 位作者 单慧 杨洋 李灿辉 唐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马铃薯重要病害病原,前期研究表明,有性生殖的发生是群体结构变异的重要手段。【方法】在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晚疫病菌,分离纯化19株,其中A2交配型15株,是优势群体,A1A2交配型2株,A... 【目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马铃薯重要病害病原,前期研究表明,有性生殖的发生是群体结构变异的重要手段。【方法】在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晚疫病菌,分离纯化19株,其中A2交配型15株,是优势群体,A1A2交配型2株,A1交配型1株,自育型(SF) 1株;对来自不同寄主品种、不同交配型的4株菌株进行有性生殖诱导,以及对有性后代进行毒性测定。【结果】确定了3对卵孢子产生较多的亲本组合;采用改良的卵孢子萌发诱导方法得到的卵孢子有性后代菌株30株,卵孢子萌发率达6%。在有性后代群体中Avr-blb1无毒基因序列发生了多态性分离,其中亲本组合1、组合2和组合3的有性生殖后代序列多态性系数分别为0. 013,0. 010和0. 002;通过对马铃薯栽培品种合作88的毒性验证,发现组合1和组合3后代均有毒性分离现象。【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了有性生殖发生导致的无毒基因序列多样性对病原菌的毒性变异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菌 有性生殖 无毒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菲律宾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甘玉姿 肖贵 +4 位作者 邓启云 吴俊 柏斌 卢向阳 周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8-498,共11页
根据已克隆的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来自菲律宾的74个稻瘟病单孢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研究了与水稻抗病基因Pi-ta互作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在42个菌株中... 根据已克隆的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来自菲律宾的74个稻瘟病单孢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研究了与水稻抗病基因Pi-ta互作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在42个菌株中扩增出AVR-Pita1基因目的条带,31个菌株中扩增出AVR-Pita3基因目的条带,55个菌株中扩增出AVR-Pita4基因目的条带,但所有供试菌株均未扩增出AVR-Pita2基因目的条带。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发现AVR-Pita1基因在菲律宾的生理小种中存在序列多态性,可划分为5个单倍型,共有10个多态性位点;AVR-Pita3和AVR-Pita4基因序列较保守,序列比对后没有发现多态性。对不同单基因系接种鉴定,发现除第3种AVR-Pita1单倍型外,含有AVR-Pita1单倍型1、2、4及5的生理小种均不能与Pi-ta基因互作,从而使Pi-ta单基因系IRBLta-CT2在接种后表现为感病。以上试验结果说明AVR-Pita1基因变异性较强,且序列改变后会导致基因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 序列分析 功能分析
下载PDF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峰 张亚玲 靳学慧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为了检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分布情况与变异机制,了解其变异类型的致病表型。【方法】采用3个无毒基因AVR-Pita1、AVR-Pita2和AVR-Pita3的特异性引物,对202个采自黑龙江省各稻区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 【目的】为了检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分布情况与变异机制,了解其变异类型的致病表型。【方法】采用3个无毒基因AVR-Pita1、AVR-Pita2和AVR-Pita3的特异性引物,对202个采自黑龙江省各稻区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挑选不同带型和不同地区代表菌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相应无毒基因序列进行碱基与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并利用水稻抗性单基因系,对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株进行功能验证【。结果】AVR-Pita1的出现频率为36.14%,AVR-Pita3出现频率为59.41%。AVR-Pita2在黑龙江省202个菌株DNA中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对AVR-Pita1和AVR-Pita3的部分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检测出AVR-Pita1有5种变异类型,它们是AVR-Pita1-1、AVR-Pita1-A、AVR-Pita1-B、AVR-Pita1-C和AVR-Pita1-D。经功能验证,AVR-Pita1-1、AVR-Pita1-A、AVR-Pita1-B和AVR-Pita1-D无毒功能丧失。而无毒基因AVR-Pita3未检测出变异菌株。【结论】AVR-Pita1变异能力较强,导致大多数菌株无毒功能丧失,需与其他抗性基因搭配使用。在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未发现AVR-Pita2基因。AVR-Pita3基因序列在菌株中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 功能验证
下载PDF
稻瘟病菌无毒效应因子Avr-PikD与水稻蛋白OsDjA9的互作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嘉媛 洪永河 +4 位作者 黄健强 吴亦灵 王宗华 陈松彪 陈晓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8-674,共7页
【目的】对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候选互作蛋白OsDjA9与Avr-PikD的互作关系进行鉴定,以期获得稻瘟病菌无毒效应因子Avr-PikD的水稻靶标。【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pull-down、Co-IP、荧光素酶互补成像试验及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共... 【目的】对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候选互作蛋白OsDjA9与Avr-PikD的互作关系进行鉴定,以期获得稻瘟病菌无毒效应因子Avr-PikD的水稻靶标。【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pull-down、Co-IP、荧光素酶互补成像试验及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共定位分析来验证Avr-PikD与OsDjA9的互作关系,并进一步借助酵母双杂交鉴定OsDjA9中参与互作的关键结构域。【结果】Avr-PikD在体外及体内条件下均能与OsDjA9发生相互作用,且OsDjA9所含DnaJ结构域是其与Avr-PikD互作所必需的。【结论】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过程中,水稻OsDjA9蛋白是稻瘟病菌无毒效应因子Avr-PikD的一个作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效应因子avr-PikD 水稻 OsDjA9 蛋白互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